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广州化工》2021,49(14)
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发展离不开材料类专业的支撑。结合地区新材料、新能源的背景需求和学校的教育发展方针,积极打造多学科交叉融合、资源共享和多元化发展的人才培养大平台,营造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才成长氛围,开展多学科交叉的开放式培养和研究型学习的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以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创新复合型材料类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2.
化工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庆英  王春花  解芳 《广东化工》2010,37(12):159-159,166
以适应化工企业对专业人才的结构需求为培养目标,培养化工商务、产品研发和化工生产应用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使我校化工专业的教学体系更适应国家人才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3.
化工类专业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化工类人才的培养现状和发展需求,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学体系及实践教学等方面对化工领域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构建以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为基础,具有通识教育和模块方向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达到宽口径、厚基础、特色鲜明的,并着力提高人才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进行创新教育实践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1世纪,人类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学技术革命,知识正在成为新世纪最重要的生产力和生产要素。面对21世纪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挑战,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与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新世纪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适应于新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技术与教学管理,必然形成新一轮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与重点。它既涉及到教学思想与教育观念的转变,也涉及到教学改革的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承担的《面向21世纪化工类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研究》课题,试图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全方位研究与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5.
樊新  张发爱  韦春 《广东化工》2014,(7):212-213
地方高校材料大类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是实现材料大类专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和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重要保障。文章从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和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对材料大类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6.
化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人才是我国21世纪人才培养的目标,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实验室是培养化工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它对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化工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建立了"四结合"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一个核心、两个面向、三个平台、四个加强"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8.
当代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本文以佳木斯大学的农业电气化专业为例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分析了现状和问题,确定了改革目标和改革内容,通过协同创新使得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联系起来,促进"复合型"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张蕤  徐鹏  方明锋 《广州化工》2012,(5):157-159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围绕我校高水平特色大学的建设目标及国家对林业科技的战略挑战,我们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与实践,提出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建构"宽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重实践"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几年来,通过更新教育理念、完善实践教学平台、营造创新氛围等措施,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0.
张媛媛  韩高军  郭嘉 《广东化工》2011,38(11):140-141
结合当地特色,立足时代和社会对化工人才的需求分析,针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并实施"英语+化学工程与工艺"双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该模式的教育理念、基本思路、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改革、管理机制、保障机制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探讨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生物工程产业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主导性产业,已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并具有良好的创新人格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已然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只有建立起一整套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才能实现宽厚型、复合型、开放型、创新型为特征的高素质的研究型人才。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在重视个性发展的同时,实施因材施教,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创建了生物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创新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逐步改革、逐步完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创新教育中,工科院校应当围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系统地审视教育过程,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把创新教育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就能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培养出具有良好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的卓越工程师。  相似文献   

13.
《广州化工》2021,49(17)
培养本科生创新和科研的能力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最直接、最明确的要求。作为祖国建设的主力军,本科生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了我国未来科技的水平。本文以延边大学化工及环境工程类专业本科生为实验对象,并以静电纺丝制备碳纳米纤维的创新实验为例,开展了对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实践表明,通过此次创新创业实验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兴趣,开阔了学生科研领域的视野,强化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建筑产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和BIM技术的广泛应用带动了我国工程造价行业的变革,其中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是造价行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本文从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体系出发,呼应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为新时代背景下工程造价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出了建议和对策,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从日本研究生培养模式入手,探讨了我国研究生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问题.从研究生的选拔和过程培养等方面进行对比,可以通过入学和培养方式改革等,探索采用多种举措并行提高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拓展和延伸,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地方院校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探讨了优化第二课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19.
针对目前化工专业人才培养应用性不强、工程特色不突出、职业教育缺失、与行业需求脱节等问题,通过构建化工专业基础教育平台、CDIO工程教育平台和职业教育平台,探索出以CDIO工程教育为核心、以专业基础教育为根本、以职业教育为导向的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最终实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任世彪 《广州化工》2014,(11):229-230
实践教学在化工类创新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两个实践教学环节为平台,提出了结合生产实习强化工程实践能力、结合毕业论文研究内容加强最新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结合毕业论文的研究过程培养创新性能力等方式,对基于实践教学化工类创新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