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酶法提取小米麸皮水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并使SDF在弱碱性条件下与三价铬离子(Cr3+)发生配位反应,生成SDF-Cr(III)配合物。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原子力显微镜对小米麸皮SDF和SDF-Cr(III)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运用常温凝胶渗透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比较改性前后小米麸皮SDF分子质量分布及其单糖组成;通过测定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比较改性前后SDF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小米麸皮SDF-Cr(III)配合物表面结构疏松,呈现出多孔状;岛屿状突起聚集度有所下降,分子间变得更加分散。两种SDF官能团差异较大,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小米麸皮SDF-Cr(III)配合物活性官能团(羟基、酯基、羰基等)伸缩振动减弱,特征吸收峰位置发生蓝移,在530.27 cm-1处有Cr—O伸缩振动特征吸收峰,说明SDF与Cr3+结合形成配合物。凝胶渗透色谱分析结果显示,SDF的数均分子质量(mn)为0.195×104 Da、重均分子质量(mw)为0.940×104 Da、分布宽度指数D为4.81;SDF-Cr(III)的mn为0.742×104 Da、mw为4.708×104 Da、分布宽度指数D为6.35。由HPLC分析结果可知,SDF-Cr(III)单糖相对含量高于SDF。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SDF-Cr(III)比SDF具有显著的体外抗氧化性。综上,小米麸皮SDF-Cr(III)配合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具备开发成为具有降糖功效保健品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以小米糠为实验材料,利用超声-微波协同法对气爆预处理的小米糠膳食纤维(millet bran dietary fiber, MBDF)进行改性;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凝胶色谱-示差-多角度激光光散射(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refractive index-multi angle light scattering,GPC-RI-MALS)、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离子色谱法对改 性前后小米糠膳食纤维的结构进行研究;通过建立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体外模型,研究改性前后小米糠水溶性 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改性小 米糠SDF的颗粒表面变得粗糙、疏松多孔,由小颗粒聚集而成;GPC-RI-MALS分析表明,改性小米糠SDF的 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改性小米糠不溶性膳食纤维的结晶度上升;红外光谱分析表 明,改性小米糠SDF化学官能团变化不大,呈现出明显的糖类特征吸收峰;离子色谱结果显示,改性前后小米 糠SDF都含有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木糖、甘露糖、果糖,但两者在含量上存在差异;改性前后小米糠 SDF均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作用,其中改性小米糠SDF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较强,其半抑制 浓度为0.415 mg/mL。  相似文献   

3.
目的 优化硒化大枣多糖的制备工艺,并研究其抗氧化和抗疲劳作用。方法 采用硝酸-亚硒酸钠法修饰制备硒化大枣多糖,以内黄大枣多糖为原料,以硒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Design-Expert软件设计响应面实验确定硒化大枣多糖的最佳制备工艺。同时研究其对1,1-二苯基-2-苦基肼(1,1-diphenyl-2-bitter hydrazine, 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结果 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硝酸浓度0.5%、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8.2 h,该条件下,硒含量为2.53%。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当样品质量浓度为5 mg/mL时,硒化大枣多糖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83.36%和79.29%,均高于大枣多糖;硒化大枣多糖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50)值分别为0.799和1.145,表明硒化大枣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小鼠的抗疲劳实验表明,硒化大枣多糖能够增加小鼠游泳时间,降低小鼠体内的血乳酸(blood lactic...  相似文献   

4.
以稻花香米糠、长粒香米糠、籼米米糠、小米米糠、麦麸粗麸、麦麸细麸、燕麦麸皮、甜荞皮粉、苦荞皮粉、小米皮粉等10种谷物麸皮为实验原料提取水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 SDF),研究了其理化特性、功能特性以及分子结构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苦荞皮粉SDF的持水能力最强,小米皮粉SDF的持油能力最强,麦麸细麸SDF吸水膨胀性最强。稻花香米糠SDF、长粒香米糠SDF、小米米糠SDF和甜荞皮粉SDF不具有吸水膨胀性。10种SDF葡萄糖结合能力在56.95~432.83 mg/g之间。SDF胆固醇吸附能力在0.41~66.21 mol/g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麦麸粗麸SDF的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DPPH清除率最高,小米米糠SDF羟自由基清除率最高。10种SDF总抗氧化能力在2.00~5.59μmol/g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扫描电镜结果显示,10种SDF微观结构不同,有的表面凹凸不平呈颗粒状,有的平滑多孔;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呈现不同的强弱峰。综上所述,不同来源SDF的分子结构、理化特性、功能特性存在明显差异性,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结构和功能的SDF进行利用。  相似文献   

5.
山楂提取多酚后剩余果渣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为了有效利用山楂资源,该文采用微波辅助酶解法(microwave-enzymatic extraction of soluble dietary fiber, MSDF),酶解法(enzymatic extraction of soluble dietary fiber, ESDF),碱法(alkaline extraction of soluble dietary fiber, NSDF)提取山楂果渣可溶性膳食纤维(water-soluble dietary fiber, SDF),并比较3种提取方式对SDF的理化、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SDF与ESDF单糖成分以半乳糖醛酸和阿拉伯糖为主,NSDF葡萄糖含量最高,其次是半乳糖醛酸。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发现,3种方法获得的SDF结构都符合天然纤维素Ⅰ型结晶结构,糖类特征官能团。MSDF质地疏松,呈雪花状,更有利于膳食纤维的保水性、吸附性。MSDF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半抑制浓度为0.07 mg/mL,持水力和持油力分别为2.69 g/g和0.51 g/g,...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黑灵芝为原料,研究其水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的理化性质及抗氧化活性。方法:在中试水平上通过热水浸提法制备黑灵芝SDF,并采用红外光谱、气相色谱等技术分析其理化性质;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OH·)清除能力、铁还原/抗氧化能力(ferric reducing/antioxidant power,FRAP)等评价体系表征SDF的抗氧化能力。结果:从黑灵芝中提取得到的SDF总糖含量47.3%,蛋白质含量7.0%,糖醛酸含量5.7%;红外光谱中有多糖和β-糖苷键吸收峰,GC分析结果表明SDF中的主要单糖以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为主,三者摩尔比分别为1∶4.4∶3;抗氧化实验表明黑灵芝SDF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抗氧化能力与浓度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从黑灵芝中提取得到的水溶性膳食纤维SDF,显示其具有糖的结构特征,主要单糖为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SDF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成熟度对甘蓝膳食纤维单糖组成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成熟度(成熟度A~D分别为最早成熟期采摘样品及每隔5 d采摘的样品)对甘蓝膳食纤维含量、单糖组成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甘蓝的成熟,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含量逐渐降低,非水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和总膳食纤维(total dietary fiber,TDF)含量则先增加后降低。不同成熟度甘蓝膳食纤维单糖组成均为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鼠李糖、阿拉伯糖,但各单糖的相对含量对成熟度差异显著。随着成熟度增加,组成甘蓝SDF的单糖中,葡萄糖醛酸含量持续降低;葡萄糖与半乳糖含量显著增加;半乳糖醛酸、鼠李糖和阿拉伯糖含量变化呈抛物线,且在成熟度B时达到最高。随着甘蓝的成熟,甘蓝IDF的葡萄糖醛酸和半乳糖醛酸含量显著增加;葡萄糖和半乳糖含量在前期无变化,从成熟度D开始显著降低;阿拉伯糖含量变化呈抛物线,并在成熟度D达到最高;而鼠李糖含量始终保持恒定。随着甘蓝的成熟,其SDF与IDF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和三价铁还原抗氧化能力增强,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自由基清除能力在成熟度C达到最强。  相似文献   

8.
以云南龙陵紫皮石斛鲜条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浸提法提取紫皮石斛多糖(Dendrobium devonianum Paxt.polysaccharide,DDP)。以亚硒酸钠为硒化剂,冰醋酸为催化剂对DDP进行硒化修饰获得硒化紫皮石斛多糖(Se-DDP)。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er,ICP-AES)法测定硒含量,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Se-DDP进行表征。以硒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硒化反应条件,并测定Se-DDP和DDP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OH和O2-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Se-DDP 的最佳制备工艺为 DDP∶亚硒酸钠=1∶2.0(g/g),反应温度 90 ℃,DDP∶冰乙酸=1∶4.0(g/mL),反应时间48 h,此时Se-DDP的硒含量为12.37 mg/g。Se-DDP的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当浓度高于4 mg/mL时,Se-DDP对DPPH自由基、OH自由基和O2-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强于DDP;当浓度为8 mg/mL时,Se-DDP的抗氧化能力与VC相当。  相似文献   

9.
以樱桃酒渣为实验材料,采用酶法(纤维素酶)和酸法(柠檬酸)提取樱桃酒渣水溶性膳食纤维(water-soluble dietary fiber,SDF),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单糖组成分析、流变学特性分析、吸附性分析和体外抗氧化性分析等比较两种提取方法对SDF结构、理化与功能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酶法提取的SDF表面疏松、多孔,酸法提取的SDF表面光滑;两种SDF在相应波数下的吸收强度及官能团种类稍有差异,均存在碳水化合物典型吸收峰;两种SDF单糖组成相同,酶法提取的SDF单糖含量较酸法提取的SDF提高58.7%;两种SDF是假塑性非牛顿流体,表观黏度随质量浓度升高而增大,随剪切速率升高而减小;两种SDF在pH 2下对亚硝酸盐吸附性强,在pH 7下对胆固醇吸附性强,且酶法提取的SDF吸附能力较强;两种SDF都具有抗氧化活性,酶法提取SDF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总抗氧化能力高于酸法提取的SDF。结论:不同提取方法对樱桃酒渣SDF结构、理化及功能性质影响较大,酶法提取的SDF性质优于酸法,可为提高樱桃酒渣利用率及进一步挖掘营养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款冬花多糖(TFPs)进行硒化修饰工艺优化研究,并初步探讨了其抗氧化活性.研究采用亚硒酸钠硒化法,制备款冬花硒化多糖(STFPs);以多糖中硒含量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对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进行STFPs清除DPPH·、O2-·和OH·的实验,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得到最佳硒化条件为:硒化试剂质量比(m(亚硒酸钠)∶m(款冬花多糖))=1.06∶1,反应温度70℃,时间11h,硝酸体积分数0.5%.此时STFPs中的平均硒含量为3.84mg/g,与TFPs相比,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显著提高,对O2-,OH·的清除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以糜子麸皮为原料,采用超声-微波辅助酶法研究液料比、协同时间、提取温度、复合酶添加量对糜子麸皮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得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进行工艺优化,并分析糜子麸皮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响应面法优化糜子麸皮SDF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为31:1 mL/g、协同时间21 min、提取温度56 ℃、复合酶添加量1.4%,该条件下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6.35%,纯度为91.27%。抗氧化活性表明,当样品浓度为14 mg/mL时,糜子麸皮SDF还原力为1.219,其对于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羟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值分别为2.45、26.15和5.98 mg/mL,说明糜子麸皮SDF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超声-微波萃取、超微粉碎及二者协同处理对小米进行物理改性,以探究小米中水溶性膳食纤维的结构、阳离子交换能力和硒结合能力.结果 表明:改性后的小米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化学基团无明显变化,晶体结构未被破坏,表面疏松多孔,呈颗粒状,其中超微粉碎协同超声-微波萃取改性使小米水溶性膳食纤维表现出较明显的特征吸收峰,分子质量降低,...  相似文献   

13.
响应面试验优化小米糠膳食纤维改性工艺及其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米糠为实验材料,对其进行气爆预处理,利用超声-微波协同法对气爆预处理的小米糠膳食纤维进行改性,以提高小米糠水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的得率,并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其工艺条件。同时借助凝胶色谱-示差-多角度激光光散射、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等分析方法对改性前后小米糠膳食纤维的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气爆条件设定为压力1.0 MPa、时间90 s,最优工艺参数为微波功率535 W、料液比1∶50(g/m L)、超声-微波协同时间57 min,SDF含量达到10.841%。凝胶色谱-示差-多角度激光光散射分析显示改性小米糠SDF分子质量变小,表明经改性处理后小米糠SDF分子链变短且聚合度降低。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改性小米糠SDF和水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的化学官能团变化不大,并且有明显的糖类特征吸收峰。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改性小米糠IDF的结晶度上升,表明改性小米糠IDF中非结晶区有部分降解,并且转化为SDF。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改性小米糠SDF的颗粒表面变得粗糙,疏松多孔,由小颗粒聚集而成。  相似文献   

14.
红肉的大量摄入会导致其未消化成分经肠道菌群发酵形成有害代谢产物,从而破坏肠稳态,增加患结肠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为探究添加菊粉和大豆膳食纤维对牛肉饮食小鼠的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的影响,本实验将雄性C57BL/6Cn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牛肉组、牛肉与菊粉组和牛肉与大豆膳食纤维组,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  相似文献   

15.
以小米膳食纤维为对象,研究蒸煮对其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采用酶法提取蒸煮和未蒸煮的小米不溶性膳食纤维(IDF)和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并比较样品的膨胀力(SC)、持水力(WHC)、持油力(OHC)、胆固醇和亚硝酸盐吸附能力等功能特性。结果表明,蒸煮后的不溶性膳食纤维(C-IDF)表面孔洞增多,褶皱明显,结构更为松散,蒸煮后的可溶性膳食纤维(C-SDF)的表面出现较大的团聚体,相互堆积形成紧密相连的组织;傅里叶红外光谱表明C-IDF和C-SDF均具有典型的多糖红外光谱特征,C-IDF的吸收峰强度增加、而C-SDF的吸收峰强度减弱;X射线衍射表明C-IDF和C-SDF结晶区被破坏,晶体结构由有序向无序转变;C-IDF和C-SDF的粒径分布峰宽度变小,峰值升高,C-IDF体积平均径减小,C-SDF体积平均径增加;热特性表明C-IDF和C-SDF热稳定性升高。与IDF相比,C-IDF的SC、WHC、OHC、胃环境胆固醇吸附量、胃环境和肠环境亚硝酸盐吸附量分别升高了9.3%、17.2%、26.9%、10.7%、2.8%、3.7%;与SDF相比,C-SDF的SC、胃环境和肠环境亚...  相似文献   

16.
双螺杆挤压对绿豆皮中膳食纤维的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绿豆皮是以绿豆为主要原料的食品加工厂的废弃物,富含膳食纤维,因其质构特殊、硬度高、口感差,所以加工利用率低。本研究利用双螺杆挤压机对绿豆皮进行挤压膨化处理,比较了挤压前后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变化,发现挤压改性后,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明显提高,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设计,优化绿豆皮中膳食纤维改性的工艺条件,并对挤压前后绿豆皮的结晶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双螺杆挤压改性绿豆皮中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挤压温度135~140℃,物料含水量17%,螺杆转速196r/min,供料速度831g/min。在此最佳条件下,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为8.5%,在挤压原料3.8%的基础上,提高了4.7%。由X-衍射分析得出挤压对绿豆皮的纤维素结晶性破坏较为明显,结晶度有较大降低,降低了8.7%,使绿豆皮的致密结构遭到破坏,易于粉碎,有效地提高了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  相似文献   

17.
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热重及化学分析等方法对豆渣膳食纤维(soybean dregs dietary fiber,SDF)的结构进行表征,对其抗氧化性及其对维生素C(VC)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SDF中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占总膳食纤维含量的92%左右。SDF颗粒形貌各异,结构紧密,内部由纤维素类物质形成支撑主体,热力学稳定。SDF具有良好的羟自由基(·OH)清除能力,且呈量-效关系,但DPPH·清除能力很弱。SDF-VC复合物清除·OH的能力表现为简单的加和作用,但其在DPPH·体系中则表现出良好的协同增效作用,能有效抑制VC的降解。  相似文献   

18.
研究洋蓟膳食纤维经超微粉碎(高能纳米冲击磨)和高压均质改性预处理后,提取洋蓟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高压均质改性工艺,以得到更高的得率。单因素实验考察均质温度、均质压力和物料浓度对洋蓟SDF得率的影响。用响应面法以三因素三水平对洋蓟SDF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建立洋蓟SDF提取条件与得率之间的模型并进行分析,以得到最优的工艺参数,提高洋蓟SDF的得率。结果表明:经超微粉碎-高压均质复合改性后,洋蓟SDF的得率受复合改性的影响显著,其提取洋蓟SDF的最佳工艺为均质温度41℃、均质压力97 MPa、物料浓度2.5%,洋蓟SDF理论最高得率为20.70%。采用该工艺,实际洋蓟SDF得率的均值为20.13%。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图显示经复合改性后,洋蓟膳食纤维的化学成分没有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