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2016年起,得益于4G、人工智能、计算机动画等技术,虚拟主播行业进入快速发展车道。虽然虚拟直播行业附属于亚文化,但发展至今,虚拟主播产业已成为一种不容小觑的盈利模式。哔哩哔哩虚拟主播的发展处在我国该行业的前沿水平,探究其实现有效传播效果的驱动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新媒体高速发展及疫情持续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背景下,"电商+直播"的新媒体营销方式已在网上消费的领域取得显著成功.在诸如李佳琦、罗永浩等直播带货主播获得成功后,其塑造主播形象并成功吸引、留存及转化粉丝的能力成为了具商业研究价值的对象.本文将从传播学、社会心理学、公共关系管理学等多角度分析各类别直播的主播角色塑造模式,并...  相似文献   

3.
智能视听时代,媒介技术迅速发展,这使得依靠可视化外在与声音同观众互动的虚拟偶像活跃于大众视野之中。本文从视觉修辞视角出发,以A-Soul为代表,从化用偶像文化的原型意象、流露粉丝情感的概念意象、展现具体定位的符码意象三个方面分析虚拟主播形象中的视觉意象,并进一步探讨虚拟偶像在视觉意象呈现背后的过度同质化,以及在视觉审美背后人们对虚拟的超真实形象的过度迷恋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将直播推向了黄金发展赛道,电商直播广告逐渐成为营销新形式和受众获取商品内容的新渠道,它延续了叫卖广告的形式,并将情感传播注入其中。本文以“东方甄选”的直播为例,从主播、商品、传播媒介、消费者、反馈五个层面阐述电商直播广告中情感传播的基本要素,分析其中的情感传播机制,最终得出电商直播广告以情感叙事激活受众的情感记忆,通过制造受众向往的情感,推动信任关系的形成,引发受众情感共鸣,对受众进行情感补偿,以情感治疗打通情感宣泄的渠道。  相似文献   

5.
目前,“慢直播”早已成为一种热门网络直播形态,从抗疫初期的火神山“云监工”,到最近的“俄乌冲突”,“慢直播”无处不在。和常规直播类似,慢直播也包含现场信源的实时获取与传输、服务端的接收和处理、分发端的适配和管理等方面,但其在技术系统的侧重性和指向性上,和常规直播不同。本文以在长江江面上无固定接电联网条件下进行24小时不间断无人值守慢直播为例,提供低成本、快捷实用和可复制的技术实现方案,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2019年时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程、全方位报道了此次阅兵式,为使广大电视观众更加全面、立体、细致的了解阅兵式,从早上七点开始直播阅兵全景观盛典,通过多路出境记者的现场连线报道,观众对阅兵式的一系列准备工作有所了解,对阅兵式正式开始充满期待。与此同时,我们也在连线报道中看到了许多熟悉的身影,如:李梓萌、刚强、劳春燕、王宁、王言等等,昔日的演播室新闻主播摇身一变成为了出镜记者,两者的角色转换考验着一名优秀新闻工作者的业务素养和综合能力,本文就两者之间转换时应注意的问题及方法技巧的运用进行简析,以供广大电视新闻工作者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当前,互联网正加速重构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主流媒体面临的竞争更为激烈,融合发展的任务更为紧迫。互联网给传统主流媒体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发展机遇。媒体融合背景下,为地方广播电视台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从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打开了想象空间、书写了生动实践。近年来,丽水市广播电视总台以当地特色文化IP——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为突破口,通过海内外联动的新媒体直播方式,有力地提升了国际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8.
气象融媒体直播对网络需求越来越强,其高容量、高速度、低延时的5G网络为气象融媒体直播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在“5G+”时代,发展气象融媒体网络直播是气象信息传播转型的一个理想路径。本文以“烟花”台风直播为例分析“5G+气象融媒体直播”的具体架构和内涵,探索气象网络直播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技术方面的问题,以期为气象融媒体网络直播的发展提供一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袁哲茜 《中国新通信》2023,(24):101-10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已经成为趋势,网络直播教学方式被广泛应用于高职院校的教学中,而翻转课堂则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互性,符合以学生为主的课堂理念。将这两种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形成了“网络直播+翻转课堂”融合型教学模式。本文对这种融合型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并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财会专业为例进行研究,找出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电商专业课程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脱节、电商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校内实训设备相对落后等。通过下企业访学的契机,文章提出了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电商专业课程改革的项目,并对该项目的设计、实施过程及评估与成果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直播带货是移动互联网经济的新形态,随着5G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其将展现出巨大的经济潜力和发展潜力,迎来互联网发展的又一高潮。直播带货虽然给消费者带来了便捷和优惠,但也出现了许多套路和陷阱,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各种矛盾纠纷不断。为此,主流媒体需要发挥强大的领头作用,以身作则,树立文明直播、公益带货的行业标杆。本文首先基于“5W模式”分析公益直播带货现象,在此基础上指出网络直播带货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主流媒体的直播带货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核心专业课程,“隧道工程”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理论认识、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传统线下教学存在教学课时少、教学内容多、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教学与工程实践严重脱节等缺陷,导致“隧道工程”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学习积极性差等问题的出现。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Unity3D仿真技术,文章开发了隧道工程施工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将隧道施工移植到虚拟环境中,使不易完整展现的隧道复杂施工过程变得更全面、更清晰,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融媒体时代,传统的电视、报纸、广播内容与新媒体融合已成常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加大对新媒体报道形式的运用,提升新媒体报道内容质量,成为基层融媒体中心发展中需着重关注和研究的话题。睢宁县融媒体中心在不断完善和创新机制体制过程中,以直播内容和渠道的拓展拓宽,更快更准地适应全新的媒体传播格局。网络传播中多种形态与多种途径实现立体化交织,使传播结构更加多元化。  相似文献   

14.
本着“经世致用”的哲学观,本文基于“万物一体,万有相通”哲学视域,分析东方甄选董宇辉火爆网络的原因,发现其在本体论、语言观和历史观三个维度实现了对传统带货模式的超越。基于此,笔者提出未来直播行业创新的路径:以“人—世界”为哲学基础,通过诗的语言,进行直播带货的“节目化变革”。同时,不论电商还是主播,都应该以“大视域”的长远眼光看待利益问题,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申小春 《信息通信》2014,(10):99-101
随着"文化资源数字化的国家行动"的开展,各地方纷纷掀起了数字化文化建设热潮。淮安作为国家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将其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传播亦是势在必行。文章以淮安典型的景点——周恩来纪念馆为范例,详细地阐述了其数字化建设的具体过程,旨在为虚拟现实场景的搭建提供一些设计思路和想法。  相似文献   

16.
周立军 《科普研究》2009,4(2):30-36
提升科学传播的影响力,离不开工作创新。"首都科学讲堂"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成功,主要在于其准确的定位以及在传播机制和运作方式上的创新。这个新形势下科学传播的有益探索,既满足了公众提高科学素质的需求,给科技工作者从事科学传播提供了条件,并为科协组织开展科普工作、促进科普资源共享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博客、微博、微信等传播载体不断涌现,推陈出新,改变着人们对于媒介的认知,“人人都是自媒体”的口号得到众人呼应,使得一个被称为自媒体的时代应运而生.“罗辑思维”由知名媒体人罗振宇与申音组成的团队共同打造,以微信、微博、优酷视频等新媒体平台为依托,通过招募会员、脱口秀等活动成功打造了全产业链的自媒体平台.本文以“罗辑思维”为样本,分析自媒体的信息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互联网与传媒产业光速发展的时代环境下,一种突破传统的选秀模式悄然兴起,围绕“养成”这个关键词,以唱歌舞蹈、表演以及其他才艺等为节目内容,全方位选拔、打造全能型年轻艺人,并在这个过程中完整纪录、还原其过程的新型节目形式。这种粉丝与偶像一起成长、送偶像出道的“养成模式”最大程度上满足了粉丝的参与感,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本文以2018第一季度S+级网络综艺《偶像练习生》为例,围绕粉丝文化和粉丝经济两个关键词,浅析互联网背景下“养成系偶像”的粉丝经济产业链如何运作,如何实现造星与变现。  相似文献   

19.
鹿洪斌  肖传文 《电视技术》2021,45(9):133-136
以《济南故事》的场景设计为例,结合多年设计工作经验,系统梳理一套相对完善的虚拟演播室场景的设计流程和审美原则,为今后虚拟演播室的场景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民俗活动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人们共同性祭祀实践和精神文化传递的场域。随着新兴媒介的使用,民俗活动的实践空间发生了转移,日常的人情交往、信息交流、文化传播等活动更多地在社交媒体中呈现。在这一过程中,短视频平台深度嵌入乡土社会中,成为民俗活动的重要展演平台。在媒介社会场景中,民俗活动经由社会化的内容共创、情感的再共鸣和“附近”的重构这三个再生产过程,实现民俗活动在短视频平台的“在场”与“出圈”。本文以闽南地区“游神”为例,分析民俗活动在短视频平台的再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