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预测花生过敏原Ara h 2.02 的二级结构和B 细胞抗原表位,通过Genbank 数据库搜索到Ara h 2.02 基因,并推导出其相应的氨基酸序列,采用SOPMA 和DNAStar 软件预测该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以及通过Jameson-Wolf 法、Kyte-Doolittle 法、Emini 法和Karplus-Schulz 法分别预测其抗原指数、亲水性、表面可性、柔韧性等参数,并综合分析预测该蛋白的B 细胞抗原表位。结果表明:在序列28~31、56~73、76~90、92、148、156~158、168~169 区域最可能是Ara h 2.02 蛋白的B 细胞抗原表位的优势区域。该结果将为寻找Ara h 2.02 的最佳优势表位提供支持,同时为该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3.
4.
为了探讨花生过敏原Ara h 6 与其他同源蛋白之间的交叉反应,通过各种生物信息数据库(Genbank,DiscoTope)以及网络工具及软件(BLAST,NPS@和Protean,Clustal x,PyMOL),开展基于表位预测的Ara h 6交叉免疫反应性研究。结果表明:肽段AA10~15、45~48、53~60、116~118 区域可能是Ara h 6 的线性表位优势区域;Ara h 6 的构象型表位优势区有4 个,它们存在的区域为AA1~13、35~51、53~59、89~105;基于线性表位预测的15 种蛋白质与Ara h 6 可能具有交叉反应性,其中4 种(Ara i 6,conglutin,Ara d 6 和conglutin 8)发生交叉反应的概率为100%;基于构象型表位预测的17 种蛋白质与Ara h 6 可能具有交叉反应性,其中4 种(Ara i 6,conglutin,Ara d 6 和conglutin 8)发生交叉反应的概率为100%。本结果对进一步了解Ara h 6 的过敏性以及指导开展食品中Ara h 6 的免疫学检测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花生过敏原致敏机理,采用固相合成肽技术合成Ara h1的23条多肽。以花生过敏患者血清为抗体,鉴别和定位Ara h1的抗原决定簇。结果表明:Ara h1第21~34位,第89~98位,第393~403位,第498~507位,第594~605位氨基酸序列识别率在60%以上,为Arah1的抗原决定簇,其中第498~507位的多肽识别率为100%,是显性抗原决定簇,其氨基酸序列为RRYTARLKEG。用丙氨酸依次取代显性抗原决定簇的每个氨基酸,结果抗原决定簇的致敏性增强或丧失,说明Ara h1第499位和第503位的精氨酸和第502位的丙氨酸为降低Ara h1致敏性的关键氨基酸。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究小麦主要过敏原α-淀粉酶/胰蛋白酶抑制剂CM16的线性B细胞表位。方法:通过提取小麦蛋白粗提物,进行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发现小麦过敏原中具有消化抗性的α-淀粉酶/胰蛋白酶抑制剂CM16的片段;进一步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CM16的一级氨基酸序列、二级结构,并通过同源建模确定CM16的三级结构。结果:利用生物信息学法预测出CM16的4 条线性B细胞表位后,结合质谱得到的抗消化肽段信息进行比对分析,发现其中2 条肽段存在部分重合,也证明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过敏原线性B细胞表位方法的可行性和应用性。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小麦过敏原CM16线性B细胞表位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小麦过敏原,对小麦过敏原的识别和检测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周新虹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7,8(4):1186-1193
目的克隆花生Ara h7基因cDNA序列,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方法采用Trizol法,从花生子叶中提取花生RNA,经反转录PCR,克隆花生Ara h7 cDNA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Ara h7序列进行分析,预测蛋白结构及功能。结果 Ara h7 cDNA序列有482 bp,编码160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Ara h7蛋白是一种亲水性蛋白,分子量为18.881 kDa,具有9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5个不同的B细胞线性表位。结论本研究成功克隆了Ara h7 cDNA序列,并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了基因编码的蛋白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Arah2蛋白是花生的主要过敏原蛋白之一,为获得高纯度的花生Arah2蛋白,以新鲜花生为原料,通过蛋白浸提、DEAE-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回收等方法分离得到目的蛋白,并运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得到纯度较高的纯化蛋白;经质谱鉴定后确定该蛋白为Arah2蛋白,两个同种异型物分子量分别为18.5 kD(Arah2.01)和20.1kD(Arah2.02);层析柱分离和SDS—PAGE电泳回收的得率分别为31.4%和18.6%。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花生致敏蛋白的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对花生过敏方面的研究很少。本实验利用中国常用花生品种识别鉴定了中国主要的致敏蛋白,比较了国内外花生品种致敏蛋白相对含量的差异,期望找到中国花生过敏发病率较低的原因,为临床食物过敏患者的治疗和低过敏花生品种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Ara h1和三条Ara h3多肽是中国主要的致敏蛋白,并发现了Ara h1的亚基,分子量为58kD的多肽。Ara h1和Ara h3的相对含量各品种之间差异显著,并且低于国外花生品种。因此中国花生主要致敏蛋白相对含量低可能是导致中国花生过敏发病率较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14.
为获得重组花生过敏原Ara h 2。通过RT-PCR 合成cDNA,并以此为模板进行PCR 扩增目的基因Ara h 2,扩增产物经纯化后克隆至pMD19-T Simple 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pMD19-T-Ara h 2。上述重组质粒经酶切纯化后定向克隆到pGEX-4T-1 表达载体中,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Ara h 2,并转化表达宿主菌BL21-codonPlus(DE3)-RIPL 中,经IPTG 诱导表达。SDS-PAGE 电泳结果表明,该表达蛋白大小约为46kD,与理论值相符。通过Glutathione Sepharose 4B 凝胶亲和层析方法纯化融合蛋白GST-Ara h 2,获得融合蛋白纯度约为90%。Western blotting 分析表明,经纯化的融合蛋白能与抗Ara h 2 兔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说明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5.
Yunfeng Shi Minjia Wang Yanting Ding Jiahui Chen Bing Niu Qin Chen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2020,100(15):5617-5626
16.
《Food Science & Nutrition》2018,6(6):1706-1714
Boiling and frying can alter the structure of peanut allergens and therefore change the IgE‐binding capacity of the Ara h 1. In this research, we aim to clarify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structural changes and the allergenicity alteration, and recommend an effective thermal method to minimize the allergenicity of Ara h 1. An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was used to isolate Ara h 1 from non/heat‐treated peanuts. Ara h 1 in boiled peanuts has a relatively low hydrophobic index, reduced maximum emission wavelength in the fluorescence, less content of α‐helix, and the lowest IgE‐binding efficiency. On the contrary, Ara h 1 in fried peanuts present a much higher degeneration degree, a red shift in fluorescence, and a decrease in the content of α‐helix. These data indicate that boiling can reduce the allergenicity of Ara h 1, thus can be utilized in peanut processing from a security point of view.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