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地震背景下的川江流域泥沙与河床演变问题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川江流域历史地震是影响川江流域沙量与河床演变的主要动力因素之一。“5·12”汶川大地震将进一步增加地震区流域的水土流失,改变川江流域的河流泥沙运动和河床演变趋势。汶川地震是龙门山断裂带有历史文献记录以来发生的最大地震灾害。地震诱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地质灾害,在地表富集了大规模的松散堆积体。地震严重损坏了近20年来建设的水土保持设施,加剧了水土流失,较大地改变了流域坡面侵蚀条件和河流泥沙来源。综述了若干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包括地震与流域产沙,川江流域的泥沙量,地震与川江水系河床演变,地震次生灾害后的河流修复。并建议加强水利工程科学、地质科学和环境生态科学的交叉融合,开展震区河流灾后修复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基于1975年、1990年、2000年、2008年的4期遥感影像数据,利用RS和GIS空间分析功能,得到藉河流域4期土地利用情况,分析了流域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结构、变化方向、变化速度等特征.结果表明:流域1975年土地利用/覆被以坡耕地和草地为主,到1990年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坡耕地急剧下降而梯田大量增加;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显示坡耕地转出概率达85.7%,主要流向梯田和草地,并且在1975—1990年间变化速度最大,其他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变化不大.近几十年来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对土地利用方式和数量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牡丹江市地下水水质评价,分析得出牡丹江市牡丹江流域地下水属轻度污染,绥芬河流域地下水属轻度污染,穆棱河流域地下水属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4.
黄河中游无定河流域的水文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SIMHYD降水径流模型,研究了黄河中游无定河流域的水文模拟问题.对无定河流域的7个子流域的日、月流量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不能很好地模拟无定河流域的水文过程.分析认为:资料的代表性不足、模型本身的局限性及流域下垫面等条件的复杂性是模拟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乌裕尔河上游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乌裕尔河流已列入国家级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分析了该流域上游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进而提出了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杜河流域各自然村的水资源状况及水资源未被开发利用的原因,提出通过科学制定杜河小流域水资源利用规划、科学建立中小型水利工程、建立水资源管理体制等措施开发杜河水资源的对策,对加强水资源规划开发与利用、保护和管理等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7.
文章构建了适用于浍河流域的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对浍河流域水文水资源完整性、化学完整性、生物完整性、社会服务功能完整性以及河流总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指出浍河健康存在的问题,并从流域层面对今后浍河健康评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新濉河流域暴雨频率、洪水特点、暴雨特性、洪水特性及灾情,为正确认识新濉河流域的水文特性、洪水预报调度、流域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黄河中游支流无定河流域水沙情势发生了显著变化,径流量与输沙量都出现了急剧减少的现象,其年径流量与输沙量序列变异类型(尤其是趋势变异、均值跳跃变异及方差变异)的信息重叠问题尚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导致很难给出较为准确的变异归因解释。为此,以无定河流域10个水文站的实测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序列为研究对象,采用经验模态分解、STARS法和迭代累积平方和(ICSS)法对年输沙量序列进行趋势变异、均值跳跃变异和方差变异检验,识别无定河流域年输沙量序列变异的类型构成。同时,采用双累积曲线探讨无定河流域的水沙关系变化,并结合流域实际,分析变异类型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无定河流域年输沙量序列的变异类型均为复合类型,且复杂多变,其中趋势变异主要为先减后增型,均值跳跃变异为向上向下型和下沉型,方差变异主要为振幅缩减型; 归因分析结果显示,无定河流域的淤地坝建设驱动年输沙量序列的下沉型均值跳跃变异,与其他水土保持措施一起驱动序列的趋势变异和方差变异; 年降水量及沙尘暴频率因变化较小,仅在趋势变异上有微弱影响; 淤地坝施工期间强降水引发的水土流失和淤地坝拦沙后清水下泄引发的河道冲刷驱动年输沙量序列均值向上的跳跃性变化,而淤地坝群淤积库容随时间的衰减则应该是驱动年输沙量序列趋势变异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0.
根据汤旺河流域实测降雨、径流资料以及带岭径流实验站实验观测资料,分析森林流域的蒸散发(雪面、雨季和少雨季节的蒸散发)。  相似文献   

11.
Increasinglyintensifiedhumanactivitiesmayproduceagreatimpactonwatercy-clingprocess,thusonthelawofwaterresourcesevolutioninariverbasin.Asanimpor-tantlinkofwatercycleandabasicrepresentativefactorofwaterresources,riverrunoffisconsideredasthemostimportantbasisofcomprehensivedevelopmentandutilization,scientificmanagementandoptimizedallocationofwaterresources.Owingtogradualvariationinwaterresourcesevolutiondrivenbyhumanactivities,thelawofrunoffevolutionprocessofyear-basedtimespanmaybestreflectthepro…  相似文献   

12.

Water cycling process in a river basin becomes more complicated because of the intensified impact by human activities. Study of the law of annual runoff, evolution in a river basi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water resources condition in varied environment and prediction of the law of the water resources evolution in the future because year-based time span may best reflect the law of the water resources evolution driven by the nature and human activities in the river basin. This paper advances the theory of annual runoff evolution under natural-artificial dual mode based on the dual mode of the water resources evolution, and the theory is applied for the Wuding River Basin on the middle Yellow River as a case study. A thorough analysis of the precipitation-runoff relationship is made in the case of dynamic variation of ground surface conditions of the Wuding River basin, and the concept of water-soil conservation index are a that indicates adoption of various measures for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to reflect ground surface conditions. Furthermore, precipitation-runoff empirical model is developed to reflect dynamic variation of the ground surface conditions of the river basin. The study may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integrated theoretical platform of the law of the water resources evolution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and the dual model of the evolution.

  相似文献   

13.
嘉陵江中下游水土流失严重,是全国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本文通过对典型流域李子溪泥沙流失规律及长治工程效益分析后得出:近十年,由于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该流域水土流失呈下降趋势,多年平均输沙量1985~1994年较1965~1984年减少了58.3%。因此,若将该流域治理水土流失的经验和措施,推广到嘉陵江中下游其它地区,该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定将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流域水量水质耦合水资源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核心问题,传统的水资源配置研究中缺乏对水质因素的充分考虑.选取汉江中下游为研究区域,建立了汉江中下游水量水质耦合模型.依据流域产流、产污的特征,考虑水系的特征和完整性以及植被覆盖和土地利用状况,兼顾行政区划的完整,结合水功能区划及水功能区的管理要求,将研究区域按河道内外划分为若干个河段和箱体.箱体内产流利用新安江三水源模型,产污考虑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建立箱体水量水质模型;河道内采用水动力学水质一维河网模型,计算河道水质输移转化.该模型定量地研究了水资源系统水量和水质变化,为拟定和优化水资源供给配置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研究流域内不同森林类型下的土壤和耕地进行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划分流域内不同林型和耕地土壤的蓄水能力,并分析了流域内湿地的水源涵养功能.研究成果指导流域内现有森林的合理经营,进而增强流域内森林水分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利用气象因子估算天然河道水温的新公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某流域水温原型观测资料,通过分析水温与气温、太阳辐射、湿度和风速之间的相关关系,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了水温与气温、湿度和风速三者之间的多变量函数方程式,提出了一种利用气象因子估算天然河道水温的新公式。研究成果可用于缺乏水温监测资料河流的水温估算,为流域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旱涝频发的原因,提出了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以及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黑土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黑土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研究进展,按照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出了适宜黑土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借鉴的生态修复模式、资源循环利用模式、水土保持产业基地模式,期望促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水土保持科学体系”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同时探讨了水土保持研究的对策,水土保持科学体系,水土保持科学特点。对水土保持科学的界定及水土保持教学规范化有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