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东矿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而大规模的煤炭开采势必会造成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为了减少这种大规模开发对环境的影响与破坏,神东公司加大治理力度,采取和应用“点线面结合”与“三圈一水”两种治理模式,使得神东矿区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论文通过对这两种不同治理模式的简单分析,以期对我国的矿区开发提供可借鉴的生态治理模式及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2.
艾婷  李志伟 《中国煤炭》2023,(S1):29-35
介绍了我国矿山生态修复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传统煤炭产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恢复生态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等多专业融合视角,阐述了神东矿区生态环境防治的创新技术模式与具体实践。认为,生态修复不仅仅是单纯的矿山植树造林种草行为,其内容非常丰富,涉及的专业也十分广泛,多专业交叉、多领域协同是矿山生态修复的显著特征。通过神东矿区生态煤矿建设的成功实践,认为经济是矿业与环境共同发展的纽带,矿业开发创造了财富,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改变了矿区过去的贫穷落后面貌,同时也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资金保障,推动了环境治理力度,从而让矿区绿色发展进一步带动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薇 《中国煤炭》2023,(S1):66-70
对神东矿区的生态示范基地、节能减排领域以及生态居住区的建设规划进行了研究,阐述了神东生态矿区建设的具体实践。神东生态示范基地的建设结合了景观、人文、生态治理理念,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改善了矿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在新能源项目开发的同时还结合绿化治理,有效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双提升。  相似文献   

4.
神东矿区节能环保生态技术难题及解决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东矿区气候干旱、降水量少的丘陵、荒漠地带,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在煤矿开采的同时,为了科学处置资源开发推进过程中的废水、废气、废渣等问题,保护矿区水资源和植被生长,提高矿区空气质量,实现资源开发与矿区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公司通过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科学管理手段,不断攻克环境治理难题,努力降低水土流失及环保隐患,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本文对神东矿区未来节能环保生态技术难题与解决思路探讨,以实现矿井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浅埋高强度开采损害与生态保护间的矛盾问题,基于神东矿区地质开采条件、生态本底特征,总结了高强度开采的损伤特征。神东矿区采用大工作面快速推进降低非均匀沉降面积、开采初期工作面注浆减沉、建造地下水库保水及生态利用、填埋地表裂缝持水保墒、植物接菌微生物抗逆性提升、驯化筛选适生植物等技术,有效降低了煤炭开采引起的生态损伤。遥感监测表明,神东矿区2011—2015年技术应用初期,植被覆盖度50%左右,处在中高植被覆盖度级别,2018年植被覆盖度提高到62.4%,达到了高覆盖度水平。结合开采实践与理论研究,提出从开采源头设计着手、传导过程调控、末端修复治理采动损伤的全过程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6.
康世勇 《能源科技》2020,18(1):18-24
地处我国西北半干旱严重风水复合侵蚀恶劣生态环境的神东2亿t煤炭矿区,井田范围内的风水侵蚀荒漠化危害,对矿区能源现代化亿吨规模开发生产和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制约和威胁。神东公司遵循“治理保开发、开发促治理”的生态修复建设理念,采取适地适技、零缺陷建设生态型绿色煤都的技术与管理模式,历时32年开展了风蚀沙漠化防治、水土流失治理、井采地质沉陷与露采土地复垦、供水泉域防护、河道整治、庭院园林景观营造等生态环境修复建设技术,使矿区植被覆盖度由开发前3%~11%提高到目前的60%以上,在年产2亿t清洁煤炭的同时,零缺陷地将矿区荒漠化生态环境建设成为绿洲。  相似文献   

7.
荒漠化矿区煤炭开采与生态环境治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神东矿区特定的开采技术与地质条件,分析了矿区多年来的生态科研项目的结论,深入系统地探寻其生态破坏的机理,生态发育的时空变化规律,遵循生态修复学规律,研究矿区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调节修复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人工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引导,遏止神东矿区脆弱的生态系统进一步退化,同时,促使尽快建立健康结构和完善功能的新生态系统,初步解决风沙危害、水土流失等问题,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日,2019中国社会责任公益盛典暨第十二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峰会在京举行。神东煤炭获得绿色环保奖。神东煤炭始终坚持“产环保煤炭,建生态矿区”理念和开发与治理并重的方针,累计投入生态环境治理资金38亿元,生态治理面积330km2;植被覆盖率由开发初的3%~11%提高到64%;构建了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空间结构,植物群落以油蒿为主的草本群落演替为以沙棘为主的灌草群落,使原有脆弱生态环境实现正向演替;矿区风沙天数由25d以上减少为3~5d,降雨量少且年内年际不均匀的现象明显改善,逆转了原有脆弱生态环境退化方向,形成了良性的生态系统,在荒漠地区建成一片绿洲。  相似文献   

9.
高原高寒煤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模式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佟  杜斌  李聪聪  王辉  周伟  王宏  林中月  赵欣  熊涛 《煤炭学报》2021,46(1):230-244
矿山的生态治理与环境修复是保证资源开采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高原高寒煤矿区生态修复涉及煤炭资源勘查开发与保护、冻土、水资源、草甸湿地、土壤、植被、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科学问题,难度较大。根据问题导向、科学精准、集中整治、分类施策的要求,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对青海木里矿区煤炭露天开采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发现,目前矿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地貌景观破坏、植被破坏、土地挖损和压占、冻土破坏、水系湿地破坏与采坑积水、地下水含水层破坏、土地沙化与水土流失、不稳定边坡8种类型。针对以往煤矿开发造成的八大生态环境问题,以煤炭生态地质勘查理论为指导,综合研究并形成了地形地貌重塑技术、土壤重构及植被恢复技术、水系自然连通技术、煤炭资源保护技术、边坡稳定性综合监测技术五大关键技术。综合运用以上技术,系统对采坑渣山治理、植被恢复、水环境和资源等进行统筹规划,对矿区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形成4种具有高原高寒特色的生态修复重点治理模式,分别为水系连通、引水代填、关键层再造以及依山就势。治理工程实践中按照“地质+生态”、“自然恢复+工程治理”的综合治理思路,通过与各井渣山边坡稳定程度、水系传输与采坑积水情况、资源赋存状态等相结合,最终形成“一坑一策”的7种治理方法:边坡阶梯整治+坑底部分复绿+引水代填形成高原湖泊(聚乎更三号井)、保留采坑积水形成的高原湖泊+边坡与渣山整治+覆土恢复植被+水文定期监测(聚乎更四号井)、采坑部分回填形成梯田+边坡与渣山整治+植被复绿+地表水系自然连通(聚乎更五号井)、资源保护+边坡与渣山整治+采坑形成高原湖泊+水系自然连通+植被复绿(聚乎更七号井)、边坡与渣山平整+植被复绿+保留高原湖泊+水系自然连通(聚乎更八号井)、资源保护+采坑回填+削坡整治美化+地貌恢复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聚乎更九号井)、采坑回填+边帮整形+坑底就势整平+景观协调(哆嗦贡玛区)。探索了露天煤矿区生态环境一体化修复治理路径,在木里矿区生态修复治理实践中得到有效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乔明芳 《中国煤炭》2006,32(11):67-68
神东煤炭分公司在建设世界一流的煤炭能源基地的同时,确立了“产环保煤炭,建绿色矿区”的目标,实现了清洁生产和对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保护,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了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神东矿区"三期"生态环境建设理念与"三圈一水"生态环境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矿区生态环境建设成效保障与促进矿区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简称EOD模式)是破解生态环境治理现状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项目上的具体实践。通过EOD模式,可以将矿山环境治理与抽水蓄能产业融合,新能源开发可以反哺生态环境管理,使市场主体可以将相关行业未来收益提前投入到生态环境管理中,再通过后期的工业增加值回收治理成本,“矿山修复+新能源”模式更是对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矿坑废弃土地再利用有积极促进作用。分析了EOD模式的要义与主要案例,并从“矿山抽蓄+生态修复”融合发展研究、实现国家“双碳”目标、矿区废弃地下空间再利用等方面对EOD模式下的“矿山抽蓄+生态修复”开发前景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3.
应用生物修复技术治理矿区生态环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针对矿区生态重建涉及学科多、面广,而中国矿区生态重建基础理论研究又十分薄弱,许多地区或矿区生态系统破坏严重,单一治理效果不佳,往往出现生态系统不稳定等现象。根据生物协同进化、生态环境多样性平衡原理,提出了土壤治理、植被修复井结合微生物生态修复等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赵晶  杨帆 《中州煤炭》2021,(10):40-44
煤矿生态环境关系着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为了保证资源的可持续性,必须对其进行修复和治理。煤矿区生态环境的修复与治理涉及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水资源、土壤、植被、生态等多方面的问题,修复与治理难度较高。经调查研究发现,煤矿地区存在严重的生态问题,采用景观和生态兼顾的修复与治理模式,针对青海省某煤矿几项重要的生态问题进行研究,探索了“生态+景观”模式的煤矿生态环境的修复与治理路径,对于煤矿生态修复治理实践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本刊讯8月11日,由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20名院士组成的2014"院士神华行"专家团到神东矿区考察,参观了神东煤炭集团煤矿地下水库工程和神东矿区地表生态修复工程,并召开专题座谈会。张玉卓董事长致辞,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玉普讲话,凌文总经理做了题为《实施双轮驱动打造世界一流清洁能源综合企业》的专题汇报。与会院士听取了《西部矿区煤炭现代开采地下水保护技术与工程》、《煤铀资源开发情况汇报》两项汇报。与会院士认为神华集团通过多年的努力与创新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果,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也  相似文献   

16.
为了改善当地居民生态环境质量,研究了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技术,分析了矿山地质环境主要问题,主要包括矿山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壤污染及土地资源破坏,分析了设计条件和有关参数选取。基于此,研究了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技术,主要分为工程修复分区、自然修复单元及治理单元,根据不同单元特性,采用了不同的技术措施。研究使当地生态环境与地貌景观得以改善,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矿产资源开发会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制约了矿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矿区生态环境扰动监测已成为矿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矿区活动及矿区生态修复对我国典型矿产资源型城市——迁安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2000—2018年Landsat系列遥感数据对该市矿区生态扰动进行了监测研究。利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算法对迁安市2000—2018年间矿区演变进行了提取研究,并构建了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 RSEI)定量分析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及变化特征。研究表明:2000—2018年间,迁安市矿区范围变化明显,矿区总面积明显变少,且有修复效果优良的矿区;该市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其变化与矿区活动及矿区生态修复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结合RSEI时空分布与矿区生态修复活动,迁安市生态环境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①2000—2008年间,生态环境质量主要由优、良向中、差转变,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恶化面积占比分别为20.18%和34.31%;②2008—2018年间,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上升,生态质量改善面积占比达到43.11%,且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2000—2018年,迁安市生态环境经历了先恶化、后逐步恢复的过程,表明该市在实行功能分区、健全矿产资源规划和矿区分区治理政策后,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态修复效果显著,为矿区城市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境保护理念,坚持绿色发展,对青海省木里矿区聚乎更露天煤矿四号采区关停后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加以研究分析。结论表明,其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有不稳定边坡及滑坡、采坑积水、渣石占地与草甸破坏、冻土层揭露破坏4个类型。按照“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通过一定人工干预”的要求,为自然生态恢复创造条件,依据矿区开采现状,结合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基于研判,提出河流-高原湖泊水系自然连通+边坡与渣山整治+滑坡体动态监测+覆土恢复植被的生态修复治理模式。在治理工程实践中,综合运用了滑坡体削顶减载+动态监测、河流-湖泊水系自然连通、土壤重构与植被恢复及冻土层回填保护4种生态修复技术手段加以恢复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使聚乎更四号采区生态系统功能基本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9.
针对生态脆弱区煤炭规模化高效开采造成生态影响范围大、周期长和强度高,缺乏统筹开采全周期源头减损与生态全要素系统技术,导致矿区生态修复成本高、效率低和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了生态保护型煤炭开采理念,露天开采损伤传导途径和井工开采损伤传导模型、生态损伤定量分析方法和矿区生态修复决策方法,研发了露天矿节地减损开采、生态型地层重构、分布式水资源集-储-用、基于“生态修复窗口期”协同修复技术;研发了井工开采损伤传导控制、含水层生态功能恢复、装配式楔形地下水库坝体构筑、沉陷区分时分区生态修复技术。建成蒙东矿区生态保护型露天开采示范工程,宝日希勒露天矿示范区植被盖度由开发前30%提高到59%,胜利露天矿示范区植被盖度由开发前5%提高到39%;建成神东井工生态保护型煤炭开采示范工程,植被盖度由开发前不足10%提高到70%。研究成果为生态保护型煤炭开采提供了科技支撑,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李志伟  王旭  胡峰 《陕西煤炭》2022,(3):182-185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薄弱,生态恢复建设成为重中之重。为解决神东矿区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的问题,对神东的生态建设的历程进行梳理,分析了神东矿区在采前、采中、采后3个时期,采取生态手段对影响范围的生态结构和功能进行预防、加强和夯实;阐述了在外围、周边、中心3层空间梯次配置植物种类实现水保、固沙、美化的建设模式和理念,并介绍了神东矿区煤炭开采活动对区域生态的影响。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为理论核心,提出包括依据、目标、内容、结构、经济、技术6方面内容的生态工程建设思路,打造了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