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伯聪 《工程研究》2010,2(3):233-242
On account of the fact that engineering has been evolving, it should be studied in the view of evolution theory. The study of engineering evolution is not only of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but also of practical importance. Engineering evolution is a must for the profound study of engineering philosophy. There is clos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evolution of engineering theory, engineering history, and engineering philosoph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rhetoric, philosophy of language and cognitive scie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thod of metaphor and explains the similar yet differ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eory of life evolution and the theory of engineering evolution. And the paper comes to a conclusion that only when the engineering evolution undergoes a transformation from considering evolution as a metaphor to a theoretical innovation, could it be an independent theory in the academic field.  相似文献   

2.
张骥  王世骐 《工程研究》2022,(5):442-449
关于工程演化一般规律的理论本世纪刚刚诞生。本文针对建筑工程行业,以演化生物学的理论框架为纲,展开类比研究。首先分析生物演化的底层逻辑,随之引出物种与环境的关系,最后上升到种系发生。运用隐喻方法将此图式结构影射到建筑工程演化论,并列举古今中外建筑工程及其技术要素、非技术要素的典型例子,借用生物学骨架建立起新的理论模型。结果表明生物演化与建筑工程演化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由此可得到有实际价值的建筑工程演化模型,而且生物学中还有更多理论成果和统计方法有挖掘利用的潜力,二者之间的差异性有待进一步探讨。建筑史学可助力构建全面的工程系统演化论。本领域的研究同时面向建筑工程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相似文献   

3.
工程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科学技术知识、自然资源、社会资源,能动地创造社会存在物以满足人类需要的活动及其结果。本文主要阐述工程主体的本质及其作用。本文认为,工程主体是人本身,具体表现为工程决策主体、工程规划设计主体、工程实施主体、工程利用主体和工程终结主体等五种形态。工程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力量在工程层面的具体显现,它表现为真理主体性,目的主体性,选择主体性,价值主体性和综合主体性等形态。工程主体性与工程构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对工程活动成败以及结果的存废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范春萍 《工程研究》2014,(4):399-411
工程退役指在工程目标完成、功能失效、设计寿命完结、危害生态环境,或人为原因、不可抗力等致使工程中止运行的情况下,对工程的处置过程;是工程运行过程的末端环节,是工程生命周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提出物质工程三元分类法,创造性地提出工程退役概念;结合对建设工程、制造工程、资源工程三大类物质工程的分析,阐释了工程退役的主功能退役和全功能退役两大层次,给出工程退役关系图,提出工程退役的六大类原因和四大类方式;结合案例分析了工程退役可能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6.
目前工程社会学在我国正逐渐兴起,出现了"工程共同体论"、"社会评价论"和"建设工程系统论"三种不同研究范式,各学者对系统的工程社会学体系莫衷一是。本文首先批判性梳理了上述三种范式,指出其对于工程社会学建构的作用和意义;其次,借鉴英国科学社会学家约翰·齐曼对科学社会学知识的类型划分,将工程社会学体系划分为"内部工程社会学"和"外部工程社会学",并提出"工程域"和"工程社区"两个概念,它们是工程社会学的基本范畴,也分别是内部工程社会学和外部工程社会学的核心概念;最后,展望工程社会学发展前景,指出工程社会学必将成为社会学"学术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  相似文献   

7.
8.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是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创办的跨学科、综合性的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发行。本刊开设工程前沿、工程战略、工程创新、工程管理、工程评论、工程哲学、工程史、  相似文献   

9.
《工程研究》2013,(4):461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是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创办的跨学科、综合性的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发行。本刊开设"工程科学与技术"、"工程管理"、"工程评论"、"工程哲学"、"工程教育"、"工程社会学"、"工程史"、"学术动态"等栏目,发表相关研究论文、笔谈、书评,并将利用少量篇幅发布有关工程研究的学术信息。欢迎学术界同仁不吝赐稿。  相似文献   

10.
医药工程是指人类在医疗卫生领域运用科学和技术改造自然界、制造人工自然物的活动过程及其物质成果。医药工程哲学是工程哲学研究视野向医药工程领域拓展的产物,可以为化解医疗卫生领域的一些难题开启智慧之门。医药工程哲学研究框架除总论部分外,其分论部分包括医药建筑工程、医疗药物工程、医疗器械工程、医疗人体工程四个实践层面的哲学问题。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经过与西医药几百年的纠结磨合,依然在当今的医疗卫生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中医药发展走向新时代之际,中医药科学领域的研究者应该与哲学、工程哲学研究者携手合作,积极开展中医药工程哲学问题的相关研究,创建和发展独具特色的中医药工程哲学。中医药工程哲学理应成为医药工程哲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邓波 《工程研究》2009,1(2):133-142
城市建设发展战略规划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研究必须把城市建设发展战略规划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在坚持工程研究“经验转向”的立场下,通过对中国城市建设中实践与发展战略规划之间矛盾与冲突的分析,通过对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演变的反思,力图从工程研究的角度,来探索城市建设发展战略规划思想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2.
马强 《工程研究》2009,1(1):66-71
工程创新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工程创新群体中的有效沟通。本文基于知识整合的视角分析工程创新群体中的沟通问题,表明沟通的有效性主要受知识形态、沟通的结构和群体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在工程创新过程中,它们可能产生沟通的壁垒和陷阱,使创新陷于困境。  相似文献   

13.
黄正荣 《工程研究》2009,1(4):362-367
工程哲学所研究和考察的对象是整个工程领域,是关于重大工程问题和工程共同规律或一般规律的哲学思考。本文从工程实际需要出发,阐明了中国工程哲学研究面向实践的发展进路及应当具备的主要特征,即实践性、开放性、前瞻性及广泛性,提出了中国工程哲学研究的历史使命,进而探讨了实现上述特征及使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宋毅  桑宇 《工程研究》2014,(4):412-415
分析了储层改造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储层改造实践过程中应树立的物质观、系统观、社会观、生态观和伦理观,以及储层改造实践的方法论.储层改造并不能创造资源,也不能改变资源丰度.储层改造的工程实践必须立足于油气藏自身的地质特征,结合储层室内评价研究,从系统的角度去分析和把握各种影响因素,努力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储层改造工程师在储层改造的工程实践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应当践行职业伦理,客观公正地处理各种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15.
国家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从系统工程视角探讨国家治理的一些学理问题。由统治到治理,国家治理体系如何保持民主与集中的张力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意味着政府职能的重大转变及大众民主的深化与扩大。国家治理体系需要国家理论的指导,在回顾资产阶级国家理论及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基础上,建议研究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理论,以回答国家治理实践中的诸多问题。“人民当家作主”应当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最高价值目标,也是最根本的政治目标,有必要探讨这一目标的实现形式。在社会主义国家,官僚主义以及由此衍生的资产阶级法权是这一目标的最大障碍。基层社会治理应当是政府他组织与基层自组织的有机结合,是政府顶层设计、指导服务与基层组织承担责任的有机统一,以此实现社会良法善治。  相似文献   

16.
张涛  王大洲 《工程研究》2013,5(3):309-317
从工程事故中进行学习,是提高工程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尝试分析了从工程事故中进行学习的基本要素和实现过程,以及支撑这个过程有效性的相关制度安排。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在从工程事故中进行学习的机制上存在的不足,并尝试性地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