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从高校教学软件的开发现状出发,针对性的介绍了软件工程领域的核心思想——软件复用技术,以及构件和构件库等概念,阐明了软件复用技术对教学软件开发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探讨了作为高校教育机构应该如何在教学软件开发过程中利用软件复用技术,最后分析了软件复用技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基于构件的软件复用在软件企业中的实现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湖 《计算机工程》2002,28(11):265-267
阐述了基于构件的软件复用技术,利用其成熟的构件设计标准提出了一种比较实用的实现模型,并尝试此技术在公务网项目中的实践应用,极大地方便了软件复用,对提高软件开放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软件复用技术,提出了实施基于构件的软件复用技术的关键技术,进而结合信息系统的特点进一步研究了基于领域的软件构件技术。利用面向对象分析方法和面向对象建模语言(UML),对电子地图应用软件系统进行了分析和建模,进而提取构件,并按照COM构件规范实现构件。  相似文献   

4.
软件复用   总被引:62,自引:1,他引:61  
杨芙清  朱冰  梅宏 《软件学报》1995,6(9):525-533
本总结了软件复用技术的基本概念,介绍了有关软件复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指出研究软件复用技术存在的关键问题,并给出了可选解决方案,最后,说明了软件复用与CASE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无法为新系统的开发提供可复用的资源,且软件生产力和软件质量较低。软件复用技术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基于构件的软件复用技术是当前最流行和有效的复用技术。该文在对电子战仿真系统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构件技术在电子战仿真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应用。重点研究了电子战仿真构件的设计、实现,以及对构件的管理方法,最终实现了电子战仿真构件库,并在构件库的基础上实现了电子战仿真系统。文中引入了虚构件的思想,提高了构件的复用率。  相似文献   

6.
黎娅 《计算机科学》2006,33(B12):194-195
实践证明,软件复用技术能够为软件开发带来巨大的好处。本文阐述了可复用构件的特性,重点介绍了建立可复用构件相关技术,同时分析了当前软件复用技术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高校教学软件开发应用的现状出发,针对性的介绍了软件工程领域的核心思想——软件复用技术,以及构件和构件库等概念;阐明了软件复用技术对教学软件开发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探讨了作为高校教育机构应该如何在教学软件开发过程中利用软件复用技术,最后分析了软件复用技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基于构件的软件复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件的可重用技术是提高软件生产率、解决软件危机的良好途径。文章阐述了软件复用技术的优势,并提出在现阶段软件复用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基于构件的复用技术在软件开发方法中的领域分析建模和体系结构设计、构件开发、应用程序开发。  相似文献   

9.
高扬 《微机发展》2011,(2):77-80,85
面向对象和构件的软件开发平台,几乎是现在信息系统开发的必备之物,通过在平台之上融入三层架构及复用技术来构建一个功能丰富,结构灵活的软件框架也成为现在应用系统开发的主流思想。在介绍分析软件复用技术和三层架构思想的基础之上,研究并提出了基于.NET环境的三层架构信息系统软件框架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同时运用C#语言实现了该软件框架的代码自动生成器。信息系统开发时通过运用该软件框架代码生成器可以很方便的生成一个MIS雏形,从而能有效的提高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效率和软件标准化及构件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软件复用技术是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和质量的有效途径,可复用的构件在软件复用技术中作用重大。本文阐述了构件的概念和类别,讨论了一种实用的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流程,并分析其优势。最后对构件的技术发展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11.
构造具备自适应能力的软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博  王怀民  史殿习 《软件学报》2013,24(9):1981-2000
随着应用场景的变迁和自身复杂性的增长,软件需要具备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能够依据环境变化动态调整其行为.软件自适应的实现技术跨越了软件监控、上下文敏感计算、决策和控制理论、软件演化和维护等多个学科分支,如何系统化地构造此类软件,是软件工程领域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从自适应软件构造与实现这一角度出发,以“感知-决策-执行”软件自适应基本周期为主线,对已有的研究和实践进行综述.给出软件自适应的概念内涵,概述软件自适应活动在感知、决策、执行各环节上的特征分类,阐述面向自适应软件构造、关注程度较高的一系列使能技术,进而在分析典型研究项目现状的基础上,给出自适应软件构造领域的未来主要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2.
Software engineering is an intensively people-oriented activity, yet too little is known about how designers, maintainers, requirements analysts and all other types of software engineers perform their work. In order to improve software engineering tools and practice, it is therefore essential to conduct field studies, i.e. to study real practitioners as they solve real problems. To do so effectively, however, require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techniques most suited to each type of field study task. In this paper, we provide a taxonomy of techniques, focusing on those for data collection. The taxonomy is organized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human intervention each requires. For each technique, we provide examples from the literature, an analysis of some of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a discussion of how to use it effectively. We also briefly talk about field study design in general, and data analysis.The authors appear in alphabetical order and contributed equally.  相似文献   

13.
基于构件复用的软件方法与COM支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作为研究的热点,近年来提出的构件模型层出不穷。出于相互之间互操作性的考虑,必须具备一个公共的构件底层框架。分析各种实际的因素,COM是一个可行的选择。文中讨论了COM规范对组件复用的支持及其发展前景,提出了基于COM的复用思想:以接口的标准化推动服务的标准化,为复用软件的开发和使用建立规范。  相似文献   

14.
15.
张洁 《计算机时代》2014,(6):50-52,55
结合实践探讨了在现有生产软件的中小型企业中,如何将软件测试与软件开发相结合,使软件测试管理的质量得以提升。介绍了一些目前常用的软件测试工具及测试管理工具,对软件测试管理中应注意到的80:20问题进行阐述分析,提出对测试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可采取一些方法来应对。实践证明,使用全程软件测试管理对解决测试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6.
基于体系结构的软件过程Petri网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软件过程模型存在开发效率不高,可移植性差,重用粒度小等缺点.Petri网由于自身的特点,可用于形式化描述软件过程,学术界已有部分研究.但已经发表的研究多是基于高级Petri的扩展,十分复杂和繁琐,难以应用到实际软件项目中.综合利用软件过程理论、软件体系结构理论以及Petri网理论,提出了基于体系结构的软件过程Petri网模型(ABSPN),并证明了ABSPN模型具有过程正确性、强连通性、活性和有界性.实践证明,采用ABSPN模型进行软件开发,可以使软件结构清晰,易于理解,可移植性强,重用粒度大.  相似文献   

17.
在深入研究软件测试过程和技术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软件测试力概念,构建了软件测试力系统(STPS)体系结构。以此为基础,通过分析STPS关键需求,确立系统的质量因素,构架了基于质量属性的STPS结构模型。从而实践了构架技术与行业实际的有效结合,促进了软件构架技术在软硬件融合的系统构架中的应用,为进一步研究STPS高效的运行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软件体系结构度量工具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软件体系结构层次应用度量技术对于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有重要意义。但体系结构度量领域普遍存在对于度量扩展支持不足的问题。针对该问题,采用新的思路实现了一个可支持度量扩展的软件体系结构度量工具。该工具支持一组基本度量,并支持较为丰富的组合运算,使用户可定制度量,从而在一定程度内解决了体系结构度量领域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孙丽萍  王云光  诸敏 《计算机工程》2007,33(17):105-107
结合XP、FDD等敏捷软件开发方法,提出了适用于中小型软件企业的敏捷软件开发方法——FXP,并成功地进行了实践。FXP以XP为框架,通过对重量级软件过程方法和敏捷软件过程实践的融合,既强调重量级软件过程方法整体协作的一致性,又结合了敏捷软件过程轻量级方法高效交流与分享的优点,通过把项目管理维度、软件工程维度、质量保证维度3个维度有效地融合在一个整体协作环境,解决了传统软件过程进度跟踪、需求跟踪、质量跟踪3个层面的断层。  相似文献   

20.
王艳慧 《微机发展》2008,18(5):141-143
CMM是一种软件生产过程标准和软件企业成熟度评估标准,该标准侧重于软件开发过程的管理及工程能力的提高与评估。基于CMM理论在软件过程改进中的应用,针对软件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用CMM2级项目级实践,实现4个关键过程域:需求管理、软件项目计划、软件项目跟踪和监督、软件质量保证,制定出符合项目需求和管理的规范与过程,将CMM理论应用于软件开发过程中,对项目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改进,取得良好的过程改进效果,并从中总结基于CMM模型进行过程改进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