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水基光敏环氧丙烯酸酯的合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环氧豆油、双酚A环氧树脂、丙烯酸和马来酸酐合成了具有羧基的环氧丙烯酸酯齐聚物,经胺中和后,水性化,可得自乳化光敏树脂水分散体系。并且用LR表征了环氧树脂与丙烯酸的混合物。流变学研究显示其水稀释过程体系粘度变化有明显的异常现象。考察了在光引发剂作用下,树脂中组成最终对光固化涂层综合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将环氧树脂和磷酸直接反应,制得了与环氧树脂相容性较好的新型含磷活性阻燃剂——环氧磷酸。研究了其对环氧树脂酸酐固化物阻燃性以及其它各种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阻燃剂对环氧树脂固化物有较好的阻燃作用,能明显提高树脂固化物的残炭量。适量添加环氧磷酸可大幅度提高固化物的韧性,并且对固化物的硬度以及热稳定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动态固化聚丙烯/环氧树脂共混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将动态硫化技术应用于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体系,制备了动态固化聚丙烯/环氧树脂共混物,研究了动态固化PP/环氧树脂共混物制备工艺条件即增容剂、固化剂、环氧树脂的环氧当量及其含量等因素对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选择马来酸酐接枝的均聚聚丙烯(PP-g-MAH)作为增容剂,所制得的动态固化PP/环氧树脂共混物的力学性能较好。2-乙基-4-甲基咪唑(EMI-2,4)的适宜用量为1.2%(每100份环氧树脂使用4份)。环氧当量对共混物的性能影响不大。当环氧树脂的含量为5%~10%时,动态固化PP/环氧树脂共混物的综合性能明显好于PP,特别是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模量。  相似文献   

4.
胺化酰亚胺固化的环氧树脂体系的特性及其固化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热分解成异氰酸酯和叔胺的胺化酰亚胺是很好的潜伏性环氧树脂固化剂和环氧-酸酐体系的固化促进剂,它固化的环氧树脂有许多优异的性能,特别是高的韧性和粘接强度。由胺化酰亚胺热分解速度控制的、高温下相对慢的、独待的固化机理是韧性的起因。  相似文献   

5.
能热分解成异氰酸酯和叔胺的胺化酰亚胺是很好的潜伏性环氧树脂固化剂和环氧-酸酐体系的固化促进剂,它固化的环氧树脂有许多优异的性能,特别是高的韧性和粘接强度。由胺化酰胺热分解速度控制的、高温下相对慢的、独特的固化机理是韧性的起因。  相似文献   

6.
以松香为原料合成的松香基环氧树脂(MPTGE)为基体树脂,选择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及物质的量之比的聚乙二醇进行亲水化改性,合成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MP;再以表面活性剂MP乳化的本体树脂MPTGE为芯材、有机硅为壳材制备有机硅包覆松香基环氧树脂微胶囊,并研究了有机硅包覆松香基环氧树脂微胶囊与酸酐固化剂的固化反应特性及固化物的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7.
刘晨  周浩然 《化学工程师》2023,(12):107-111+67
以脲醛树脂(UF)作为壁材,环氧树脂E-51(EP)作为修复剂,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自修复微胶囊,并采用硅烷偶联剂1H,1H,2H,2H-全氟葵基三甲氧基硅烷(KBM-7803)对壁材表面进行处理,加入环氧树脂中,固化得到改性微胶囊复合材料。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粒度仪(PSDA)、电子万能试验机等分析测试技术对改性前后的微胶囊及改性微胶囊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和自修复性能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微胶囊与基体材料相容性较好,当KBM-7803改性微胶囊的添加量为6wt%时,复合材料的自修复效率达到最高值77.4%,具有良好的自修复性能。  相似文献   

8.
<正>姜堰市恒创绝缘材料有限公司联合有关院校,日前开发出一系列环氧预浸料专用增韧剂产品——高柔性聚氨酯环氧树脂,型号为102D–1及102D–1H。该树脂为黄色或红色高黏稠液体或半固体,常温下可和脂肪胺、脂环胺、芳香胺等反应,中高温下可和双氰胺或酚醛树脂、酸酐等反应;主要用于环氧结构胶黏剂的增韧,固化后形成环氧树脂–聚氨酯互穿聚合物网络或海岛结构。  相似文献   

9.
选用不同类型的环氧树脂作为浸渍漆树脂,酸酐类环氧固化剂为固化剂,制备出无溶剂,高固体分及溶剂型快固化环氧绝缘浸渍漆,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试验证明,对无溶剂绝缘漆选择分子量低的618树脂,高固体分浸渍漆可选用6101树脂,溶剂型浸渍漆中选用分子量大的607环氧树脂,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0.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研究了用丙烯酸酯单体( acrylate monomer )改性环氧树脂( EP)与脂肪胺固化的反应机理、性能与应用。结果显示,选用具有合适分子结构的丙烯酸单体并且用量达到环氧胶黏剂中树脂比例的20%时,不仅能显著降低环氧树脂胶黏剂的粘度而且能提高固化物的搭接强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 Tg)。  相似文献   

11.
自修复微胶囊作为一种可抑制木质乐器表面水性涂层微裂纹的新型有效途径,在音乐乐器涂料修复方面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对此,文章简述了树脂基微胶囊修复技术原理与研究现状,探究了脲醛树脂胶黏剂的制备与改性,以改性后的脲醛树脂胶黏剂为壁材、环氧树脂为芯材制备了微胶囊,添加到水性丙烯酸木器涂料中形成木器水性涂层,研究微胶囊的添加对木器水性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脲醛树脂包覆环氧树脂微胶囊的芯壁材质量比为0.83∶1时,微胶囊分散均匀、形貌较好;在水性涂层中添加10%的微胶囊,水性涂层的综合性能较好;预制划痕试验表明,微胶囊含量为10%时,木器水性涂层裂纹的愈合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12.
异氰酸酯改性光敏水性环氧丙烯酸酯的合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以双酚A型环氧树脂与丙烯酸反应合成了具有羟基侧基的环氧丙烯酸酯,再用甲苯二异氰酸酯与内烯酸-β-羟乙酯的半加成物对上述环氧丙烯酸酯树脂进行接枝改性,再用酸酐引入羧基,经胺中和后,水性化.可得较为稳定的自乳化光敏树脂水分散体系。通过化学测试和IR解析.确定了合成条件、合成终点及产物结构,并以此为基料配成紫外光固化涂料,所得涂层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3.
在环氧胶黏剂体系中,中温潜伏性固化剂以其优异的潜伏性和相对较低的固化温度而成为研究热点,符合当下提倡的绿色、环保、"低碳生活"理念。详细介绍了双氰胺、咪唑、酸酐、有机酰肼、BF3-胺络合物、微胶囊六种中温潜伏性固化剂及其改性方法。它们的改性方法主要是:通过改性活化或者加入活性促进剂降低双氰胺、酸酐、有机酰肼等高温固化剂的固化温度;通过改性钝化咪唑的固化活性,延长室温储存期;将BF3等路易斯酸室温固化的固化剂与胺络合降低其固化活性,提高室温储存期;将活性固化剂用壁材包裹形成微胶囊使其在室温时稳定,较高的温度时壁材破裂释放出活性固化剂,迅速固化。  相似文献   

14.
中温固化、高温使用树脂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杰  艾涛  成敏苏 《粘接》2007,28(5):4-7
研究了以多官能团环氧树脂及液体酸酐为基体,以叔胺为促进剂组成的中温固化、高温使用树脂体系.利用正交试验优选了树脂配方.该树脂体系黏度低、适用期长、力学性能良好、耐热性高,其Tg达163℃.经优选法确定的树脂配方为:环氧树脂100质量份,MNA酸酐固化剂用量的实验系数(C取值)0.9,促进剂1.2份,固化条件为120℃/6h.复合材料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保持率较高.该树脂体系适于湿法缠绕成型工艺.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大截面玻纤/环氧拉挤型材成型过程中出现的开裂问题,本文首先研究了使用不同类型促进剂情况下基体树脂的固化放热特性,并以优化的促进体系为基础,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类型增韧剂对浇注体力学和热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酸酐/环氧树脂基体,以四丁基溴化磷为促进剂,聚氨酯增韧剂的用量为7.5%(质量)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以邻甲酚酚醛环氧和双酚A环氧为主体树脂,采用核壳增韧剂进行改性,配合潜伏性固化促进剂,制备了一种可中低温固化的环氧预浸料基体树脂.通过对树脂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微观形貌和固化特征的分析,确定了树脂体系的组成和固化工艺,同时研究了该树脂制备的T700碳纤维预浸料固化后的力学性能.研究表明,环氧树脂基体浇铸体拉伸强度75M...  相似文献   

17.
《纤维复合材料》2004,21(4):36-36
本发明涉及一类热塑性树脂改性电子束固化复合材料环氧树脂基体。在本发明中,该类环氧树脂体系主要由环氧树脂、光引发剂和热塑性树脂改性剂组成。光引发剂为碘盐或硫盐。改性剂为酚酞改性聚醚酮、酚酞改性聚醚砜以及环氧官能团封端热塑性工程塑料,经它们改性后的电子束固化环氧树脂为基体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韧性及纤维基体界面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8.
<正>姜堰市恒创绝缘材料有限公司联合有关院校,日前开发成功一系列环氧预浸料专用增韧剂产品-高柔性聚氨酯环氧树脂,型号为102D-1及102D-1H。该树脂为黄色或红色高粘稠液体或半固体,常温下可和脂肪胺、脂环胺、芳香胺等反应,中高温下可和双氰胺或酚醛树脂、酸酐等反应,主要用于环氧结构胶粘剂的增韧,固化后形成环氧树脂-聚氨酯互穿聚合物网络或海岛结构。  相似文献   

19.
<正>姜堰市恒创绝缘材料有限公司联合有关院校,日前成功开发出一系列环氧预浸料专用增韧剂产品——高柔性聚氨酯环氧树脂(型号为102D-1及102D-1H)。该树脂为黄色或红色高黏稠液体或半固体,常温可与脂肪胺、脂环胺和芳香胺等反应,中高温时可与双氰胺或酚醛树脂、酸酐等反应。主要用于环氧结构胶的增韧,固化后形成环氧树脂-聚氨酯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或海岛结构。  相似文献   

20.
主要针对碳钢基体,采用微胶囊包覆缓蚀剂技术以实现涂层的自修复性能。以脲醛树脂为壁材,月桂酸为芯材,采用两步法合成自修复微胶囊,并研究不同温度、pH、搅拌速度等工艺条件对微胶囊合成及结构的影响,优化合成工艺。将所合成的微胶囊添加在环氧树脂中,在碳钢表面制备涂层。结果表明:在合成温度60℃左右,pH 3~4,搅拌速度200 r/min时可以得到表面致密,粒径均匀的微胶囊;环氧涂层中加入微胶囊后,涂层的防护性能得到提高,具有明显的自修复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