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微乳液法合成纳米聚苯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利  陈云  刘家和  王成章 《包装工程》2005,26(1):57-58,61
采用微乳液法制得了纳米聚苯胺,并讨论了乳化剂、氧化剂的用量对聚苯胺粒子的粒经、电导率、分子链结构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导电聚苯胺的乳液聚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余晴春  吴益华 《功能材料》1999,30(2):214-215
本文采用水-二甲苯-十二烷基苯磺酸乳液体系合成导电聚苯胺,对水-二甲苯的最佳配比关系进行了摸索;并将所得的产物同质子配水溶液法合成所得产物进行对比,从电导率、表观形貌、微观形貌、红外分析等各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3.
陈尔凡  李素莲  马驰 《功能材料》2006,37(6):853-856
综述了微乳液聚合制备聚合物纳米粒子的研究内容及方法.其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化学组成及结构、形态、分子量及分布、热行为以及聚合物纳米粒子的性能等.研究方法有红外光谱、核磁共振、透射电镜、凝胶渗透色谱法、粘度法和光散射等.最后,展望了新型表征手段以及微乳液聚合两个领域的交叉发展.  相似文献   

4.
硫化锌纳米粒子的微乳液合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微乳液制备纳米粒子的基本原理。对影响微乳液体系形成的主要因素如油相、水相、表面活性剂种类及用量等进行了研究,以表面活性剂TWEEN80和SPAN80作乳化剂,通过调整其比例控制乳化剂的HLB值,制备了乳化剂浓度为0.3mol/L、水/乳化剂比为6:1的W/O型庚烷/ST80/水微乳液体系。在此微乳液中制备了ZnS纳米粒子,采用TEM和XRD对超细样品的结构进行表征,表明得到的样品为β型立方晶系ZnS粒子、粒子粒径10-30nm。  相似文献   

5.
纳米Pt粒子的微乳液法制备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罗阳明  孙颖  王昌斌  韩军 《功能材料》2002,33(6):645-647
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辛醇/水(CTAB/C8H17OH/H2O)微乳液中,选择合适的微乳液配比,水合肼为还原剂,常温下制得了粒径为6-8nm的Pt粒子,研究了微乳液的形成条件和水含量对Pt粒子粒径大小的影响,在不同温度下,以He为保护气体,热处理Pt粒了后表明:100摄氏度时,XRD峰中有表面活性剂CTAB存在,200摄氏度时未见杂质成分;温度升高到300摄氏度时,Pt粒子XRD峰变尖变窄,这意味着Pt粒子开始出现晶粒长大,为避免Pt粒子长大,控制一定的热处理温度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微乳液法在纳米粒子制备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宋杰  陈晓明  闫玉华 《材料导报》2003,17(Z1):36-38
描述了微乳液的微观结构以及微乳液的形成.综述了微乳液在纳米粒子制备中的机理及应用进展.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微乳液法制备纳米银粒子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梁桂勇  翟学良 《功能材料》1999,30(5):484-485
采用SDS/异戊醇/二甲苯/水体系,用水合肼还原硝酸银制备了钠米级银粒子,并考察了体系中含水量,粒子浓度及异戊醇含量等因素对银粒径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导电聚苯胺乳胶纳米微球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导电聚苯胺乳胶纳米微球材料的研究进展 ,对其主要分类、聚合原理、制备方法及特点进行了归纳和分析讨论 ,并对其在未来工业中的实际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聚合方法对聚苯胺导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封伟  韦玮 《功能材料》1999,30(3):320-322
采用溶液聚合与乳液聚合两种方法分别合成了导电高分子材料聚苯胺(PAn)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聚合方法影响聚合物的产率,溶解度,分子量,导电性,环境稳定性以及微观结构等性能。  相似文献   

10.
郝春成  肖凤  袁慎礼 《材料导报》2007,21(Z2):65-66
通过反相微乳液法制备了纳米铜粒子,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电子衍射(SAED)和能谱对铜纳米粒子的形貌和物相进行了表征.在H2O/表面活性剂油酸钠摩尔比(W/O)为11、8时分别制得了粒径为50nm、10nm的铜粒子.结果表明:W/O值对纳米铜粒子的粒径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当其值由11降到8时,粒径则从50nm降到了10nm,且更加均匀.探讨了水与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对制备的纳米铜颗粒的粒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导电聚苯胺/二氧化锰复合材料原位化学合成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合理选择二氧化锰加入苯胺/过硫酸铵/酸水反应体系的时间,制备了各种含量的聚苯胺/二氧化锰复合材料(PANI/MnO2)。用FTIR、UV-VIS、XRD和SEM对原位制备的PANI/MnO2进行了表征。XRD证明了原位合成的复合材料中聚苯胺组分为无定型,MnO2的晶型在反应前后未发生变化。SEM证明了反应中形成的聚苯胺倾向于在MnO2颗粒表面沉积,得到一种包裹型的PANI/MnO2复合材料。用苯胺的盐酸溶液在静止状态下处理复合材料,可得到一种树状珊瑚形貌的聚苯胺,这种形貌的聚苯胺不同于酸水体系中常见的颗粒状聚苯胺。  相似文献   

12.
聚苯胺的掺杂及其性能的研究EI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借助FT-IR、元素分析和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聚苯胺的掺杂以及掺杂产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聚苯胺的掺杂是按质子转移机制进行的,只有用酸性强、稳定性好的质子酸作掺杂剂才能获得高导电性的掺杂产物。聚苯胺的掺杂受pH值的影响很大。适当的热处理可提高盐酸掺杂的聚苯胺的结晶度,但温度高于160℃时,对掺杂态聚苯胺的结构和导电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锂二次电池正极--聚苯胺/炭黑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导电炭黑(C)吸附聚合工艺,以三氯化铁(FeCl3)为氧化剂,在盐酸(HCl)环境中制备聚苯胺/炭黑(PAn/C)导电复合材料.研究了反应时间、氧化剂用量、炭黑用量对复合材料电导率和产率的影响,探讨了炭黑吸附聚合对复合材料颗粒形态和堆积密度的改进以及聚苯胺复合正极膜作锂二次电池正极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运用红外光谱(FT-IR)、SEM、四探针及电化学测试仪对其进行了测试和表征.  相似文献   

14.
聚苯胺的吸收光谱和折射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椭圆偏振光谱方法,测得了绝缘态和导电态聚苯胺在1.4eV~4.8eV光子能量范围内的吸收光谱和色散谱。根据准一维导电聚合物的无激发态极化子的理论模型,对绝态和导电态聚苯胺的电子态能带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态转变过程中谱结构的变化提出可能的解释。本文还给出了折射率在紫外-可见范围的数据。  相似文献   

15.
聚苯乙炔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无水AlCl3作催化剂,通过本体聚合制备出具有一定溶解性和导电率的聚苯乙炔(PPA)。对其导电率、溶解性、成膜性和聚合催化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法合成的聚苯乙炔为顺式—反式结构,产物溶解性和成膜性均良好,电导率受聚合催化体系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PANI-PVC原位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氯乙烯(PVC)为基体材料,吸附一定量的苯胺单体(ANI)后,通过氧化剂使ANI在PVC中发生就位(insitu)化学氧化聚合反应,制备了电导率高达0.233S/cm的聚苯胺-聚氯乙烯(PANI-PVC)原位复合材料。研究了单体用量、氧化剂种类及反应工艺条件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制备条件。SEM观察的结果表明PANI在PVC中分散非常均匀,在PANI含量较少时即能形成导电通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扼要综述了聚苯胺在化学传感器 (气敏电极 )及电化学传感器 (离子检测和生物传感器 )领域的主要应用。  相似文献   

18.
导电聚苯胺的特性,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导电聚苯胺是极有前途的导电聚合物,它能够广泛地应用于二次电池、金属的防腐、电致发光器件的电极修饰等方面。文中综述了导电聚苯胺的结构、特性、应用前景、进展及其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碘酸钾作氧化剂合成聚苯胺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以盐酸苯胺为原料,碘酸钾作氧化剂,在盐酸水溶液中化学法合成聚苯胺,研究了碘酸钾、盐酸苯胺、盐酸的浓度及配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对苯胺聚合及产物性能的影响。发现碘酸钾是制备聚苯胺的一种很理想的氧化剂,在很宽广的反应条件范围里,都可以获得具有良好导电性的聚合产物。FT-IR及X射线衍射分析的结果表明,聚合产物在本征态时具有emeraldine式的结构,盐酸掺杂前后都呈非晶态。  相似文献   

20.
以耐晒翠蓝为原料合成了酞菁铜磺酸(CuPcS),用其对本征态聚苯胺分别在水相和油相中进行掺杂,获得了具有酞菁功能基了聚苯胺的分子结构。该聚合物具有优良的溶解性能和成膜能力,电导率达到10S/m,红外谱图证实了所合成产物的结构,紫外吸收分析表明,用酞菁铜磺酸掺杂聚苯胺后在可见光区、近红外区具有较强的吸收,可大幅度提高其光电导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