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探究采前喷施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处理对红地球葡萄采后果实软化进程的影响,以红地球葡萄为材料,采前喷施1.0 mmol/L SA处理,采收预冷后在常温(22±1)℃贮藏,分析果实品质、原果胶(protopec-tin,PP)、纤维素、水溶性果胶(water soluble pectin,WSP)...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细胞壁组分及其降解酶活性的变化与茄子果实采后软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采后茄子果肉硬度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不断下降。贮藏期间果肉水溶性果胶(WSP)含量在贮藏前12天不断增加,之后快速下降,而共价结合型果胶(CSP)、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等细胞壁组分含量持续减少。果肉果胶甲酯酶(PME)、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纤维素酶(CX)活性均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分别在贮藏至第6、9、12天达到最大值;β-半乳糖苷酶(β-Gal)活性始终保持较高水平,且在整个贮藏期间活性变化不明显。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SP、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降解与采后茄子果实软化密切相关,PG和CX在茄子果实采后软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紫微  朱世江 《食品科学》2009,30(6):264-267
用不同浓度的BTH 溶液处理采后枇杷果实,贮藏于常温(22℃)和低温(3℃)下,考察了BTH 对枇杷果实贮藏期间病害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BTH 降低了枇杷果实在常温条件下的自然发病的病情指数,减小了接种炭疽菌枇杷的病斑的直径;BTH 提高了枇杷果皮的木质素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表明BTH 激活了枇杷的防御系统;与对照相比,BTH 处理降低了枇杷的果肉硬度,提高了枇杷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无论在常温下还是低温下贮藏均如此。表明BTH 对保持枇杷的品质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李子采后软化过程中细胞壁酶活性对果胶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半边红李子为实验材料,利用质构分析仪研究其常温贮藏软化过程,并考察主要细胞壁酶(果胶酯酶PE、外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exo-PG、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endo-PG和葡聚糖苷酶EG)活性变化对果实软化及原果胶降解为可溶性果胶(WSP、ASP、HSP、SSP)的影响。结果表明,李子常温贮藏过程中PE活性变化较小,exo-PG活性一直不断下降,endo-PG活性不断升高,EG活性贮藏前期略有下降,8d之后开始不断升高。李子果肉硬度和粘性降低与原果胶和SSP降解关系密切,ASP降解与粘度降低极显著相关(p<0.01),HSP降解与果肉硬度下降显著相关(p<0.05)。果肉硬度和粘度变化与exo-PG活性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相关。endo-PG活性变化对果肉硬度下降影响比较明显(p<0.05)。PE活性变化与原果胶、ASP、HSP、WSP含量变化均显著相关(p<0.05);exo-PG活性变化与原果胶、HSP含量变化极显著相关(p<0.01),与SSP、WSP含量变化显著相关(p<0.05);endo-PG对原果胶和HSP的降解影响比较大(p<0.05)。EG对果胶降解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果实成熟软化与相关的酶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果实采后仍然是活的有机体,其后熟软化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生化变化过程,其中细胞壁降解酶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综述了与果实成熟软化相关的胞壁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纤维素酶、果胶甲酯酶、β-半乳糖苷酶)在果实成熟衰老和软化过程中的作用和活性变化规律,为抑制果实采后软化、延长贮藏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伽师瓜为试材,研究了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氯(Cl O2)处理对采后伽师瓜细胞壁软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NO和Cl O2处理对伽师瓜贮藏前期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无显著影响,但能延缓Vc含量的降低,抑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酯酶(PME)、果胶裂解酶(PL)、纤维素酶(Cx)、β-半乳糖苷酶和木聚糖酶的活性,延缓了果实的软化。  相似文献   

7.
葛永红  毕阳 《食品科学》2008,29(6):428-432
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B1(Bacillas subtilis)结合苯丙塞重氮(BTH)处理或它们单独使用对甜瓜采后主要病害的生物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所有处理都降低了Alternaria alternata、Rhizopus stolonifer、Fusarium semitectum的发病率.对于Thrichothecium roseum,B1结合BTH和B1单独处理明显降低了病斑直径:对于A.alternata,BTH单独处理和结合使用的效果较好;对于R.stolonifer,Bl结合BTH和Bl单独处理的效果较好;对于F.semitectum,结合使用的效果较好.研究结果还显示,BTH、B1及结合处理均能诱导甜瓜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几丁质酶(CHT)活性的升高,并且可以持续8d.  相似文献   

8.
以‘玉金香’甜瓜(Cucumis melo L.)为实验材料,监测采后常温贮藏期间单萜类香气组分代谢l-脱氧-D-木酮糖-5-磷酸还原异构酶(l-deoxy-D-xylulose-5-phosphate reductoisomerase,DXR)活力及其单萜类香气组分的变化,探讨采后苯并噻重氮(benzo-(1,2,3)-thiadiazole-7-carbothioic acid S-methyl ester,BTH)诱抗处理对DXR活力和单萜类香气构成的影响,分析DXR活力与单萜类香气物质释放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贮藏期间,样品中共检出9 种单萜类香气组分,其中8 种单萜类香气物质含量与DXR活力呈正相关;采后BTH处理抑制了甜瓜DXR活力和单萜类香气物质的释放,延迟了DXR活力峰值出现,改变了单萜类香气释放规律及其释放量与DXR活力的相关性。与CC组(蒸馏水浸泡)相比,BTH处理组果皮、果肉样DXR活力分别降低了19.48%、25.49%;条件因子水可增大DXR活力峰值,但对DXR活力和单萜类香气的影响无明显规律。由此可见,采后BTH处理可通过抑制‘玉金香’甜瓜DXR活力,延迟活性峰值出现,改变单萜类香气释放量与DXR活力的相关性,影响单萜类香气的释放。  相似文献   

9.
磷脂是细胞膜的重要组分,磷脂代谢直接影响细胞膜的稳定性,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衰老和次生产物代 谢。诱抗剂苯并噻重氮(benzothiadiazole,BTH)可提高甜瓜(Cucumis melo L.)采后抗病性、延缓果实衰老、影 响果实次生代谢产物香气物质的释放。本研究以‘玉金香’甜瓜为实验材料,于采后贮藏期间分析样品果实中磷脂 酰胆碱(phosphatidyl cholines,PC)、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PI)和磷脂酸(phosphatidic acid,PA) 含量以及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PLA2)、磷脂酶C(phospholipase C,PLC)和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 PLD)活力和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探讨采后BTH处理调控厚皮甜瓜磷脂代谢的机理。结果表明:BTH处理可抑制 厚皮甜瓜采后贮藏期间磷脂酶基因的表达和活力,果皮样磷脂酶活力峰值分别较CK组低7.11%(PLA2)、10.24% (PLC)和7.20%(PLD);BTH处理组膜磷脂组分PC、PI的积累量较CK组增加,贮藏结束时果皮样峰值比CK组 高5.24%(PC)和2.08%(PI),BTH处理组磷脂代谢产物PA的含量较CK组、CC组降低,贮藏结束时,BTH处理 组比CK组低20.72%(果皮)和8.51%(果肉);BTH对不饱和脂肪酸的抑制率低于饱和脂肪酸。可见,采后BTH处 理可通过抑制PLC、PLD基因相对表达降低其活力,进而减少产物脂肪酸生成,改变脂肪酸不饱和度,然后影响细 胞膜代谢过程中的信号传导和次生代谢产物生成,降低甜瓜果实的采后病害。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外源草酸处理对采后李果实软化进程的影响,以‘蜂糖李’果实为试材,采用5 mmol/L草酸(oxalic acid, OA)溶液浸泡处理10 min,以蒸馏水浸泡处理10 min为对照(CK),自然晾干后置于室温(25±1)℃条件下贮藏20 d。分析果实硬度、纤维素、原果胶和可溶性果胶含量的变化以及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 PG)、果胶甲酯酶(pectin methylesterase, PME)、纤维素酶(cellulase, Cx)、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 β-Gal)、α-L-阿拉伯呋喃糖苷酶(α-L-arabinofuranosidase, α-L-Af)和木葡聚糖内糖基转移酶(xyloglucan endotransglucosylase, XET)活性。结果表明,外源OA处理能使‘蜂糖李’果实保持较高的硬度,延缓原果胶和纤维素含量的下降以及可溶性果胶含量的增加,抑制果实PG、PME、Cx、β-Gal、α-L-Af和XET活性上升。果实硬度与原果胶、纤维素、可溶性果胶含量、Cx、β-Gal、XET和α-L-Af活性均...  相似文献   

11.
以双孢菇为原料,通过硫酸铵盐溶、盐析、透析和反渗透方法提取双孢菇酪氨酸酶并进行纯化,探究其性质。结果表明,经丙酮沉淀和硫酸铵盐溶初步纯化的酪氨酸酶与粗酶相比较,酶活力(25 U/mL)提高5倍,比活力提高8.75倍;经60%饱和硫酸铵盐析、半透膜透析、反渗透进一步纯化后的酪氨酸酶与粗酶相比较,酶活力(25 U/mL)提高68.4倍,比活力提高501.2倍。通过测定双孢菇酪氨酸酶的性质发现,最适pH为6.5,最适反应温度为30℃,米氏常数为0.543 mmol/L,最大反应速度为41.5 U/min,反应速度与酶量、底物浓度的关系均符合酶促反应动力学。D-异抗坏血酸可有效抑制双孢菇酪氨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2.
在包装材料中添加纳米银、纳米二氧化钛、纳米凹凸棒土和纳米二氧化硅,制备了一种纳米聚乙烯(polyethylene,PE)包装袋,通过实验来探讨纳米包装材料对双孢菇在贮藏期间的细胞壁代谢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保鲜机理。在(4±0.5)℃、相对湿度(90±5)%贮藏条件下测定包装袋内CO2含量、双孢菇的硬度、褐变度、总酚含量、木质素含量、纤维素含量、几丁质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普通PE包装材料相比,添加纳米粒子的包装材料能够较好地保持双孢菇的质地,抑制子实体的自溶、木质化劣变的现象。贮藏10 d后,纳米包装袋内CO2含量、双孢菇褐变度、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分别比普通PE包装低10.5%、32.2%、15.2%和22.2%,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纳米PE包装袋能够有效地抑制贮藏期间双孢菇木质素的积累、组织纤维化及相关酶活性的上升,较好地保持了双孢菇贮藏品质,延长了贮藏时间。  相似文献   

13.
脱盐双孢菇的护色和微生物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市售盐渍双孢菇为原料,对清水脱盐后的双孢菇进行护色、抑制褐变和微生物数量检测的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氯浓度为1.96%的护色液护色效果最好;柠檬酸0.46%、苯甲酸0.15%、异抗坏血酸钠0.15%时的抑制褐变效果最佳,抑制率可达79.02%;稳定态二氧化氯的防腐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双孢菇挂面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玮  樊红秀  刘振春 《食品科学》2011,32(6):314-317
为了提高挂面的营养价值,制备双孢菇挂面。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双孢菇挂面的制备工艺,得出最佳配方为(以面粉质量为基准)双孢菇的添加量5%、海藻酸钠添加量0.3%、食盐添加量3%、水40~45mL/100g,其最终产品具有良好的外观,独特的风味及一定的营养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5.
16.
双孢蘑菇采后贮藏保鲜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当前世界上产量最高、销售最广的食用菌之一.因其具有呼吸旺盛、含水量高等特点,采后贮藏极易失水、开伞、褐变、腐烂,严重影响其食用品质和经济价值,目前仍以鲜销为主.本文针对双孢蘑菇产生腐烂褐变的主要原因,对其保鲜方法(低温冷藏、气调保鲜、辐照保鲜、化学涂膜...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探究自溶对双孢菇多糖(Agaricus bisporus polysaccharides,ABP)的分子质量以及体外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的影响。通过对在不同温度和时间下发生自溶的双孢菇进行多糖提取,分离纯化具有强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的ABP组分,测定分子质量并分析单糖组成。结果表明,与不自溶组相比,ABP由于自溶降解,出现了更多的中分子质量多糖。自溶作用增强了低分质子量多糖的体外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具有最佳抗氧化活性和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多糖分子质量为619.72 Da,主要的单糖组成为葡萄糖、半乳糖和鼠李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厌氧处理后不同O2水平的复氧环境对双孢蘑菇采后品质的影响,为将厌氧处理技术应用于双孢蘑菇的贮藏保鲜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双孢蘑菇经过纯N2厌氧处理6 h后,通过微孔气调包装营造不同O2水平的复氧环境,然后分析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量、厌氧代谢产物含量、质量损失率、外观、质构特性和感官特性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超低氧环境(1%~2%)显著抑制了贮藏期内蘑菇样品乙烯的释放;蘑菇在15 d时质量损失率仅为1.38%,硬度和弹性较初始值分别升高36.38%和5.02%,蘑菇在整个贮藏期均未出现明显褐变并能够维持最高的感官评分。然而高氧环境(19%~20%)加速了蘑菇采后品质劣变,第9天左右菇体表面开始出现褐色斑点和腐烂迹象,15 d时蘑菇颜色、黏性、风味、质地和腐烂的感官评分均为最低。结论:超低氧水平的复氧环境可通过抑制乙烯的生物合成更好地维持双孢蘑菇采后品质。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硒对双孢蘑菇子实体硒形态分布、营养品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通过在栽培实验中添加不同用量Na_2SeO_3的方式培养双孢蘑菇。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富硒双孢蘑菇子实体中的硒含量,分析硒在子实体中的分布情况,并以普通双孢蘑菇为对照,对富硒双孢蘑菇的主要营养成分及抗氧化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双孢蘑菇子实体中的硒含量与培养料中硒用量呈正相关,蛋白硒含量占有机硒含量的比例约为77%~87%,蛋白质是双孢蘑菇的主要硒载体。硒用量为40 mg/kg时,可溶性蛋白和总糖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硒用量较高时,可溶性蛋白和总糖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随着硒用量的增加,总氨基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强,而过氧化氢酶活性较低。本实验研究表明,适宜的硒用量可以提高双孢蘑菇子实体中硒含量,有助于改善其营养品质和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双孢菇采收方式对其采后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及挥发性风味的影响.方法:双孢菇采收时进行切除根部与保留根部两种处理方式,分别在4?℃条件下贮藏15 d,探讨两种采收方式对双孢菇贮藏期表观品质、营养品质、相关酶活力及风味组分的变化.结果:不切根组能够显著抑制双孢菇贮藏过程中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力的上升及丙二醛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