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自修复微胶囊作为一种可抑制木质乐器表面水性涂层微裂纹的新型有效途径,在音乐乐器涂料修复方面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对此,文章简述了树脂基微胶囊修复技术原理与研究现状,探究了脲醛树脂胶黏剂的制备与改性,以改性后的脲醛树脂胶黏剂为壁材、环氧树脂为芯材制备了微胶囊,添加到水性丙烯酸木器涂料中形成木器水性涂层,研究微胶囊的添加对木器水性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脲醛树脂包覆环氧树脂微胶囊的芯壁材质量比为0.83∶1时,微胶囊分散均匀、形貌较好;在水性涂层中添加10%的微胶囊,水性涂层的综合性能较好;预制划痕试验表明,微胶囊含量为10%时,木器水性涂层裂纹的愈合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2.
以丙烯酸、丙烯酰胺和丙烯酸乙酯为单体合成了一种具有p H敏感性的聚合物,并以此负载磷酸二氢钾,形成缓蚀剂微胶囊,再将其与水性丙烯酸涂料复合,制备出了一种环保型自修复涂层。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和Zeta电位测定,考察了微胶囊与涂料的相容性,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自修复涂层的形貌特征,借助电化学阻抗谱和中性盐雾试验来评价自修复涂层对R235碳钢的腐蚀防护作用。结果表明:缓蚀剂微胶囊与涂料基体的相容性良好,可以均匀地分散于涂料中,形成的涂层表现出优异的自修复作用,能够显著提高对碳钢的腐蚀防护性能。  相似文献   

3.
崔海荣 《粘接》2022,(4):41-45+64
针对传统木质乐器水性底漆涂料受环境影响易出现韧性不足的问题,提出用微胶囊自修复技术对木质乐器水性底漆涂料的韧性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微胶囊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探讨了微胶囊含量对木质乐器水性底漆涂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胶囊最佳制备工艺为水浴温度70℃,陈放时间120 h,芯壁比0.58∶1;微胶囊最佳含量为10%。以最佳条件制备的微胶囊水性底漆涂料各方面性能优良,可以用于音乐乐器涂料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正防护涂料及其涂层性能研究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推出了一种螺纹钢用自修复涂料的制备(美国专利公开号:US 20170044379)。该专利涉及了一种适用于螺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自修复涂料,含有自修复微胶囊,该微胶囊分散于液体介质中形成乳液;将该乳液配制成自修复涂料并涂敷于基材表面,形  相似文献   

5.
主要针对碳钢基体,采用微胶囊包覆缓蚀剂技术以实现涂层的自修复性能。以脲醛树脂为壁材,月桂酸为芯材,采用两步法合成自修复微胶囊,并研究不同温度、pH、搅拌速度等工艺条件对微胶囊合成及结构的影响,优化合成工艺。将所合成的微胶囊添加在环氧树脂中,在碳钢表面制备涂层。结果表明:在合成温度60℃左右,pH 3~4,搅拌速度200 r/min时可以得到表面致密,粒径均匀的微胶囊;环氧涂层中加入微胶囊后,涂层的防护性能得到提高,具有明显的自修复性能。  相似文献   

6.
以亚麻油为芯材,脲醛树脂为壁材,采用二步法制备自修复微胶囊。通过探讨芯壁比、乳化剂用量、pH等对微胶囊形貌及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微胶囊的最佳合成工艺。将微胶囊应用到环氧树脂基体中制备自修复涂层,并考察了涂层的力学性能及自修复性能。结果表明,当芯壁比为3:5时,乳化剂用量为1.5wt%,脲醛树脂预聚温度为70℃,终点pH为3.0时,制备的微胶囊呈规则球形结构,平均粒径约为140μm,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当涂层中微胶囊质量分数为3%时,涂层的力学性能提升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7.
涂料用自修复微胶囊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涂料应用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人们肉眼难以察觉的损伤。若存在一种自修复材料,能够在涂层破损时发挥自愈作用,则可以大大延长涂料的寿命。本研究制备了一种微胶囊,以填料的方式加入到涂料中,可对受损涂层起到自修复的作用。采用原位聚合法,以KH-550改性的双酚F环氧树脂为囊芯原料,合成脲醛树脂包裹环氧树脂的微胶囊。探讨了原料比、乳化剂用量、搅拌速率等因素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囊壁与囊芯的质量比为1∶0.8,乳化剂SDBS用量为0.8%,搅拌速率为300 r/min,酸化时间为2~3 h,控温60℃时微胶囊的各项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8.
将微胶囊加入到粘接涂层底漆中,赋予粘接涂层自修复的性能,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由此开创了智能粘接涂层的新领域。介绍了微胶囊自修复技术、微胶囊的自修复机理和微胶囊的种类,着重阐述了微胶囊自修复技术在粘接涂层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并对自修复微胶囊粘接涂层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雷瑞  马养民  杨秀芳 《化工进展》2020,39(7):2782-2787
采用三聚氰胺-脲醛树脂(MUF)为壁材、合成的花椒籽油醇酸树脂为芯材,原位聚合法制备自修复微胶囊,探讨了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仪(TGA)和粒径分析仪对微胶囊的表面形貌、化学结构、热稳定性及其粒径分布进行了测试表征。将醇酸树脂微胶囊分散到环氧基体中,研究了环氧涂层的力学性能和自修复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乳化剂浓度为2.0g/L、芯壁比为2∶1、终点pH为3.5时,微胶囊呈球形结构,无明显的缺陷和损伤,平均粒径为97.44μm,热稳定性良好。当添加质量分数5%的微胶囊时,与未添加微胶囊的自修复涂层相比,其弯曲强度、拉伸强度、黏结强度及其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50.4%、50.0%、40.0%及25.2%,且涂层的自修复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0.
水性超疏水涂层的制备、调控与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环保的要求,以水替代有机挥发性溶剂的新型水性超疏水涂层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是水性涂料的分散性及涂层的疏水稳定性、涂层性能等相关问题也随之而来。本文介绍了水性超疏水涂层制备方法的发展现状,针对水性超疏水涂层力学耐久性能差的问题提出可行性方案,例如制备内外一致的一体化复合结构,加强涂层内界面相互作用,交联作用或设计自修复水性超疏水涂层等。此外,还对水性超疏水涂层在油水分离、防结冰、自清洁等领域的进展进行阐述,并探讨了水性超疏水涂层的规模化制备、涂层力学性能的强化和耐久性研究将成为主要探索方向,只有夯实水性超疏水涂层的基础研究,工业应用才能突破。  相似文献   

11.
以马来酸酐化低分子聚丁二烯(MALPB)为原料,通过加入过氧化物和封闭型异氰酸酯Bayhydur BL5140双固化剂体系制备了耐腐蚀性能优异的水性涂料,研究了双固化剂体系中封端型异氰酸酯固化剂BL5140对水性涂料的固化过程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涂层厚度为20μm;硬度为3H~4H;附着力为0~1级。BL5140的加入可大幅提高涂层的耐热性能;而且BL5140的加入可提高镀锌板、镁合金的自腐蚀电位而对金属表面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盐雾试验也表明该涂料耐蚀性能突出。  相似文献   

12.
将缓蚀剂苯并三氮唑(BTA)溶解在水中,利用正硅酸乙酯在水存在的条件下会发生缩合反应的特点,在反相体系中生成二氧化硅(SiO_2)微球,以其作为载体包覆BTA,制备成负载缓蚀剂的微胶囊(SiO_2/BTA),然后用六甲基二硅胺烷对其进行改性以提高其疏水性,并通过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仪进行了表征。将微胶囊与苯丙乳液制备成水性防腐涂料,考察了涂层的耐蚀性和力学性能,并与不含SiO_2和BTA或含其中之一的涂料所制涂层的性能进行对比。缓蚀剂的缓慢释放能延缓涂料缺陷引起的腐蚀,显著提高涂层的耐蚀性。当微胶囊的含量为1.5%时,涂层的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3.
采用硅烷偶联剂γ-(2,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对环氧树脂E-51进行改性,并以此为芯材,三聚氰胺-脲醛树脂(MUF)为壁材,原位聚合法合成微胶囊,探讨了微胶囊制备工艺,并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仪(TGA)等对其表面形貌、化学结构及热性能等进行了表征和测试;之后将改性后的微胶囊应用到自修复环氧树脂涂层中,考察了自修复涂层的力学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当芯壁比为1.5:1、乳化剂质量分数为1.4%时,微胶囊为规则球形,表面粗糙、致密,大小均匀,平均粒径约为100μm,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当涂层中改性微胶囊质量分数为3%时,涂层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黏结强度及冲击强度均较高,且其较未改性微胶囊自修复涂层分别提高了14.9%、14.3%、16.0%和9.6%;与未改性微胶囊自修复涂层相比,改性微胶囊自修复涂层的电化学性能增强,且电化学阻抗值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制备用于潮湿环境中的自修复微胶囊及防腐涂层。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微胶囊形貌,通过热重分析,获得其热稳定性数据。使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试其粒径分布规律。将其作为填料制成埋植型自修复防腐涂层,涂敷于Q235钢表面,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其在海水中不同浸泡周期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防腐涂层保护下,自修复微胶囊有阻挡海水渗透涂层的作用。微胶囊中的修复剂有填补涂层空缺的作用,增强了阻挡海水与Q235钢的接触作用。制备的自修复涂层具有修复划痕的功能。交流阻抗图表明该涂层能增强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5.
首先进行微胶囊功能粒子的合成,并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热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对微胶囊结构及性能进行系统研究。然后将其添加到涂层中,探究其添加量和分散效果,制备了原位智能修复防腐涂层。研究了智能涂层在常压和压力交变条件下的自修复性能和防腐性能。结果表明:微胶囊在涂层中分散均匀,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涂层划痕处有聚合物产生。因此,涂层划痕处形成新的保护层,起到良好的自修复防腐蚀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水性珠光涂料中,通常需要加入增稠剂来达到珠光颜料定向的效果,但增稠剂的使用会影响涂膜的耐水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采用一种具有自增稠效果的核壳型羟基丙烯酸乳液作为成膜树脂,配合水性羟基丙烯酸分散体和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制备得到一种自增稠型水性珠光涂料。分别对珠光涂料中3种功能成膜树脂的选择、增稠剂以及珠光颜料中所使用的分散介质的选择和用量进行了讨论。最后对所制备珠光涂料的涂层各项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选用自制的自增稠型羟基丙烯酸乳液作为主体成膜树脂,并以水性羟基丙烯酸分散体和水性聚氨酯分散体作为辅助成膜树脂,可制备综合性能优异的水性珠光涂料。相较于常规的水性珠光涂料,本研究制备的涂料光泽更高,耐水性更优。  相似文献   

17.
自修复智能涂料研究进展:概念、作用机理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自修复涂料的基本概念、自修复作用原理,重点介绍了目前发展较快的几种自修复涂层,包括微胶囊自修复涂层、液芯/中空纤维自修复涂层、氧化还原反应自修复涂层、可逆反应自修复涂层和形状记忆自修复涂层。同时,对目前自修复涂料在混凝土涂层、防腐涂层、汽车涂料和3C产品等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最后,对自修复涂料未来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通过纳米技术、微胶囊包覆技术介绍了水性膨胀型防火涂料防火性能和耐水性能的提升方法,采用物理和化学相结合的角度对涂层的耐腐蚀性能进行针对性分析,就钢结构水性膨胀型防火涂料抑烟性能和力学性能的作用机理论述了高强度、高膨胀且致密炭层的生成策略,着重提出了多功能一体化涂料是未来钢结构水性膨胀型防火涂料研究、开发和应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原位合成了以脲醛树脂为壁材,C9石油树脂/苯乙酸乙酯为芯材的自修复微胶囊。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粒度分析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同步热分析仪对微胶囊的表面形貌、粒径、热稳定性、化学结构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脲醛树脂/C9石油树脂微胶囊囊壁致密,在243℃之前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粒度的分布具有正态分布特点。制备了微胶囊含量为20%的丙烯酸酯自修复涂层,发现其具有良好的划痕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通过熔融缩聚合成了偏苯三酸酐型水性涂料用聚酯树脂的方法,制备的水性聚酯涂料具有涂层耐水性优、储存稳定性好的优点,讨论了氨基树脂、树脂A、助剂用量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它们的最佳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