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雪姬  陈庆森  闫亚丽 《食品科学》2011,32(23):306-311
探讨高脂饮食对健康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正常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高脂组饲喂高脂饲料。实验期间每周利用传统培养法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对小鼠进行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信息的分析。结果表明:高脂组的小鼠体质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1),呈明显肥胖态;传统培养法与FISH技术得到的肠道菌群数量变化趋势一致,但FISH技术检测得到的菌落数要明显地高于传统培养法。高脂组小鼠肠道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及肠球菌的数量显著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而肠道中肠杆菌的数量呈上升趋势,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5)。提示高脂饮食能显著改变健康小鼠肠道菌群的结构从而引发慢性低度炎症,并可能进一步诱导肥胖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糙米和全麦对肠道菌群及脂代谢的调节作用,以 SPF 级 SD 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 6 组,每组 12 只,包括空白对照组、糙米组、全麦组、高脂模型组、糙米高脂组、全麦高脂组,实验周期为 12 周。实验结束后对大鼠血清生化指标、肝脏和结肠组织病理学指标及结肠微生物多样性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糙米可降低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体质量增加,并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缓解结肠组织炎细胞浸润(P<0.05)。全麦降低大鼠血清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水平并抑制肝脏脂质蓄积(P<0.05)。在正常饮食组中,糙米可降低结肠内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值,并增加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和乳杆(Lactobacillus)  相似文献   

3.
探究沙棘发酵茶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将健康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C,n=8)、模型组(HF,n=8)、沙棘组(HFS,n=8)和发酵组(HFF,n=8)。实验为期8周,最后1周收集粪便进行肠道菌群高通量测序。结束后,收集血清和肝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沙棘发酵茶能显著降低高脂饮食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升高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缓解高脂饮食导致的肝脏损伤。测序结果显示,沙棘发酵茶能显著提高大鼠肠道菌群的丰度和均匀度,有益菌相对丰度升高,致病菌群得到抑制,有效缓解了高脂饮食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综上,沙棘发酵茶能有效改善高脂饮食引起的大鼠血脂水平、肝损伤及肠道菌群紊乱。  相似文献   

4.
香蕉粉、魔芋精粉、抗性糊精、玉米淀粉以及左旋肉碱这5 种食品原料据报道都有减肥功能,但它们对肠道微生物和代谢产物的影响以及与肠道菌群相关的减肥机制的差异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16S rRNA测序检测肥胖大鼠肠道内容物,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粪便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结果显示:益生菌属Ruminococcus_2、Coprococcus_2和Ruminiclostridium_5分别在玉米淀粉、香蕉粉和抗性糊精组中富集。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典型关联分析(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CCA)结果表明,肠道微生物的变化与糖脂代谢相关的生化参数密切相关。以可溶性膳食纤维为主的原料(魔芋粉和抗性糊精)和以不可溶性膳食纤维(抗性淀粉)为主的原料(香蕉粉和玉米淀粉)对短链脂肪酸的产生能力贡献度相当,均优于左旋肉碱。5 种原料增殖肠道益生菌、抑制有害菌的效果依次为抗性糊精>香蕉粉>玉米淀粉>魔芋精粉,增加短链脂肪酸含量的能力依次为香蕉粉>抗性糊精>玉米淀粉>魔芋精粉,而左旋肉碱对肠道菌群和短链脂肪酸几乎没有什么影响。CCA结果显示,糖脂代谢生化指标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相关程度为空腹血糖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总胆固醇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总甘油三酯水平。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Ruminococcus_2与丁酸含量呈正相关,Escherichia.Shigella与乙酸、丁酸和总短链脂肪酸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探讨黑木耳多糖(Auricularia auricular polysaccharides,AAP)的单糖组成及其益生元作用,为未来黑木耳多糖及乳酸菌相关产品的开发与应用奠定理论基础。冷冻粉碎法对黑木耳进行前处理后,采用超声辅助热水浸提法提取黑木耳多糖,鉴定单糖组成并将黑木耳多糖根据不同多糖含量(0%、1%、5%、10%、20%、30%)与乳酸菌共同培养,分析培养过程中其蛋白质代谢情况。将Wistar大鼠分为空白组(NC)、模型组(HFD)、辛伐他汀组(PCI)和复配物组(HDC),进行体内试验,研究黑木耳多糖与银耳多糖、山楂黄酮复配物对大鼠肠道菌群、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0%黑木耳多糖与乳酸菌共同培养8 h时,对乳酸菌蛋白质代谢(114.48 mg/L)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高通量测序显示,在HDC组大鼠中,复配物抑制志贺氏菌、梭状芽孢杆菌等有害细菌的繁殖,促进乳杆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有益细菌的生长。同时血清、脑和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力较HFD有所上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高脂饲料诱导建立肥胖大鼠模型,探讨共轭亚油酸(CLA)干预对肥胖大鼠脂质蓄积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40只SPF级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ND组)以普通饲料喂养外,其余组均以高脂饲料喂养。其中ND组灌胃花生油1 g/kg;高脂模型组(HD组)灌胃花生油1 g/kg;高脂共轭亚油酸低剂量组(LC组)灌胃0.2%共轭亚油酸1 g/kg;高脂共轭亚油酸高剂量组(HC组)灌胃2%共轭亚油酸1 g/kg,干预9周。于实验末采集大鼠粪便后提取粪便中细菌DNA后进行16S rDNA测序,之后麻醉采血后处死,取肝脏、肾周脂肪和睾周脂肪组织,于?80 ℃保存。结果:HD组大鼠体重、内脏脂肪、血清和肝脏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显著高于ND组(P<0.05),高剂量共轭亚油酸干预可显著降低大鼠体重、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及肝脏总胆固醇(P<0.05);高脂饲料诱导可使大鼠肠道菌群属水平中Eubacterium_coprostanoligenes_group(真杆菌属)、Psychrobacter(嗜冷杆菌属)、Corynebacterium_1(棒状杆菌_1)、Staphylococcus(葡萄球菌属)的相对丰度增加;高剂量CLA干预可改变肥胖大鼠的肠道菌群的组成,如在属水平上显著增加了Bifidobacterium(双歧杆菌属)、Butyrivibrio(丁酸弧菌属)、Ruminococcaceae_UCG-014(瘤胃球菌科_UCG-014)等的相对丰度(P<0.05),减少了Staphylococcus(葡萄球菌属)、Corynebacterium_1(棒状杆菌_1)等的相对丰度(P<0.05)。结论:共轭亚油酸可降低高脂饲料诱导肥胖大鼠的体重和脂质蓄积,其作用可能与调节大鼠肠道菌群组成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燕麦β-葡聚糖对高脂饮食小鼠肥胖及肠道菌群影响。方法:3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和燕麦组),监控饲喂期小鼠饮食量和体重。饲喂25周后,测定血脂指标、内脏脂肪重量、空腹血糖、糖耐受量及肠道菌群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燕麦β-葡聚糖能控制小鼠体重增加,显著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含量(p<0.05);与模型组相比,燕麦组小鼠肠系膜脂肪、肾周脂肪和睾周脂肪量分别降低13.95%、22.13%和26.85%。燕麦组小鼠空腹血糖显著降低25.69%。燕麦组小鼠血糖曲线下面积显著小于模型组(p<0.05)。肠道菌群方面,摄食燕麦β-葡聚糖显著增加小鼠肠道中拟杆菌门含量,B/F比值增加2.19倍,降低小鼠肠道中与炎症相关菌属Adlercreutzia equolifaciens、Bacteroides intestinalis和Peptostreptococcaceae noname等含量,增加Bacteroides dorei、Bacteroides xylanisolvens和Parabacteroides distasonis等有益菌数量,调节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8.
饮食和基因是影响肥胖发生和发展的两大主要因素。队列研究显示肥胖人群的肠道菌群组成不同于一般人群,这种肠道菌群组成的差异是导致肥胖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研究发现饮食对于塑造肠道菌群至关重要,因此在无法大规模改变宿主基因组成的前提下,如何通过饮食影响肥胖的发生和发展具有更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黑木耳及其多糖的降血脂作用和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以5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为试验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对照组、黑木耳干预组和黑木耳多糖干预组,干预饲养6周.期间测量大鼠体重、摄食量、血清生化指标,并于解剖后收集肝脏、盲肠内容物及粪便进行病理学和肠道菌群分析.结果表明,黑木耳及其多糖的干预均能够显著降低高脂饮食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高糖、高脂饮食(HSFD)对肠道屏障功能以及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C57BL/6J鼠进行HSFD干预4周,以低糖、低脂饮食(LFD)作为对照,测定血脂相关指标、肠道通透性、炎症水平以及相关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LFD相比,HSFD喂养下,小鼠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等血脂指标分别升高74%,34%,105%(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降低36%(P<0.01),肝脏病理染色显示脂肪细胞异常聚集,表明HSFD干预造成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紊乱。对小鼠结肠炎症症状分析显示,HSFD小鼠粪便有带血情况,疾病活动指数评分(DAI)、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显著提高(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酶联免疫(ELISA)法测得结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炎症因子表达显著提高(P<0.05),说明HSFD小鼠肠道处于轻度炎症状态。对肠道屏障功能分析显示,HSFD小鼠结肠上皮组织发生炎症性细胞浸润,隐窝结构被破坏,杯状细胞减少,闭合小环蛋白(ZO-1)、咬合蛋白(Occludin)、黏液蛋白(MUC-2)等屏障相关蛋白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HSFD小鼠结肠组织中ZO-1、Occludin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葡聚糖(FITC-Dextran)分析显示HSFD小鼠肠道通透性显著增加。结论:HSFD会导致小鼠脂质代谢紊乱,破坏肠道屏障功能,促使肠道处于炎症状态,从而可能引起肠道慢性病变。  相似文献   

11.
茶黄素、茶红素与茶褐素对高脂饮食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茶黄素、茶红素以及茶褐素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高脂饮食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即以高脂饮食饲养的方法造模成立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的同时,连续9周灌胃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其后测定各组大鼠体重、Lee's指数、脂重及血脂水平,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大鼠肠道内容物肠道菌群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和模型对照组相比,灌胃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均可抑制大鼠体重增长(p < 0.05)与Lee's指数(p < 0.01),降低其脂肪重量(p < 0.01或p < 0.05),使其血清内TC、HDL-C、LDL-C、TG含量以及AI指数下降(p < 0.05或p < 0.01),能起到抑制大鼠肥胖效果。进一步分析显示,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能够抑制高脂饮食导致的大鼠肠道内容物肠道菌群丰度及多样性的降低。且从其肠道菌群结构上看,各组大鼠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得以增加,F/B比值显著降低(p < 0.05)。此外,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还使各组大鼠肠道内属水平上瘤胃球菌相对丰度下降,而乳杆菌、Akkermansia菌和毛螺菌相对丰度存在不同程度回升。即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对高脂饮食大鼠肠道菌群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不同茶树品种鲜叶加工平阳黄汤的适制性.方法 通过比较9个茶树品种制作的平阳黄汤样,测定分析茶样的主要成分、茶汤色度,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9个平阳黄汤茶样感官品质综合得分排序为:黄金叶>醉金红>平阳特早>嘉茗1号>中黄3号>龙井43>群体种>云抗14号>御金香.汤色得分与色度L*、b*呈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以D-半乳糖(D-galactose,D-gal)皮下注射建立小鼠衰老模型,探究普洱熟茶对衰老小鼠抗氧化酶活力、小肠形态结构、肠道菌群多样性及肠道微生物结构变化等的影响。本实验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衰老组和普洱熟茶组,18 周后,对小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力、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小肠组织病理和肠道菌群结构(16S rDNA高通量测序)变化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发现,D-gal致衰老小鼠SOD和GSH-Px活力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普洱熟茶显著提高衰老小鼠体内SOD和GSH-Px活力,显著降低MDA含量(P<0.05);在苏木素-伊红染色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衰老组小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和肌层厚度显著降低(P<0.05);与衰老组相比,普洱熟茶组小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和肌层厚度显著升高(P<0.05);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发现普洱熟茶干预改善了衰老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具体表现为拟杆菌门与厚壁杆菌门数量比值显著升高(P<0.05),乳杆菌科和乳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瘤胃菌科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普洱熟茶在正常的3 倍高剂量条件下可改善衰老所致的肠道菌群结构失衡现象,有助于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14.
苦荞对高脂膳食诱导小鼠生理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苦荞为研究对象,通过高脂膳食诱导建立血脂代谢紊乱小鼠模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平板计数对血 脂代谢指标及肠道菌群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初步探究了苦荞对血脂代谢紊乱小鼠生理及肠道菌群的 影响。结果表明:高脂膳食可引发小鼠血脂代谢紊乱,苦荞淀粉和蛋白均能显著降低血脂指标(血清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低密度胆固醇)的水平(P<0.05),并基本恢复至空白组的水平。通过平板计数对各组小鼠的肠道主 要菌群(双歧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肠球菌)检测,发现苦荞淀粉和苦荞蛋白干预组的小鼠肠道菌中有益菌 (双歧杆菌、乳酸菌、肠球菌)数量均显著高于高脂组(P<0.05),有害菌(大肠杆菌)数量则显著低于高脂组 (P<0.05)。此外,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苦荞中蛋白和淀粉均可吸附胆汁酸与胆固醇并促进其排泄,从而不仅 能调节血脂代谢又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同时,肠道菌群中益生菌比例的增多和有害菌比例的降低又对血脂代谢调 节与抑制氧化应激有着一定促进作用。因此,苦荞对血脂代谢调节作用可能与其促进胆酸排泄、调节肠道菌群平 衡、改善氧化应激等方面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刘倩  范誉川  刘素诗  赵洁羽  魏涛 《食品科学》2021,42(15):174-179
米糠粕中膳食纤维含量丰富,可作为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本实验利用多种酶对米糠粕进行处理,制备米糠粕不溶性膳食纤维(rice bran insoluble dietary fibers,RBIDF),并对其表面结构、常规成分和理化性质进行分析,此外建立高脂大鼠模型,研究RBIDF干预对高脂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RBIDF中不溶性膳食纤维质量分数约为64%,与米糠粕相比,其表面结构更为疏松多孔,持水性和持油性有所提高;RBIDF具有良好的葡萄糖和胆固醇吸附能力,对其吸附量最高分别为6.4 mg/g和12.8 mg/g;此外,RBIDF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能力,能够有效清除羟自由基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RBIDF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高脂膳食造成的肠道微生物数量和组成变化,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综上,RBIDF在体内和体外都具有良好的活性,本研究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燕麦β-葡聚糖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了两个不同分子量的燕麦β-葡聚糖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用9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五组(对照组和1~4四个实验组),每组18只;实验1、2组灌胃给予分子量2.6×106的燕麦β-葡聚糖0.25g/kg·d和0.5g/kg·d,实验3、4组给予分子量为3.7×105的燕麦β-葡聚糖的相应剂量,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期28d。分别于实验的第14d、第28d和停止灌胃后一周(35d)分析各组小鼠结肠、盲肠、直肠和粪便菌群变化,并在实验结束时观察各组小鼠体重。结果表明:和对照组相比,随着灌胃时间的延长,各实验组均可使小鼠肠道和粪便中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增值,使大肠杆菌数量减少(p<0.05),相同剂量不同分子量组间差异不大(p>0.05),同一分子量高低剂量组有差异(p<0.05),灌胃28d可使实验组动物体重有所下降。说明燕麦β-葡聚糖具有调节小鼠肠道菌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红肉的大量摄入会导致其未消化成分经肠道菌群发酵形成有害代谢产物,从而破坏肠稳态,增加患结肠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为探究添加菊粉和大豆膳食纤维对牛肉饮食小鼠的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的影响,本实验将雄性C57BL/6Cn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牛肉组、牛肉与菊粉组和牛肉与大豆膳食纤维组,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旨在探究富硒红曲米对高脂饮食小鼠脂代谢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用48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6组(n=8):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富硒红曲米的低、中、高剂量组和红曲米组.灌胃8周后,测定血清中总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对肝脏组...  相似文献   

19.
探究枯草芽孢杆菌JS01对高脂饮食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肥胖、肝脏脂质沉积及过氧化等是否有积极的治疗作用。以雄性小鼠为实验动物建立肥胖模型组(C~F),并用不同含量的枯草芽孢杆菌JS01饲喂低、中、高干预组(D、E、F)。结果表明: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后,干预组F的体质量显著减轻,干预组E、F的体质量增长率明显降低。高脂饮食使模型对照组C小肠中双歧杆菌含量上升、乳酸杆菌含量下降、肝脏脂肪变性明显且脂褐质含量上升,添菌后使模型干预组(D、E、F)小肠中的大肠杆菌和双歧杆菌含量均下降、乳酸杆菌含量上升、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减轻且脂褐质含量降低。枯草芽孢杆菌JS01能改善因高脂饮食引起的肥胖、肠道菌群紊乱、肝脏脂质沉积及过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