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色矿山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经过10余年的发展,我国在绿色矿山开采技术、生态修复技术、管理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分析了我国绿色矿山建设成果,结合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生产运行情况,总结出适宜我国绿色矿山建设的发展模式。其中,资源绿色开发利用模式注重采用先进绿色技术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绿色管理模式注重采用数字化、智能化系统提高生产率,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绿色生态模式注重边生产边治理,对塌陷区、尾矿石、土壤等开展修复,实现矿区生态原貌;绿色和谐模式注重矿区、社区和谐共生。先进的绿色矿山发展模式阐释了绿色矿山的内涵,为我国绿色矿山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杜发 《中国煤炭》2023,(S1):115-118
简要介绍了鄂尔多斯市民达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民达煤矿”)的生态地貌气候特征,阐述了民达煤矿露天开采排土场生态修复治理、绿色智能矿山建设、发展循环经济、打造生态旅游业的具体实践。民达煤矿坚持绿色发展,2020年以来总计完成复垦绿化面积达1 000 ha。民达煤矿坚持创新驱动,采用干式捕尘凿岩机进行钻孔作业实现了作业场所降尘,有效提高了一线工人的职业健康水平;采用大型化自动化液压铲装设备及自卸式矿车进行露天煤矿铲装作业,实现了企业的节能增效。同时,民达煤矿充分利用复垦绿化区域和矿区空置土地,建起现代生态农业园区,闲置土地得到二次经济利用,实现了生态产业的闭路循环。  相似文献   

3.
神东矿区地处我国西部生态脆弱区与能源富集区,30多年来,不仅建成了特大型煤炭生产基地,而且将荒漠变成了绿洲。简要介绍了神东矿区资源开发概况与矿区生态环境特征,阐述了遵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矿区绿色发展的必要性,分析研究了在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治理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和主要问题,展示了神东矿区创新采用的“三期三圈”“三控三用”生态修复治理与废物利用技术模式,以及“开采一次性煤炭资源,建设永续利用生态资源”的生动实践;认为,保护地表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资源环境承载力,只有正确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与良好生态环境的共赢。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国能准能集团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基于黄土高原原始地貌土体构成特性,在肩负煤炭生产保供重任同时,通过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绿色矿山建设策略,进行露天煤矿采区生态修复美化的具体实践。其构建起集水土流失控制技术、生态重构技术、复垦绿化标准化作业技术于一体的排土场复垦区治理体系,累计实现复垦绿化土地共683.1 ha,植被盖度提升55%。同时,基于煤矿智能化建设和维护职工职业健康目标出发,通过推进主采系统与生产辅助设备的智能化与无人化,极大地改善了作业人员的工作环境,从源头上隔绝了尘肺病等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在节能减排方面,通过科学管理和精细化管理,使原煤开采吨煤综合能耗控制在3 kg标煤,远低于国家能耗限额先进值,超标准达到国家能耗“双控”要求。  相似文献   

5.
绿色发展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已成为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是煤炭工业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分析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属性,发现其除了具有恢复绿色和生态功能外,还具有双重增汇作用,不仅抑制了受损土地产生碳排放,而且因植被和生态的恢复增加了碳汇,因此,矿区生态修复是绿色增汇技术,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碳中和政策对矿区生态修复的激励主要体现在引导科学修复、立定先行标准、开展科技攻关、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工程示范、加强财政支持和建立市场机制7大方面。碳中和导向下的矿区生态修复将迎来5大技术挑战:(1)科学测算评估矿区生态修复带来的增汇效果,重点从监测目标、测算参数、参数获取和测算方法 4个方面进行研究;(2)将碳中和理念融入矿区生态修复规划设计、探索增汇的规划布局、修复措施以及优选增汇修复方案,发挥矿区生态修复规划设计对增汇的龙头作用;(3)地形重塑设计既要考虑原有的水土保持措施带来的植被恢复增汇效果,也要增加碳汇功能的专项设计和对比分析;(4)科学分析和评估不同土壤重构技术的增汇效应,推广增汇型土壤重构技术,同步开展增汇型重构材料及土壤剖面研究;(5)...  相似文献   

6.
孙歌  郭文卿  靳占飞 《中国煤炭》2023,(S1):119-121
简要介绍了煤矿企业绿色矿山建设整体现状;立足“双碳”目标,具体阐述了塔拉壕煤矿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具体实践。该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清洁生产、加快智能化建设,强化了矿井水、瓦斯等资源的综合利用,加强了矿区复垦绿化,推进了生态光伏产业建设,很好提升了矿区生态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7.
煤炭工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新形势下,作为我国主要能源的煤炭工业一定要走绿色发展的道路。从煤炭开采对环境影响的不可避免性和严峻性以及国家绿色发展战略要求的紧迫性等方面阐述了煤炭工业绿色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主动履行生态修复义务、全生命周期生态修复、开采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边采边复、差异化治理、清洁循环利用和创新发展等方面提出了煤炭工业绿色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认为主动履行生态修复义务是绿色矿山建设的前提,贯穿地质勘探、矿山设计、矿山生产、闭矿4个阶段的煤炭资源开发全生命周期生态修复是实现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的基础,采复一体化与差异化的治理战略是确保绿色矿山高效建设的保障,清洁利用与创新发展是绿色矿山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建议将企业主动履行生态修复和实施绿色开采作为衡量矿山是否是绿色矿山的2大核心指标;全生命周期生态修复、边采边复和差异化治理作为绿色发展的核心战略;以协同发展、创新发展作为绿色发展的核心理念。在矿山设计与生产计划中增加生态修复与绿色开采内容作为当前绿色发展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艾婷  李志伟 《中国煤炭》2023,(S1):29-35
介绍了我国矿山生态修复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传统煤炭产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恢复生态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等多专业融合视角,阐述了神东矿区生态环境防治的创新技术模式与具体实践。认为,生态修复不仅仅是单纯的矿山植树造林种草行为,其内容非常丰富,涉及的专业也十分广泛,多专业交叉、多领域协同是矿山生态修复的显著特征。通过神东矿区生态煤矿建设的成功实践,认为经济是矿业与环境共同发展的纽带,矿业开发创造了财富,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改变了矿区过去的贫穷落后面貌,同时也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资金保障,推动了环境治理力度,从而让矿区绿色发展进一步带动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9.
宁芳  王磊 《中国煤炭》2015,(2):24-29
为了科学有效研究国内煤矿企业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以先进性、代表性、优先性和引领性为原则建立了煤矿企业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从资源节约、节能环保、恢复治理、保障体系及和谐发展5个方面、32个指标对国内煤矿企业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评价,并通过对神华准能、中煤平朔和百色百矿3家国有大型煤矿企业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分析及评价结果对比研究,得出中煤平朔的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比较全面,神华准能和百色百矿集团两家企业在生态文明保障体系方面的建设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并对煤矿企业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选取安家岭露天矿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环境污染源、生态环境影响及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等多方面研究,探讨了新型露天矿绿色评价体系关注4个方面及9项污染源识别。平朔矿区生态经过20多年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实现了边开采边治理,同步生态修复模式。  相似文献   

11.
以矿区循环经济为基础,基于产业共生的角度对矿区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的协调度进行研究。建立了矿区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系统隶属度函数测算系统协调度水平。测算了准能矿区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协调度并进行分析,借助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了该矿区3E系统的协调度发展阶段建设重点及问题,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准能集团所属矿区3E系统的协调度处于第二阶段,验证了发展产业共生模式、物质循环利用技术和固体废弃物利用处理技术对提高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协调水平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鲁塘矿区矿产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由于长期大规模的集中开采,造成矿山地质灾害频发、矸石堆漫山遍野、土地植被损毁严重等一系列问题,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与社会经济绿色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亟需开展全面的矿区生态修复工作。本文在对鲁塘矿区矿山地质环境详细调查及其生态修复支撑调查的基础上,分析阐述了鲁塘矿区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及分布特征,其中矿山地质灾害、矸石堆占用破坏土地和水资源破坏问题较严重;以“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指导,结合鲁塘矿区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以往恢复治理成效,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按照“统筹部署、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思路,采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土壤重构技术、植被重建技术等技术方法,提出了“三大片区、四大工程”的生态修复方案。研究成果可为矿业集中开采区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黄金集团西藏华泰龙矿业开发有限公司所属的西藏甲玛矿区开发利用为背景,对甲玛矿区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研究,同时对青藏高原矿业开发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进行探索研究,通过实践总结得出如下结论:矿业企业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只有企业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自愿承担的行为责任和经营优势,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才能相互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我国最大的露天磷矿开采企业--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为工程背景,云南磷化集团的磷矿山都分布在高原湖泊滇池的周边,具有较大的生态环境压力。针对在矿区开展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重建是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这一要求,以该企业所下属的昆阳、晋宁、尖山、海口等4大磷矿山的矿山开采采空区为实际研究对象,围绕绿色矿山建设中环境保护这个基本点,针对露天磷矿山(以云南磷化集团为例)开采与土地复垦等磷资源开发利用的2个环节,重点研究磷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等关键技术,并将矿山生态恢复的关键技术在云南磷化绿色磷矿山建设过程中进行集成和综合示范。相关的研究成果可为我国磷矿行业的绿色矿山建设提供技术、理论指导和工程示范,对于推动绿色磷矿山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矿山生态修复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矿山生态修复已经成为研究热点。在分析我国矿山生态修复面临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研究发现,矿山生态修复的相关概念名词多样,但内涵具有趋同性,绿色发展是硬道理;受监管机制未落地、对矿山生态修复工程认识存在误区、新技术推广较难等因素影响,我国矿山生态修复旧账未还、新账又欠,且失败工程屡见不鲜;为推进我国矿山生态修复,需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推动监管机制落地,在生产矿山推行边开采边修复等新技术。  相似文献   

16.
“双碳”目标下,我国矿山生态修复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其一方面能使矿区生态系统的功能得到恢复,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提高矿区生态系统的碳汇水平。在分析矿山生态修复领域减排增汇实施现状的基础上,从地灾治理、土壤改良、植被重构、矿区固废、能源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对矿山生态修复领域减排增汇措施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研究了碳汇能力巩固技术;阐述了开展矿区自身能源循环利用、引进并发展新能源助力减排增汇等措施;简要介绍了技术固碳和生态固碳的减排增汇效果。  相似文献   

17.
资金投入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矿山生态修复的进程,进而影响了美丽中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立矿山生态修复市场化长效机制,已成为实现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本文在介绍我国矿山生态修复政策演进的基础上,结合自然资源部发布的社会资本参与矿山生态修复的典型案例,总结了矿山尾矿资源化利用、土地指标流转、“生态修复+”等社会投资主体获取利益来源的多种实践创新。从废弃矿山腾退的建设用地指标交易路径、社会资本投入的积极性以及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力度等方面出发,分析了当前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存在的问题。针对相关问题,最后提出应进一步释放土地政策红利、完善建设用地指标交易政策,履行地方政府行政职能、加强法律法规、政策标准、调查评价、质量监管等建设,并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引导资金支持矿山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18.
正十九大报告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霍州煤电集团木瓜煤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坚持绿色、环保、花园式的理念建设矿区,在建设生态文明矿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在污水、煤尘、废气、固体废物治理和矿山绿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创造了山美水美、空气清新的怡人环境。废水处理循环用“你看,这水多清澈。”木瓜煤矿环保科技术  相似文献   

19.
张敏 《钻探工程》2021,48(S1):397-401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系统工程,本文以某矿区为例,简要阐述了矿山地质环境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治理措施。经济建设同时,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切实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矿山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全过程,全力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  相似文献   

20.
“双碳”目标下煤炭企业绿色矿山建设路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特点,指出,煤炭企业建设绿色矿山是践行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基础与关键。综合评价了“双碳”目标下煤炭企业的发展前景:煤炭生产基地将逐渐北移和西移,将发生跨省区之间的企业重组与融合,绿色矿山建设和绿色开采是未来煤炭企业的发展方向。分析了“双碳”目标下,煤炭企业绿色矿山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要加大科技支撑力度、立足“双碳”目标、推动清洁生产工艺升级,推进煤矿区生态治理,强化矿井水、烟气、粉尘、噪声处理,加强矿区复垦,推进生态光伏产业建设,提高煤层气综合利用效率,建设零碳矿区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