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蜂窝紧凑结构螺旋板换热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宋虎堂  李培宁 《压力容器》2010,27(4):13-15,4
高效、紧凑换热器是目前最有发展前途的新型换热设备,综合吸纳了板式、板翅式及螺旋板换热器的优点,开发出一种新型蜂窝紧凑结构螺旋板换热器,详细介绍了该换热器的结构特点、优越性及应用场合,便于更好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进行了螺旋板换热器中心隔板强度的理论及试验研究,推出了中心隔板各点的弯曲应力及切应力一般式和最大应力公式;数值模拟结果、试验应力测定结果与理论值比较一致;导出了中心隔板厚度计算式,该公式及其系数J已被我国螺旋板换热器标准所采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螺旋板换热器中心隔板强度的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 ,提出中心隔板各点的弯曲应力及剪应力一般式和最大应力公式 ;数值模拟结果、实验应力测定结果与理论值比较一致 ;导出中心隔板厚度计算式 ,该公式及其系数K已被我国螺旋板换热器标准所采用  相似文献   

4.
林榕端  孙廷琛 《压力容器》1991,8(5):28-29,79
本文介绍的螺旋板换热器稳定性试验是直接在产品上进行的。试验用螺旋板换热器:北京四季青换热器厂生产的LI—10—50;设计压力:100MPa;换热面积:50m~2;通道宽度:30mm;定距柱:按正三角形排列,四个定距柱组成的菱形短对角线沿螺旋板换热器的轴向;定距柱在挠度测量处的间距:90,100mm;螺旋板材料:A3钢套筒板;实测材料屈服限:3.25MPa。  相似文献   

5.
顾永干 《压力容器》1989,6(2):40-45
现有文献中螺旋板换热器的几何设计计算式应附加两个限制条件:第一、螺旋板圈数(或螺旋通道圈数)必须是整数,第二、等通道。但实际应用中的螺旋板换热器特别是有外包壳的螺旋板换热器的设计,已超出上述限制条件。本文以不等螺旋通道间距为基础,推导了螺旋体有或无外包壳以及两个长轴方向共四种组合情况下的螺旋板换热器的几何设计公式,基本上可以满足工程设计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顾永干  贾殿浩 《压力容器》1992,9(5):59-64,67
JB/TQ724—89《螺旋板换热器制造技术条件》是国内第一部关于螺旋板换热器制造技术要求的统一标准。根据这一标准,我们对某厂制造的同一规格3台螺旋板换热器进行了检测。本文结合标准 JB/TQ724,谈谈螺旋板换热器制造过程中的检测控制点,并对标准中的部分条款提出探讨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仇志晖 《压力容器》1999,16(6):51-54
螺旋板换热器具有特殊的螺旋型结构,在螺旋流动离心力和定距柱碰撞力共同作用下,流体较容易达到湍流状态,其热效率比管壳式换热器高,并且具有通道不易阻塞、可有效利用低温热源、造价低、结构紧凑等许多优点,因此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由于螺旋板换热器结构的特殊性,有许多问题在制造过程中反复出现影响了产品的质量,本文对这些间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并就此提出了一系列措施。  1 材料和规格不符合制造要求1.1 卷筒板存在的问题(1)碳钢板分层缺陷时有发现,由于螺旋体端面焊道密集、焊接应力大,一旦焊后发现钢板分层缺…  相似文献   

8.
日本ワロタ(Kurose)株式会社螺旋板换热器的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9.
本文推导了定距柱支撑螺旋板及筒形壳的稳定性计算公式;用图算法解决了加撑螺旋板及筒形壳非弹性失稳计算问题。进行了133个定距柱支撑曲板的稳定性试验,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较为一致。定距柱支撑大曲板及螺旋板换热器稳定性试验结果也与理论计算一致。  相似文献   

10.
王冰  顾永干 《压力容器》1993,10(5):58-63
可拆式螺旋板换热器(DSHE)大平盖设计计算方法是其设计技术的关键之一。国内以前的设计计算基本上依赖于工程经验。本文通过对带圆环筋平板和有倒锥加强的加筋平板的弯曲变形分析,导出了DSHE大平盖变形和应力的理论计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用于DSHE大平盖强度和刚度设计的RPDP程序。第一次使按给定操作参数进行DSHE大平盖设计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螺旋折流板换热器显著地提高了换热效率,大幅度降低了压力降,控制了振动造成的破坏,减少了污垢沉积的可能性,具有诸多优点。但是其折流板和定距管下料尺寸的计算比较复杂。介绍了一个程序用于螺旋折流板和定距管下料尺寸、折流板加工胎具的尺寸计算以及折流板最大排布数量和剩余空间量的计算。  相似文献   

12.
板式换热器的换热与压降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倪晓华  夏清  萧渊 《流体机械》2002,30(3):22-25,32
针对目前板式换热器换热计算关联式较少的情况,对目前已在文献中发表的一系列单、两相流体的换热系数及压降的计算式进行了总结,并对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做了探讨,可以为系统仿真和板式换热器的设计教育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以一种外壁带螺旋形导流板的钢烟囱为研究对象,运用ANSYS Workbench和CFX流体力学,对其结构进行了风载荷作用下的稳定性及静力分析,并根据规范要求,对各个工况载荷作用下的Von mises应力进行了强度校核。通过与相同工况下的传统钢烟囱对比可知,该种改进型钢烟囱的结构更加安全稳定,为设计大高径比和高抗弯强度的钢烟囱提供了新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确定飞机结构强度试验中卡板拧紧力矩大小,根据一般卡板加载系统拧紧螺杆连接和装配形式,推导了螺栓拧紧力矩计算公式,并结合试验结果证实其有效性和合理性。基于卡板传力特点,考虑多因素情况下,通过受力分析给出了卡板螺杆预紧力大小选取方法,可作为一般飞机结构强度试验中计算和设定预紧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蓄热换热器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效率高等优点,在余热回收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蓄热体作为蓄热换热器的关键部分,其形状、大小及材质等各项性能参数都会对蓄热系统的余热回收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对环状和蜂窝这两种蓄热体的传热与阻力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试验结果分析,得出了热空气进口温度和速度对蓄热体冷热空气出口温度、传热速率、温度效率、热效率及阻力损失的影响规律,并从温度效率、热效率和阻力损失几方面比较了两蓄热体的传热与阻力性能,发现在低进口速度时环状蓄热体的综合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板式换热器对工况的适应能力,对两种不同倾角波纹板片组成的板式换热器进行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热混合板式换热器单流道模型换热和阻力的情况,并结合场协同理论和火积耗散理论分析热混合板式换热器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入口Re的增大,压降和Nu逐渐上升,场协同数Fc逐渐降低。利用约束的平均协同角更能体现协同性随Re的变化规律。火积传递效率随Re的增大呈现震荡降低的趋势,硬板组合的传递效率要高于软板组合。在Re为1600时,Nu和压降随上壁面倾角βt的增大而增大,粘性耗散随着βt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在上下倾角之和为100°时取得极大值。  相似文献   

17.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运用SOLIDWORKS三维建模软件和FLUENT软件对一种新型人字形组合板式换热器及四种新型导流区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设计参数的新型人字形组合板式换热器换热系数和压降,得到优化后的设计参数;从流型、压降、出口流体均匀分配程度等方面对市面上常见的2种导流区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4种新型导流区,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其导流效果。结果发现:新型人字形组合板式换热器J型板较市面上常见的M型板的综合性能更优。当组合板中大波纹倾角板片(②板片)的倾角为60°,波纹截距为18 mm、16 mm或者14 mm中某一值时,随着组合板中小波纹倾角板片(①板片)波纹倾角增大,无论是冷流体还是热流体,表面传热系数和压降均增大。当①板片的波纹倾角为30°或40°,②板片的波纹截距变化对组合板片的性能影响不大;当1板片的波纹倾角为50°,②板片的波纹截距变化对组合板片的性能影响较大。导流区的设计对流体分布情况起主要影响作用。市面上常见的某种常规型导流区导流效果差,压降大,某公司M系列巧克力块型的导流区导流效果较好,压降小。4种新型导流区比常规型导流区的导流效果更好,压降介于常规型和巧克力块型之间,其中新型导流区Ⅲ的导流效果最好,压降很小。  相似文献   

18.
新型换热器管子管板焊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振生 《压力容器》2003,20(9):9-12
管板堆焊镍基合金,换热管为铁素体钢管,管子管板接头为平齐式的换热器是一种新型结构的换热器。管子管板角焊缝的焊接采用A-GTAW焊接方法。通过实验发现,为了得到质量稳定、焊缝尺寸和形状能够满足设计和相关技术条件要求的焊接接头,在严格限制镍基合金和换热管杂质元素含量、合理选择焊接工艺参数、控制焊枪钨极与管壁相对位置的同时,应采取以下两方面工艺措施:一是焊前对待焊区进行严格的清理,去除油、锈等杂质污物;二是在焊接过程中对管板进行低温预热。  相似文献   

19.
采用齿轮啮合仿真和承载啮合仿真技术,研究了重合度达到2.0的弧齿锥齿轮的齿距误差对啮合性能的影响,针对航空弧齿锥齿轮允许的齿距误差,研究了误差量值对齿轮实际重合度,传动误差、齿间载荷分配和弯曲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齿距误差将降低齿轮的实际重合度,使单齿承受的载荷量增加,边缘接触加剧,弯曲强度不过,在容许范围内的齿距误差将不会严重影响重合度达到2.0的齿轮传动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