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食物致敏原是引起食物过敏的元凶,多为蛋白质。抗原表位是在抗原分子中与抗体反应或被抗原受体识别,并引发机体免疫应答的特殊化学基团。从表位水平认识食物致敏原,能揭示食物过敏的物质基础,为解决食物过敏问题提供精准的靶标。本文基于表位结构和定位方法的不同,介绍了食物致敏原表位定位技术的发展,并进一步展望了致敏原表位信息对于改进食物过敏鉴定技术和低致敏食物加工方法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食物致敏原及其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食物过敏发病率的增加,有关食物过敏的研究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食物过敏已成为当前食品安全领域较为突出的问题。介绍了食物致敏原的性质、种类,详细论述了两类主要的食物致敏原检测技术,并对食物致敏原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甲壳类水产品是亚洲地区最主要的致敏食物。食物过敏主要由摄入的食品致敏原引起,而食物致敏原的结构不仅与抗原表位的形成有关,也决定了其在食品加工和体内消化过程的稳定性。本文针对甲壳类水产品,首先阐述了甲壳类水产食物过敏及致敏原的研究进展;进一步对甲壳类水产食物致敏原的分子结构及其与致敏性的构效关系展开论述,并基于此提出了致敏原脱敏策略。目前已鉴定的甲壳类水产食物致敏原大部分属于肌动蛋白结合蛋白、磷酸原激酶和EF手型钙离子结合蛋白3个家族。针对不同蛋白质家族致敏原的结构特点,通过食品加工技术消减致敏性或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获得低致敏性衍生物都是防控食物过敏的重要途径。但甲壳类水产食物致敏原的结构信息有待完善,其与致敏性的构效关系也仍是未来致敏原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综合阐述了甲壳类水产食物致敏原结构特性及其与致敏性的构效关系,以期为甲壳类水产食物致敏原的系统研究和食品脱敏方法的建立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热处理对食物致敏性的影响及其体外细胞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热加工处理对典型食物过敏原致敏性的影响,重点介绍了体外细胞学评价方法在评价食物过敏原致敏性变化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人们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改变,以及日常食物丰富所致过敏诱发因素的增加,食物过敏发生比例大幅提高,食品过敏问题已成为目前国内外食品安全研究的热点之一。食品热加工可以改变食物过敏原的蛋白表位结构、聚合特性以及过敏原诱发淋巴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特性。由于食品基质、配料和处理过程的差异,加工过程中食品致敏性的变化尚无普遍规律可循。通过对典型食物过敏原的分离纯化、分子鉴定,可以追踪过敏原组分在食物加工过程中的改变规律。目前过敏效应分子IgE抗体的水平变化常常被作为致敏性评价的指标,酶联免疫分析和免疫印迹试验是常用的测定手段。然而,对于过敏反应阶段由IgE抗体与效应细胞上FcεR受体之间的结合引发系列炎症反应的部分,则无法通过这些方法进行判断。全面评价食物过敏原的致敏效应不但需要监测IgE抗体水平,也需要监测效应细胞致敏程度,以及释放的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5.
食物过敏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对食物过敏原的潜在致敏性进行评价有助于更好地了解食物过敏原自身特性及其对过敏人群免疫系统的影响。模拟消化实验是食物过敏原潜在致敏性评价的有力手段。食物过敏原蛋白的消化稳定性为其潜在致敏性评价结果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但并非所有食物过敏原均具有较强的消化稳定性。食物过敏原的潜在致敏性一方面取决于过敏原蛋白在通过消化道时的消化稳定性,另一方面取决于消化产物中具有免疫刺激能力的过敏原表位的丰度。不同模拟消化方法的应用对食物过敏原的消化结果及潜在致敏性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可比性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系统地介绍了体内及体外模拟消化方法的优缺点及在食物过敏原潜在致敏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综述了食物过敏原消化稳定性与其潜在致敏性评价结果的关系。以期对食物过敏原致敏性评价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食物过敏原致敏性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物过敏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检测和评价食物过敏原的致敏性也日益受到重视。食物过敏原致敏性的评估方法可分为体内法、体外法和生物信息学比对法。体内法主要包括双盲安慰剂对照的食物激发实验、皮肤实验和动物模型。体外法包括过敏原吸附抑制实验、免疫印迹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和组胺释放实验等。生物信息学比对法主要用于转基因食物中过敏原的致敏性评价。虽然评价食物过敏原致敏性的方法众多,但是目前还没有一种独立的方法能够完全有效地评价食物过敏原的致敏性。因此,应尽快建立快速、高效、精准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蛋白质是引发食物过敏的一类重要物质,食物过敏原与矿物质的结合会影响其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本文阐述了食物中矿物质与过敏原结合的影响因素和矿物质对过敏原结构与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不同条件下金属离子对几种过敏原的影响。通过分析其结构和致敏性的关联变化,为一种既能丰富营养素又能降低过敏原致敏性的方法提供理论基础,以用于指导低致敏食物的研发。   相似文献   

8.
蛋白质是引发食物过敏的一类重要物质,食物过敏原与矿物质的结合会影响其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本文阐述了食物中矿物质与过敏原结合的影响因素和矿物质对过敏原结构与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不同条件下金属离子对几种过敏原的影响。通过分析其结构和致敏性的关联变化,为一种既能丰富营养素又能降低过敏原致敏性的方法提供理论基础,以用于指导低致敏食物的研发。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食品安全性受到越来越多人们重视,食物过敏这一食源性疾病已引起广大食品消费者、生产者和研究者普遍关注。食物过敏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过敏人群健康,食物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最常见的全球性疾病之一。鉴于此,本刊特别策划了"食物过敏与食品致敏原"专题,由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车会莲老师担任专题主编,主要围绕食物过敏的免疫学机制、致敏原的结构与致敏性、致敏原的分析检测与确证、致敏原的致敏性评价以及致敏原的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等领域展开讨论,计划在2019年5月出版。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食品安全性受到越来越多人们重视,食物过敏这一食源性疾病已引起广大食品消费者、生产者和研究者普遍关注。食物过敏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过敏人群健康,食物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最常见的全球性疾病之一。鉴于此,本刊特别策划了"食物过敏与食品致敏原"专题,由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车会莲老师担任专题主编,主要围绕食物过敏的免疫学机制、致敏原的结构与致敏性、致敏原的分析检测与确证、致敏原的致敏性评价以及致敏原的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等领域展开讨论,计划在2019年5月出版。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食物过敏作为食品安全的热点问题在全球引起了广泛关注。目前食物过敏仍无有效的根治方法,严格避免摄入致敏食品仍是过敏性疾病防治的最有效方式。因此,食品中过敏原的识别鉴定、性质分析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八大类过敏食物,从分子结构、免疫学特性等方面介绍了常见食物过敏原的研究进展;归纳了现阶段用于食品中过敏原分析的常规检测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兴检测丰富,并比较分析了不同检测技术方法的优缺点。相比于植物源性过敏原,动物源性过敏原的相关研究有待深入,尤其是蛋白家族的确定及空间结构解析等是未来动物源性过敏原研究的重要方向;目前食品中常见过敏原的常规检测方法及新兴检测方法依然存在检测效率和准确性不高、成本昂贵等局限性,建立高效、准确、低成本的过敏原检测方法仍是该研究领域发展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12.
食物过敏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研究发现,明确食物过敏原的种类并远离食物过敏原仍是解决食物过敏的最有效途径,鉴于此食物过敏原检测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目前食物过敏原相关检测技术,探究了基于蛋白质和核酸的食物过敏原检测技术的新发展与新应用,并通过解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探讨了食物过敏原检测技术的发展瓶颈与未来的发展前景,旨在为食物过敏防控和消费者健康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3.
食物过敏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存在的公共健康问题,芝麻是一种常见的食物过敏原,对芝麻过敏原的研究日渐深入。目前,芝麻中已确定的过敏原蛋白有7 种(Ses i 1~Ses i 7)。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各国对芝麻过敏原的管理规定、芝麻过敏原蛋白的结构特征、加工过程对其结构及致敏性影响、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采用不同工艺、方法消除或降低芝麻过敏原的致敏性提供理论参考,也为过敏原标签标识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最后,本文总结了芝麻过敏原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食物过敏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它影响全世界5%的成人和8%的儿童,且患病率仍在上升。食物过敏目前尚无根治疗法,避免摄入或接触含过敏原的食物仍是患者的最佳选择。食物过敏原的检测与食物生产、标识及风险管理等息息相关,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之一,故开发出快速、灵敏、准确、可重现和标准化的方法对保护过敏患者至关重要。相较于传统的检测方法,生物传感器作为一类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兴技术,具有灵敏度高、高度自动化、易操作、响应快速和样品用量微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食物过敏原的检测。本文从原理、优缺点和应用等方面对光学生物传感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压电免疫生物传感器在检测食物过敏原上进行了阐述和总结,对生物传感器在食物过敏原检测中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快速现场定量检测食物过敏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食物过敏已成为各国日益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同时,随着各国在过敏原立法逐步加强,过敏原问题对保健食品企业,尤其是出口企业的影响越来越严重。食物过敏原的管理和控制问题急需解决,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应重视并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过敏原风险管理,在保护消费者的同时,也能保障企业法规的合理性和经济利益。多数保健食品企业的特点是产品种类多,涉及的过敏原物料多,故过敏原风险控制的难度较大。本文从建立过敏原数据库、过敏原控制体系、具体各加工环节的过敏原控制、产品过敏原标识、追溯和召回体系等各方面阐述了保健食品企业过敏原风险管理的方法和要求,对其他保健食品企业建立过敏原风险控制体系,应对出口需求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杨慧  曲也直  高雅然  武俊瑞 《食品科学》2021,42(11):297-303
随着全球过敏人群数量逐年升高,食物过敏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脂质是食物的重要组成成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膳食脂质的过量摄入能够增强食物过敏原的致敏特性,增加人群患食物过敏的机率。本文主要从膳食脂质与食物过敏原的关系出发,阐述了膳食脂质影响食物过敏的具体途径及高脂饮食对食物过敏的影响,归纳总结了近10 年来文献中报道的具有膳食脂质结合能力的食物过敏原种类和参与食物致敏过程的脂质种类,以期为食物过敏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随着食用玉米的人群越来越广泛,玉米过敏问题日渐凸显。对玉米过敏的有效防御被人们所重视,加工通过改变过敏原的蛋白结构可以使过敏原致敏性降低。其中食品加工对过敏原致敏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热处理方面;然而各种非热方法,如微波、超高压等食品加工新技术,在降低食品的致敏性方面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相比来说非热方法通常是有利的,它们能够保留在热处理过程中经常改变的感官特性,如营养成分和风味。本文综述了玉米过敏原研究现状,总结了玉米中的过敏原,描述了对食物进行热处理和非热处理在改变食物过敏原反应性方面的作用,并且提出多种加工方式联合使用来降低玉米过敏原致敏性的未来研究方向,为玉米过敏的防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肖志文  陈红兵  武涌 《食品科学》2022,43(13):342-350
腰果过敏是一种严重的树坚果过敏。近年来,随着腰果消费量迅速增长,腰果过敏发生率随之呈上升趋势,腰果正在成为一种重要的食物过敏原。少量的过敏原可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危及性命。然而,目前腰果过敏显然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健康问题,尤其是对儿童。因此,社会迫切需要给予腰果过敏足够的重视,并有必要向公众广泛宣传腰果过敏的严重性。本文就腰果过敏的流行病学、过敏原成分、临床特点、诊断以及预防治疗等方面进行系统综述,旨在为腰果过敏的社会认识和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信息。  相似文献   

19.
食物过敏原的定量检测是实现食物过敏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的重要技术保障。现有国家标准中食物过敏原的检测方法主要为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针对现有方法存在的不足与缺陷,本文着重介绍了靶向蛋白质组学质谱技术及其在食物过敏原定量检测中的应用,分析该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前景,为食物过敏原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