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3Cr2W8V钢热作模具早期开裂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3Cr2W8V钢制P-Cu合金焊料热挤压模、呆扳手热锻模和电力扣件热锻模淬火时或使用中多次发生早期开裂的原因。针对错综复杂的失效现象,利用扫描电镜等设备分析了断口的宏观和微观形貌、碳化物分布等显微组织特征。从模具生产过程研究表明,几种模具开裂原因并不相同,逐一采取了相应对策,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对开裂失效模具的断口形貌及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模具材料存在缩口、疏松等冶金缺陷,电火花加工后的变质层,在成形过程中齿形型腔受径向拉应力且分布集中是凹模发生早期开裂现象的主要原因。对模具的应力状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组合凹模的方法以提高模具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我公司生产的60 t蠕墨铸铁钢锭模在浇注过程中发生开裂。采用低倍检验、化学成分分析、宏观断口分析、扫描电镜分析、金相检验等方法对开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钢锭模开裂的主要原因是石墨漂浮、石墨形态较差以及蠕化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气门锻模正常失效方式为磨损、压塌和冷热疲劳裂纹。本文介绍了组合式凹模的结构并进行了应力分析 ,指出非正常开裂的主要原因为预应力模套与锻模过盈配合量不足。结合气门锻模的特点 ,对凹模的预热、中间去应力退火及中途停工保温的实际操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气门锻模正常失效方式为磨损、压塌和冷热疲劳裂纹。本文介绍了组合式凹模的结构并进行了应力分析,指出非正常开裂的主要原因为预应力模套与锻模过盈配合量不足。结合气门锻模的特点,对凹模的预热、中间去应力退火及中途停工保温的实际操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针对生产中某不锈钢弯头软模胀形出现的凹模开裂、过度磨损等失效问题,采用显式算法模拟了以橡胶类超弹体为传压介质的胀形变形过程,分析了影响胀形过程的主要因素.胀形末期凹模局部的应力过大以及分布不均,是凹模开裂和过度磨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某厂4Cr5MoSiV1钢制铝合金热挤压模出现早期开裂失效现象。通过宏观观察、金相分析、断口分析和硬度检测等方法对失效模具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模具开裂主要是由于其表面存在氧化脱碳层以及模具的设计缺陷所致。  相似文献   

8.
GCr15SiMn钢辊套开裂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Cr15SiMn钢辊套淬火后出现裂纹。通过金相试验、断口分析、化学成分分析等对辊套的开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辊套中的铸造缺陷是裂纹源,并在锻造中扩展,最终在淬火应力的作用下导致辊套开裂。  相似文献   

9.
某105 t灰口铸铁钢锭模在第一次浇注过程中发生开裂。本文通过宏观断口分析、化学成分分析、低倍检验、金相检验对开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缩孔、大量疏松和部分C型石墨是导致钢锭模失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王宁  丁北斗  崔萌  冯照平 《金属热处理》2020,45(10):246-248
Cr12MoV钢刀具使用过程中发生早期开裂。采用直读光谱仪、光学显微镜、洛氏硬度计、体式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Cr12MoV钢刀具的化学成分、显微组织、硬度及断口形貌等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材料中存在大量粗大角块状共晶碳化物是导致刀具早期开裂的主要原因。另外,螺孔凹台设计不合理引发应力集中是导致刀具早期开裂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采用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测试、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等方法,对Cr12MoV钢冲模模板在线切割加工时发生的开裂失效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模板原材料共晶碳化物偏析严重,大块碳化物尺寸超标是导致其在线切割时开裂的主要原因。通过改进锻造及热处理工艺,解决了模板线切割开裂失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012Al钢制齿轮精锻模在使用中早期失效。采用宏观检验、金相检验和硬度测试等方法分析了模具的失效原因。结果表明,模具的早期失效主要是由于离子渗氮层较浅,脆性较大,以及存在脉状氮化物等缺陷所致。针对上述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冷作模具的失效分析与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冷作模具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其制品的质量,模具的寿命又决定着零件的生产成本及经济效益,而影响冷作模具寿命的因素很多,所以,冷作模具寿命的失效形式也是各种各样的.根据实际生产经验,针对冷作模具的几种基本失效形式,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有效的预防措施.经生产应用证明,该预防措施对实际生产具有指导意义,可以大大提高冷作模具的寿命,如挤压凸模寿命达60000件/副以上,凹模寿命达40000件/副以上,冷镦模具达100000件/副以上,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针对H13R热作模具钢锻后硬度偏高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热处理炉炉内温差过大是造成硬度不合格的主要因素。提出退火时应将锻件的加热温度均匀控制在860±10℃以内,缓慢炉冷时速度必须≤50℃/h。在820℃保温6h退火,并随炉缓冷可达到软化退火、降低硬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田雨  于浩 《金属热处理》2021,46(12):282-288
通过金相和硬度试验,研究了25CrMnB履带钢不同部位组织与硬度的分布规律,对热轧25CrMnB履带钢出现冲裁断裂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冷样品比空冷样品硬度更高,且诱导齿处易出现硬度偏高的问题,断裂首先于诱导齿处发生。履带钢冲裁断裂的原因是出现了混晶组织、网状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组织,材料受力时在异常组织处形成应力集中,导致微裂纹萌生并扩展,引起履带钢冲裁时开裂。混晶组织与网状铁素体出现的原因是终轧温度过高。根据EDS分析结果,粒状贝氏体出现的原因主要是Mn和B元素微观偏析。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测试方法,对高速轧钢机用轧辊早期失效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轧辊失效的原因是材料离心铸造过程中钒铁未能完全溶解,使热处理后材料的组织与硬度没有达到要求,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Cr12MoV钢冲裁模使用时因过度磨损而早期失效,从服役环境、化学成分、硬度、显微组织进行分析,并采用有限元仿真对冲裁模服役时的温度分布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冲裁模化学成分符合标准规定,硬度略低于技术要求,显微组织中共晶碳化物不均匀度及大块碳化物尺寸超出标准规范,现场测试及仿真计算表明冲裁模服役温度较高(<500 ℃)。冲裁模热处理工艺不当,组织存在缺陷,抗回火稳定性及热疲劳性较差,使用过程中因服役温度较高发生回火软化,从而造成冲裁模的早期磨损失效。建议采用具有高淬高回特征的热处理工艺,利用Cr12MoV钢的二次硬化效应赋予冲裁模良好的抗回火稳定性。利用优化后的工艺生产的冲裁模使用寿命提高至原来的4.62倍。  相似文献   

18.
A new design technique for the long life hot forging die has been proposed. By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the reason for the failure of hot forging die was analyzed and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rmal stress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failure of hot forging die. Based on this conclusion, the whole hot forging die was divided into the substrate part and the heat-resistant part according to the thermal stress distribution. Moreover, the heat-resistant part was further subdivided into more zones and the material of each zone was reasonably selected to ensure that the hot forging die can work in an elastic state. When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iques, this design can greatly increase the service life because the use of multi-materials can alleviate the thermal stress in hot forging die.  相似文献   

19.
根据化学成分、基体组织、硬度及热处理工艺分析了水泥机械大模数齿轮加工用指形铣刀过早失效的原因。结果表明,回火温度过高,使铣刀硬度过低、耐磨性不足,是引起指形铣刀早期失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