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国内某商用车侧围外板DC06在冲压过程中出现了批量开裂的问题,通过对其力学性能和成形极限曲线进行测试,结合应变云图与成形极限图,采用网格应变分析的方法,确定了板料冲压开裂的原因。从冲压模具和冲压材料两方面入手,提出优化方案,做出相应改进措施,消除开裂缺陷。  相似文献   

2.
利用网格应变技术对汽车门内板DC56D+Z潜在开裂位置进行了分析,测量了零件冲压过程中风险位置的减薄率、主次应变等数据,掌握了材料的流动规律。同时,将测量数据与成形极限图FLD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出零件的成形安全裕度。结果表明,试验钢的冲压减薄率25%,且沿轧向45°方向减薄率最大;材料整体的安全裕度为9. 5%,存在潜在失稳风险;主应变较大区域发生于凹槽偏上侧壁处。实际生产中,可通过减少板面尺寸,优化压延筋位置和尺寸,降低材料的局部压边力,提高成形效果。  相似文献   

3.
深冲用钢具有较高的延展性,适用于制造复杂大变形的零件,其中汽车车门内板由于结构设计与性能要求较高,具有复杂的形面和较大的拉延深度,加工难度大,为深冲用钢的典型应用.针对车门内板拉延成形的过程,基于实测的DC06材料性能数据,利用网格应变分析技术,检测零件关键位置的主次应变,以成形极限FLC曲线为判据,得到成形安全裕度;...  相似文献   

4.
针对车门外板用钢由DC04替换成DC01引起的冲压起皱及开裂问题,分析了两种材料力学性能和成形极限的差异,并利用成形仿真软件开展了适用于鞍钢产品的车门外板成形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塑性应变比r值和双拉变形区极限应变的降低会导致材料的成形能力变差,使材料与模具的匹配设计难度大幅增加。仿真模型预测准确,且通过灵活设计拉延筋及阻力系数,有效控制了冲压缺陷,显著提高产品的订货量及应用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2008年3月18日,首钢冷轧公司酸轧机组顺利轧制出DC05、DC06深冲和超深冲级别汽车用板,提前完成总公司下达的任务目标。截止到20日,共轧出DC05和DC06级汽车用板56卷1289t。  相似文献   

6.
选用鞍钢生产的St12和DC03钢板在铁岭某零件厂生产双金属轴套时发现,DC03钢开裂而St12钢成形良好。对两种不同材料的冲压成品进行扫描电镜的断口分析、金相组织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找出DC03开裂的的原因。实验证明,St12更适合作为双金属轴套的基板材料。  相似文献   

7.
连退DC06钢板表面发现线链状及翘皮缺陷,初步判断是非金属夹杂物经轧制后破碎造成。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两种缺陷处夹杂物的微观形貌,线链状缺陷处夹杂物多为不规则的块状,翘皮处夹杂物多为颗粒状。经统计发现两种缺陷处夹杂物尺寸(d)均较小,为显微夹杂物,1.5 μm≤d≤6.2 μm。通过能谱检测分析两种缺陷处夹杂物的成分,确定夹杂物类型为非金属夹杂物Al2O3。通过模拟微冲压试验可知,此尺寸级别的Al2O3夹杂造成的线链状缺陷对连退DC06钢板的冲压性能无明显影响。翘皮缺陷已对钢板外观造成很大影响,故不再考察其对冲压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汽车板用高强钢回弹现象影响零件的形状与尺寸精度,回弹问题与材料的性能、冲压工艺有很大关系。利用Dyna Form数值软件,以邯钢汽车板的实际性能参数作为输入条件,分析了不同强度级别(HC340/590DP、HC210IF、DC06)、不同厚度(1.0 mm、1.5 mm、2.0 mm)、不同压边力(6~30 t)等参数对U形件回弹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材料的回弹量随着材料强度和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在一定的压边力范围内,回弹量与压边力呈线性关系,压边力越大,材料变形越充分,回弹量也就越小。  相似文献   

9.
某款乘用车门内板零件的冲压生产中出现开裂缺陷问题,通过网格试验进行应变测量分析,从材料、模具以及工艺3个方面进行排查及分析,明确了该零件在冲压成形中存在开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工艺中的辅助工序有缺陷,通过合理优化润滑条件,可以减少模具和拉伸件的有害摩擦,提高拉伸变形程度,开裂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汽车翼子板零件投料冲压试验,对零件进行了应变测试分析,评价试验钢板的成形效果;分析了冲压工艺,表面粗糙度和板厚等条件零件冲压生产的影响,得到翼子板零件的最佳用材方案及冲压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某乘用车的后背门内板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优化设计方法,以AM60B牌号镁合金材料代替SMC对汽车后背门内板进行轻量化的重新设计,通过自由尺寸优化、拓扑优化对镁合金后背门内板进行优化,并对优化后的镁合金内板后背门各项工况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原SMC制后背门内板,优化后的镁合金后背门内板的刚度、强度和模态频率等性能指标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且质量由原来的17.21kg降至11.62kg,减重率达到32.5%,轻量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利用恒温恒湿试验、电化学极化曲线测试及微区电化学阻抗测试试验对不同涂油量的DC06钢板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腐蚀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C06钢板的腐蚀速率随温度增加而逐步提高,且当温度为40℃时,发生了严重的点蚀现象,随温度增加,腐蚀加快的程度越高。随着涂油量增加至1 500 mg/m2,钢板的腐蚀速率下降了20%左右;DC06钢板在粗糙度为1.2μm时具有最佳的耐腐蚀性能;DC06钢板腐蚀产物的活性溶解程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大,防锈油无法在高温条件下形成稳定的保护膜层,钢板表面存在不均匀的微区阻抗特性,共同导致高温条件下DC06钢板耐蚀能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13.
应变分析方法用于汽车零件选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 0 8AL、0 3AL、WIF钢三种板材冲压一种汽车零件 ,利用应变分析方法评价了三种板材的成形效果 ,对优化选材进行研究 ,预测了最佳使用材料的应变硬化指数n值。  相似文献   

14.
针对DC01罩式退火板用户冲压成形开裂质量问题,通过实验室研究分析碳含量、酸溶铝含量、显微组织与DC01成形性能的关系,发现合理控制DC01碳含量、酸溶铝含量,改善显微组织结构,可使DC01产品成形性能达到DC03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冶金》2007,17(11):13-13
日前,马钢新区四钢轧总厂传来喜讯,马钢利用高性能生产线轧制出的冷轧汽车板质量完全满足汽车制造行业的技术要求。这是马钢技术人员以扎实的创新精神奋力攻关取得的最新成果。10月18日,我省江淮和奇瑞两家汽车制造公司对马钢新区首批轧制的DC04汽车板进行了严格的质量考核。在江淮汽车制造公司冲压车间高大的冲压机下,随着一阵阵落模冲压的节奏声,马钢提供的冷轧汽车板,经过连续冲压试验,经检验合格率达到100%。而同日在奇瑞汽车制造公司进行的冲压试验中,合格率同样达到100%,  相似文献   

16.
统计2016年冷轧薄板厂一分厂罩退板质量异议,找出厚规格低碳钢DC03冲压开裂是主要问题。描述了典型异议案例的分析过程。检验异议样品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能、金相组织,发现晶粒粗大是导致冲压性能差的主要原因。调查异议样品的生产制造过程的关键工艺参数,通过严格控制热轧终轧温度、卷曲温度,罩退冷热点温度;改善冷轧压下率,加强氮含量控制一系列措施,2017年厚规格DC03冲压开裂质量异议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7.
烘烤硬化钢主要用于冲压轿车外板,如果各向异性值(△r值)较大会使冲压后在部件变形激烈的地方产生凹凸不平、"制耳"现象和"壁裂"问题,影响冲压后外板的视觉美观和材料的可加工性.通过采取添加Ti、Nb、B,提高热轧冷却速度和急冷,以及加大冷轧变形量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控制热轧的晶粒度和成品材料{111}织构,从而大幅度减少各向异性值,有利于轿车外板用超低碳烘烤硬化钢冲压加工和外板表面形状精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厂用45Mn生产的链条板出现的冲压分层,采用化学成分分析、金相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链条板冲压分层的原因。结果表明,该链条板冲压分层的主要原因是材料内带状组织严重,且珠光体偏析严重,冲压过程中在珠光体偏析的位置产生应力集中,形成裂纹源,造成开裂而分层。  相似文献   

19.
针对汽车板冲压开裂问题,对用户投诉的冲压开裂质量问题进行了分类归纳,得到冲压开裂与材料性能参数的对应规律;同时结合用户实际冲压加工生产过程,总结出不同加工方式对汽车板冲压性能的要求。并以典型汽车板牌号HC340/590DP为例,构建了深冲(拉延)性能优化模型,提出了量化指标并进行了CAE模拟及冲压验证,最终优化了产品冲压性能,解决了开裂难题。  相似文献   

20.
润滑条件对汽车零件冲压成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3种润滑条件进行了一种汽车零件的冲压,对零件盛开有后的应变进行分析,比较了3种润滑条件下的成形效果。并对无润滑条件下的优化选材进行预测,认为该零件可以实行无润滑冲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