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长无浮托式引张线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直线型或折线型大坝廊道内,常布置引张线来监测坝体的水平变形,传统引张线线体采用0.8-1.2mm钢丝,并产生较大的垂度,需用浮托装置托起,影响线体的灵敏度。目前采用新型的DPRP线体材料,线密度虽只有钢丝的1/5,但抗拉强度比钢丝大,已在大坝的引张线技术改造中使用。从无浮托引张线悬链方程着手,分别分析了线体的最大垂度和受拉变形与引张线长度、挂锤重量的关系、环境温度和风力因素对线体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2.
基于误差传递原理,分析了垂线作为引张线工作基点时垂线观测精度对引张线最终水平位移观测精度的影响.实例结果表明,垂线观测精度对引张线最终水平位移观测精度有明显影响,且对引张线两边测点的影响程度大于中间测点;采用垂线法和引张线法联合配套观测水平位移时,引张线各测点最终水平位移的理论观测精度不同.  相似文献   

3.
针对架空输电线路垂度的监测与估计,现有方法对传感器数量要求较高且估计精度较低,基于此,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最优智能传感配置与机器学习的输电线路垂度监测与估计方法.首先,基于线性整数规划的最优智能传感配置方法,将传统点测量系统的传感器数量减少50%,且不影响系统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然后,构建最小二乘(Least Squares...  相似文献   

4.
古田溪三级大坝变形监测系统改造是在混凝土支墩平板坝且运行近40年的老坝上进行的,正倒垂、引张线、静力水准、裂缝等自动监测仪器均为国产的步进马达光电跟踪式遥测仪,系统改造后,每天监测一次,系统运行至今,能达到自动化监测的目的.同时为国内同类型坝的自动化监测系统改造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5.
古田溪三级大坝变形监测系统改造是在混凝土支墩平板坝且运行近40年的老坝上进行的.正倒垂、引张线、静力水准、裂缝等自动监测仪器均为国产的步进马达光电跟踪式遥测仪,系统改造后.每天监测一次.系统运行至今,能达到自动化监测的目的。同时为国内同类型坝的自动化监测系统改造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6.
刘宗瑜  刘琨 《节能》1999,(4):25-27
为了充分利用钢丝镀锌加热窑炉排放的高温烟气,采用了“气-水-水”加热系统回收烟气余热替代蒸汽加热,进而使钢丝在镀锌前酸洗和清洗工艺需要的酸洗液和清洗液保持着合适的温度要求。介绍了翅片管-盘管加热系统的工作特点,分析了翅片管换热系统、盘管加热系统的结构与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电梯悬挂系统的曳引绳(带)是承载的重要部件。在电梯运行过程中,曳引轮两侧的曳引绳(带)在带动轿厢、对重运行时,其自身的重量将对曳引轮两侧的曳引绳(带)张力差产生显著的影响。为此一般在较大提升高度的电梯曳引系统中,均采用补偿装置来减小和消除曳引绳(带)自身重量对曳引系统的不利影响。本文将结合对电梯设计中涉及轿厢与对重的质量平衡关系分析:就补偿链(绳)单位质量的设计计算提出笔者的研究结果以馈读者。  相似文献   

8.
1钢丝入库前把关螺旋撑簧油环——因尺寸大小,环体材质,断面结构,表面处理方法,使用工况要求等不同因素,而选用不同材质的钢丝制作螺旋撑簧。根据用户图纸和实物的要求,首先我们要把好钢丝入库前的关口。  相似文献   

9.
梯级泵站长距离有压输水管道上下游水情发生变化,易导致管道内水压、流速等水力参数变化,进而引起水锤。为满足管道的输水要求,保障其在各工况下安全运行,采用一维特征线法和三维VOF相耦合的方法对其进行数值模拟,建立梯级泵站长距离输水系统过渡过程分析的数学模型。分析了驷马山引江工程的滁河四级站长距离输水系统在泵站停机、失电等工况条件下管道内压力、出水池水位的变化规律,得出通过末闸和侧闸的合理启闭可以更好地保障整个管道系统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运用建立的初始几何模型模拟了PEMFC发动机系统氢气喷射器各工况的工作流体压力,每个工况保持引射流体压力和混合流体压力不变,分析工作流体压力对喷射器性能的影响规律。选取部分工况模拟了喷射系数随引射流体压力和混合流体压力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对采用双节流装置的跨临界CO_2引射制冷循环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比较了影响引射器性能和系统COP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固定引射器几何尺寸的条件下,气体冷却器出口压力为8.5MPa、蒸发温度为-5和-1℃时,引射比随气冷器出口温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系统COP则呈下降趋势;当气冷器出口温度为41℃、蒸发温度为-5℃时,工作流体、引射流体质量流量及引射比均随着气冷器出口压力的增大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系统COP则呈下降趋势。在相同工况条件下,采用两段式喷嘴引射器的双节流跨临界CO_2制冷系统的COP整体上大于传统带有膨胀阀的跨临界CO_2制冷系统的COP。  相似文献   

12.
双级串联引射技术中喷射器设计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了双级串联引射技术于三体组装水火管热水锅炉水动力循环系统,提出了喷射器设计计算方法,并介绍了一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3.
针对光纤复合架空相线(OPPC)预绞式耐张线夹处光纤温度对OPPC使用寿命影响的问题,文章提出在耐张线夹处加装一根截面相等的分流线的方案,并采用光纤测温法对3种试验规格的OPPC(630/45、400/50、185/30)进行“电流-温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未加装分流线时,当非耐张线夹处OPPC表面温度为设计要求的70℃时,此处光纤温度小于80℃,而3种规格的OPPC耐张线夹处内部光纤温度均大于95℃,超过了公认的85℃的光纤最高安全运行温度;在加装分流线后,耐张线夹处光纤温度降至85℃以下,避免了长期的高温环境加速光纤涂层的老化而失去对光纤的保护,保证了OPPC的30年设计寿命。  相似文献   

14.
蒸汽喷射式热泵变工况性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低压蒸汽增压利用系统中的蒸汽喷射式热泵在非设计工况下的操作性能进行研究,计算并分析了工作蒸汽压力和温度、引射流体压力及混合流体压力等热力参数对热泵操作性能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当混合流体的压力低于一定的数值时,喷射系数维持一定值;而热泵对引射流体压力的变化极为敏感,引射压力的微小变化可能导致热泵操作性能的急剧下降;提高工作蒸汽的压力并不一定能改善喷射泵的工作性能,这是因为提高工作蒸汽压力会增加额外的蒸汽量所致;喷射系数随工作蒸汽温度的升高而略有增大,并近似呈线性率。  相似文献   

15.
蜂窝材料有效导热系数的通用计算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提出了蜂窝材料有效导热系数的通用计算法--结构单元体传热分析法,藉此可估长不同材料和结构的蜂窝的有效导热系数,作为蜂窝结构、热性能设计的基础,进而可估算出采用蜂窝材料的相应系统的性能改善效果,利用该方法,计算了一些蜂窝的有效导热系数。  相似文献   

16.
《电力与能源》2015,(3):440-442
双馈风力发电机组是国内使用最为广泛的机组。为了提高机组运行的可靠性,作为重要部件之一的发电机,其可靠性尤为关键。通过分析了一起双馈发电机定子引出线故障处理过程,明确了兆瓦级风力发电机引出线的固定须采用焊接的方式,提高其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高超声速飞行器在空间探索和国防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高超声速风洞是进行高超声速飞行器空气动力推进性能实验的关键设备,而喷管型线决定了实验区域流场的品质,是整个风洞系统中最关键的部件之一。文中详细论述了高超声速风洞喷管的型线设计方法,收缩段的型线设计采用维托辛斯基经验公式法,膨胀段型线的设计采用基于特征线法的Sivells法,附面层修正采用线性修正法。利用MATLAB编程求解喷管膨胀段型线坐标时,将普朗特-麦耶角的反演公式应用于求特征线网格节点的马赫数,大大加快了设计收敛进程。最后用模拟仿真计算得到整个计算域内的马赫数分布,结果良好,喷管出口截面核心区内马赫数分布符合设计值并且分布均匀,认为本次设计结果能够满足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8.
导管通过扩压与引射作用提高涡轮的流通率与动能转化率,从而提高涡轮的效率。导管过度扩压将会引起流动分离,降低导管的扩压与引射效果,因此限制了涡轮效率的提高。设计一种具有较强引射作用的扩张导管,导管出口采用波瓣形状;采用CFD方法模拟了不同动能转化率下导管流通率及涡轮总效率的变化曲线,其中,不同动能转化率对应的涡轮工作状态采用激盘模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该导管式涡轮理论效率最高可以达到145%。选取涡轮最高效率点对应的动能转化率与导管流通率作为涡轮的设计依据,基于能量守恒定律与叶元体理论设计了一台水平轴涡轮。对该涡轮性能的数值预报结果表明,涡轮输出功率可达到117%。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省略或简化热处理技术;钢丝电接触加热及铅浴淬火;钢丝变形热处理的等离子加热等新型热处理炉方面,详细地阐述了线棒材生产中热处理技术和装备的最新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活塞裙部型线的测量及回归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 言 内燃机活塞裙部形状有圆锥形、鼓形、桶形等,这些形状的测量,常规的方法是用分度盘,千分表和三座标测量机或圆度仪,利用这些方法得到的是离散点的座标位置而无法知道其实际型线方程。给引进活塞外形曲线分析工作带来了困难。本文通过对国外引进的某一活塞裙部型线的测量,用最小二乘法原理,通过计算机处理,回归成多项式,得到了活塞裙部型线的实际方程,从而为活塞型线的测量和分析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