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城镇化水平的科学测度对地区工业化与城镇化,以及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16项指标构建陕西省榆林地区城镇化水平综合测度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1990-2009年榆林地区城镇化的综合发展水平及城镇化人口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空间子系统的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榆林地区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各子系统的贡献差异显著并表现出不同的演变特点。经济子系统的评价得分和增幅最高,其次是空间子系统,而社会子系统和人口子系统发展相对较慢。提高社会子系统的发展水平是榆林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关键,人口子系统发展缓慢未来将影响该地区经济子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并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也至关重要。在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因素分解结构法与主客观赋权法,从自然与社会资源的角度建立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潜力)、协调指数(可持续发展趋势)构建测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其空间格局, 以期提高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与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根据测评结果,使用ArcGIS的空间统计功能,从差异性角度,将发展水平分为高水平、较高水平、较低水平与低水平4类,将发展协调度分为高协调、中等协调与低协调3类。从自相关性角度,分析全局与局域层面的聚集分散特征,并根据资源配置与发展情况分析原因。研究表明:1)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区域不均衡,整体呈“东高西低”的差异特征,各子系统特征各异;乡村人居环境发展协调性整体上呈“中高西低”的特征。2)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全局与局域聚集分散特征。生态环境与经济生产系统的空间聚集性最强,社会文化系统空间分散性最强;可持续发展高水平热点集中区位于长三角地区,低水平冷点集中区在云南、贵州地区。最后从有序开展经济生产活动、加强环境与文化建设、统筹兼顾地区发展3个方面提出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研究新时代山东省城镇化质量现状水平,归纳总结城镇化质量时空演化规律,分析山东省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促进城镇化发展、缩小地区间差距提供参考。从人口集聚、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生态环境、城镇化效率、城乡统筹6个维度构建“1-6-25”的3层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及ArcGIS的空间可视化表达,以山东省89个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基于时空维度对2008—2018年山东省县域城镇化质量展开研究。研究表明:山东省城镇化质量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特征,城镇化质量高的县域主要集中在“一岛一线”区域;城镇化质量发展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具有组团性、同步性;在过去的10年间,山东省整体城镇化质量显著上升,其东西分化特征趋于减弱,空间集聚特征更加显著。最后,建议通过完善城镇功能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等途径提升城镇化质量。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熵值法测度了山东省旅游经济系统的韧性,刻画了其空间格局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地理探测器和障碍度模型分析了旅游经济系统的影响因子与障碍因素。结果表明:1)韧性类型方面,山东省旅游经济系统韧性整体处于中等水平,较高水平的地区仅有济南、青岛,中等水平地区主要有烟台、潍坊、临沂、济宁,较低水平的地区有鲁西北部分地区、鲁西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鲁东南的日照等地;2)空间格局方面,高等韧性水平的青岛、较高韧性水平的济南,与位于鲁东南、鲁东地区的中等韧性水平地区相连,大致以“U”型空间格局分布,低等韧性水平地区则主要连片分布于鲁西北地区;3)空间分异成因方面,财政保障水平(X1)、居民消费能力(X4)、进出口水平(X5)对韧性空间分异格局的影响较为显著;4)障碍因素方面,旅游专业院校情况(D1)、旅游经济重构能力(C2)、旅游经济发展指数(A2)是山东省旅游经济系统韧性水平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熵值法测度了山东省旅游经济系统的韧性,刻画了其空间格局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地理探测器和障碍度模型分析了旅游经济系统的影响因子与障碍因素。结果表明:1)韧性类型方面,山东省旅游经济系统韧性整体处于中等水平,较高水平的地区仅有济南、青岛,中等水平地区主要有烟台、潍坊、临沂、济宁,较低水平的地区有鲁西北部分地区、鲁西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鲁东南的日照等地;2)空间格局方面,高等韧性水平的青岛、较高韧性水平的济南,与位于鲁东南、鲁东地区的中等韧性水平地区相连,大致以“U”型空间格局分布,低等韧性水平地区则主要连片分布于鲁西北地区;3)空间分异成因方面,财政保障水平(X1)、居民消费能力(X4)、进出口水平(X5)对韧性空间分异格局的影响较为显著;4)障碍因素方面,旅游专业院校情况(D1)、旅游经济重构能力(C2)、旅游经济发展指数(A2)是山东省旅游经济系统韧性水平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6.
  利 《资源与产业》2013,15(3):132-138
地区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脚点和切入口,而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人口、经济、社会、科技和资源环境的全面发展。因此,本文从这五个方面出发,构建一套地区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和PCA主客观相结合的指标赋权方法对新疆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出新疆2001—2010年间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地级市城市化水平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运用单一指标和复合指标两种测评方法,结合锡尔指数和因子分析法,对山东省地级市城市化水平差异的演变轨迹和现状特征进行了测评和分析,结果发现:2000年以来山东省地级市人口城市化水平总差异不断缩小,鲁东、鲁中与鲁西3大地区之间的差异也不断减小,但对区域总差异的贡献呈不断扩大趋势,且人口城市化水平的差异主要表现为鲁中地区内部的差异。山东省地级市城市化水平综合差异主要表现在城市现代化水平、建成区密度和环境质量3个方面,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东西梯度差异。  相似文献   

8.
随着山东省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化问题日益凸显,为确定山东省城镇化质量与速度在发展上的空间协调状况,区别于以往城镇化质量与城镇化水平的静态耦合协调研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从时空两个维度对城镇化质量与速度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动态分析。结论表明,2000-2015年山东省城镇化质量与速度的在发展上的空间协调状况差异较大:济南、东营等城镇化质量与水平高的地区其城镇化质量和速度发展放缓,城镇化质量增幅与速度的耦合协调度低,滨州、菏泽等经济城镇化质量与水平较低的地区城镇化质量和速度发展加快,城镇化质量增幅与速度的耦合协调度反而较高。  相似文献   

9.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近年来被视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手段,矿山可持续发展对推动国家或地区整体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矿山可持续性评价通过确定可持续性等级来说明其可持续发展的水平,本研究基于NbS指标体系对矿山进行可持续性评价旨在提供一种新的评价方法,为矿山制定管理计划和开展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主要依据。以北岳恒山露天矿区为例,基于NbS指标体系建立露天矿区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指标得分,利用综合指数法确定评价等级,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可持续性等级为V级,可持续发展水平表现为极弱。研究表明,基于NbS的矿山可持续性评价方法可行,NbS指标体系可对矿山生态修复方案设计提供科学指导,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城镇化进程中,建设用地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建设用地是否节约集约利用关系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首先从区域建设用地的利用特点和影响因素出发,构建了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然后以保定各市县为例进行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评价,最后运用聚类分析法对保定市各市县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分级,同时进行GIS区域空间差异评价,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1.
吴泽斌  李瑾 《资源与产业》2014,16(6):100-103
利用区位基尼系数的方法,选取了江西省11个城市为研究单元,分析了江西省三大产业的空间集聚情况。结果表明,江西省的11个城市中三大产业的空间分布呈现不均衡状态。第一产业的区位基尼系数最高,但三大产业的区位基尼系数都相对偏低,基本都低于025,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低于01。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各城市的发展较均衡,但都处于比较低的发展水平。针对江西三大产业的空间集聚的不均衡发展情况提出了江西省应: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2)加快发展节能、环保、创新型产业;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4)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集约化、规模化道路。  相似文献   

12.
运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对资源衰竭型城市的时空格局进行分析,进而探讨资源衰竭型城市形成的原因,以期为资源保护、城市规划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结果显示,资源衰竭型城市在类型结构上煤炭类比重最高,有色金属类次之,森林工业类比重最低;资源衰竭型城市的数量持续上涨,从区域上看主要集中在东北综合经济区,从省份上看集中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内蒙古等省市区。相关性分析显示空间自相关特征突出,HH集聚和LL集聚主导,HH集聚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LL集聚分布于新疆和西藏等西部地区。Kernel密度分析采用180 km、300 km搜索半径,均表明东北、华北及中南地区为衰退型城市密集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13.
资源型城市作为中国重要的资源战略保障基地,在低碳经济发展的驱动下,对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研究提出了新的科学问题。从经济转型、产业转型和发展模式3个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相关梳理结果发现:在经济转型方面,通过政策、市场和技术等方式可有效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降低碳排放;在产业转型方面,注重产业结构优化、改造或拓展传统产业及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发展模式方面,依靠政策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和健全法律法规等方式促进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的展。通过综述低碳经济下不同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经验,为国家进行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统筹规划和协调推进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4.
舟山群岛新区海洋经济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舟山群岛新区是国务院批准成立的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海洋经济体系目前已初步成立,但产业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性较强、空间布局分散等问题较为突出。在回顾国家级新(特)区成立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提出重大项目和国家政策扶持对于新区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分析了日本横滨市在城市发展转型、产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结合舟山群岛新区定位和发展实际,从港口物流、修造船、水产品加工和海洋旅游等角度提出未来的产业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对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动态关系进行研究,可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以河南省为例,基于1985—2012年环境污染和经济指标的年度数据,借助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测算出代表河南省整体污染水平的综合指数,在此基础上采用计量经济分析考察河南省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85—2012年,河南省环境污染指数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存在着协整关系且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经济发展每提高1个单位,会引起环境污染水平提高0.8423个单位;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结果显示出河南省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双向作用机制,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大于环境污染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力。  相似文献   

16.
文章考察了2003-2013年中国70个重点城市的水资源空间匹配及其变迁,发现了研究期间东、中、西部城市截然不同的水资源空间匹配演变路径,东部地区基本保持稳定;受人口和经济集聚影响,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水资源空间匹配下降,尤其以西部地区显著;东北城市人口和经济的水资源空间匹配指数先降后增,显示从水资源空间匹配角度,东北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波动早有征兆。基于二阶段动态广义矩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国际化、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动机与潜力、发展水平都会影响水资源空间匹配。从优化空间匹配视角,放松人口流动管制,促进人口与经济同向集聚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政策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