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武钢8号高炉长期稳定高产的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通过采取加强原燃料管理、保持合理的操作炉型以及日常操作的优化等措施,8号高炉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2.
汤葆熙  周强等 《炼铁》2001,20(9):49-52
对武钢5号、4号和1号高炉设计中采用的长寿技术进行了综合论述,包括:炉型的确定,内衬和冷却设备的选择、软水密闭循环系统的优点,特征及技术进步,以及完善的监测和功能齐全的自动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介绍宝钢1号高炉在长寿方面所作的工作和取得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武钢1号高炉长寿技术装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连春  杨佳龙 《炼铁》2001,20(1):17-21
武钢1号高炉(2200m^3)第三代炉役在进行改造性大修设计 ,用了许多长寿技术装备,如炉顶采用无料钟,炉型采用矮胖型、大炉缸及深死铁层,炉体采用薄炉衬,令冷却采用联软水闭路循环系统,冷却设备采用球墨铸铁冷却壁与钢冷却等,设计一代炉役寿命15年。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武钢5号高炉工程建设实践的总结,认为按照“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的方针引进国外的关键设备和技术是提高大型高炉技术装备水平的有效措施,而以甲方为主,发挥甲乙丙三方整体功能,通力协作则是个好的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6.
万利德  李熠  宋钊  曾伟涛 《炼铁》2020,39(4):12-17
对武钢8号高炉稳定顺行高产操作特点进行了总结分析。2019年1-6月,通过采取加强原燃料管理、合理控制炉温、保证渣铁流动性、优化高炉操作制度、维持炉型稳定等一系列措施,高炉产量稳步提升,6月日均产量达到10773.8t/d,燃料比降到499.7kg/t。认为高炉操作应坚持"以风为纲",当风量波动时,要敢于中心用焦,风量稳定后,逐步减小中心焦消耗,以降低燃料消耗。  相似文献   

7.
武钢1号高炉炉底与炉缸长寿新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美兰  赵忠仁 《钢铁》2002,37(2):4-6
武钢1号高炉改造性大修,炉底与炉缸采用长寿新技术:增大炉缸容积,加深死铁层;选用半石墨炭砖和德国的高密质炭砖;炉底冷却采用软水密闭循环,以及设置完善的检测设施。总结运用钒钛矿护护经验,以减缓或消除炉底与炉缸“环缝”、“熔洞”、“蒜头状”侵蚀,达到炉底、炉缸高校长寿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武钢高炉长寿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武钢5号、4号和1号高炉设计中采用的长寿技术进行了综合论述,包括:炉型的确定,内衬和冷却设备的选择,软水密闭循环系统的优点、特征及技术进步,以及完善的监测和功能齐全的自动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9.
对本钢新1号高炉本体设计特点进行了总结分析.新1号高炉为矮胖内型,设计一代寿命大于15年(无中修).新1号高炉炉底炉缸采用了国产优质大块炭砖和美国ucAR热压小块炭砖及陶瓷垫,高热负荷区域采用了铜冷却板和铜冷却壁,冷却系统主要采用软水密闭循环系统,并配置了大量的检测仪表.  相似文献   

10.
对武钢5号高炉投产以来的生产操作进行了总结分析。近10年来,在改善原燃料质量的基础上,通过不断优化5号高炉的操作参数,使高炉的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技术经济指标不断改善,2000年高炉利用系数达到了2.185,入炉焦比降到398.7 kg/t。在高炉冶炼不断强化的同时,使高炉得以长寿,至今无一块冷却壁失去功能,仅损坏17根水管。  相似文献   

11.
胡四新  尹坚 《钢铁研究》2004,32(2):7-9,18
介绍湘潭 1号高炉 (1 0 5 0m3)的炉型、炉衬和冷却结构的概况 ,讨论了其合理性 ,并提出了延长高炉寿命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邯钢7号高炉炉体系统设计特点,针对影响现代高炉一代寿命的关键部位,采取多项长寿技术,高炉设计寿命为一代炉役寿命15 -20年.  相似文献   

13.
田路生  候军 《马钢技术》2000,(B05):51-54
马钢12号高炉(300m^3)第五代生产七年九个月(无中修),单位炉容产铁6013t/m^3,达到了国家冶金局制定的300m^3高炉长寿标准,该高炉长寿的主要经验是对冷板进行改进、强化高炉操作与管理及加强冷却系统的维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14.
傅连春 《炼铁》2001,20(9):15-18
对武钢5号高炉投产以来的生产操作进行了总结分析。近10年来,在改善原燃料质量的基础上,通过不断优化5号高炉的操作参数,使高炉的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技术经济指标不断改善,2000年高炉利用系数达到了2.185,入炉焦比降到398.7kg/t,在高炉冶炼不断强化的同时,使高炉得以长寿,至今无一块冷却壁失去功能,仅损坏17根水管。  相似文献   

15.
武钢8号高炉投产4年多来,实现了高利用系数下的长期稳定顺行、冷却壁零破损。就8号高炉如何解决强化冶炼与高炉长寿这一矛盾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通过加强原、燃料管理,优化入炉配料结构,调整装料制度,稳定热制度及造渣制度,提高炉型维护意识等,实现了强化冶炼条件下的长寿生产。  相似文献   

16.
武钢1号高炉长寿炉身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美兰  赵忠仁 《钢铁》2003,38(1):5-7
武钢1号高炉经技术改造性大修,长寿炉身采用新技术,长寿炉身采用新技术,高炉炉身冷却采用软水闭路循环,选用新型冷却设备,内衬选用Sialon结合的SiC砖,Si3N4结合的SiC砖以及浸磷粘土砖,采用检测监视等手段,以延长炉身寿命,取消中修,实现高炉寿命15年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7.
长寿高炉炉缸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华堂 《江苏冶金》2005,33(1):37-40
结合高炉炉缸的侵蚀机理,分析了当前国内外高炉常用的炉缸结构,详细对比了各种炉缸结构的性能,提出了高冶炼强度和强化操作下长寿高炉炉缸设计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毛占元  曹玉文 《炼铁》2001,20(9):42-44
通过对武钢5号高炉工程建设实践的总结,认为按照“博采众长、为我所”的方针引进国外的关键设备和技术是提高大型高炉技术装备水平的有效措施,而以甲方主,发挥甲乙丙三方整体功能,通力协作则是个好的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9.
陈畏林  李熠  宋钊  凤林兴 《中国冶金》2021,31(10):62-67
重点分析了武钢8号高炉从2009年投产至今11年,在高炉炉型设计、进风面积、煤气利用、炉身黏结等方面的调整变化,通过逐步缩小进风面积确保高炉足够的鼓风动能活跃炉缸,调整中“以风为纲”,调整中心加焦量与边缘布矿量,维持“中心气流适当发展,边缘气流适当抑制”的动态平衡。高炉11年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生产节奏,累计利用系数达到2.36 t/(m3·d)。投产11年高炉目前的炉缸状态良好,高炉具备延续长寿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陈照垠  罗登武 《炼铁》1997,16(1):20-23
莱钢一铁厂1号高炉第四代炉役在未进行中修的情况下,实现了一代炉役寿命达9年的目标,单位炉容产铁量达5903t/m^3。其主要经验就是在大修改造时,注重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在日常高炉操作中,十分重视炉况的稳定顺行,在炉役后期,则采取了特别护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