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乡土纪录片作为一种特殊的视觉艺术形式,承载着记录和传达地方文化的重要使命。这种类型的纪录片通常专注于展示某个地区的自然风貌、社会习俗、历史传统以及日常生活,通过真实、生动的影像来呈现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柴米油盐之上》不仅是一部展现中国乡村生活的纪录片,还通过地域互动、影像建构以及国际传播三个维度,为全球观众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和欣赏中国乡村文化的窗口。基于此,本文将从空间生产、影像建构及国际传播三个角度对《柴米油盐之上》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构建新时代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体系,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现实诉求。在叙事学的聚焦理论视域下,可以从“讲好中国故事”的视野、情感、细节三重维度出发,以零聚焦铺陈宏观与微观协同的叙述视野,以内聚焦聚合价值与技术互构的情感认同,以外聚焦凸显显性与隐性共生的细节旨趣,在师生搭建起的叙事合力中潜移默化地实现故事教学的目的,达到良好的故事教学效果,提升“讲好中国故事”的课堂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3.
纪录片《何以中国》是一部聚焦考古实证、历史演进和文明溯源的大型考古纪录片。它通过多元的叙事范式和权威的历史解读,深入挖掘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强调多元一体的文化特质。其既有一个宏大的叙事结构,又有一些非常细腻的细节,具备多元的叙事内容和全景叙事结构,首次通过全国性的考古挖掘讲述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的故事,环环相扣地解答了“何以中国”的问题,厘清了历史进程中每一次重要的承继与遗忘,从而理解中华溯源的必然性,意蕴深远,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  相似文献   

4.
电视剧《曾少年》将时代故事群像化,通过“80后”的成长视角映射出世纪之交的重大社会变迁以及21世纪以来我国的历史进程与伟大变革,讲述了少年们努力把握时代际遇、勇敢追求自我梦想的青春奋斗故事。该剧采用鲜明的集体记忆叙事路径,将城市空间作为记忆载体,以个人视角实现记忆诉说,使大众媒介达成记忆触发,以此丰富虚构故事文本内的真实记忆表达,为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能动情、引共鸣、可认同的记忆叙事影像方法。  相似文献   

5.
纪录片《共和国医者》讲述中国医者一生用热血和求知铺就革命、建设、救治之路的感人故事,具有较强的政治教育意义与主流宣传氛围。本文以纪录片《共和国医者》为研究对象,以叙事学为根基,通过分析其叙事主题、叙事语言、叙事视角及叙事价值,发现该纪录片将宏大的历史叙事融入个人成长中,真实还原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医学界从艰难走向光辉的峥嵘岁月,也为广大观众提供回溯党指引下我国医学百年发展脉络的机会,承担了记录与传承历史的重任,为讲好中国医学故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7.
刘纳 《电子世界》2013,(18):185
作为一档音乐选秀类电视节目,《中国好声音》已经迎来第二季的热播。《中国好声音》之所以能够如此深得人心,其成功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将重点讨论节目策划和内容中所包含的文化性,即它是如何融大众文化、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于一体,并将之共同作用于商业节目运行逻辑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经济地位的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和品牌形象也越来越重要。《中国一分钟》作为国家形象片,讲述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取得的成就。本文从叙事符号和叙事空间两个维度对以《中国一分钟》为代表的新时期国家形象片展开分析,总结受大众欢迎的原因,从而更好地推进我国国家形象片的制作和传播。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电影工业不断进步,推动中国电影在叙事策略上不断创新完善,激励电影创作团队创作出观众喜闻乐见的优秀影片。2022年暑期档重磅上映的《独行月球》为中国电影开创了一条新的路径:“科幻+喜剧”类型影片。《独行月球》成功地将国产科幻电影推向了新的阶段,充分展现了中国电影强大的生产能力和新颖的生产方式。本文将从《独行月球》的叙事构建、叙事模式、叙事视角、叙事主题及视听语言五个方面对其叙事策略进行分析,探索中国科幻电影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随着我国对外宣传格局的扩大,以中国治理成果为主题的影视作品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展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5周年以来的发展成就全貌的纪录片,《我的新疆日记》的研究价值较大。文章将以纪录片《我的新疆日记》为主要分析对象,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解析,分析《古道新风》《河沙俱下》《天山脚下》三集纪录片体现出的新时代中国纪录片的叙事时间、语态和语式。笔者希望通过对该纪录片的解析,为之后的影视作品创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媒体时代世界传播格局发生剧变,如何打造中国文化形象和树立文化自信成为中国主流媒体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对此,国家提出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战略思想,以此提升我国在国际传播中的话语权。文章以新媒体时代国际传播环境现状为切入点,剖析我国正面临着数字化平台传播的机遇与复杂国际形势的挑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即传播先进文化、把握世界脉搏;拓宽传播主体,引导主流媒体与公众共同发声;探索多元的故事讲述形式,丰富文化交流渠道;借力先进信息技术,更加生动地讲述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2.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关键看“三区三州”,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属于“三区三州”中的“三州”之一。2020年,荧屏上涌现了众多制作精良并记录怒江州脱贫攻坚为主题的纪实作品,其中,云南广播电视台制作播出的《激越怒江》反响良好,通过几十个小人物故事,全方位多角度地描绘了怒江州脱贫攻坚进程中的真实状态,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肺腑的小人物筑梦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14.
自《舌尖上的中国》播出以来,美食题材纪录片已成为国内一种重要的纪录片类型。该类纪录片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象征意义,不仅是凝聚民族情感的样本,在对外传播实践上也具有重要价值,成为西方观照中国的切入点之一。本研究采取文本分析法,对《风味人间》系列纪录片所表征的空间进行考察。在实体空间层面,《风味人间》通过刻画中国城乡空间的融合与对立,表达出对传统文化消逝的忧思;在想象空间层面,该纪录片通过方言和人物这两大感官要素,为观众塑造了基于地方符号的情感空间;在意义空间层面,基于该纪录片的网生特性,观者与创作者通力打造出弹幕主客互动空间,实现意义的延伸和流动。  相似文献   

15.
社会类电视纪录片以贴近大众,贴近生活的表达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认同,并成为中国电视纪录片的最主要类型.社会类电视纪录片的选题标准、叙事原则与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纪录片的质量与价值.本文结合多部优秀社会类电视纪录片作品,探讨社会类电视纪录片真实性、社会价值等选题标准,探究此类作品在叙事原则、叙事策略与技巧方面的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以2018年的优秀历史纪录片《西南联大》为例,分析了《西南联大》之所以成功的几个原因,首先,叙事元素令人耳目一新,文章日记、口述片段、历史影像资料的合理使用既体现纪录片的真实性,又具有感染力;第二,叙事策略的标新立异,横向叙事与纵向叙事有机结合,宏大叙事与微末叙事的有机结合,使得纪录片更加贴近现代观众的心理特征,取得良好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8.
电影《剌陵》的纪录片做完了,叫它《刺陵的春天》,电影上映那会儿会与大家见面吧!从片子中截取一些画面,第一次与大家分享。真想多放些截图,可惜篇幅有限。有机会还想去一趟沙漠……  相似文献   

19.
纪录片《中国》于2020年在湖南卫视首播,节目一经播出便广受好评。纪录片《中国》的制作方式有别于其他纪录片,该作品基于历史史实,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再现“真实”,从视听元素和人物要素等方面进行虚构,这是纪录片领域的一次全新尝试,同时也帮助纪录片创作者打开了不一样的创作视野,提供了纪录片创作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时代的发展进步为新闻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故事化叙事手法在新闻报道中应用的频率不断提升,新闻报道故事化不仅能丰富新闻内容的层次,还能为观众提供更多的新闻信息和细节。然而,当前新闻报道故事化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新闻报道故事化叙事造成了影响。所以,为了带给观众更好的体验感受,提高新闻舆论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新闻从业人员要掌握相应的故事化叙事技巧,提高新闻报道的水平,吸引到更多的观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