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检测结果,以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严格按照《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标准,对某市2021年1—12月定期采样的10类常用食品进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分析其阳性检出率.结果:897份10类常用食品中,检出...  相似文献   

2.
周继福  王娉  郭佳  赵晓美  陈颖 《食品科学》2021,42(21):263-270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以下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是危害严重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作为一种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阳性短杆菌,广泛存在于食品、环境及动物宿主体内。根据分子特征和流行情况的不同,可将其分成4 个进化家系,不同家系的菌株毒力和致病性各不相同。本文分析归纳了单增李斯特菌不同进化家系的特点,总结概述了其致病性和流行特征等,以期为研究与单增李斯特菌家系有关的食源性疾病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菌膜形成突变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功能和调控基因的研究,探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菌膜的形成机制,建立防治该细菌污染食品的方法.使用电转化的方法,将携带转座子Tn917的质粒pTV1-OK转化到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中,诱导转座,获得1 880个突变株,加上前期构建的突变株,使突变库增加到2 200株.使用96孔细胞培养板对随机挑选的1 000余株突变株进行菌膜培养,结晶紫染色后测OD595值.以此值作为菌膜形成量的筛选依据,最终挑选出菌膜形成能力变小的突变株8株.目标突变获得率约8‰.对筛选的菌膜形成量变小的突变株进行荧光显微现察,证实该8株突变株菌膜形成能力弱于野生菌株.通过PCR验证,这8株突变株的基因组中插入了Tn917,这可能是它们的表型发生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牛乳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分离与鉴定唐敏莉,刘敏娟,孙钊,黄金文(齐齐哈尔市卫生防疫站)前言李斯特菌是引起人、畜单核细胞增生的一种致病菌,已逐渐被人们注意,世界卫生组织1988年报告,在乳及乳制品、肉类、禽类等食品中均发现李斯特菌的存在[1].近年...  相似文献   

5.
创造性地将SPA-ELISA应用于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简称LM)的检验中,建立了快速检测该菌的ELISA方法。试验表明:该方法可特异性检测肉品中的LM,样品中最低检出量为5cfu/10g,经增菌后的培养液最低检测限可达到105cfu/mL,并可在48h内报告结果,比常规分离培养鉴定方法快5 ̄6d,适于LM的快速筛选。  相似文献   

6.
SPA-ELISA用于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检验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创造性地将SPA-ELISA应用于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简称LM)的检验中,建立了快速检测该菌的ELISA方法.试验表明:该方法可特异性检测肉品中的LM,样品中最低检出量为5个/10克,经增菌后的培养液最低检测限可达到105CFU/ml,并可在48小时内报告结果,比常规分离培养鉴定方法快5~6天,适于LM的快速筛选.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盐水鸭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monocytogenes,Lm)的生长规律,通过测定4、10、16、25℃条件下的生长数据,选用4种常用的一级模型(Gompertz、Logistic、Richards及MMF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比较各模型决定系数R^2和均方误差(MSE),确定最适一级模型,根据一级模型得到的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和迟滞期(λ)建立与温度相关的二级模型。结果表明:Gompertz模型拟合的生长曲线R^2均达到0.99以上,为最适一级模型,在25℃条件下,Lm经0.78 h后即进入对数期,从4℃提高到10℃时,生长速率从0.02 1g(cfu/g)·h^-1增至0.05 1g(cfu/g)·h^-1,说明温度对盐水鸭中Lm的生长影响较大。选用Ratkowsky平方根模型建立的温度与μmax关系的二级模型R^2为0.98,偏差因子(Bf)、准确因子(Af)分别为0.99、1.01,二次多项式模型建立的温度与λ关系的R^2为0.99,Bf、Af分别为1.01、1.08,表明所建两种模型均能较好地描述盐水鸭中Lm的生长情况。本研究建立的生长模型可为监控盐水鸭的食品安全和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长期的发酵过程中,火腿表层的水分活度小于0.92;发酵火腿成品的水分活度也小于0.92。在此条件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不能生长,但仍能存活较长时间。发酵火腿成品无需冷藏即可贮存。目前的增菌培养检测法不适用于发酵火腿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检测。本文建议发酵火腿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限量为100CFU/g;或者,不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列为发酵火腿中需要检测的项目。  相似文献   

9.
崔焕忠  张辉  范译文  康倩  钱爱东 《食品科学》2012,33(11):290-293
自溶素是由细菌产生的可以降解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水解酶,参与细菌的分裂、细胞壁更新、细菌自溶等生理过程。自溶素也是细菌的重要毒力因子之一,参与细菌的黏附与侵袭,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本文对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胞壁水解酶p60、酰胺酶Ami、自溶素IspC、自溶素Auto与胞壁水解酶MurA等自溶素的蛋白结构、生理功能及致病性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噬菌体对虾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虾仁为研究对象,通过人为模拟在虾仁中接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后,再用噬菌体ListexTMP100在常温(20℃)、冷藏(4℃、0℃)和冷冻(-18℃)环境下进行处理,分析虾仁中该菌的抑制效果,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采用平板计数法进行计数。结果表明:噬菌体浓度大于2×107PFU/mL时,能有效杀灭虾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P<0.05);该浓度在20℃下作用虾仁1 h,便能降低1.50 Log10CFU/g(死亡率为99%以上)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0℃和4℃,作用24 h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死亡率达到99.9%;在-18℃下贮藏30d,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第1天下降了1.38Log10CFU/g。这些结果表明,噬菌体ListexTMP100对虾仁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可作为一种理想的生物杀菌剂用于水产食品中。  相似文献   

11.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环境胁迫,如酸胁迫、热胁迫、冷胁迫、干燥和高渗透压胁迫以及交叉胁迫等,并产生应激反应,而经过环境胁迫的单增李斯特菌可显著增强其抵抗致死性环境胁迫的能力,给食品安全带来极大危害。单增李斯特菌的酸胁迫响应机制主要包括F0F1-ATPase系统、谷氨酸脱羧酶系统以及精氨酸脱亚胺酶系统。热休克蛋白、冷休克蛋白、相容性溶质在单增李斯特菌的热胁迫、冷胁迫和干燥及高渗透压胁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从以上几方面就单增李斯特菌对环境胁迫响应及其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为单增李斯特菌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胁迫响应研究及防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为完善低温乳化香肠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风险管理研究,采用检出率-剂量曲线法,同时基于本课题组之前已完成的低温乳化香肠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定量风险评估研究结果,分别制定整合和未整合交叉污染过程低温乳化香肠的食品安全目标(food safety objective,FSO)。基于低温乳化香肠的FSO值,进一步推算,制定相应的执行目标、执行标准以及微生物标准(microbiological criteria,MC)等,同时采用操作特征曲线对已制定的采样方案和MC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整合和未整合交叉污染过程低温乳化香肠的FSO值分别为0.36(lg(CFU/g))、-4.58(lg(CFU/g))。整合交叉污染的标准制定结果更为严格,且过程中耗费的人力物力更少。未整合交叉污染的过程高估了消费者风险,同时低估了生产者风险。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掌握吉林省市售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情况,为预防食源性疾病及保障食品安全工作提供科学研究数据。方法 根据国家标准GB 4789.30-2010及《2013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进行不同地区、不同类别及不同采样地点的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风险监控。结果 2011-2015年在5093件11大类食品中共检出单增李斯特菌294株,总检出率为5.77%。九个监测地区中白山、长春及四平的食品污染高于其他地区。肉与肉制品、速冻米面制品和动物性水产品的阳性检出率偏高,分别为12.43%、5.88%和5.43%。相对餐饮服务环节,流通环节污染率更高。散装与预包装食品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别。结论 吉林省各地区市售食品存在单增李斯特菌不同程度的污染,需要对存在高污染风险食物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及餐饮服务多个环节加强监督监管。  相似文献   

14.
杨诗怡  林巍  杨丽玉  左成  罗勤 《食品科学》2021,42(14):46-53
目的:探究全局性转录调控因子CodY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抗氧化应激中的作用.方法:利用H2O2对处于对数中期(OD600 nm=0.65)的Lm野生株EGDe和CodY缺失株EGDe△codY进行氧化胁迫,比较两菌株氧化耐受能力、抗氧化应激物(过氧化氢酶(cata...  相似文献   

15.
为定量分析低温乳化香肠加工中斩拌和灌装过程单增李斯特菌的交叉污染水平,将1 mL单增李斯特菌菌悬液接种于25 g肉样中,模拟香肠加工过程,分别测定斩拌和灌装场景下单增李斯特菌在不同介质间的转移率。基于斩拌和灌装过程中交叉污染结果,构建香肠加工过程中的暴露评估模型,比较指数模型、Beta-Poisson模型、Weibull-Gamma模型和Log-Logistic模型4 种剂量效应模型拟合健康人群和易感人群食用污染香肠后的发病率大小。结果表明:单增李斯特菌由设备至肉样的转移率显著高于由肉样至设备的转移率(P<0.05)。基于高估风险的角度,建议选用Weibull-Gamma模型进行消费者食用污染香肠后的发病率预测。对比未考虑斩拌和灌装过程中单增李斯特菌交叉污染的发病率结果,整合交叉污染后的发病率结果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食品接触表面的长期存活,可导致其在食品中暴露可能性升高,增加引发严重食源性疾病的风险。本文研究了无营养冷藏(4 ℃)和室温(25 ℃)条件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7种典型食品接触材质表面的存活情况。同时采用失活模型Bigelow模型进行拟合,便于理解其存活动力学。结果发现,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木材质表面上的存活时间较短,但在其他材质表面可存活46 h以上。显著性分析表明,除玻璃和ABS塑料材质外,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4 ℃条件下较25 ℃条件下存活量更高,表明冷藏环境有助于其长期存活。同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玻璃和聚丙烯表面的存活能力相对较强。因此,为了更准确地推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食品链中导致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应纳入对其在不同材质及不同温度组合环境下存活能力的考量。  相似文献   

17.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PCR快速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辉  王兴龙 《食品科学》2008,29(4):324-327
通过扩增hly基因建立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Lm)的PCR方法.该方法具有较强的特异性,35株经传统方法鉴定的菌株PCR结果均为阳性,而其他三种同属异种菌,包括英诺克李斯特氏菌、绵羊李斯特氏菌和威尔斯李斯特氏菌及非李斯特氏菌均未扩增出特异性的片段.PCR方法对上Lm纯培养物的最低检测限为7.3CFU/μl,对模拟污染的生猪肉和蔬菜的检测低限为4CFU/g,牛奶为4CFU/ml.应用该方法对285份食品样品检测,17份样品Lm呈阳性,结果与常规的分离培养方法完全一致.该种方法具有敏感、特异、快速及准确的优点,可用于食品中Lm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重庆市市售即食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以下简称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进行初步风险评估,为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2019年对全市39个区县的市售即食食品中的单增李斯特菌进行监测,并用半定量微生物风险评估方法,初步评估重庆市即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风险.结果 重庆市2 680份即食食...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能力验证提升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能力和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方法依据GB 4789.3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进行检测,利用BAX system Q7全自动病原微生物检测系统对能力验证中的3个样品进行快速筛查,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和溶血素O基因(hlyA)序列比对分析鉴定可疑菌株。结果编号CODE1和CODE3的样品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编号CODE2的样品未检出。结论本实验室参加了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组织的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能力验证测试,取得了满意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