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3A分子筛原粉进行了表面改性,考察了偶联剂用量(质量分数)、改性时间对分子筛活化粉油浆黏度的影响,并比较了改性前后样品的静态水吸附量、物相、粒径分布、适用期等物化性质。结果表明:随着偶联剂用量的增加和改性时间的延长,活化粉黏度下降;偶联剂用量为2.0%、改性时间为45 min为优选的改性条件。使用偶联剂KH-550对3A分子筛进行表面改性,可有效提高分子筛活化粉的分散性能,降低活化粉油浆黏度,并延长在聚氨酯体系中的适用期。  相似文献   

2.
刘芳  冯东  贾德民 《弹性体》2005,15(6):10-14
以聚氧化丙烯二醇(PPG)、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主要原料,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为有机硅改性剂,制备了有机硅改性聚氨酯乳液,考察了KH-560的添加量和添加次序对有机硅改性聚氨酯乳液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KH-560的添加量直接影响聚氨酯乳液的稳定性,当KH-560质量分数小于8%时,制备的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继续增大KH-560的用量。聚氨酯乳液的稳定性显著下降,而且KH-560的添加量和添加次序对聚氨酯乳液的力学性能和表面性能影响显著,当TDI中-NCO的物质的量与PPG中-OH的物质的量和由KH-560生成的-OH的物质的量总和的比值[”(-NCO)/”(-OH)]不变时,随着KH-560用量增大,胶膜的硬度、拉伸强度、100%定伸强度、表面接触角以及耐介质能力明显提高,断裂伸长率显著减小,并且化学改性的效果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硅烷偶联剂KH-560改性纳米二氧化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会媛  李德玲  李星 《化学世界》2011,52(8):456-458,462,479
用硅烷偶联剂KH-560对纳米SiO2样品表面进行接枝改性研究.考察了纳米SiO2的用量、KH-560百分含量、改性温度以及改性时间对改性效果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手段对表面改性前后的纳米SiO2进行表征.纳米SiO2最佳工艺改性条件:纳米SiO2用量4%,KH-560百分含量2%,改性温度90℃C,改性时间6...  相似文献   

4.
以硅烷偶联剂KH560(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表面改性剂,对ATO(锑掺杂氧化锡)纳米粉体进行表面接枝改性,制得KH560偶联改性的ATO纳米粉体。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粒度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研究了KH560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ATO纳米粉体表面偶联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可以实现KH-560对ATO纳米粉体的偶联改性,当KH560用量为0.4 ml,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2 h时,ATO粉体表面接枝的KH560接枝率最大,并获得较好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5.
以硬脂酸为改性剂,在水相体系中对3A型分子筛进行改性,通过静态水吸附、吸油值、黏度、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激光粒度、电镜测试及适用期评价等手段对改性前后的分子筛进行分析和表征,重点考察了改性温度、硬脂酸用量对分子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硬脂酸对分子筛进行表面改性,可以降低其吸油值,改善分子筛在油相中的分散性能,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聚氨酯体系的适用期;较佳的改性条件为硬脂酸用量为分子筛质量的3.0%,改性温度为100℃。  相似文献   

6.
李子东 《粘接》2008,29(4):48
先按无水乙醇与蒸馏水质量比为9:1配成溶液,然后加入填料总量1%的硅烷偶联剂(KH-550或KH-560),搅拌混合均匀后倒入已加有填料的三口瓶中,搅拌30min之后过滤,再于80℃烘0.5~1h,冷却至室温装瓶备用。实验表明,KH-550改性的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均好,效果优于KH-560,其原因是改性后硅烷偶联剂与如玻璃微球形成Si-O-Si键,而由KH-550所形成的键长比KH-560短,故KH-550与玻璃微珠表面硅的结合力强于KH-560,因此,力学性能高于KH-560。  相似文献   

7.
硅烷偶联剂对龙岩高岭土表面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40对龙岩高岭土进行表面改性处理,研究了偶联剂的用量、表面改性处理的pH值、改性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高岭土活化指数的影响。以高岭土在液体石蜡中的沉降体积和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研究了改性效果以及改性剂与高岭土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改性的最佳实验条件为:偶联剂用量为2%左右,改性pH在8~10,改性温度为60℃,反应时间40 min。高岭土经过活化处理后,在液体石蜡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均得到明显提高;偶联剂与高岭土之间以化学键合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8.
纳米白炭黑对NBR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凤香  王鲁鑫  孟莲香  尚波 《橡胶工业》2005,52(10):601-604
试验研究表面改性剂品种及其用量、纳米白炭黑粒径及其用量以及纳米白炭黑/炭黑并用比对NBR硫化胶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改性剂对纳米白炭黑填充NBR硫化胶物理性能的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硅烷偶联剂KH-550、钛酸酯偶联剂NDZ-201、表面活性剂ABS。用0.6份硅烷偶联剂KH~550对纳米白炭黑进行改性后,当纳米白炭黑粒径为5~15nm(用量为30份);纳米白炭黑用量为50份(粒径为15~25nm);纳米白炭黑/炭黑并用比为15/35(纳米白炭黑粒径为15~25nm)时,NBR硫化胶的综合物理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9.
凌辉  宁荣昌  刘刚  齐大伟 《粘接》2009,(1):57-59
研究了有机硅烷偶联剂对双马/聚醚酰亚胺共混体系的增容增韧作用。结果表明,加入有机硅烷偶联剂KH-550、KH-560、偶联剂B后,共混物断裂韧性(G1c)均有大幅度提高,其中偶联剂B增韧效果最佳;当B的添加量为2.5份时,体系的断裂韧性最大,达到1053J/m^2,为改性前的3.9倍,体系的微观形貌(SEM)由改性前的两相结构转变为双连续相结构。  相似文献   

10.
采用稀土偶联剂WOT对纳米碳酸钙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机械共混法制备纳米碳酸钙/SBR复合材料,研究其性能,并与硅烷偶联剂KH-560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硅烷偶联剂KH-560相比,稀土偶联剂WOT改性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较优,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较高,稀土偶联剂WOT的最佳用量为1.6份;两种偶联剂均能改善纳米碳酸钙在SBR胶料中的分散性,提高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
硅烷偶联剂对蒙脱土/NR纳米复合材料气体阻隔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硅烷偶联剂对蒙脱土(MMT)/NR纳米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MT/NR复合材料中加入硅烷偶联剂,可提高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耐热空气老化性能、气体阻隔性能和热稳定性。硅烷偶联剂KH-560的改性效果最好,其最佳用量为3份。  相似文献   

12.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y-(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为原料,以氢氧化钾为催化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环氧基改性硅油,再通过环氧基与氨基的反应将聚醚胺D-400引入,制成氨基聚醚共改性硅油,并通过红外光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正交实验,探讨了不同反应条件对改性硅油氨值、黏度和固含量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与硅烷偶联剂KH-560的物质的量比为4∶1,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质量的0.2%,乳化剂用量为30%,AEO-3与AEO-9的复配比为1∶1,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4 h是较理想的工艺参数,通过表征测定其产物稳定性较好,氨值为0.89 mmol/g,黏度为73 mPa·s,固含量为30%。  相似文献   

13.
高导热低黏度环氧树脂灌封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E-51型环氧树脂为基体,Al2O3为导热填料,CYH-277为稀释剂制备高导热低黏度环氧树脂灌封胶。优化了硅烷偶联剂KH-560、稀释剂CYH-277的用量;分别采用NDJ-7型旋转式黏度计和Hot Disk型热常数分析仪测试其黏度和导热系数。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KH-560用量为1.25%(wt)时效果最优;随CYH-277用量的增加灌封胶黏度、耐热性能均逐渐下降,最佳用量为25%(wt);随Al2O3用量增加,灌封胶的黏度、导热系数均增大;用量相同时,填充20μm Al2O3的树脂体系相比于填充6μm Al2O3树脂体系黏度小、导热系数大,复配两种粒径Al2O3对应树脂体系的导热性最好;复配Al2O3用量为86%(wt)时,导热系数达到2.23W/(m·K),此时灌封胶的黏度为30100mPa·s,仍保持较好的加工流动性。  相似文献   

14.
以聚氧化丙烯二元醇(PPG-1000)、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主要原料,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为有机硅改性剂,合成了KH-560改性聚氨酯预聚物。采用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MOCA)为扩链剂,制备了新型有机硅改性聚氨酯弹性体。考察了KH-560用量及不同加料顺序对改性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KH-560改性聚氨酯预聚体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对KH-560化学改性聚氨酯弹性体的反应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KH-560中环氧基团参与了化学反应生成了—OH,并将有机硅氧烷结构单元以化学键合的方式引入了聚氨酯主链结构中;当PPG-1000和TDI用量不变时,加入KH-560提高了软链段的含量,并且形成的支链结构破坏了聚氨酯主链的规整性。改性聚氨酯弹性体的力学性能随着KH-560用量的增大而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5.
冯志力  吴松华  孙超 《粘接》2013,(8):39-41,38
用硅烷偶联剂KH-590对纳米二氧化硅表面进行改性。考查了偶联剂用量、改性温度及时间对改性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改性条件为:硅烷偶联剂KH-590质量分数为5%,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4h。并将改性后纳米二氧化硅用于聚硫密封剂中,提高了聚硫密封剂的耐老化和粘接性能。  相似文献   

16.
纳米SiO2的制备及其原位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天然优质粉石英自制的Na2O·3.1SiO2为原料、硅烷偶联剂KH-560、KH-570为改性剂、HCl为沉淀剂、聚乙二醇为表面活性剂,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分散性好的改性纳米SiO2粉体.研究了硅烷偶联剂KH-560、KH-570对溶液中生成的二氧化硅粒子表面原位改性的影响及机理,优化了制备改性纳米SiO2粉体的工艺条件.利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热分析仪及粘度计对制备的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KH-560、KH-570都是有效的改性剂.  相似文献   

17.
硅烷偶联剂KH-570对硅藻土表面疏水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丽红  李力  周超  李文虎 《现代化工》2014,34(9):93-95,97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硅藻土进行表面疏水改性以增强其在油性体系中的应用效果。应用接触角测定仪、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仪(TG)等实验分析手段对表面疏水改性前后的硅藻土进行表征,考察了改性剂KH-570用量对硅藻土表面疏水性能的影响,分析了KH-570作用于硅藻土表面疏水改性机理。结果表明,KH-570用量是影响硅藻土表面疏水性能的主要因素,当KH-570质量达到硅藻土质量的5%后,接触角达125.4°~147.3°,吸湿率为0.6%~0.8%,表现出良好的疏水性;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均表明KH-570在硅藻土表面形成了疏水的有机包覆层。  相似文献   

18.
白云母的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3种硅烷偶联剂对白云母行表面改性,沉降性实验表明,偶联剂KH-550的改性效果最好。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探索出了最佳改性工艺,其条件为:白云母粒径500目,偶联剂用量1%(占白云母的质量百分数),改性温度120℃。填料旋转黏度计、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白云母在甲基丙烯酸丁酯树脂基体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润湿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60和钛酸酯偶联剂TM-38S对四针状氧化锌晶须(T-ZnOw)进行表面改性,制备了相应的聚苯硫醚(PPS)尼/龙(PA)66/T-ZnOw复合材料,研究了两种偶联剂及其复合体系对T-ZnOw表面改性效果和相应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材料的断面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钛酸酯偶联剂TM-38S对T-ZnOw的表面改性效果要优于硅烷偶联剂KH-560;两种偶联剂均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缺口冲击强度,但对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影响不大。其中TM-38S改性T-ZnOw与PPS/PA66复合后所得材料的力学性能优于KH-560改性T-ZnOw的材料。两种偶联剂的复合体系虽然可以弥补KH-560副反应对T-ZnOw表面改性的不利影响,但对改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协同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以纳米二氧化硅为原料,利用乙醇、乙二醇、辛醇分别作为改性溶剂,span-80、正辛醇、KH-560、KH-550作为改性剂,研究改性剂的种类和用量,通过扫描电镜图分析,红外光谱检测,得出选用硅烷偶联剂KH-560作改性剂,乙二醇作改性溶剂时,改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