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类外泌体样纳米颗粒(exosome-like nanoparticles, ELNs)是细胞所分泌的纳米级小泡,双层磷脂包围的囊泡状结构,携带独特的生物活性物质(如脂质、蛋白质、miRNAs和次级代谢物等)。植物ELNs因其特殊的结构和良好的生理活性,关于其展开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文章综述了植物ELNs的分离方法、特性、组成成分及功能作用,重点阐述了多组学技术在植物ELNs中的应用,并对植物ELNs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乳源外泌体是一种新发现的功能囊泡,直径大约在30~200 nm,为具有膜结构的小囊泡,由动物乳腺上皮细胞分泌。乳源外泌体含有许多蛋白质、脂质、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质。最近研究发现乳源外泌体具有介导细胞交流、促进细胞增殖、参与免疫反应等生物学功能,可通过离心、化学、免疫亲和等方法从乳中分离,并对其形态、大小、特异性物质进行鉴定。本文综述了乳源外泌体的生物学功能、分离及鉴定方法、蛋白组学、脂质组学、RNA组学研究,期望对乳源外泌体的研究与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乳外泌体是乳中纳米级的胞外囊泡,不仅能够作为药物载体,而且具有促进肠道发育、免疫调节等功能,在婴幼儿配方食品以及功能性食品开发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外泌体含量低是限制其广泛应用的瓶颈之一。目前,外泌体提取及鉴定的方法尚没有统一的标准,选择合适的乳外泌体提取、鉴定方法对后续的深入研究十分关键。据此,本文综述了目前乳外泌体的提取及鉴定方法,探讨了尚未应用于乳外泌体提取鉴定但理论可行的新方法,期望为乳外泌体的研究与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骆驼奶中外泌体对Ⅰ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小鼠血糖和体重的影响,该试验通过超高速离心的方法获得骆驼奶中外泌体,并对C57BL/6J小鼠饲喂高脂高糖饲料以及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Ⅰ型糖尿病(T1DM)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双胍类药物组和外泌体组,对各组小鼠分别连续40 d灌服生理盐水、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溶液以及外泌体溶液,并检测血糖浓度以及体重。结果显示,通过超高速离心的方法可以获得完整的外泌体;外泌体可显著降低Ⅰ型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浓度(P<0.01),并能起到恢复小鼠体重的作用。结果表明,骆驼奶中外泌体可以降低血糖,为开发天然纳米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到细胞外的一种胞外囊泡,装载了许多有着特定功能的活性物质,包括核酸、脂质和蛋白质等。绝大多数的活细胞都能够分泌外泌体并且将其所携带的内容物传递至靶细胞发挥特定的作用。而牛乳所分泌的外泌体已被证实对人体先天免疫、肠道发育等方面具有积极功效。同时,牛乳来源的外泌体也被证实会对罹患肥胖、II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展带来潜在的风险。本文对牛乳外泌体的组成、形成途径以及外泌体对人体有益的功能特性和潜在的一些风险进行综述,期望为国内牛乳来源外泌体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柴玉霞  王新宇  岳喜庆  杨梅 《食品科学》2022,43(14):151-157
为探究驴乳外泌体中微小RNA(miRNA)的种类和功能性,利用Illumina测序技术对驴乳外泌体中非编码小RNA(sRNA)进行测序分析,鉴定其中的miRNA并以人乳外泌体miRNA作为对照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驴乳外泌体中sRNA在质量控制之后,长度主要分布在18~22 nt,在其中共鉴定到212个miRNA,其中包括16种已知miRNA和196种新miRNA。基因本体论富集分析发现,驴乳外泌体miRNA的功能性与人乳相似,构成细胞、细胞器等组分;具有结合和催化活性等功能;参与细胞代谢、生物调节等过程。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发现,驴乳外泌体miRNA参与醛固酮的合成与分泌、Hedgehog信号、线粒体调节、癌症等通路。  相似文献   

7.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牛乳外泌体,利用Illumina测序技术对外泌体中非编码小RNA(sRNA)进行测序,探索牛乳microRNA(miRNA)的表达谱。对原始序列进行质量控制,共获得3 899 629条纯净sRNA序列,长度集中于28 nt,与数据库比对后鉴定到61种已知miRNA,346种新miRNA。基因本体论富集结果表明,牛乳外泌体miRNA在细胞过程、单一生物体过程、代谢过程等生物过程发挥作用;主要构成细胞、细胞器等组成;主要参与结合、催化活性、转运蛋白活性等分子功能。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结果表明,已知miRNA与新miRNA靶基因均显著富集在百日咳(ko05133)、趋化因子信号通路(ko04062)、内吞作用(ko04144)、溶酶体(ko04142)等通路,牛乳外泌体miRNA在特定信号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选用人肠上皮细胞Henle-407作为模型,经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后提取其分泌的外泌体,利用Label?free相对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探究外泌体内宿主细胞蛋白质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或未感染的宿主细胞外泌体中共鉴定到宿主蛋白质2490种,其中包括321种差异表达蛋白.在该321种蛋白中,共有蛋白有7种,...  相似文献   

9.
外泌体是纳米级(直径40~160 nm)的胞外囊泡,在细胞信号转导、免疫应答和抗原递呈过程中发挥作用,并存在于多种体液,包括血清、唾液、尿液、脑脊液和乳液等。乳外泌体携带蛋白质、miRNA等多种功能分子,很多与人体免疫功能相关。摄取乳液后,乳外泌体中的内容物可被人体肠道吸收,从而发挥健康作用。本文总结国内外有关乳源外泌体与微生物关系的研究报道以及本团队的研究成果,阐述外泌体的生物发生过程,主要组成成分,外泌体与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关系以及乳外泌体对肠道微生物的作用,为研究乳外泌体对人体的营养和健康功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研究2种不同的牛乳外泌体提取方法。方法分别采用超速离心法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从牛乳中提取外泌体,利用透射电镜、动态光散射仪、纳米颗粒追踪仪、免疫印迹等技术对牛乳外泌体进行全面的鉴定表征。结果利用上述2种方法提取获得的牛乳外泌体呈现双层膜的杯托状结构,总体粒径分布在30~200 nm之间且外泌体中常见的特异标记蛋白CD9、CD81、TSG101均存在,不存在污染蛋白Calnexin。结论超速离心法与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均可从牛乳中提取获得结构完整的外泌体,与超速离心法相比,通过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可获取杂质较少、粒径分布更集中的牛乳外泌体,但该法耗时长、外泌体浓度较低。  相似文献   

11.
果实和蔬菜中的过氧化物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介绍了果实和蔬菜中过氧化物酶催化的反应 ,过氧化物酶的底物、最适 p H和最适温度 ,过氧化物酶的热失活与酶的恢复和再生 ,过氧化物酶的化学物质抑活。  相似文献   

12.
鲜切果蔬是近年来国际上流行的新型食品,具有新鲜、营养、方便、无公害等特点。本文根据鲜切果蔬的加工特性,研究了其在生产流程中的潜在危害,并对国内外有关鲜切果蔬质量安全的防控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减少资源浪费的意识不断提高,对可用于感知、追踪、监测、检测的果蔬智能包装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针对此现状,本文综述了果蔬智能包装中传感器的类型以及应用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传感器在果蔬智能包装中应用的阻碍因素以及发展趋势.将传感器用于果蔬智能包装能监测和检测果蔬的品质变化,可根据其提供的信息对...  相似文献   

14.
臭氧在果蔬贮藏保鲜上的应用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广谱、高效的杀菌作用,介绍了臭氧的理化性质和产生方法、臭氧对果蔬的保鲜机理如杀菌、诱导抗病性、降解有害气体以及在果蔬上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5.
超声声学效应在果蔬酚类化合物提取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鹏旭  成传香  马亚琴  张震  贾蒙 《食品科学》2019,40(17):338-347
本文综述了应用超声声学效应提取果蔬酚类化合物的增强优势,并分析了超声声学效应可能引起酚类化合物的降解反应以及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同时,本文介绍了目前超声辅助提取果蔬酚类化合物的商业化应用现状,为加快超声辅助技术在提取果蔬酚类化合物中的有效利用,促进该技术在食品工业领域的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果蔬加工业发展迅速,脱水果蔬加工已经成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效益、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在国内外市场占据较大优势的重要行业。介绍了脱水果蔬干燥的原理、特点以及干燥技术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近几年研究较热的果蔬干燥技术:红外加热法,展望了红外技术在我国果蔬加工产业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18.
针对化学保鲜剂处理的果蔬有害物质残留问题 ,文中综述了天然保鲜剂处理对果蔬采后品质、呼吸系统物质以及过氧化物和采后腐烂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切割果蔬的微生物及其生物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切割果蔬由于其食用方便、营养丰富、清沽卫生等特点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实际生产中的许多问题,如褐变、失色、脱水、微生物污染等限制了切割果蔬加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微生物是影响切割果蔬质置与安全的重要冈素。本文分析了切割果蔬中微生物的来源、构成、生物膜形成以及切割果蔬生产过程对微生物的影响。同时对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技术和切割果蔬的生物控制方法进行了综述,以期对切割果蔬加工业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The drying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is a complex operation that demands much energy and time. In practice, the drying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increases product shelf‐life and reduces the bulk and weight of the product, thus simplifying transport. Occasionally, drying may lead to a great decrease in the volume of the product, leading to a decrease in storage space requirement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dependence purely on experimental drying practices, without mathematical considerations of the drying kinetics, can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efficiency of dryers, increase the cost of production, and reduce the quality of the dried product. Thus, the use of mathematical models in estimating the drying kinetics, the behavior, and the energy needed in the drying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products becomes indispensable.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modeling thin‐layer drying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with particular focus on thin‐layer theories, models, and applications since the year 2005. The thin‐layer drying behavior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is also highlighted.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of the newly developed mathematical models for thin‐layer drying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in the last 10 years are shown. Subsequently, the equations and various conditions used in the estimation of the effective moisture diffusivity, shrinkage effects, and minimum energy requirement are displayed. The authors hope that this review will be of use for future research in terms of modeling, analysis, design,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drying process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