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纤油液污染监测传感器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Beer-Lambert定律,悬浮在油液中的污染颗粒对入射光有吸收和散射作用,因此可根据发光强度的变化来反映油液污染度的变化情况。设计了光纤传感器探头,分析了其关键技术。为了实现在线实时检测。提出了正交光路的检测方法,初步的实验数据表明该传感器可反映油液的污染度水平,尽管目前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但光纤检测技术以其具有的优点将会成为最具生命力和应用前景的新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光纤传感器在线油液监测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分析了油液污染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机械设备的危害的基础上,利用油液中悬浮颗粒对光线的吸收,结合光纤传感系统的优点设计了油液光纤监测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检测油液的污染度,在机械设备的实时在线监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强磁、狭小空间等特殊环境下的液体温度实时检测,利用液体折射率随温度变化规律,结合光在液体中的传播特性,设计了用于液体温度实时检测的反射式光纤温度传感器。在提出反射式光纤温度传感器测温原理的基础上,确定了传感器探头结构,根据光纤纤端光场近似高斯分布的特性建立传感器数学模型,分析了不同参数对传感器输出特性的影响,并搭建传感器实验平台进行静态标定。实验结果表明:在30~120℃的测量范围内,该传感器可以实现对温度的检测,灵敏度为0.71 mV/℃。  相似文献   

4.
随着自动颗粒计数器的普及应用,NAS污染度等级已广泛用作油液污染管理标准。但是,NAS污染度等级评定油液污染度时仅考虑了5μm以上污染颗粒的影响,而许多情况下,油液中存在着大量小于5μm的颗粒,这些颗粒是引起润滑故障的主要原因。因此,NAS污染度等级作为润滑系统的污染管理标准是不适宜的。目前,评定5μm以下的污染颗粒对系统的有害影响主要采用淤积指数法,但由于该法在实际应用中测定困难,再现性差,因此未  相似文献   

5.
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液压油污染度在线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液压油污染度进行监测是了解液压设备工况的重要方法之一.基于光散射原理,结合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该文提出了利用光纤传感器技术监测油液污染度大小的设计方案,以检测液压油的污染状况,并进行了相关的实验影响因素分析,为该类仪器的设计和性能完善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6.
油液的污染度等级检测是提高设备工作可靠性和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检测方法多基于实验室离线式检测,不能满足工业现场实时性的要求.该系统结合显微成像和图像处理技术,进行了相关的软硬件设计,并根据油液图像的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平均背景的颗粒识别算法,快速、准确地提取出了颗粒图像,为后续油液污染等级的界定奠定了基础.经过工业现场测试,该系统测试结果较为准确,为油液污染度检测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液压系统油液进行固体颗粒污染度检测是确保液压系统工作可靠性的有效手段,而金属微孔滤膜传感器在油液污染度检测过程中不受油液颜色及油液中水分和气泡的影响,其检测特点存在显著优势。综述金属微孔滤膜传感器的研制现状、微孔滤膜污染机制以及污染度检测模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提出在600目平纹不锈钢丝网表面化学镀镍来制备金属微孔滤膜传感器的一种新方法,以及利用Ruth的阻力理论来建立其污染度检测模型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油液污染度测试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油液污染度测试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重点介绍了油液污染度的主流测试方法,包括污染颗粒计数法、电容测量法、电阻测量法、污染颗粒称重法、超声波法、淤积法、光测法、库尔特法等,并对其测试效果、应用环境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油液污染度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DW1油液污染度测试仪是一种滤膜恒压堵塞型便携式污染检测仪.介绍了DW1油液污染度测试仪测试系统的原理和结构,对其测试理论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油液污染度与滤膜流量衰降之间的关系式,给出了计算油液中大于任一感兴趣尺寸的颗粒数的算法,由此可推导出油液的污染度等级.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所给出的污染度检测结果误差最大为±1级,而这个误差在液压行业中应用是允许的.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了油液污染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机械设备的危害的基础上,根据油液中悬浮颗粒对光线的散射和吸收的特性,提出了利用AVR处理器控制激光的入射光强,采用双光路光纤传感器。通过检测激光透射过油液后的透射光强,并经光电转换后输入AVR进行处理,得到油液中磨粒信息的设计方法,从而实现了对设备的实时在线状态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