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我国的白酒历史久远,驰名中外,风味独特。在白酒酿造过程中,酿制的新酒由于醇类含量较高,酯类含量较低导致酒体风味辛辣刺激,香味欠缺,而白酒的自然老熟陈化过程又使得白酒酿造企业负担巨大的经济压力,急需人工催陈白酒老熟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难题。探讨了白酒陈化的现阶段机理研究以及在其指导下已经出现的人工催陈技术研究进展,试图找出未来白酒催陈老熟技术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主要介绍了白酒老熟的机理、白酒催陈与贮存条件的关系以及从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三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白酒人工催陈的方法.但白酒人工老熟存在许多缺陷,目前应仍以自然老熟为主,改善贮存条件,从而加快白酒的老熟.  相似文献   

3.
经过长期研究,对于白酒人工催陈没有一种实用的有效方法.通过比较白酒的自然老熟和人工催陈研究,发现两者间存在较大差别,有的结论甚至相反,说明目前人工催陈研究在方法选择、指标运用等方面存在误区.提出白酒人工催熟研究的科学方法:首先要研究白酒自然老熟的老熟机理,其次选择适宜的白酒人工催陈方法,最后选择恰当的指标以衡量白酒的催陈效果.  相似文献   

4.
化学法催陈清香型白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酒存在着腥臭、苦涩麻辣、暴冲刺激等缺点,因此口感不佳。传统方法是把新酒放在酒坛中、在自然条件下;经半年以上的贮存使其老熟,杂昧消失、香气增加、口感纯正。但由于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存放,必定占用大量的容器和厂房、影响产量、积压流动资金.为此用人工老熟缩短贮存时间,一直是科研人员及洒类生产厂家所关心的问题。近年来,人工老熟已在我国迅速展开。但大多是物理方法,而化学方法研究的甚少.因此我们对化学催陈清香型白酒进行了初步研究。自然老熟是一个缓慢的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其中化学反应是白酒老熟的关键。而人工老熟…  相似文献   

5.
食醋的人工催陈研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醋陈酿有自然陈酿和人工催陈方法,都能促进食醋的老熟。自然陈酿食醋老熟慢,但食醋的风味好。人工催陈法有高压静电场、红外技术、超声波技术、微波技术、加臭氧法、激光技术和超高压技术等方法。文章综述了高压静电场、红外、超声波、微波、加臭氧法、激光和超高压对食醋催陈的机理和研究现状。采用人工催陈法提高食醋老熟,可使食醋更接近自然陈酿酒的风味,缩短食醋陈酿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葡萄酒陈酿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葡萄酒陈酿有自然陈酿和人工催陈方法,都能促进葡萄酒的老熟。自然陈酿葡萄酒老熟慢,但酒的风味好。人工催陈法有微氧熟化和氧化法、加臭氧法、电磁场催陈和微波催陈。采用综合催陈法提高葡萄酒老熟,可使葡萄酒更接近自然陈酿酒的风味,缩短葡萄酒陈酿的时间,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效益。  相似文献   

7.
白酒的自然老熟阶段对于提高酒体品质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老熟过程存在许多弊端,例如较长的贮存时间、较高的生产成本等。因此,建立在短时间内使"新酒"达到"老酒"品质的人工老熟技术一度成为白酒行业的研究热点。总结了白酒自然老熟的不同机理及已见报道的10余种人工催陈技术,并对今后实现白酒快速老熟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陈酿是白酒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但自然陈酿存在降低生产效率、投资成本增加等问题,因此希望通过人工催陈技术使酒体快速达到陈酿效果。目前物理催陈技术研究较多,这类技术可以降低陈酿时间,提升白酒品质。该文通过对白酒陈酿机理和现有催陈技术两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白酒人工催陈技术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白酒老熟的人工催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酒中的风味物质成分契合不充分,含有低沸点、刺激性成分,容易使酒口味辛辣。从白酒在老熟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人工催陈两大方面对白酒的人工老熟方法进行叙述分析,对其发展方向和应用进行展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新的白酒老熟方法设想 ,即在气相进行人工老熟。可否设计这样一种装置 ,在白酒蒸馏过程中 ,由气相变为液相时 ,对酒进行处理 ,促其老熟速度加快。此装置的结构可借鉴液相催陈的结构 ,但要增加强度。气相催陈的优点 :在气态时 ,各种醇、酸、水分子都有很高能量 ,分子运动速度快 ,且呈散乱状态。在相转变过程中 ,体系放出能量 ,分子活动范围相对变小 ,此时若加以外力作用 ,促使醇水分子间、酸水分子间氢键的形成 ,缔合度增加 ,减少自由醇分子 ,降低醇分子活度 ,使口感变得柔和。不象液态老熟 ,要先破坏醇分子间的极性键 ,而是醇水直…  相似文献   

11.
Sesame flavour baijiu is an important style of Chinese liquor (Baijiu). However, the characteristic flavour substances of sesame flavour baijiu and associated microbial metabolic mechanisms are unclear. In recent years, research on sesame flavour baijiu has grown. This review focuses on current studies on the brewing process, the diversity of microorganisms involved in fermentation and the important aroma compounds in sesame flavour baijiu. This review will be helpful in understanding the brewing process of sesame flavour baijiu, but also in highlighting measures for improving quality. © 2020 The Institute of Brewing & Distilling  相似文献   

12.
酱香型白酒的陈酿阶段对于提高酒体品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总结了酱香型白酒陈酿机理,陈酿过程中风味物质的变化,贮存条件对酱香型白酒陈酿的影响及人工催陈技术,并对酱香型白酒的陈酿研究前景提出展望,旨在为酱香型白酒的贮存及催陈技术提供理论参考,推动酱香型白酒的陈酿研究。  相似文献   

13.
白酒自然陈酿具有周期长、占地面积大和投资成本高等问题,因此白酒人工催陈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白酒人工催陈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催陈、化学催陈和生物催陈等,其中,物理催陈和生物催陈应用潜力较大,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幅度缩短储存时间,提高白酒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本文从白酒陈酿机理、储存条件出发,综述中国白酒人工催陈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不同的催陈技术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旨在为今后白酒人工催陈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该文主要从白酒老熟内在机理和外在因素之间的联系论述了新酒在贮存过程中物质的变化,并分析了影响老熟过程中缔合、酯化、氧化等物质变化的因素以及这些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总结了白酒老熟机理的相关研究以及关于氢键的分子模拟研究,论述了运用分子模拟技术探究老熟深层机理的可行性,为白酒老熟的研究应用提供新思路。阐述了不同温度对白酒老熟过程的影响,主要分析了陶瓷容器和不锈钢容器的不同特性,对比了不同形状、不同环境的贮酒容器的效果。介于白酒老熟过程的复杂程度,将各个因素关联进行多元研究,旨在为白酒老熟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以及研究方法参考,推动白酒老熟机理深层次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3个年份浓香型白酒原酒香气物质组成特征。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ead 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提取2年、3年和5年陈酿浓香型白酒原酒挥发性化合物,并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as chromatography/time-of-flight masss pectrometry,GC-TOFMS)和电子鼻技术(electronic nose)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从3个不同年份样品中共检出挥发性化合物121种, 3者共有的挥发性化合物有57种,其中有51种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随陈酿的进行而发生显著变化。己酸乙酯、丁酸乙酯、辛酸乙酯、正己醇、乙醛是浓香型白酒中重要的香气化合物,它们的含量均随陈酿时间的延长而呈现上升趋势。将电子鼻检测结果进行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LDA),结果显示电子鼻可将3个不同年份样品的香气进行区分,说明3个不同年份白酒样品在整体香气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结论随陈酿时间的延长,白酒中酯类、醇类、芳香类化合物总含量逐渐累积,其香气轮廓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蒲彪  张瑶  刘云 《食品科学》2011,32(14):293-297
为探讨陈酿对枇杷酒香气形成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枇杷酒陈酿期间香气成分的变化,并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在陈酿期间,共检出27种香气成分;正己醇、正庚醇、1-辛醇等19种为共有成分,其中1-壬醇、乙酸戊酯、辛酸乙酯等8种成分相对含量较高;陈酿各阶段,虽各类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高低依次均为酯类、醇类、酸类、萜烯类和醛类,但香气成分种类、主要香气组分及其相对含量均有不同;醇类和醛类香气成分相对含量总体有所减少;酯类、酸类和萜烯类香气成分相对含量总体有所增加。不同陈酿时期香气组分的不同使枇杷酒呈现不尽相同的香气表现。  相似文献   

17.
对不同储存时间和不同储存位置的洞藏迎驾贡酒进行研究,采用气相色谱对微量成分的变化进行测定,并结合感官和理化指标的分析,研究洞藏过程中浓香型白酒物质变化规律以及不同陈酿位置陈酿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陈酿时间的延长,酯类含量降低,酸类含量升高,醇类含量升高,醛酮类含量降低;不同陈酿位置酒样的酸、酯、醇、醛也存在差异性。该研究初步揭示了洞藏对浓香型白酒陈酿过程的影响,对浓香型白酒洞藏工艺的优化及酒质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The market value of distilled beverage relies on its quality with a major contribution of distinctive and fascinating aromas. The aroma of distilled beverage is built on the basis of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can be modified through a series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cesses such as aging. Revealing the hidden knowledge behind the evolution of numerous chemical components during these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distilled beverages is not only significant but also challenging due to its complex system. In this review, the trends in the changes of associated aroma compounds over aging are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aroma profiles of numerous typical distilled beverages. The different aging systems, both classical platforms from Eastern countries (pottery jars) to Western countries (wood barrels), and modern platforms such as artificial aging technologies are outlined and compared with their respective applications. Optimizing aging processes is a challenging but imperative step, which warrants further fundamental knowledge from targeting aging-related molecules to the exploration of multitude physicochemical reaction mechanisms that occur during this process, such as the formation of potent odorant compounds in specific containers and environments, as well as mass transfer processes between solid and liquid interfaces. Understanding these maturation mechanisms of distilled beverages expressed by chemosensory signature holds promise for major improvements in future aging technologies that can efficiently yield stable and high-quality products.  相似文献   

19.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发酵型香菇酒陈酿早期香气成分变化进行动态检测,通过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并结合相对香气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型香菇酒在陈酿早期形成大量香气成分,检出54 种,其中1-辛烯-3-醇、异戊醇、癸酸乙酯等8 种挥发性香气化合物是发酵型香菇酒具有独特风味的主要原因。陈酿早期香菇酒香气成分变化较大,醇类与酸类香气物质的相对含量总体下降,酯类香气物质相对含量明显上升,其他类香气物质变化不大。陈酿60 d及陈酿180 d的成品香菇酒的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及ROAV,差异不显著(P>0.05)。证明在陈酿早期即形成了发酵型香菇酒的主体香,提示生产中可适当缩短发酵型香菇酒的陈酿时间,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