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信息集锦     
“文革”瓷器是指在“文革”期间由江西景德镇和湖南醴陵生产的各种瓷器,就其艺术价值来说,并不比清代的官窑瓷器逊色。一些瓷器精品已经达到了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价格,特别是一些当时限量发售的瓷器,或未发行流通的瓷器就更显得特别珍贵。“文革”瓷器渐受关注因为产生于那个特殊的年代,所以,“文革”瓷器在制作工艺、图案造型、题款等方面,与历代瓷器都有较大的区别,具有政治色彩浓、造型品种多、制作工艺精等特点。“文革”瓷器多为塑像和章牌之类,以及大量的生活日用品。其中“主席用瓷”成为“文革”瓷器中的精品,具有很强的代表…  相似文献   

2.
民国景德镇瓷器生产在国外新思想和工业化制瓷技术的影响下,积极进行公司制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断拓展国内外瓷器贸易,较为成功地实现了传统制瓷方式的现代化转型。新的瓷业公司代替了御窑',旧的学堂教育逐渐被新式的瓷业学校所替代,传统的封建思想日渐破除,科技制瓷的观念深入人心等等,这些方面的转变无疑给景德镇的瓷器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本论文正是通过分析景德镇瓷器发展变迁的特点和原因,推理出统制瓷技艺保护的迫切性以及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宫廷瓷器画样即所谓官样,系由宫廷画师直接绘制并作为御用瓷器制作的蓝本。清代是中国瓷器兴盛发展时期,而粉彩瓷是其主导产品之一,占据着釉上彩瓷的生产主流。工笔花鸟画是清代粉彩瓷的主要产品,无论是艺术风格还是其文化蕴意均受到宫廷瓷器画样的强烈影响。一、清代宫廷瓷器画样发展概说御用瓷器的生产是有着非常严格的管理制度的,  相似文献   

4.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并与中国进行兴盛的瓷器贸易,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明末清初瓷器外销。克拉克瓷是明末清初外销瓷名品之一,荷兰东印度公司对克拉克瓷的命名与发展演变均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金锋 《陶瓷工程》1998,32(4):53-55
本文对硬质瓷与软质瓷的划分标准进行了讨论,传统的划分方法有些不妥,应该以瓷器的质量指标作为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6.
"文革"瓷是指1966年至1976年间生产的,有着明显"文革"色彩的陶瓷制品的总称.虽然"文革"瓷主要用于特定政治思想的宣传,但其中却也蕴含了许多今天看来依然非常珍贵的非政治思想,而教育功能亦有着许多值得今天思政教育借鉴的地方.本着"扬弃"的原则来研究"文革"瓷,会发现其中存在许多有益于当今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7.
岳旭 《陶瓷》2014,(3):42-46
中国被称为瓷器之国,瓷器的审美艺术与我国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瓷器在装饰艺术的漫长发展时期内经历了先素后彩、初朴后华的变化。彩绘瓷的出现不仅是审美文化上的一次冲击也是民族历史发展的一次融合,值得我们深思与玩味。笔者尝试以彩绘瓷为节点试论述瓷器装饰审美的过渡。  相似文献   

8.
郭婷 《陶瓷》2022,(2):57-58,110
元代青花瓷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而真正系统认识和研究这类珍贵文物只有近几十年.其主要原因在于,元代青花瓷器从生产开始就作为外销瓷远播海外,在国内留存的数量有限,再加上几乎很少的元青花瓷器有纪年文字,为认识元青花增加了困难.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元代与各国文化交流频繁,制瓷原料的改变和大量钴料、工匠的输入,种类繁多、制作精良...  相似文献   

9.
清代外销瓷见证了中国瓷器辉煌的历史。外销瓷记载了当时的社会思想、礼教风俗,为中西艺术沟通提供了机会。瓷器上的人物图像形式多样,受到国内外追捧,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以外销瓷中出现的女性图像为切入点,探索“中国风”女性图像在清代外销瓷中流行的原因,以及从女性形象、生活场景两方面分别阐述其设计特征,总结国外窑口瓷器上的女性图像对中国范式的借鉴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中国被称为瓷器之国,瓷器的审美艺术与我国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在瓷器的装饰艺术漫长的发展时期内经历了先素后彩、初朴后华的变化.彩绘瓷的出现不仅是审美文化上的一次冲击也是民族历史发展的一次融合,值得我们深思与玩味.本文尝试初探其中原委,以彩绘瓷为节点试论瓷器装饰审美的过渡.  相似文献   

11.
刘媛 《陶瓷研究》2020,(2):43-45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珐琅瓷艺术,是我们国陶瓷彩绘艺术里的重要一项,也是我们国家陶瓷艺术发展史上浓重的一笔。笔者就对什么是珐琅彩瓷,彩瓷装饰的内容、釉色及文化内涵进行了简单略论,在通过对实物以及大量文献调研中做出论述,本文从珐琅彩的装饰题材、珐琅彩的技术的进步、以及珐琅彩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文化交融等几个方面谈谈。清王朝皇亲国戚的审美标准,揭示了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珐琅彩瓷的主要装饰特征及演变过程,从而肯定了珐琅彩瓷绘艺术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和文化传统的肯定和尊重。德化青花瓷艺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青花瓷艺术是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发展的时代,青花瓷艺的传承却面临很多问题。其中一方面是陶瓷产业的结构对其产生重大的冲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尊重青花瓷艺的文化,同时创新的核心一定要稳抓,发展青花瓷艺文化创新产业就要打造出过硬的青花瓷品牌为出发点,同时青花瓷艺的文化特区要积极开发,并做好青花瓷文化旅游保护性发展,就此让德化青花瓷艺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陶瓷源远流长。中国在新石器时代的早期就发明了陶器,至今约有一万年。汉代是陶器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并开始了由陶向瓷的演变。浙江是中国瓷器的发源地。中国瓷器分为两大系统:青瓷系和白瓷系,唐代形成双峰对峙,称"南青北白",至宋代,形成了五大名窑。官窑哥窑等名窑工艺曾一度失传,解放后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专家经过多年研究使名瓷重放光彩。作为一种日用与艺术结合的产品,陶瓷的应用与收藏有着最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中国风物热影响下,景德镇在明清时期创造了外销瓷奇迹,但在当代景德镇却呈现出本土缺位现象,亟待恢复与构建。纹章瓷是明清外销瓷至精品之一,本文以纹章瓷为例阐释景德镇明清外销瓷发展史、现状和重构。  相似文献   

15.
繁昌窑作为目前已发掘的最早大规模专烧青白瓷的窑场,在皖南青瓷群中崛起,并以优良的瓷质率先成为南方青白瓷的早期生产中心,引起陶瓷考古界的重视。首先,它是新兴的陶瓷品种,却在短时间内打开了南方市场;其次,无征兆的崛起,与一般南方瓷窑青白瓷生产过渡规律有别,这应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南唐国的政府行为直接相关;再次,其制瓷工艺与技术源流应是在皖南青瓷发展的技术基础上,融入北方先进的烧制工艺和技术,是南北瓷业技术交融产生的新品种。作为早期的青白瓷生产中心,繁昌窑青白瓷的制瓷工艺及技术来源对研究青白瓷起源、青白瓷的早期烧造历史及南北方制瓷技艺交流等都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6.
汪洁  于瑶 《中国陶瓷》2012,(1):70-72
清光绪时期瓷业复兴,仿古青花瓷生产非常盛行。光绪时期青花瓷仿古之风盛行之因素主要有:光绪时期保守思潮泛滥、审美倾向以复古为主流,西方国家产生旺盛的需求以及文物保护等。  相似文献   

17.
沈浩 《中国涂料》2011,26(1):65-68
在《中国涂料》2010年第9、10期发表的有关中国涂料历史的论文基础上,对中国涂料历史考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提供了历史年代和文化遗址的年表,从陶器和瓷器的不同点,分析中国涂料7000年历史的史实,并指出在石器时代东方向西方输出陶器的年代和在中国发现最早的涂料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18.
董健丽 《中国陶瓷》2002,38(1):49-52
本文对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明代瓷质礼器作了概括的介绍。探索了明代瓷质礼器烧造的历史背景 ,即明代礼制的完备和在礼制活动中明廷对使用瓷制礼器的提倡 ;论述了明代瓷制礼器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证明它不仅是明代礼制活动的载体之一 ,而且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特殊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后,枫溪瓷业生产了很多精美的戏曲题材瓷塑作品。这些作品大多风格秀丽、细腻精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文章以文化情境学为研究方法,分析了当代枫溪名家瓷塑的创作背景、创作内容及创作手法,勾勒出当代枫溪戏曲瓷塑风格的衍变历程,认为环境与时代的要求是枫溪戏曲瓷塑创作的基本动因。  相似文献   

20.
周剑  张玮  郑乃章 《陶瓷学报》2012,33(2):246-250
青花瓷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引进、吸收外来的技术和文化艺术。它的发展与繁荣,正是中国与伊斯兰教地区文化与经济交流的结晶。本文从青花瓷颜色、原料产地和纹饰造型三个方面探索了青花瓷业发展的伊斯兰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