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时代,媒体融合深度发展,主持人的传播理念、风格语态、审美特征等正在重构,因此高校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面临新的挑战。尤其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主持类课程教学创新从“综合学习设计”理论中获得启发,以角色思维为内核实现了教学内容的重构,以“学—论—写—创—思”为主线达成了教学过程的升级,以虚实融合为要领完成了学习领域的拓展,以“三凸显”为目标实现了教学评价的重组。经过这一系列改革,提升了学生的高阶能力,有助于其最终成长为“会讲、讲懂、讲好”中国故事的优秀主持人。  相似文献   

2.
播音与主持艺术课程是以广播电视有声语言创作主体及其语言传播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新闻事实及时传播为根基,以规范审美为追求的多学科支撑的一门科学。广播电视事业的不断进步,特别是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给这一学科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形式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立足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责任使命,以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理念为指导,直观剖析当前播音主持创作基础这门专业课的教学痛点,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基于项目教学、多元互动的翻转课堂教学体系构建”的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思路,论述教学改革的路径和创新点,希望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实践让该课程乘上时代的春风,推动播音主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构建新时代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体系,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现实诉求。在叙事学的聚 焦理论视域下,可以从“讲好中国故事”的视野、情感、细节三重维度出发,以零聚焦铺陈宏观与微观协同的叙述视野,以内 聚焦聚合价值与技术互构的情感认同,以外聚焦凸显显性与隐性共生的细节旨趣,在师生搭建起的叙事合力中潜移默化 地实现故事教学的目的,达到良好的故事教学效果,提升“讲好中国故事”的课堂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播音主持创作基础》课程为实践教学基准,探讨新时代播音教学审美教育的适应性,突出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经典美学命题在播音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将审美教育融入到播音主持创作教学中。思考该课程的广泛传播与接受实施,以及重要性和培养途径,最终实现通过审美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播音员主持人。  相似文献   

5.
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高素质的复合型传媒人才是诸多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兴口语表达课程作为播音主持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多所高校均有开设,但存在课程体系固化、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情景失真及课程评价不够多元的问题,制约了高校培养传媒人才发展。本文以课程情景化改革为切入点,根据社会发展和行业的核心需求,对即兴口语表达课程的教学模式、实践训练方法及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完善,致力于打造科学有效的课程教学模式,助力培养具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传播人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高校播音主持专业蓬勃发展,各大院校纷纷开设播音主持专业,其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以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实践方法与途径为主要内容,思考如何加强播音主持专业的实践课程,以提升该专业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成为近年来我国文化传播的重点。纪录片被称为“盒子里的外交大使”,在对外传播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柴米油盐之上》于2022年斩获国内外多项大奖。该片以客观平实的纪录方式,讲述了不同职业个体在实现小康道路上的奋斗历程,并且对人文类纪录片如何选取叙事视角、叙事主体和叙事语言以讲好中国故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了深入贯彻“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开展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以“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建设为例,结合课程内容、特点,对其中的课程思政教育进行了改革与实践。并针对教学大纲中的思政育人目标,总结并分享了该课程的建设方案及所采用的思政育人元素。  相似文献   

9.
播音主持是传统广电媒体内容生产的重要工序,对媒体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促进媒体的创新性高质量发展,播音主持人亟需以“融”应变,通过创新播音主持工作适应融媒体环境,不断提升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与引导力。本文立足融媒体背景,首先分析了播音主持工作面临的挑战,并从内容质量、形式创新、流程重塑、传播格局、受众中心、队伍建设等方面分析了播音主持工作创新的有效策略,以期为媒体的融合转型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播音主持作为传统媒体传播中的“窗口”,如何立足于新的媒体环境,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积极转型,以多样化、风格化、创新化的主持风格,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更好地适应当下的发展形势,这是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播音主持面临的困境入手,对播音主持艺术传承和创新发展的策略进行深入分析,以期能够有效推动播音主持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杨 《西部广播电视》2023,(2):188-190+212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新闻媒体的传播手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深度融合的传媒新业态对播音主持人的素质和水平提出了更精确的新要求。因此,播音主持人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实现个人成长与时代发展同向同行。本文以语结和语结思维的内涵概述作为研究的切入点,结合语言学和播音学,分析语结思维对播音主持创作的意义和播音主持人语结思维的实践应用,以期为提升播音语言表达力和播音创作质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交流、文化包容和文化认同,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家形象构建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影视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在分析中国影视国际传播价值的基础上,提出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的认同感、加强技术创新,拓宽传播渠道、创新合作模式,构建影视国际共同体、建设中国影视品牌、做好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等具体传播策略,以期助力中国影视的国际传播,更好地为“一带一路”建设、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树立国家良好形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新媒体时代下,媒介融合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为了进一步提升电视台播音主持人的影响力,电视播音主持人必须准确定位自己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的角色,要主动学习新媒体技术,实现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电视台播音主持工作的开展,对电视台播音主持人角色定位和价值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介绍了电视台播音主持人发展现状,对跨媒体传播的电视台播音主持人角色定位与价值进行研究分析,并探索出在找好自身定位时仍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并做好服务工作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课程思政素材建设问题,按照素材属性、用时长短和思政目标数量,提出了思政素材的点、线、面分类方法,报告了素材分类建设、融入方式和实施过程。从国家战略、重大工程、电学史话、校友故事和反面教材等方面挖掘思政案例,给出了三类思政素材示例。以“电路元件与电路模型”授课为例,说明了思政融入、展开再延伸的实施过程,介绍了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和学生探究式学习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媒体时代世界传播格局发生剧变,如何打造中国文化形象和树立文化自信成为中国主流媒体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对此,国家提出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战略思想,以此提升我国在国际传播中的话语权。文章以新媒体时代国际传播环境现状为切入点,剖析我国正面临着数字化平台传播的机遇与复杂国际形势的挑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即传播先进文化、把握世界脉搏;拓宽传播主体,引导主流媒体与公众共同发声;探索多元的故事讲述形式,丰富文化交流渠道;借力先进信息技术,更加生动地讲述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6.
从“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思政教育的实际需求出发,挖掘思政元素,整合教学内容,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将“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与实际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融合,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实现学生“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均衡发展。教学实施效果证明所设计教学案例切实可行,为该课程思政教育的改革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7.
融媒体引领了播音主持行业的重大革命,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必须充分加强对播音主持口语传播风格的塑造,同时,明确播音主持口语传播风格的特点,包括多样化、平实自然、快节奏与简洁化,为播音主持口语训练及专业发展提供可靠导向,更好地适应融媒体时代行业发展需求。本文分析了播音主持口语传播风格塑造的重要意义,探讨了融媒体时代播音主持口语传播风格特点,重点阐述播音主持口语传播风格的塑造路径。旨在增强信息传递效果,提升节目的影响力,塑造节目品牌形象,激发受众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18.
为兼顾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探索了“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思政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明确了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之间的关系,吸收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进入教学团队,建立思政案例库,然后将思政教育融入线上、线下各个环节,并改进课程评方式,形成了一套“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思政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多年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能够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兼顾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探索了“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思政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明确了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之间的关系,吸收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进入教学团队,建立思政案例库,然后将思政教育融入线上、线下各个环节,并改进课程评价方式,形成了一套“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思政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多年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能够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课程思政”大背景下,全国院校都在积极开展思政课程,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是专业课教师都面临的研究课题。本文以“C程序设计”为例,探讨了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必要性、课程思政融入“C程序设计”存在的问题,对课程思政融入“C程序设计”进行了探索与思考,并尝试在C程序设计课程思政进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