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0,(5)
李辉英是1930年代"东北作家群"中一个独特的存在,而研究者大多将其视作一位先声夺人但却终附骥尾的作家,这既未能揭示其文学特质,也遮蔽了彼时抗日叙事的多重面向。通过考察其《最后一课》的叙事特征与建构过程,可见与萧军、萧红等流亡来沪的东北作家不同,李辉英在上海完成思想启蒙、学术训练与文学准备,并在以丁玲为代表的左翼作家引领下实现文学转向,可谓"东北作家群"中的"内部他者"。发轫于《最后一课》,继之以《地理课》《半天的功课》《这样的地方》《女学校中》《校长》《某校记事》等文本,在李辉英笔下形成了一个"课程"小说的谱系。对此作品的文本细读与知识考古表明,作家揭示了国人经由国民教育而形成的集体记忆与国家认同,进而以此作为问题框架和思想链条,不断调试抗日叙事的姿态,深入思考在东北沦陷区反抗日本侵略者思想殖民、捍卫国家认同的复杂性与艰巨性。这一以"课"为旗的斗争方式,体现了李辉英在回应时代召唤、担当社会责任、开展文学行动时的独特选择。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4)
"垮掉的一代"与爵士乐的联系无处不在,共同的时代背景,造就了"垮掉的一代"和爵士乐相同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垮掉的一代"的文学写作风格和主题都受到爵士乐尤其是波普爵士乐的影响。可以说"垮掉的一代"的文学作品在所有文学流派中跟音乐渗透最深的一个。因此,笔者将从语言和主题两个方面来探讨小说《在路上》体现的爵士乐精神和风格。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36)
科幻小说诞生和发展的历程中涌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家,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其作品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完美结合,表达了对现代文明的忧虑,充满了对末日危机的焦虑和对未来世界的思考。莱辛别具一格的写作风格与手法,丰富了科幻小说的表达方式。她新颖独特的视角使读者对科幻小说的关注点发生了变化,不再局限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奇异世界的幻想,而更加注重对人类文明和未来社会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3):125-131
"五四"时期,中国作家在接受现代主义时表现出明显的"浪漫化"倾向,注重反传统、重个性的先锋精神,并对其寄予启蒙大众、引领人生的"厚望"。"五四"后,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性诉求发生了由文化启蒙向社会革命的转变。在新的文化语境中,现代主义逐渐被左翼文艺界指称为资产阶级腐朽、堕落的艺术,而成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反面。现代主义思潮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这一"颓废性"嬗变,既有社会现实的外在因素,也有艺术自身的内部原因,更与这一时期俄、日激进文艺思潮及早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的影响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5.
后风格主义     
正"post"是常用的英文字首,代表着"在之后"的意思,但在这反而是意味"反对"或"颠覆",正如同后现代主义Post modernism的"post"不是指"在现代主义之后"的意思,而是指不认同当时的现代主义风格,并在之后所衍生酝酿的一股反动思维;"Stylism"这里是指对风格(Style)过度的关注与专注,而不是指出现在16世纪的矫饰主义(Mannerism)或手法主义。所以后风格主义(Post Stylism)顾名思义就是指对风格过度关注的一种反动及颠覆的思想。我之所以提出"后风格主义"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0)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英国著名短篇小说作家,出生于新西兰,被称为新西兰文学的奠基人。她将现代写作技巧以及细节描写创新地融入到自己的短篇小说写作中,并大获成功。本文旨在分析《布里尔小姐》小说中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细节描写,同时这也是证明她独特写作风格的绝佳范例。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2)
索因卡和杰弗里·亨特的论争表明,独立后的非洲存在着两种基本的写作模式:一种是把过去和传统充分"浪漫化"的"神话美学",倡导回到非洲传统文化的"源头",从原始的宗教、仪式等口头文化资源寻求"纯净"、稳定、永恒的非洲文化特质,倾向于表现神灵、巫祝、预言或其他神秘事物,形成某种"神话直觉"式的写作风格;一种是现实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文学,强调文学的现实责任,坚持以阶级理论分析社会矛盾,表现黑人大众反抗殖民主义和争取民族文化的解放和自由,是一种斗争的、革命的文学。这两种写作模式在文学的社会政治承诺、种族和阶级、文学的自由主义和大众化等问题上存在根本对立。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在对其的颁奖词中写到:"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hallucinatory realism)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在对魔幻现实主义和谵妄现实主义做出比较后,笔者认为应将"hallucinatory realism"理解为"谵妄现实主义",并以《蛙》为例试图得到论证,着重分析带有莫言特色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  相似文献   

9.
回顾"新建筑五点",提出其是一种建筑手段,旨在让居所与居民敞向宇宙提供的"原初影响条件",而非技术型或风格性的要素.通过分析魏森霍夫建筑展中柯布西耶建筑案例,以及解读他的写作,证明"新建筑五点"的目的 不仅在于让建筑内部与外部世界的"律动"变得可读,而且要通过建立物质或思想层面上与世界的交缠,将这些"律动"关联起来.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35)
毕飞宇作为当代作家的代表,以其独特的现实主义写作方式、独特的语言特色赢得了很多读者的喜爱,他的作品获得了很多文学荣誉。毕飞宇小说的语言具有一些"欲语还休"的感觉,有时候不会直接点明原因,而是采取第三人称的角度进行描写和分析;在叙事表达上具有"以轻取重"的特色,他身上融合入了南方水乡的细腻和机敏,将对人性、社会、人物心理的刻画娓娓道来,带给读者无限的遐想。语言艺术和叙事表达是我们品鉴毕飞宇文学作品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其文学价值的重要标准。本文主要剖析了毕飞宇小说独特的语言艺术和叙事风格,探讨品读其文学作品的途径,帮助广大文学爱好者更好地赏析毕飞宇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