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密井区油井压裂增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庆油田采用加密井挖潜剩余油,加密井开发的目的油层多、油层物性差且临近高含水层,油层水层间隔层薄,油层分散且跨距大,使压裂改造具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研究了水平缝的多种平衡保护压裂工艺和桥塞压裂工艺,利用平衡压裂工艺改造临近高含水层的油层,利用桥塞压裂工艺高效改造跨距大的油层。现场应用表明,新研制的水平缝的多种平衡保护压裂工艺能够适应复杂的井况,一趟管柱能压裂3个层段,保护了0.7m以上的隔层;桥塞工艺一趟管柱压裂3个层段,满足大跨距、低替挤压裂要求,最大压裂跨距90 m。加密井区油井压裂增产技术研究与应用为提高大庆油田剩余油动用程度、增加可采储量及油田高含水后期高效经济地开发提供了一套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鲁克沁稠油油藏为疏松砂岩油藏,油层层段厚、层内非均质性强,前期采用笼统压裂方式,油层垂向受效不充分,改造不均衡,严重影响了压裂效果,为此,提出了厚油层层内细分层压裂改造新工艺,该工艺打破了传统以层为单位的分层压裂,在厚层内实施细分段改造。通过优选K344封隔器与配套工具,优化施工设计,实现了厚油层层内细分层不动管柱一次压裂两层或三层的目的,同时形成了高温延迟交联压裂液体系、大孔径射孔、压前油层预处理、全程充填式加砂及控制缝高延伸等一系列配套技术。该技术2011年现场实施19井次,施工成功率84.2%,有效率94.7%,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在鲁克沁油田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高渗油层压裂充填裂缝模拟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压裂充填工艺是中高渗透油气层和不稳定松软地层的有效增产、防砂措施 ,又是一种新的完井方法。在总结分析压裂充填工艺技术的增产机理、选井选层原则和技术要求的基础上 ,提出了室内模拟评价压裂充填工艺的裂缝延伸模型、实施效果模型 ,应用该模型模拟计算了渤海QK17- 2油藏采用小型压裂充填完井工艺的适应性 ,为该油藏完井方案编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河南油田第二采油厂部分区块油井由于油层低孔低渗或近井地带污染堵塞,造成渗流能力差,生产过程中供液能力差,油井产量低下,开采效果差的现状,通过一系列油层改造技术现场实验,研究并配套应用了压裂充填增产技术,该工艺适用范围广,增产效果明显,有效期长,可提高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5.
渤海海上油田明化镇组、馆陶组是以河流相为主的沉积体系,含油目的层段跨度约300 m,属于典型的薄互层发育储层。由于储层胶结差、层间非均质强、泥质含量高、原油黏度大等原因,多采用压裂充填完井方式生产。受完井作业成本限制、平台数量有限等因素影响,近年来海上完井呈现出防砂井段长、井斜角度大、射孔簇数多等特点,导致海上压裂充填裂缝形态复杂,加砂困难,提前脱砂比例高达15%,压裂充填效果不理想。本论文通过对地层滤失类型、压裂液效率、净压力、地层砂比等施工参数进行分析研究,明确地层滤失类型是影响压裂充填效果的关键因素,并形成了一套根据储层漏失类型对压裂充填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调整的设计方法。此设计方法可有效提高海上压裂充填成功率,现场应用表明提前脱砂比例下降至1%,可为其他油田压裂充填作业提供指导与借鉴意义。同时结合国外压裂充填技术现状,推荐海上压裂充填井进行裂缝监测,以指导压裂充填工艺优化,提高压裂充填效果。  相似文献   

6.
三次加密调整井主要通过开采薄差油层来挖潜剩余油,储层具有层间跨距大,小层多的特点,如果采用普通限流压裂工艺技术,将导致许多薄差油层不能得到有效改造.而应用桥塞压裂工艺技术,可进行大卡距的压裂,同时能够满足高砂比、大砂量、低替挤压裂措施改造的需要.通过实践证明,该技术已经成为油田进行薄差油层改造的一项有效技术,提高了产液强度、产油强度,达到了提高油田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张建军 《钻采工艺》2013,36(5):52-54
吐哈油田鲁克沁稠油油藏具有埋藏深、中低孔、低渗等特点,属于难动用储量。其地层条件下原油具有高密度、高凝固点、高非烃含量、中等含蜡量等特点,原油流度低,渗流困难,单井自然产能低,如果不对油层进行有效改造,就难以实现高效开发和有效动用。前期进行一定规模的储层改造,但总体来说油井增产表现为“两低两短”:幅值低、累计增产量低、峰值增产期短、总有效期短;部分井压裂效果不及常规酸化;水基压裂液返排率底;区域油藏为边底水油藏,储层上部隔层普遍较厚,下部隔层较差,人工裂缝向下延伸的趋势较大,且储层下部距含油 水层或水层距离较近,压裂施工沟通下部水层的机率大,大大影响压裂效果,严重影响了稠油油藏的高效开发。为此,开展了提高稠油油藏压裂改造效果的研究,提出了厚油层层内细分层压裂体积改造新工艺,该工艺打破了传统以层为单位的分层压裂,在厚层内实施细分段改造。通过优选封隔器与配套工具,优化施工设计,实现了厚油层层内以K344为核心的分层压裂工艺管柱系列细分层不动管柱一次压裂两层或多层的目的,同时形成了高温延迟交联压裂液体系、大孔径射孔、压前油层预处理、全程充填式加砂及控制缝高延伸等一系列配套技术。该技术2011~2012年实施78井次,增油效果显著。基本形成了稠油层内分层压裂配套工艺技术,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在鲁克沁油田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坪桥区长6油层组为存在边底水,储层物性差的构造岩性油藏,长2油层组为油砂体小、边底水较活跃的岩性油藏,二者均属特低渗透油层。根据该区近年来压裂井的压力恢复、压力下降等监测资料,进行精细试井解释及系统总结分析,并开展了水驱开发油藏模型、裂缝以及压力变化规律等方面的研究。探索该地区储集层的渗流特征并获取地层参数,用以指导下一步油田开发调整工作。  相似文献   

9.
控水压裂技术在温米油田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芬敏 《钻采工艺》2011,34(5):77-79
吐哈温米油田属于低孔、 低压、 低渗油藏, 经过多年高速开采, 部分区块处于高含水开发阶段, 层内、层间和井间矛盾突出, 平面上油井距水驱前缘距离减少, 纵向上水淹层与油层交错存在, 裂缝前端容易沟通注水前缘, 导致压后高含水增液不增油, 另一方面缝高失控压窜上下水层或层内底水, 导致压后高含水, 严重影响了油田的开发效果。文章从控水压裂机理入手, 开展了控水压裂工艺技术对策研究, 形成了低排量、 多段塞、 相渗改变技术、 低伤害压裂液体系等配套技术, 在现场成功应用9井次, 有效率8 8  9 %,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为油田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0.
油田开发初期 ,薄差油层通常为边际产量的主要挖潜对象。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 ,与加密井和补钻井相比较 ,薄差层的开采在强化采油提高采收率方面显得更为经济。对薄差层的压裂施工工艺现有的技术受到许多施工条件的限制 ,而采用过油管压裂工艺配同聚合物压裂液是一种较好的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