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态     
《中华手工》2011,(6):10
01乾隆御书房的手工奇迹再现4月9日,曾六进故宫、用炉火纯青的技艺修复紫禁城"倦勤斋"的中国竹工艺大师、东阳竹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何福礼,在中外首工美术馆举办了他从业50余年来也是东阳竹编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个人作品展。这次名为"见证乾隆御书房的手工奇迹"竹编精品展,是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办的国家级非遗传承展中的第一环,共展出何福礼各类获奖作品45件。这只象是何福礼"把竹子变成大象的魔术师"这一赞誉的见证。将整根竹子通过数十道手工工序,编织出栩栩如生的大象,令人惊叹。  相似文献   

2.
小北 《中华手工》2015,(2):48-49
正如"徽州"作为城市地名的远去,徽州竹编也渐行渐远。2011年7月,安徽省博物院收到一个竹编贡篮和两个竹编贡盘,3件作品均来自67岁的徽州工艺美术师俞日华的捐赠,作品一亮相,引来诸多夸奖,纷纷惊叹老艺人的高超技艺。对此,俞老笑道:"人们常说,竹篮打水一场空,不夸张地说,我这只贡篮不光可以打水,一篮水提上来也损耗不了多少。"作为唐代已是贡品,曾被朱元璋称赞是为"民间奇篮"的徽州竹编,今天似乎也只剩下"可以打水"了。"徽州一绝"盛极而衰竹林深处有人家。有竹林的地方,便不乏竹编工艺,譬如青神、嵊州、安吉等。徽州山区盛产翠竹,品科繁多,成为竹编之乡并不为奇。在安徽省博物院,藏有一件明万历年间的"描金五彩漆果盒"和一件清代"金漆堆花圆果盒",均是内用  相似文献   

3.
<正>(按拼音顺序)1.东高小提琴村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小提琴产地,年产30万把,产值3亿元人民币,被称为"世界小提琴之都"。2.道明竹编村地处川西平原边缘,全镇15个自然村,有9个村家家户户都从事竹编副业。3.丁蜀镇紫砂村90%的丁蜀镇人都从事着与紫砂壶有关的工作,形成了一条超过80亿元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4.
竹有凌云意,竹有君子心,或许竹的萧瑟幽绝更贴合当下东阳竹编的状况,清幽、偏安,却不攀附、谦逊……2004年,故宫启动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修复工程,工作人员意外发现尘封几十年的倦勤斋,内部装潢集绘画、木雕、玉雕、织绣、竹编于一体,尤其是大面积的竹编营造出低调的奢华,为宫内其他建筑所罕见。不多久,所有工种修复人员均已找到,唯独竹编技师没有着落,只因其竹编非同寻常,尤其具有"竹象牙"之称的竹簧器物,制作技艺在民间已近失传。最后只有一个人勇揭"皇榜",并目通过专家组考核,进入故宫修复竹编。这个人,是东阳竹编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何福礼。  相似文献   

5.
为了让普通人更能体会到竹编的美妙与乐趣,《中华手工》联合手艺网、嘉兴竹艺品牌"竹芸工房",共同推出了"百工小匠,编织童心"竹编手工体验系列活动。第一站,便落户在了"育想家艺趣中心"。  相似文献   

6.
资讯     
<正>金属的竹语设计师檀寅莲在深入了解和研究传统竹编工艺后,设计了一组由坐具和灯组成的家具。金属和竹编的搭配将现代的设计理念、工业化材料与传统的手工艺、天然材料相融合。两种材料相互取长补短,坚固的金属弥补了竹编脆弱易损的缺陷,而竹编又为冰冷的金属材料带来了一丝温暖、传统的生活气息。她把作品取名为"简",意为把竹这种天然材料和竹编工艺带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7.
正造型多变的紫砂陶艺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手工艺术,独特的紫砂矿料,孕育出了多姿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如砂如玉的肌理效果闻名海内。在众多的紫砂器中,经常会见到将竹子作为创作题材的作品,其中有许多已经成为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佳作经典,如清代邵大亨所做的"太极八卦一捆竹"近代的"高风亮节壶"等,竹子与紫砂壶可以说结下了不解的缘分,眼前的这件"竹编石瓢"壶就是将竹编造型与传统的石瓢壶组合起来,一件主题鲜明的  相似文献   

8.
功夫手上过     
<正>竞技,多见于体育运动项目。而在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手工艺的竞技可谓"花样百出"。织绣、木版年画、面塑、木雕、竹编等项目的现场比拼令人眼花缭乱,惊叹不已。一针一线的刺绣、一锤一打的银器、一梭一压的竹编,造物者的巧手、妙思和匠心尽现。一双手,将人、物与生活串联起来。作为竞技赛的评委之一,文化部原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屈盛瑞说:"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竞技活动体现了新的非遗  相似文献   

9.
<正>自古文人多爱竹,并赋予它一个雅号"此君"。东坡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宜兴有"中国第一竹海",还有得天独厚的黄龙山紫砂矿源,紫砂壶和竹制品(如竹床、竹凳、竹席、竹匾等)家家都有。上世纪八十年代,宜兴紫砂陶人又将竹文化与茶文化融为一体,开拓出了一个新的"不可一日无此君"的高雅境界,以及一款俗称竹编壶(也称竹篓壶)的新宠而广受青睐。然而紫砂竹编壶制作难度大,耗时费工,因而许多艺术  相似文献   

10.
<正>手艺人里有网红吗?他们是如何成长起来的?成名之后,他们如何将知名度变现?你为什么学手艺?你考虑过自己会为学手艺放弃什么吗?把手艺学到手之后,你准备做些什么?宋宫均把玩着自己最新的竹编作品,又开始思索起师傅的3个问题。王师傅说:"竹子不金贵,可贵的是手艺。要挣出一口饭、挣出一片名声,靠的全是竹编人的一双手。"不过,现在还用竹编制品的人早就寥寥无几了,即使他已经把师傅的细丝竹编学到了手,在业内已经  相似文献   

11.
竹编亮起来     
当章俊杰邂逅竹编,思绪万千。在为传统工艺担尤的同时,他发现了竹编那无以替代的质朴美感,将传统运用于设计的想法油然而生。在学生面前,他是一名大学教师:在手工艺人面前,他又是产品设计师。章俊杰在教书的同时,还专门从事产品设计,"素生SOZEN"就是他在2011年创立的品牌。那时,章俊杰开展了一个竹材质的研究项目,对象为杭州及周边的细丝竹编。随着研究的深入,章俊杰发现传统竹编费工费时,外  相似文献   

12.
"潘壶"是紫砂壶器中的经典款式,它小巧玲珑却古朴大方,代表着父母对女儿出嫁时的祝福,又有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潘壶"自诞生起便成为一代传承之经典。在"潘壶"的基础上以竹编装饰,为此款紫砂"竹编潘壶"的特色。此壶通身是竹,竹子编排的外形细密精致,实在让人赞叹不绝。  相似文献   

13.
《中华手工》2009,(10):93-93
《老北京》 品类:竹编壁挂 作者:陈云华(四川省青神县竹编协会会长、中国竹艺城创始人) 规格:2.32m&#215;0.37m 产地:四川青神  相似文献   

14.
<正>"刘氏竹编"创建于1980年,创始人刘嘉峰用竹丝编织书法、山水、花鸟、人物等各种图案,以竹作画,极富笔情墨趣,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第二代传承人刘江,顺应时代发展,用现代设计对传统手工进行改良,创造出符合现代生活美学的竹编产品,两代人在传统与现代观念上的碰撞与统一,让传统竹编工艺在存续的同时,实现了转型升级。刘氏竹编的作品非常精细,对原材料也颇有讲究。之所以选择四川特有的慈竹,是因为慈竹的竹丝柔  相似文献   

15.
门类:刘氏竹编人物刘嘉峰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刘氏竹编创始人刘江刘嘉峰之子,刘氏竹编设计师  相似文献   

16.
<正>竹编历史起源于清代,清代的竹编是比较宽的,形状是扁丝,就像竹篮一样比较扁平和宽的一样,这种最原始的宽的竹篾把它叫做宽蔑竹编。在90年代以前丁蜀的紫砂竹编工艺一直都是这种状态。说起细蔑竹编工艺,还有个故事,也是应运而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有一个台湾人过来给宜兴唐门紫砂世家一个图片,是很细的竹篾提篮,当时他要求唐门的老师给他制作这种比较细的竹编紫砂壶。唐老师当时也  相似文献   

17.
社区手工艺     
"社区"最先是一个地域概念,后来又有了"共同文化"的内涵。当BBS出现,它让全球有某种共同兴趣爱好的人群聚集在一起,网络社区形成,成为独立于传统社区形式之外的一种新型社区。当手工艺进入社区,它即找到了最好的生存土壤,而作为社区本身,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手工艺。手工艺生存的最好土壤在一个社区里,有时候,只需要有一个人精通一门手工艺,那门手工艺的魅力就很容易吸引一批本来就有共同文化认同的人聚集到他身边,社区手工艺氛围逐渐就这样形成了。浙江东阳县六石街道后周村现在是著名的东阳竹编手工艺社区,谁也没想到,这个社区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最先只有一对卢姓夫妇做竹编。当时,随着这对夫妇做的竹编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我国"竹编凉席"所用材料品种的日益丰富以及产品设计和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现行标准中的适用范围、理化性能及生态安全要求等技术内容已无法满足目前凉席品类的需求。根据"技术先进,符合国情"的标准制定原则,本标准结合国内的标准LY/T 1843—2009《竹席》、GB/T 23114—2008《竹编制品》、T/CT-CA 2—2016《编织凉席》等标准,制定本标准并确保标准先进可行,提高生产企业环境保护意识和消费群体  相似文献   

19.
动态     
《中国搪瓷》2011,(6):10-10
01乾隆御书房的手工奇迹再现4月9日,曾六进故宫、用炉火纯青的技艺修复紫禁城"倦勤斋"的中国竹工艺大师、东阳竹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何福礼,在中外首工美术馆举办了他从业50余年来也是东阳竹编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个人作品展。这次名为"见证乾隆御书房的手工奇迹"竹编精品展,是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办的国家级非遗传承展中的第一环,共展出何福礼各类获奖作品45件。这只象是何福礼"把竹子变成大象的魔术师"这一赞誉的见证。将整根竹子通过数十道手工工序,编织出栩栩如生的大象,令人惊叹。  相似文献   

20.
正成都文殊坊的刘氏竹编体验店里,一位收藏家专程过来拜访刘嘉峰。简单闲聊几句,刘嘉峰客气地送走了访客。原来客人想买下他的双面竹丝编《天女散花》,可他舍不得。因为想建竹编博物馆,他的作品一直悉心保存着。一个做手工艺的老匠人,大致能想象得到会是一个质朴的老者,但刘嘉峰很"潮"。这并非指衣着,而是他对时下各种流行时尚如数家珍。"社会的变迁,是谁也阻挡不了的,若不想被时代抛弃,那么就应该吸收新东西,站在潮流前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