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Planning》2020,(3)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和政治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针对生态环境法治建设中仍存在的立法、执法等问题,要在完善法律体系、提升环保监察监测水平等方面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雾霾问题越发突出,环境保护已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也成了全社会的共识。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要求,要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对于环境的治理将告别"罚"时代走进"法"时代。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20)
实现美丽中国目标,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是保障,是基础。但当前,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现状堪忧。笔者通过深入无极农村地区调查研究,总结了类似无极的平原地区在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探索出了可供推广的治理对策,以更好地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有:农民生态观念缺乏、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污染呈现多样化趋势、村庄整治工作难度大、村干部责任心不够、经济发展方式转型难。治理对策是:重引导,培育生态文明理念;抓源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实践,提倡勤俭节约;重效果,加强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5)
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阐述了它的理论渊源、科学内涵以及重大贡献。文章提出,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法治思想的理论渊源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传统生态哲学思想以及现代生态文明理论,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法治思想具有落实绿色发展理念需要良法善治规范引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需要完善法治保障以及探索大国环境新路需要法治顶层设计等科学内涵。文章认为,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法治思想将环境民主思想与生态法治理念紧密结合,强调环境法律权威并重视生态伦理,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中国化和再创新。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2):113-114
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是我国亟需完善的问题之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也是我党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中提出的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把生态与法治紧密相连,社会的长足发展,人民的安居乐业都离不开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法治是目前我国实行一系列强制力的基础,生态文明法治需要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监督等各个方面达到统一,对各个涉及生态的问题上严格把关,确保美丽中国梦的完成,也是保证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前提,更是保证生态文明事业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3)
环境法治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法治的实现需要正确的政策指引,更需要完备的法律体系的保障以及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尤其是与生态环境保护直接相关的法律制度的健全。环境纠纷能否妥善处理是环境法治中的一个难题,而协商则是近年来备受各国推崇的解决环境纠纷的新机制,它试图通过谈判的路径找寻解决环境纠纷的最佳模式。协商解决环境纠纷对实现环境法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完善环境法律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重大领域和重大任务。由于不同地域的非均衡性导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内在运行逻辑各异,自上而下的制度文本需破除最优模式预设并相匹配区域的复杂性和差异性等因素。由此,对纲要性规划、渐进性规划、倡导性规划和适应性规划等不同规划进行类比分析,在此基础上依据"适应性"理念阐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及问题,并基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的内容与政策要求,分析规划理念的转变、规划尝试的驱动因素和政策修正模式。最终提出适应性导向下满足生态文明治理能力与治理体制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30):67-68
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总和是生态文明,而生态文明也代表着一种更加高级的社会形态,要想实现对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实现价值观念的更新,就必须在法律法规方面也要有基本保障。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已经逐步针对生态文明建设建立起了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制度,但是生态文明本身的体系构成、组成原则以及建设制度等还存在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生态文明体系的建设需要以污染防治、资源保护、生态保护、节约能源与资源等几个方面全面出发,以生态优先的原则实现立法,这样才能让生态文明法律保障体系的建设实现预防、管控、救济等几重功能。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1)
生态文明建设与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密切相关。目前,绿色作为新发展理念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战略。近年来,东北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然而与其他发达城市或地区相比仍有差距。法律保障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必不可少。本文将通过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个方面分析东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的困境,并提出推动东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的出路。  相似文献   

10.
法制与法治,同一个读音,却是两个单独使用的词,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法制”静态意义上指法律和制度,动态意义上指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对法律实施的监督等各个环节构成的一个系统。“法治”强调的是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1)
超国家法理论和实践以欧洲一体化历程为代表。依据超国家法概念,在中国唐朝也出现了以唐律为核心的东亚地区超国家法理念,主要体现在唐律对日本和朝鲜地传播和影响,从而确立了称之为中华法系的超国家法现象之实际存在。超国家法是全球一体化的必然发展,它一方面体现了和谐的国际关系,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忽视个体差异和司法强权,对此应保持清醒认识。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随着世界进入新经济时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也在向新经济转型。为了促进投资,刺激消费,传统的交易方式已经变的不适应了,因此出现一种新的交易结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方式,把一些传统交易中不可能的事情变的可能,从而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种交易结构的改变会带来一系列矛盾和风险,如果不从法律上解决,必将抑制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物权法》和《融资租赁法》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进入了立法程序。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1)
刑法是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法律部门。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对刑法功能的认知和追求也应该因应时代要求。刑法在管理社会、惩治犯罪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刑法的这种特殊性质也要求其必须坚守"最后法"的地位。同时,刑法功能要进一步向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注重刑法和其他法律规范的协调与衔接以及刑事打击与综合治理相结合的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物权法>的实施将对规划编制理念、规划编制程序、规划公共利益、救济权利、规划自由裁量权、民事行为约定内容、规划管理中的相邻权等产生重大影响.在规划类法律调整上,不仅要完善双向制约机制、公开公正程序、细化公共利益等规定,还要弥补若干法律空白点,诸如明确个人救济权利、引入民事约定内容等.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6)
什么是"执法生态化"?指的就是执法的主体就是需要在执法的过程中要更加的将环境利益的保护更加的注重起来,在这其中涉及的执法手段、执法目标和执法理念生态化。如今很多地方和中央的各级政府都是需要应用生态文明、是个生态理性以及生态检视这些。这时就需要将"人一自然一人"这样的和谐关系作为所有的政府行为的终极目标,生态化执法配置以及生态化执法方式。鉴于这些,本文将针对在环境执法生态化下,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执法机制创新深入的剖析和研究,为更好的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9)
《民法总则》第十条正式将习惯纳入了法律渊源,这是我国法治的一大进步。着眼于第十条的文义解释,探讨对于第十条的理解。同时分析将习惯纳入法律渊源的进步意义以及未来第十条在司法层面上应当如何适用。  相似文献   

17.
18.
《Planning》2013,(6)
刑法与行政法二者之间的协调、衔接,对整个法律体系有序、完善、和谐至关重要。以精神卫生法为例论述刑法与行政法的协调、衔接关系,通过对二者协调、衔接关系的研究,以期使刑法与行政法更加协调、和谐,更好地服务于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19.
论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提出新规划法颁布后要重新认识城乡规划学科的地位,编制城乡规划的实质是制订一份法律文件,城乡规划的本质是公共政策;第二部分针对如何正确全面理解<城乡规划法>展开讨论;第三部分是制订城乡规划要深入思考的几点关系,包括资源和环境应作为规划前提的研究,产业结构调整支撑人口分布还是基本建设支撑人口增长,城乡规划中的交通问题,以及加大对镇和乡村规划的技术研究力度等.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10)
《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第3款规定一般法律原则为国际法的渊源之一,但是与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不同,一般法律原则存在的模糊性导致其作为国际法渊源之一的地位受到质疑。例如,一般法律原则与国际习惯在概念上相混淆;一般法律原则起源于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一般法律原则在国际法院很难适用等。但其实,这些质疑主要来源于对一般法律原则含义的错误解读。拟着重分析一般法律原则的含义,从而反对对一般法律原则的质疑,进而证明一般法律原则作为国际法渊源之一的正当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