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聚乳酸(PLA)与硼酸锌(ZnBO3)复合材料,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釜压发泡和成型机分别制备了PLA/ZnBO3膨胀珠粒与泡沫板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万能试验机,研究了ZnBO3含量对PLA发泡行为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LA基体中ZnBO3的加入,可以提高PLA的发泡能力与结晶度,改善PLA的泡孔形态。实验表明,当ZnBO3质量分数为0.5%时,泡孔形貌最佳,泡孔尺寸为77μm,堆积密度为0.08 g/cm3,发泡倍率为16倍,泡孔密度为5.4×107个/cm3,PLA泡沫板材的压缩模量可达1.5 GPa。当ZnBO3质量分数增加为0.7%时,堆积密度降低至0.06 g/cm3,发泡倍率高达21倍,泡孔密度提高至8.92×107个/cm3,泡沫板材压缩模量下降为1... 相似文献
2.
利用超临界CO2间歇性降压法,制备一系列不同微观结构的聚乳酸(PLA)发泡材料,并探究环境温度、保压压强对PLA发泡材料微观形貌、孔隙率、泡孔尺寸的影响,并分析PLA发泡材料的形状记忆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PLA发泡材料具有结构可调控、形状记忆性能良好等特点。当保压压强为17.24 MPa,环境温度为140℃,PLA发泡材料具有较大膨胀率,且泡孔形貌均匀,具有良好形状记忆性能。低于20℃的变形温度下,PLA发泡材料的形状记忆固定率与回复率较好,其形状记忆回复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3.
4.
5.
6.
拜耳法赤泥含有较多赤铁矿且活性较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资源化利用。将拜耳法赤泥、矿渣微粉和粉煤灰以5∶3∶2的质量比混合,以水玻璃和氢氧化钠为碱激发剂,硬脂酸钙为稳泡剂,双氧水为发泡剂,制备发泡地质聚合物。通过调节碱激发剂模数,探究其对赤泥基发泡地质聚合物表观密度、强度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碱激发剂模数的增加,发泡地质聚合物的表观密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抗压强度逐渐下降。当碱激发剂模数为1.4时,发泡地质聚合物的28 d表观密度最低,为195.86 kg/m3;28 d抗压强度达到最高值,为0.55 MPa,对应比强度为2 821.12 N·m/kg。这说明碱激发剂模数为1.4时发泡地质聚合物兼顾轻质与高强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聚乳酸/淀粉复合发泡材料的研究(Ⅱ):改性淀粉对复合材料相容性、流变性能和发泡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聚乳酸/改性淀粉复合材料及发泡材料,研究了聚乳酸/淀粉复合体系的相容性及流变性能,结果表明,糊化改性淀粉与聚乳酸具有较好的相容性,改性淀粉与聚乳酸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熔体粘弹行为,淀粉糊化改性后,复合材料的发泡性能得到优化,吸水性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8.
10.
采用偶氮二甲酰胺(AC)做为发泡剂,直接通过挤出过程制备聚乳酸(PLA)泡沫塑料,通过显微镜照片、HAKKE流变仪观察和研究了工艺条件对其泡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发泡剂与成核剂的增加能降低发泡PLA的表观密度,增加其泡孔密度。流变试验表明纯PLA与发泡PLA熔体在低剪切速率下都呈现剪切变稀现象,发泡后PLA熔体的黏度会下降10%~30%。发泡剂含量在4%以下时,泡孔直径随发泡剂含量增加而减小;发泡剂含量增加到5%及以上时,PLA熔体强度过小,泡孔会过于密集而导致塌陷和串泡。成核剂的加入能够明显降低PLA熔体强度,异相成核使得泡孔直径较均相成核大,但前者泡孔密度较后者小。 相似文献
11.
12.
聚乳酸/淀粉复合发泡材料的研究(Ⅰ):发泡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挤出制备聚乳酸/淀粉复合发泡材料,研究淀粉、AC发泡荆、马来酸酐、BPO含量以及螺杆转速对发泡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淀粉含量不宜超过20%,过多会使体系发泡性能趋于不稳定,AC发泡剂用量应在3%~4%左右,马来酸酐及引发剂BPO的加入有利于改善复合体系的相容性,从而提高发泡性能,螺杆转速应维持在100rpm~200rpm. 相似文献
13.
以甘油为增塑剂,偶氮二甲酰胺为发泡剂(AC发泡剂),采用模压法制备聚乳酸/淀粉发泡片材。通过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发泡密度、发泡倍率等测试研究了发泡剂含量、发泡温度、发泡时间及发泡压力对片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发泡温度、发泡时间及发泡压力对片材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大,AC发泡剂对材料发泡性能影响显著。当AC发泡剂用量为0.6份,发泡温度为200℃,发泡时间为4 min,压力为10 MPa时片材的拉伸强度达到27.91 MPa,断裂伸长率为3.65%,此时材料的发泡密度为1.08 g/cm3,发泡倍率为1.16,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4.
15.
采用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MAH-g-PP)作为相容剂,制备了聚乳酸(PLA)/聚丙烯(PP)共混物体系并研究了其发泡行为。采用差式扫描量热仪和旋转流变仪分别研究其热行为和流变行为,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共混体系的冲击断面形貌及泡孔形态。结果表明,随着MAH-g-PP添加量的增加,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得到提高,加入PP促进了PLA的结晶,当MAH-g-PP含量达到7%时,PLA的绝对结晶度达到6.07%,同时加入PP提高了PLA/PP共混体系的熔体强度,使其发泡行为得到改善,共混体系的发泡倍率最大可以达到8.1倍。 相似文献
16.
将云母粉加入到聚丙烯(PP)中,在二次开模条件下制备微孔发泡PP/云母粉复合材料,分析了不同含量的云母粉对微孔发泡复合材料发泡行为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云母粉质量分数为6%时微孔发泡复合材料的泡孔尺寸最小,泡孔密度最大;随着云母粉加入量的增大微孔发泡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略有降低,拉伸强度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7.
新型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的微孔发泡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PLA)微孔塑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并详细介绍了PLA微孔塑料的泡孔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SiO2粒径对PP发泡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把改性过的不同粒径SiO2以不同用量加入到聚丙烯(PP)中,制备PP/SiO2复合材料母粒,在二次开模条件下制备微发泡PP/SiO2复合材料.通过对不同粒径的SiO2粒子对PP纳米复合材料发泡行为的影响研究,讨论了超细SiO2在聚合物微孔发泡中的作用机理,分析了超细SiO2对PP的力学性能及泡孔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的SiO2粒子的加入都能够显著降低PP的泡孔直径和增加泡孔密度;SiO2粒子使PP的缺口冲击强度升高,发泡材料的拉伸强度低于未发泡材料的拉伸强度. 相似文献
20.
采用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对聚乳酸与天然植物溶剂橘子油进行自由基聚合,制得发泡材料。实验表明,随着橘子油含量的提高,聚乳酸的力学性能得到了改善。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下降7~8℃,熔融温度向低温方向移动,断裂伸长率提高至240%,拉伸强度由未改性聚乳酸的14.51MPa降低至3.36MPa;结晶度提高至65%;微发泡孔直径约为微米级;降解实验表明改性后的微孔发泡材料仍然具有生物降解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