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刘家峡水库的泥沙问题是洮河来对电站危害。降低库水位拉沙可有效地减少坝前淤积,但耗水太多,一般少用;结合扩机增建洮河口排沙洞,因资金问题,短期内还不能实施,因此,提高坝前排洮河异重流的效率、合理控制水位来进行泥沙高度,是当前刘家峡水电站缓解泥沙危害,保障电站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刘家峡水库泥沙淤积形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刘家峡水库运行初期、低水位运行期和高水位运行期以及1968—2005年洮河库段、黄3—黄9-1库段及坝前黄0—黄3库段的淤积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影响洮河库区淤积的主要因素是汛期水位的高低,与来沙量的关系不大,控制汛期水位是减少该库段淤积和降低沙坎淤积高程的关键;②黄3—黄9-1库段淤积形态也受汛期平均水位和最低水位的较大影响,与洮河来沙量的关系不大;③坝前库段泥沙的冲淤主要取决于水库异重流排沙的效果,解决坝前库段泥沙淤积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坚持异重流排沙。  相似文献   

3.
刘家峡水库洮河异重流预报计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家峡水电站的泥沙问题主要是由洮河泥沙所致,加强洮河异重流排沙工作是缓解洮河库区与坝前段淤积及电站泥沙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运用数学模型对洮河异重流的产生、运行、排沙等进行了预报计算,通过验证,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符合,因而此数学模型对刘家峡水电站提高异重流排沙效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三门峡水库淤积及潼关高程的滞后响应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研究了三门峡水库淤积和潼关高程随坝前水位和来水条件变化的响应规律,分析了库区河床演变的滞后现象。发现水库的累计淤积量和潼关高程,不仅受当年水沙条件和坝前水位的影响。而且通过前期边界条件,还受过去若干年内的水沙条件和坝前水位的影响。表现在潼关高程的升降变化较库区泥沙淤积滞后大约2年,库区累计淤积量与5年叠加坝前水位关系密切,潼关高程与6年叠加入库水量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以及潼坫段比降与7年移动平均坝前水位之间的关系最好。  相似文献   

5.
利用漫湾水库运行以来的多次实测资料,对水库的库容损失、干支流淤积形态、淤积分布进行了详细分析。从水库来水来沙情况、水库汛期运行水位等方面分析了导致水库库容损失增加、坝前淤高发展加快的原因;根据下游水文站实测水沙资料,初步分析了漫湾水电站运行对下游水沙情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水库的洪水预报、水沙观测、漂木过坝及下游航运等如何发挥龚嘴、铜街子梯级水库的综合效益方面具有较大影响。本文阐述了龚嘴水库蓄水发电22年来的运行管理经验及教训,总结了水库调度的方式,运行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发挥梯级水库综合效益途径,对今后龚嘴、铜街子梯级水库的运行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阿尔塔什坝前冲刷漏斗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水利工程设计中,水库坝前冲刷漏斗形态、大小及相应的水沙流动特性直接关系到泄水建筑物的正常运行。根据阿尔塔什水库坝前模型试验,对坝前冲刷漏斗形态进行了研究,总结了不同运行工况下纵、横向漏斗变化规律,提出保持发电洞"门前清"的泄流流量及其对应的冲沙历时。与类似工程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本试验结果合理可行,可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8.
燕荔 《陕西水利》2016,(6):87-89
本文以恒河华洲水库工程长系列的水沙资料进行分析,由于沙量资料仅有1958年~1992年共35年系列,为此,水沙系列采用1958年1月~1992年12月的水沙系列进行分析计算,计算表明:恒河华洲水库淤积形态为三角洲淤积,并得出该水库不同运行年限的淤积量、淤积库容曲线以及坝前淤积高程。为确定供水建筑物进水口最低高程提供基础参数,以便更合理的确定水工枢纽工程的总体布置。  相似文献   

9.
苏只水电站坝前400~600m范围内有2条较大的支沟——甘都沟和苏只沟,支沟距坝较近,其泥沙对电站的威胁较大,苏只水电站的主要泥沙问题是研究解决坝前2条支沟的泥沙问题。通过对支沟水沙调查分析计算,确定了支沟入库水沙特性。通过模型试验和入库水沙分析提出的水库泥沙调度运行方式及防排沙措施,基本解决了电站的主要泥沙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多沙河流水库自适应控制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现有水库运用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多沙河流水库自适应控制运用的概念,建立了相应的运用模式。该运用模式不仅基于历史的水沙条件,而且兼顾了当前的来水来沙条件、水库地形条件、水库泄流能力、水库的功能等方面的综合影响,并通过多目标优化方法确定坝前运行水位和下泄流量,较现有的运用模式更能体现实际变化规律。为检验该模式的合理性,通过河工模型进行了不同运用方案的排沙试验,并进行了数学模型计算,其结果表明,水库的排沙主要集中于洪峰,水库在运用过程中若能在峰期合理控制,则可以达到既能大量排沙又能增大蓄水的目标,论证了本文建立的水库的自适应控制运用模式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水库坝前水温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库坝前水温是确定混凝土坝体温度场的一个最重要的边界条件,由于受坝址区的气候条件,水库的特征(库容、水深等)、水库运行方式等因素影响。水库坝前水温的分布非常复杂,本文以国内外26个已建工程的坝址气温和坝前水温的多年实测资料为基础,建立了水库水温统计分析的数学模型。坝前水温随时间的变化用余弦函数表示,水温沿水深的分布用指数曲线表示,根据对各工程实测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提出了一套简明实用的计算水库坝前  相似文献   

12.
水库坝前冲刷漏斗平衡形态的数学模拟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应用作者提出的水沙两相流立面二维数学模型和基于算子分裂的数值计算方法,对水库坝前冲刷漏斗平衡形态及相应水、沙流动特性进行数学模拟。分析表明:在邻近孔口的局部范围内,漏斗平衡形态直接依赖于孔口的布置形式与调度运行;对于孔口影响域以外的区域,则主要取决于上游来水、来沙条件。对黄河小浪底水库和三门峡水库在概化条件下的实例计算结果与现有观测成果和预测分析基本符合,对工程实际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利用"动刚盖法"处理自由表面边界,结合水库坝前水沙运动规律导出坝前局部床面泥沙边界条件及泄流初期河床滑塌变形的判别条件,通过坐标变换建立坐标系下水库坝前冲刷漏斗形态三维水沙数学模型.分别利用正向和侧向底孔泄流条件下冲刷漏斗水槽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模拟结果表明,不同泄流方式下底孔附近三维水流结构、横断面、纵剖面及平面形态特征等均与实测资料基本一致,模型关于自由表面边界、近底泥沙交换条件、河床纵坡、横坡滑塌处理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4.
黄河小浪底水库运用初期库区淤积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俊华  王艳平  张红武 《水利学报》2002,33(7):0110-0115
为预测小浪底水库在拟定的调度方案下库区水沙运行规律,建立了准二维数学模型,并采用黄河三门峡水库及淮河白沙水库的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针对设计的水沙系列及拟定的水库调度方式,对水库运用初期1-5年的淤积过程进行计算的结果表明,水库运用初期大多为异重流排沙,库区淤积呈三角洲形态,并随运用时间的延长向下游推进。  相似文献   

15.
杨超 《陕西水利》2023,(8):182-184
官山水库是一座解决集镇和农村人畜饮水及农田灌溉用水的小(1)型水库,水库的泥沙淤积对水库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有很大的影响,水库泥沙淤积问题的处理将会影响水库的有效库容、使用寿命及兴利调节,从而影响水库的经济效益。根据官山水库规划设计中分析计算的来沙量,结合入库水沙条件、水库地形及坝前水位等因素分析泥沙的淤积形态,提出水库在运行管理过程中泥沙的减淤措施,可为官山水库在泥沙防治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新疆库玛拉克河中下游规划有大石峡、小石峡2座水库,两坝址相距约11 km,其中小石峡水电站已建成,自2012年运行以来,库区河床抬高,对上游大石峡水库的发电尾水位有较大影响。文章运用平面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预测了坝下游(大石峡水库坝下至小石峡水库坝前)在运行10、20、50年后的河道冲淤及水位变化。结果表明:①当大石峡枢纽投入运行后,由于"清水下泄"形成坝下冲刷,同流量条件下尾水渠水位将有所下降,但降幅较小。②随着河床粗化、冲刷幅度减弱,又因为小石峡坝前淤积发展,运行20年后大石峡水电站尾水渠水位反而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17.
杨赉斐 《西北水电》1995,(3):1-6,18
坝前泥沙淤积高程是水工建筑物设计中考虑泥沙荷载的主要参数之一。宏观分析我国各河流的来沙特点与工程规模的关系进行分类是决定设计是否需要考虑沙压力的主要依据;进一步分析坝前泥沙淤积高程设计标准与工程设计基准期的关系并分析工程有无排沙设施、水库运行方式、水库形状、淤积型式等因素是确定坝前泥沙淤积高程的主要依据。用国内几个工程运行几十年后实测坝前淤积高程与设计值进行分析,证实了上述论点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洮河口排沙洞的功能是解决刘家峡水库库区泥沙问题.为优化洮河口新建排沙洞的运行方式及水库调度方案,采用2015-2018年的实测水沙数据和水下地形资料,分析了洮河口排沙洞的排沙效果及库区河道的响应特征.洮河口排沙洞建成运行以来,累计排沙959.1万t,排沙洞排清前期泥沙淤积后可高效地排出洮河实时来沙,实测过程中排沙洞排沙...  相似文献   

19.
天王沟水库坝前水深和库容都较小,且入库沙量相对较多,库沙比仅为0.8,所以水库很快淤积平衡,库区泥沙问题较为严重。天王沟水电站工程泥沙问题主要是研究水库回水与上游铁城电站尾水合理衔接以及保持进水口前"门前清",通过对入库水沙分析提出的水库泥沙调度运行方式及防排沙措施,基本解决了电站的主要工程泥沙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大石峡水库来沙量大,水库运行过程中泥沙淤积问题严峻,泥沙的淤积将影响水库的回水距离。文章采用水沙数学模型研究大石峡水库调度运行过程中排沙特性与回水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库区泥沙总体上呈三角洲淤积,随着水库运行年限的增长,有效库容逐年减小。水库运行50年后,正常蓄水位下的剩余库容为7.859亿m~3,多年累积排沙比为39.9%;回水末端下距坝址36 km,上距国界线1.08 km,满足水库回水末端距国界线1 km的控制条件,设计阶段的水库运行方式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