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运用热失重分析法对杯[8]芳烃和对叔丁基杯[8]芳烃氮气氛围下的热解状况与热解机理进行了探究,同时采用热分解动力学方法求解了二者热解过程对应的反应活化能和最优的机理函数方程。结果表明,对叔丁基杯[8]芳烃由于结构中的C—H σ键以及 C=C π键的强相互作用力,整体结构更为稳定,杯[8]芳烃具备优良的成炭性能,对叔丁基杯[8]芳烃具备优良的热稳定性能,二者的分解温度对于高分子材料的适应性较强;依照Kissinger方法和Flynn?Wall?Ozawa计算的杯[8]芳烃的反应活化能分别为179.14 kJ/mol和192.84 kJ/mol,对叔丁基杯[8]芳烃的反应活化能分别为291.61 kJ/mol和312.14 kJ/mol;依照Coats?Redfern方法计算的杯[8]芳烃的热解机理函数为gα)=[-ln(1-α)]1/3,反应级数n=1/3,对应非等温热解机理为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反应,对叔丁基杯[8]芳烃的热解机理函数为gα)=α1/3,反应级数n=1/3。  相似文献   

2.
通过热失重分析法(TG)研究了杯[4]芳烃与对叔丁基杯[4]芳烃在氮气氛围下的热稳定性,利用Kissinger方法和Flynn?Wall?Ozawa方法分析计算二者的热解表观活化能,通过Coats?Redfern方法确定了热分解动力学机理与模型,并分别求出了材料主降解阶段的非等温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Kissinger和Flynn?Wall?Ozawa方法求得的杯[4]芳烃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66.64 kJ/mol和175.79 kJ/mol,求得的对叔丁基杯[4]芳烃脱叔丁基过程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53.97 kJ/mol和166.81 kJ/mol,其自身苯环热分解过程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248.38 kJ/mol和252.92 kJ/mol,两物质的热性能在氮气氛围下都表现得较为稳定,且分解温度对于高分子材料的适应性较强;杯[4]芳烃热分解机理函数为g(α)=[-ln(1-α)]3/2,反应级数n=3/2,其非等温热分解机理属于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反应,对叔丁基杯[4]芳烃脱叔丁基过程的热分解机理函数为g(α)=[-ln(1-α)]2/3,反应级数n=2/3,其非等温热分解机理属于随机成核和随后增长反应,自身苯环热分解过程的热分解机理函数为g(α)=α2,反应级数n=2,其非等温热分解机理属于一维扩散反应。  相似文献   

3.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 利用热重分析法研究其热解的特性及动力学。根据TG和DTG曲线, 研究玉米秸秆的热解特性, 采用Flynn-Wall-Ozawa(FWO)和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两种等转化率法计算玉米秸秆热解的活化能, 并结合主曲线法和Coats-Redfern(C-R)法探讨了玉米秸秆热解遵循的机理方程。研究结果表明: 玉米秸秆热解过程可分为干燥脱水、过渡、主热解和炭化4个阶段, 随着热解升温速率增大, TG和DTG曲线向高温侧偏移; 利用FWO和KAS法计算得到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81.7和181.5 kJ/mol; 利用主曲线法和C-R法求解出玉米秸秆热解的机理方程遵循Avrami-Erofeev方程, 当α=0.1~0.5时, n=3, f(α)=1/3(1-α)[-ln(1-α)]-2; 当α=0.5~0.7时, n=2, f(α)=1/2(1-α)[-ln(1-α)]-1。  相似文献   

4.
本文合成了含荧光发色团的杯芳烃衍生物1,3-二β-萘甲基杯[4]芳烃1,研究了它在极性溶剂及非极性溶剂中的光物理与光化学行为,并通过萘发色团荧光及光二聚反应研究了杯[4]芳烃衍生物的构象。  相似文献   

5.
田霖  胡建杭  刘慧利 《化工进展》2020,39(z2):152-161
利用热重红外联动技术(TG-DTG-FTIR)研究了橡胶籽油中的单不饱和游离脂肪酸油酸组分在不同升温速率(5℃/min、10℃/min、20℃/min、30℃/min)下的热解特性。然后,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对油酸非等温热解所得到的特性参数进行研究并计算,求得不同升温速率下对应的反应级数、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并对不同升温速率下油酸热解反应活化能和指数前因子作线性拟合。结果表明:油酸热解过程主要可分为0~268℃和268~300℃两个阶段,由红外谱图特征峰的分析可知,不同升温速率下,在油酸热解的阶段内均出现了水蒸气、CH4、CO2和CO这4种主要气体挥发分。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油酸热解的最大失重速率随之增大,热解区间也向着高温段移动,同时计算在升温速率从5~30℃/min的过程中,反应级数n=1时,热解反应活化能由105.57kJ/mol降低至93.99kJ/mol,指数前因子由6.99×106降低至6.7×105;n≠1时,热解反应活化能由102.45kJ/mol降低至93.38kJ/mol,指数前因子由3.13×106降低至2.97×104,反应活化能和指数前因子随升温速率的增大出现明显减小。通过对不同升温速率下油酸热解反应的活化能和指数前因子进行线性拟合后发现,两者间具有较好的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6.
通过热重分析(TGA)方法,采用单步和三平行反应模型分别考察烟杆废物的热解动力学。烟杆废物单步热解的平均活化能为182.4 kJ/mol,最适宜的反应机理函数为14级反应机理fα)=(1-α14。能量补偿效应结果显示烟杆废物的热解可以分为3个阶段α=0~0.32、α=0.32~0.80和α=0.80~1,各阶段的指前因子分别为2.88×1010、4.33×1014和9.76×1016s-1。单步热解过程中伴有表观活化能的变化以及高级数反应的机理,不能合理地描述烟杆废物的热解机理。采用混合韦伯分布活化能模型考察了三平行反应热解动力学,结果显示:混合韦伯分布活化能模型能很好地拟合烟杆废物热解数据,相关系数R2≥0.997 6;3种伪组分的活化能大小符合E0(木质素,195.26 kJ/mol)> E0(纤维素,152.54 kJ/mol)> E0(半纤维素,121.18 kJ/mol)的顺序;半纤维素的热解机理为一级反应fα)=1-α,纤维素的热解机理属于成核机理,木质素的机理亦呈现级数反应,级数介于n=3~4之间,木质素的热解机理复杂,可能为多步反应。  相似文献   

7.
以对叔丁基苯酚和甲醛为原料,分别对对叔丁基杯[4]及杯[6]芳烃的合成和萃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本研究范围内,以KOH为催化剂,对叔丁基杯[6]芳烃的最高产率为77.8%;以NaOH为催化剂,对叔丁基杯[4]芳烃的最高产率为47.3%。对于对叔丁基杯[4]和杯[6]芳烃,最佳的反应回流温度都为140℃。对叔丁基杯[6]芳烃对模拟废水中的铜离子具有一定的萃取效果,最高萃取率为70.3%。  相似文献   

8.
采用DSC测定氧化诱导期法研究了对叔丁基杯[n]芳烃(n=4、6、8)对聚丙烯(PP)热稳定性的影响,并研究了对叔丁基杯芳烃对聚丙烯(PP)力学性能和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量对叔丁基杯芳烃可以显著提高PP的热氧稳定性,并且还能起到异相成核作用从而增加PP的结晶度和冲击强度.  相似文献   

9.
运用热重分析法在4个不同升温速率下研究了蔗渣在氮气中的热解过程,用等转化率法计算出热解的活化能(Ea)从102.40 kJ/mol逐渐增大到161.24 kJ/mol。用主曲线法判断活化能不变区域的动力学模型机理函数为1/2级简单反应,机理函数F0.5(α)=1-(1-α)1/2,指前因子A=(5.991±0.947)×106 s-1。  相似文献   

10.
《应用化工》2022,(7):1270-1273
通过混酸氧化中温煤焦油沥青制备水溶性沥青,利用热重分析研究水溶性沥青的热解机理。根据Dollimore提出的TG/DTG曲线形状推断水溶性沥青热解反应动力学机理函数,利用Achar-Brindley-Wendworth方程拟合直线计算热解活化能。结果表明,中温煤焦油沥青在170550℃阶段热转化动力学机理函数符合Dollimore的F1,最概然机理函数f(α)=1-α,反应为一级,活化能32.5 kJ/mol;水溶性沥青在155550℃阶段热转化动力学机理函数符合Dollimore的F1,最概然机理函数f(α)=1-α,反应为一级,活化能32.5 kJ/mol;水溶性沥青在155460℃阶段热转化属于Dollimore的D_3,最概然机理函数1.5(1-α)460℃阶段热转化属于Dollimore的D_3,最概然机理函数1.5(1-α)(2/3)[1-(1-α)(2/3)[1-(1-α)(1/3)](1/3)](-1),反应机理是三维扩散,球形对称,活化能是82.8 k J/mol;在465(-1),反应机理是三维扩散,球形对称,活化能是82.8 k J/mol;在465650℃范围内是亲水基团热解,符合Dollimore的F1,最概然机理函数f(α)=1-α,反应为一级,反应活化能41.6 k J/mol。水溶性沥青热稳定性较中温煤焦油沥青好。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例新的多酸基有机-无机杂化物,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IR)、热分析测试(TG)、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元素分析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的结构式为(PMo12O40) [Cu6(C2H4N46](PMo12O40)?H2O(简称为Cu-3-trz-PMo12),属于三方晶系,R-3空间群,晶胞参数a=1.756 66(3) nm、b=1.756 66(3) nm、c=2.303 24(6) nm、α=β=90°、γ=120°、V=6.155 2(3) nm3Z=3、R1=0.023 8、wR2=0.059 2。化合物是由6个3-氨基-1,2,4-三氮唑、6个Cu+、两个经典的Keggin型[PMo12O403-及一个间隙水分子组成的二聚体,两个这样的二聚体通过氢键交替相连形成次级单元,每个次级单元之间又通过氢键作用进而形成一个三维超分子结构。催化研究表明,该非均相催化剂在催化过氧化氢氧化碘离子中表现出较为优异的催化活性且具有较稳定的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N-甲基咪唑、溴乙烷、AlCl3常规回流法以及微波法合成离子液体,研究[EMIM]Br中间体的产率;采用量子化学方法计算离子液体结构,明确合成反应的机理;通过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表征[EMIM]Br-AlCl3离子液体的结构;测试离子液体的密度、电导率等性质。结果表明:常规回流法以N-甲基咪唑和溴乙烷为原料,在70℃温度下反应5 h,反应产率为87.9%;微波法反应时间1000 s,产率为94.2%;40℃下密度为1.46 g·cm-3,电导率为21 S·m-1;用DFT B3LYP 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研究离子液体的构型,离子液体的合成反应遵循SN2反应机理;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表征了[EMIM]Br和AlCl3/[EMIM]Br离子液体的结构。  相似文献   

13.
用不同物质的量的β-FeOOH对蒙脱土(MMT)进行改性制备出一系列β-FeOOH-MMT(x),并将其与过氧化氢(H2O2)联用降解罗丹明B(RhB)。考察了RhB模拟废水脱色的影响因素,并研究了不同处理方法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在pH为5.2、β-FeOOH-MMT(3.5)用量为2 g/L、n(H2O2)∶n(Fe)=50∶1条件下搅拌10 min,对20 mg/L的RhB去除率可高达89.3%;对β-FeOOH-MMT(x)进行了拉曼光谱和扫描电镜表征。β-FeOOH-MMT(3.5)表现出丰富的孔结构;β-FeOOH-MMT(3.5)和H2O2对降解RhB模拟废水产生了协同效应,降解反应较为接近表观一级动力学,速率增强因子可达到29.32。  相似文献   

14.
对摩擦桶式荷电器中车用聚合物粒子的荷电情况进行了初步探究,基于法拉第桶测定了聚丙烯(PP)、聚氨酯(PU)、聚酰胺(PA)、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6种车用聚合物粒子在摩擦桶式荷电器下的摩擦荷电序列,并以ABS和PA为例,验证了其在不同摩擦桶式荷电器转速(n)和荷电时间(t)下的荷电规律,确定了ABS和 PA的最佳静电分选参数。结果表明,聚合物粒子荷电量(Q)与nt呈正比关系;各车用聚合物粒子的摩擦荷电序列为(-)PE→ABS→PVC→PU→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PP→PA(+);ABS和PA的最优分选参数为n=20 r/min、t=1 min,此时两者分离纯度分别达到94.18 %和99.86 %,回收率分别为88.4 %和75.3 %,总回收率为90.15 %。  相似文献   

15.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酰胺6(PA6)/短切碳纤维(SCF)/铜盐/碘化钾(KI)复合材料,通过电子万能试验机、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X射线多晶衍射仪(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研究了铜盐/KI体系对聚酰胺材料力学性能及热氧老化行为的影响,并分析探讨了材料耐热氧老化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单一铜盐或KI对PA6的抗热氧老化作用不大,而铜盐/KI复配体系可以有效提高PA6/SCF耐热老化后的拉伸强度保持率;SCF有一定的自由基捕捉能力,铜盐/KI/SCF的加入显著延长了PA6的氧化诱导时间(OIT);铜盐/KI体系的抗热氧老化机理为:首先KI使聚酰胺基体中的二价铜转化为一价铜,然后过量KI与一价铜反应生成二碘合铜配离子[CuI2-,[CuI2-离子具有较强还原性,能够消耗聚酰胺老化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从而延缓了聚酰胺6的热降解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添加[N2,2,2,2]BF4对PEG-NaH2PO4·2H2O双水相系统成相行为的影响,首先,采用正交优化法合成了[N2,2,2,2]BF4并对其进行1H NMR表征和纯度验证;其次,25 ℃条件下通过浊点法分别绘制PEG-NaH2PO4·2H2O和PEG-NaH2PO4·2H2O-4%[N2,2,2,2]BF4双水相体系的相图;最后,研究添加4%(质量分数)的[N2,2,2,2]BF4对PEG-NaH2PO4·2H2O双水相系统成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单因素实验和L9(34)正交优化实验得出合成反应的优化条件为:n([N2,2,2,2]Br)∶n(NaBF4)为1.0∶1.1、乙腈用量为100 mL、反应时间为8 h、温度为80 ℃,[N2,2,2,2]BF4的产率达90.7%;通过Merchuk方程对两种体系的相图数据进行关联,拟合度都在0.997以上。随着PEG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添加4%的[N2,2,2,2]BF4能替代部分PEG,使得双水相区域的面积逐渐增加,增大了成相剂的选择范围,有利于双水相体系的选择,为后续双水相分离生物分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王志刚  杨波  曾辰  李智  邓健怡 《中国塑料》2022,36(10):84-89
将一批聚乙烯燃气管道试样置于80 ℃、1.1 MPa水浴环境下进行老化试验,老化时间分别为0、165、500、1 000 h并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失重分析(TG)、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和拉伸试验分别测试各老化试样对应的氧化诱导时间(等温OIT)、热分解温度(Ts)、官能团组成和断裂伸长率(ε),模拟分析高温内压环境下聚乙烯管道的老化性能变化规律。DSC、TG和拉伸试验结果显示,随着老化时间增加,聚乙烯管道的等温OIT、Tsε都逐渐降低,老化程度逐渐增加,并且管内壁的老化速率明显大于外壁;FTIR结果显示,随着老化时间增加,聚乙烯管材料的官能团谱图中1 720 cm-1和3 400 cm-1处分别出现了C=O和O—H的振荡峰,进一步证实了聚乙烯管材料分子链中引入了氧化反应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