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钢管柱+贝雷桁架+扣件式钢管"组合结构作拱肋及槽身施工承重架,保证了高支架安全、稳定;大跨度拱肋设后浇带分段、对称、均衡浇筑,避免了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槽身模板采用组合钢桁架及螺杆千斤顶加固,解决了槽身模板定位及调校、内模上浮等问题,采用铰接式分层现装内模,克服了薄壳槽身混凝土振捣难题。在中小型大跨拱式U形薄壳渡槽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钢箱加固法是一种新型的加固方法,其具有加固效果显著、施工方便、加固后结构整体稳定性好、抗扭刚度大等特点,特别适合于梁、拱式桥梁的主要构件加固。分析钢箱加固法加固桥梁的主要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双曲拱桥的加固。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实验结果评估了桥梁的加固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双曲拱桥采用钢箱法加固以后,其应力和挠度均得到较大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加固效果,说明钢箱加固法可以用于双曲拱桥的加固。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廖坊水利枢纽灌区二期工程工期紧,大跨度拱式渡槽拱肋混凝土浇筑作为制约工期的关键工序施工难度大.通过施工方案比较,拱肋混凝土采用分3次7块、纵横对称的浇筑技术,创新了大跨度拱式渡槽拱肋建造方式.此技术减少了拱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混凝土温度应力和入仓混凝土荷载引起的模板支架变形,保证了拱肋同心圆度满足设计要求,确保了拱式渡槽的施工质量,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针对黔中水利枢纽一期输配水工程渠系建筑物的大型渡槽结构,采用大跨拱式渡槽结构计算分析研究模型,对不同工况下结构受风荷载、水荷载出现的位移、应力变化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对分析结果的汇总,得出渡槽不会发生共振,且应力结构极限,但需要对位移最大处和排架等重要部位进行加固处理,以减小风荷载对结构造成的不利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高层建筑结构中转换层的力学性能,在拱式转换层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拱式、梁式及桁架式转换层在竖向荷载与地震作用下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并对三种转换层的结构形式、受力特征、配筋数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拱式转换层相对于梁式及桁架式转换层,受力更合理,工程中更实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拱式倒虹管管桥为研究对象,采用MIDAS空间有限元分析程序对拱式管桥主拱圈应力施工期及运行期应力进行计算和分析,以此来提高结构耐久性和稳定性,保证结构施工及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模板及加固系统进行受力分析计算和结构优化设计,可以预防混凝土模板施工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并确保混凝土质量,达到经济实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正凤庆碧桂园项目一期总承包工程,位于临沧市凤庆县凤山镇,总建筑面积约41000 m2,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约34000m2,地下总建筑面积约7000m2。对于该工程而言,模板工程质量直接影响主体结构的感观质量。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结合现场的施工条件,为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平整度、垂直度、混凝土浇筑不漏浆,确保工程质量,本工程模板系统柱墙模板采用钢支撑加固方式。一、应用优势分析1.工程效益分析采用先进的模板加固技术,对于提高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强地震作用下肋拱式渡槽结构的损伤破坏演化过程,以长岗坡渡槽为例,建立肋拱式渡槽结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采用黏弹性人工边界方法来实现无限域地基的精准模拟,引入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开展不同地震强度作用下肋拱式渡槽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及损伤破坏模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渡槽结构的动力响应随地震强度增大而增大;地震作用下,基于塑性损伤本构模型,通过模拟得到渡槽结构的峰值位移、峰值加速度响应均较线弹性本构模型模拟结果大,主要是因地震波的持续作用使结构出现塑性损伤,致使刚度退化;反之,峰值应力较线弹性模型结果小,主要是因结构出现的塑性损伤会导致结构阻尼增大,耗散能增大。渡槽整体结构损伤严重的部位为顺槽向靠近支墩位置的槽体、跨中肋柱以及支墩、肋拱、肋柱交界处,明晰了槽体、小腹拱、支墩等构件的损伤演化破坏演化过程,揭示了其主要是由结构受力不均而引发的混凝土受拉损伤破坏的损伤破坏机制。研究成果明晰了渡槽结构的抗震薄弱部位,可为类似渡槽结构的抗震设计及加固处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不同的牛腿模板施工技术应用,很好地解决了散装模板的区域立摸拆模困难,安全隐患大,以及倒悬结构的模板受力大,模板支撑加固难度增大,耗费材料多的问题。保证了导流底孔的混凝土施工工期,同时提高了工效,降低了施工难度,操作便捷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