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本实验基于还原氧化石墨烯(RGO)构建了一种用于黄曲霉毒素M1(AFM1)检测的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采用红枣汁还原氧化石墨烯(GO)制备RGO,RGO通过滴涂法修饰在玻碳电极(GCE)表面,利用电沉积法将纳米金修饰在RGO/GCE上,AFM1的适配体(Apt)通过Au-S键固定在AuNPs/RGO/GCE电极表面用于靶标AFM1的捕获。当AFM1存在时,AFM1与适配体特异性结合形成AFM1-Apt复合物,该复合物阻碍了电子的传递,导致电化学信号减弱。对RGO的制备条件进行优化,利用差示脉冲伏安法(DPV)监测电极表面的电化学信号,并对不同类型的毒素(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B2、赭曲霉毒素A和伏马毒素B1)、不同浓度的AFM1(1×10?7~5×10?4 ng/mL)以及羊乳样品进行检测以确定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的特异性、灵敏性和实用性。结果表明,GO:红枣汁=2:1(V:V),pH=11时所制备的RGO的导电能力最强。传感器的电信号与AFM1浓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检测范围为1×10?7~5×10?4 ng/mL,检测限为3.3×10?5 pg/mL,同时所建立的方法仅对AFM1的检测有响应,而对干扰毒素无响应,说明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的特异性良好。使用建立的AFM1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对羊奶中的AFM1含量进行测定,发现所构建的传感器具有很高的灵敏性和良好的选择性,有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真菌毒素的快速、准确检测当中。 相似文献
2.
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真菌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物,具有很强的毒性以及致癌性和致畸性。因此构建操作简便、快速可靠的AFB1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该文以核酸适配体作为分子探针,利用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猝灭荧光和吸附单链DNA的特点构建一种荧光生物传感器用来快速检测AFB1。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检测条件下,该方法能在30 min左右完成检测,在2.37 ng/mL~200.00 ng/mL呈现良好的对数关系(R2=0.972 7),其检测限为2.37 ng/mL,花生样品加标回收试验表明回收率为85.0%~114.4%。 相似文献
3.
该文利用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材料和荧光标记的核酸适配体构建一种基于光诱导电子转移的荧光适配体传感器用于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的检测。MOF材料为氨基功能化的奥斯陆大学66(Amino-functionalized University of Oslo 66,UiO-66-NH2),标记有四甲基罗丹明(Tetramethylrhodamine,TAMRA)荧光团的核酸适配体(TAMRA-aptamer)通过π-π堆积作用吸附于UiO-66-NH2表面,由于光诱导电子转移使TAMRA-aptamer的荧光猝灭。加入目标物AFB1后,核酸适配体与AFB1特异性识别并结合,使核酸适配体从单链结构转变为稳定的内环结构。由于内环结构与UiO-66-NH2之间的结合能力较弱,光诱导电子转移被阻断,TAMRA-aptamer荧光恢复。该荧光适配体传感器用于AFB1检测,在1.00~100.00 ng/mL范围内荧光信号强度与AFB1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的平方(R2)为0.994,检测限为0.50 ng/mL。该方法用于红酒中AFB1的测定,样品添加回收率为90.00%~101.00%。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红酒中AFB1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4.
根据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原理,利用磁性纳米材料的磁性分离技术及荧光猝灭能力,构建了基于磁性纳米材料和适配体的荧光传感器,用于高灵敏检测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_1(aflatoxin M_1, AFM_1)。标记羧基荧光素(carboxy-fluorescein, FAM)的适配体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在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表面,并与Fe_3O_4发生能量共振转移,导致荧光猝灭;当体系中存在AFM_1时,适配体与AFM_1特异性识别并形成折叠结构,适配体从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表面脱附,使得荧光信号恢复,据此可实现对FAM_1的定量检测。该研究对所制备的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进行表征,透射电镜结果表明,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粒径在10~15 nm。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传感器的线性范围为0.05~0.70μg/L,检测限为0.02μg/L。利用荧光传感器检测牛奶中AFM_1的回收率为82.5%~102.3%。 相似文献
5.
该文开发一种基于结构转换适配体(aptamers)的新型高灵敏度荧光"开启"适配体传感器,用于快速、灵敏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卡那霉素(kanamycin,KAN)。适配体的结构转换诱导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nitrogen-doped graphene quantum dots,N-GQDs)的聚集/解聚行为,从而引起体系荧光的淬灭/恢复。与之前文献方法相比,该研究方法在效率、灵敏度、选择性和稳定性等方面均表现出优异性能:线性范围为0.1 ng/mL~10.0 ng/mL,检测限低至0.036 ng/mL(S/N=3),远远低于动物源性食品中KAN的最大残留限量。并且整个检测过程(包括样品提取)可在45 min内完成。此外,该方法成功用于5种动物源性食品样品(牛奶、蜂蜜、鱼、蛋、鸡肉)中KAN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根据核酸适配体对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水溶液聚集的保护作用,建立高灵敏和特异性检测链霉素(streptomycin,STR)残留的适配体传感器。方法:在GO饱和水溶液中,STR核酸适配体可通过疏水键和π-π键作用在GO分子表面从而促进其分散,当STR进入体系后,适配体与STR结合并脱离GO,导致GO分散性降低而聚集,离心后在230?nm波长测定上清液吸光度,建立STR质量浓度的对数lgCSTR与GO吸光度之间的线性关系,进而实现对STR的定量检测。结果: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GO吸光度随着STR质量浓度的增大而降低,且与STR质量浓度的对数在0.002?4~240?n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A=-0.105?73lgCSTR+0.471 5(R2=0.994),检出限为0.001?3?ng/mL;同时,对不同来源的蜂蜜实际样品做加标回收率实验,回收率分别为89.3%~108.1%和94.7%~110%。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基于氧化石墨烯紫外吸收信号的适配体传感器用于STR残留检测,具有良好重复性和稳定性,可用于STR残留的快速、高灵敏检测。 相似文献
7.
真菌毒素是由真菌在其污染的食品中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可引起人的急性或慢性中毒,因此,建立真菌毒素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对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适配体是一种短的单链DNA或RNA分子,作为识别元件,适配体具有特异性强、稳定性好和易于合成、修饰的优点。适配体传感器在真菌毒素的检测中应用较广泛,本文总结了各种适配体传感器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实现真菌毒素的快速、准确、高效检测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一种操作简单、选择性好、快速检测山药和薏苡仁中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A,OTA)的适配体荧光传感检测方法。方法 制备表面包裹适配体且孔穴负载荧光染料罗丹明6G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OTA与其表面的适配体结合后,检测溶液的荧光信号变化,从而实现OTA浓度的检测。结果 在最佳条件下, OTA的质量浓度在5~500 ng/m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差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18,检出限为2.06ng/mL。应用于山药和薏苡仁中OTA的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0.7%~107.1%,相对标准偏差为2.41%~5.66%。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选择性好、稳定性高,有望用于药食同源中药材中OTA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9.
真菌毒素是真菌在饲料或食品中生长所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通过食物链可在人和动物体内不断蓄积,且较难通过代谢排除,给人体和畜牧业构成了较大威胁。因此,真菌毒素的监测成为了预防真菌毒素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随着纳米材料科学的飞速发展和研究人员在真菌毒素检测方面的不断深入研究,基于纳米材料的适配体生物传感在真菌毒素检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适配体与纳米材料联用检测技术更加快捷、方法更加简单、成本更加低廉。因此,本文归纳了近几年有关真菌毒素快速检测方面的文献,分析总结了以纳米材料为基础的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用于真菌毒素的快速检测研究,以及有关食品安全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期望对真菌毒素检测的相关研究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0.
棒曲霉素是广泛分布于各种水果、谷物及农产品中的一种真菌毒素,在较低浓度下产生持久性的毒性作用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棒曲霉素在水果及其制品中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引发广泛关注。适配体传感器因灵敏度高、耗时短、易操作及开发成本低等优点,在毒素快速检测方面具有潜在的开发和应用优势。本综述从棒曲霉素适配体筛选入手,着重介绍了基于电化学、光学和光电化学原理的适配体传感器在检测毒素中的应用,并展开分析其当前的发展现状、局限性和未来发展前景,旨在对水果及其制品中棒曲霉素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壳聚糖、石墨烯和1-丁基-3-甲基咪唑基四氟硼酸盐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包埋固定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抗体,构建了一种免疫传感器,用于快速测定食品中的AFB1。在pH值为7.0含1 mmol/LK3[Fe(CN)6]和0.1 mmol/L KCl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基于AFB1抗体与抗原之间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以K3[Fe(CN)6]为探针,运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免疫反应对传感器响应电流的影响。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免疫传感器峰电流的降低值随溶液中AFB1质量浓度对数的增大而增大,且二者在0.1~8.1 n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其检出限为0.04 ng/mL(RSN=3)。该免疫传感器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较好,利用该法对花生和玉米油样品中AFB1进行检测,回收率为94.73%~104.41%,检测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基本一致,用于食品中AFB1的快速检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比色适配体传感器用于快速检测鱼肉和鹅肉中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AP)。本方法的建立是基于核酸适配体特异性结合目标物的高选择性能和氧化钯纳米颗粒(Pd O)标记聚合酶螯合物(En Vision,EV)的双重信号放大效应,它能特异性、灵敏性地快速检测样品中痕量氯霉素。EV上含有大约100个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它能够高效催化底物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产生颜色变化,并且Pd O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催化TMB出现蓝绿色,因此该方法可达到双重放大效果。同时,通过测定TMB吸光度的变化能对应计算真实样品中的氯霉素含量。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并在0.02~150 ng/m 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检测下限是0.01 ng/m L。此外,该方法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分析鱼肉和鹅肉样品中的氯霉素,其结果与传统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基于9,10-二苯乙烯基蒽季铵盐(9,10-distyryl sulfonium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DSAI)的聚集诱导发光现象,利用适配体识别技术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用于对Ag~+进行检测的方法。当有Ag~+加入时,目标物与适配体通过特异性结合形成U型结构,使适配体构象改变,同时,适配体脱离黑磷纳米片的吸附,DSAI和适配体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及疏水相互作用结合,溶液体系荧光增强。以Ag~+为检测目标,构建基于聚集诱导发光现象的荧光适体传感器的检测方法,在0.01~100 ng/m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02 ng/mL。由于其简单、易操作、低成本、高灵敏度和选择性,该适配体传感器可以扩展到检测其他目标。 相似文献
15.
基于氨基化磁性介孔SiO2负载啶虫脒适配体、二茂铁-DNA互补链为探针,制备氨基化磁性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金-适配体-核酸互补链-二茂铁(NH2-MMS@Au NPs-Apt-cDNA-Fc)磁性复合物,构建了免电极修饰的高灵敏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用于快速检测啶虫脒。在0.1 mol/L的磷酸缓冲溶液(pH 7.4)中,以裸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在最佳孵育时间下,以方波伏安法检测啶虫脒的线性范围为0.055 pmol/L~5.5 nmol/L,检出限为3.2 fmol/L(RSN=3)。用于蔬菜中啶虫脒的检测,结果令人满意。该方法有效避免了繁琐的电极修饰和探针固定过程引起的系统误差,易于操作并且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为高灵敏检测食品中的农残提供了一种新的、便捷的传感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基于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与互补链竞争结合核酸适体的位点使荧光恢复,建立了核酸适体结构转换荧光法检测AFB_1。以PBS为工作液,200 nmol/L核酸适体与200 nmol/L猝灭链反应30min后加入AFB_1孵育1 h,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到的荧光恢复程度对AFB_1进行定量检测,可获得该方法的最佳效果。在优化条件下,AFB_1检测浓度范围为1~300 ng/mL,检出限为0. 8 ng/mL。对该检测方法的特异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该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对花生、玉米实际样品进行检测,回收率在81. 1%~108. 3%之间。 相似文献
17.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作物(包括玉米、小麦等)在生长、收获和储存的过程中,容易受到产毒真菌及其代谢毒物(霉菌毒 素)的污染;其加工形成的粮、油等食品及被污染饲料饲养所得的畜产品进入食物链后,易引发人类急、慢性中 毒。黄曲霉毒素B1是众多霉菌毒素中较常见且毒性较高的一种,过量摄入具有致癌、致畸形、免疫抑制等毒性效 应。本文综合国内外研究进展,从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污染发生的来源及影响因素、黄曲霉毒素B1的分子结构与毒 性、致病机理、限量标准、风险评估及防控等方面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污染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花生及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M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赭曲霉毒素A、玉米赤霉烯酮五种真菌霉素的快速分析方法。用甲醇-水(55:45,V/V)对样品进行提取,采用真菌毒素免疫亲和柱萃取,在ESI+模式下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检测。目标物在C18色谱柱上实现了有效分离,在6 min内完成一个样品的分析,相关系数(r2,n=6)大于0.999,检测结果稳定、灵敏。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M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线性范围0.5~50.0μg/L,检出限为0.05μg/kg(LOD,S/N=3),赭曲霉毒素A、玉米赤霉烯酮线性范围5.0~100.0μg/L,检出限为0.5μg/kg(LOD,S/N=3),方法回收率为86.8~102.7%,精密度RSD为0.36~4.79%。该方法快速、灵敏,适用于花生及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M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赭曲霉毒素A、玉米赤霉烯酮五种真菌霉素的检测与确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