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6,(3)
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发生的事情对学生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每个人都会有缺点,尤其是还不懂事的孩子,更会有一些缺点,这时候,班主任老师就要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多点耐心和爱心,引导他们认识缺点、改正缺点。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2,(2)
威权人格作为一种人格特质和群体文化特征在所有人类社会中均不同程度存在。从社会演化论视角看,人类在长期演化过程中的威胁—安全感决定了不同个体在威权人格—个人自由至上主义两极之间所处的位置,也决定了一个社会的威权行为和文化的整体水平,而一个社会的威权人格—自由主义的整体水平则会影响这个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程。威胁—安全感同样是激发威权人格由潜在的心理动机变为实际行为的触发器,历史、文化、社会结构和政治体制等外部环境与个体内在威权人格之间的互动也经由此动力机制得以实现。威权人格作为一种人类长期演化而来的心理特质在本质上是稳定的,但其外在表现形式则受到制度和文化的约束,而制度和文化则彼此影响。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1)
大学时期是生涯信念构建的关键阶段。个体在生涯展开的过程中,通常会进行如下自我追问:"我是谁?""我应当成为什么?""我是否能成就自我?"这一系列追问与自我认识、自我需求及其超越、自我效能三个方面相应,构建了生涯信念的核心部分。在混沌生涯背景下,生涯信念教育旨在提升个体生涯胜任力,通过引导个体构建开放性的自我认知系统,完善职业自我同一性;激发个体继起性的自我需求,发展多元职业认同;提升个体生涯自我效能,培养生涯应变能力等三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2):243-244
本文围绕《论语》在探讨朋友交往时对维系个体独立和尊严人格的看重,探讨《论语》中的友道观。从"无友不如己者"出发,梳理子张与子夏对"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这一观点的交锋,阐述择友的标准及良友的特征"忠诚、信实、正直(直爽)、见识广博、怀敬",及以"仁义"为归宿的交友方式。进而分析《论语》关于朋友交往时对人格独立性、个体尊严与灵活性的强调,并针对现代生活择友和朋友相处现状的观察与思考,在吸收《论语》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作者对交友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1)
本文就中学生物课堂中常见的观众效应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的结果认为,学生个体的气质类型、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熟练程度以及性别差异等因素,都会产生不同的观众效应结果。因此,教师如果熟悉学生的气质特征,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效利用"观众效应"这一手段,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此外,学生作为观众群体,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6.
李渊 《中华民居》2012,(12):351-352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和洞悉人们情绪、性格和心理活动等一系列相关内容的学科。在体育教育的整套环节中,人格塑造至关重要,这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学生们身心全面发展与进步,以培养"四有"新人。本文首先阐述体育教育与人格塑造的内在联系,接着通过体育教育对人格塑造的重大意义探讨在心理学基础上的体育教育对人格塑造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1)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民之父母》是新出土的反映孔子《诗》教的重要文献,可与传统文献相互印证。孔子所提出的"必达于礼乐之洍,以致‘五至’,以行‘三无’,以横于天下"的理论把《诗》作为了人格修养的教材,而"威仪"和"气志"则是这种《诗》教人格取向的核心概念。孔子在接受前人关于"气"的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新"气志"概念,并改造传统"威仪"概念与之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教理论。孔子《诗》教中的"气志"和"威仪"是其人格取向的一体两面。"气志"即个体人格修养所锻炼的君子"气志";"威仪"即君子"气志"所呈现的个体"威仪",其内涵十分丰富。孔子《诗》教的这种人格取向将学《诗》者的关注点从礼仪应用引向人格培养,使文学得以从集体仪式转向个体表征,完成了"诗言志"观念的文学转型,对中国文学思想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在今天仍然有其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5)
<正>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其中蕴含的是个体对更完善的人格的追求,是对社会中所体现的集体人格的期望,是理想化体现。如何将这向往和追求转换为现实,真真切切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呢?方法唯有吾日三省吾身。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6)
作为个体的人,其本质属性是一种"关系的存在",只有在"关系的存在"中,一个有理性的人才会意识和思考自己生命存在的真实性及其意义、自我与他者关系的真实性及其意义、自我和他者寄身于其中的人类社会整体与外在于人类同时又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人居条件和物质资料的自然生态系统之间关系的真实性及其意义。以"自我"为原点的这种真实的"关系的存在",构设了"道德自我"的社会实存及其型塑的伦理实体生态,进而悬设这一伦理实体生态中的"我"的道德人格的价值生态,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谐共存、身与心和谐共进,以期走出麦金太尔教授所隐忧的"认识论危机",实现现代人生命体认与安顿、道德认知与建构、人性提升与人格完善的伦理学突破。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6)
语文课程是学生教育阶段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它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作用。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改进阅读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这是语文工作者共同探讨的课题,作者就"打通课时"这一问题,谈谈几个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