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静态浸泡方式,研究了聚丙烯酸盐防水材料在含有Cl-、SO42-及碱性水环境介质的抗腐蚀性能。通过溶胀度的测定,研究了不同喷射距离及不同质量分数引发剂所形成的聚合物溶胀度变化与抗侵蚀性关系。研究表明,当喷射距离为50 cm,引发剂质量分数为10%时所合成的防水膜溶胀度最小,抗腐蚀能力较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微乳液法制得了纳米聚苯胺,并讨论了乳化剂、氧化剂的用量对聚苯胺粒子的粒径、电导率、分子链结构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马利  陈云  刘家和 《上海涂料》2005,43(1):22-24
采用微乳液法制得了纳米聚苯胺,并讨论了乳化剂、氧化剂的用量对聚苯胺粒子的粒径、电导率、分子链结构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微乳液法制得了纳米聚苯胺,并讨论了乳化剂、氧化剂的用量对聚苯胺粒子的粒径、电导率、分子链结构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聚苯胺的合成、表征及气敏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化学氧化聚合法,以苯胺(An)为单体,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控制反应温度,在酸性介质(无机酸和有机酸)中合成聚苯胺(PAn).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对聚苯胺掺杂前后结构的变化进行了测试,讨论了酸掺杂对聚合产物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的离域使聚苯胺主链结构经质子酸掺杂后形成了共轭结构.常温下,通过聚苯胺的气敏性能测试,得知有机酸掺杂的聚苯胺的气敏性能更好,其中用磺基水杨酸掺杂的聚苯胺对1000 ppm氨气的灵敏度最高,达到了14.8580,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最后初步探讨了聚苯胺的气敏机理.  相似文献   

6.
用化学氧化聚合法,以苯胺(An)为单体,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控制反应温度,在酸性介质(无机酸和有机酸)中合成聚苯胺(PAn)。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对聚苯胺掺杂前后结构的变化进行了测试,讨论了酸掺杂对聚合产物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的离域使聚苯胺主链结构经质子酸掺杂后形成了共轭结构。常温下,通过聚苯胺的气敏性能测试,得知有机酸掺杂的聚苯胺的气敏性能更好,其中用磺基水杨酸掺杂的聚苯胺对1000ppm氨气的灵敏度最高,达到了14.8580,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赵海沨  韩冰  赵辉 《广州化工》2014,(18):60-62
以D-樟脑磺酸为掺杂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软模板,过硫酸铵为氧化剂,在水溶液体系中通过苯胺原位聚合制备得到聚苯胺纳米纤维,对其进行了紫外和红外的表征,并使用SEM对其形貌进行了观测。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樟脑磺酸的掺杂可促进聚苯胺纳米纤维的形成,并同时起到掺杂剂和软模板的双重作用;通过控制反应的时间,可调节产物的形貌结构。  相似文献   

8.
为获取叠氮硝胺(1,5–二叠氮基–3–硝基–3–氮杂戊烷,DIANP)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以吉纳(硝化二乙醇胺,DINA)和NaN3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相转移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TBAB)存在下,反应介质为二甲基亚砜(DMSO),反应温度为90~95℃,反应时间为8h,DINA与NaN3投料摩尔比为1:2.2。DIANP平均收率可达93.4%,质量分数可达98%以上。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杂质进行了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经处理之后的产物中杂质主要为DINA和单叠氮硝胺(PNAN)。研究了杂质对DIANP稳定性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杂质含量范围内,杂质对DIANP储存稳定性无影响,但对撞击感度有明显影响,杂质越多,撞击感度越高。  相似文献   

9.
聚苯胺是一种独特的共轭高分子聚合物,它经过简单的非氧化还原的酸(或碱)的掺杂(或解掺杂)后可以实现该高聚物在绝缘体和导体之间转变。本论文采用快速混合的方法在氧化剂+苯胺+盐酸体系中制备微/纳米聚苯胺,并通过扫描电镜、紫外-可见光光谱仪、红外光谱仪对所制备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氧化剂为三氯化铁时,所制备产物形貌为分散性良好,平均直径为200nm左右的纤维,经紫外-可见光吸收谱和红外光谱表征,所得产物为掺杂态的聚苯胺。综合考虑产物结构和形貌,得到最优合成条件为:盐酸浓度0.5mol.L-1,三氯化铁与苯胺配比为8:1,室温下反应时间8h。  相似文献   

10.
采用微乳液聚合法,以苯胺为单体、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盐酸(HCl)复合酸掺杂制备了导电聚苯胺,通过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合成工艺条件对聚苯胺导电性能的影响,探讨了有机无机复合酸体系对聚苯胺热稳定性的影响。在复合酸十二烷基苯磺酸与盐酸物质的量比为3∶2、复合酸与单体物质的量比为2.0∶1、聚合温度为20℃、聚合时间为10h的优化条件下,所得到的掺杂态聚苯胺导电性能最佳。适当配比的有机无机复合酸掺杂后,导电聚苯胺的热稳定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含氟的高分子聚合物,通常具有很强的抗逆性、抗高温、抗化学腐蚀、具有耐久性和耐候性,因此其在石油化学、工业建筑等方面被广泛应用,研究此类聚合物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主要研究含氟聚苯胺,将总结它的合成方法、阐述它的性质以及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2.
于波  马立国  于海岩  张龙  梁山  冯可 《弹性体》2011,21(2):52-56
采用直接化学氧化聚合法,用一步掺杂的方法合成了导电聚苯胺,在聚苯胺链上引入磺酸基团。讨论了氧化剂的用量、反应介质酸的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导电聚苯胺性能的影响。获得了最佳参数为:反应温度为10℃;c(盐酸)=0.3 mol/L;n(过硫酸铵)∶n(苯胺)=0.4∶1;反应时间为4h。其在二甲基亚砜(DMSO)中溶解度超过85%,产率超过80%,电导率大于8 S/cm。  相似文献   

13.
以丙交酯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中的中心组合设计(CCD)设计实验,以聚乳酸(PLA)分子量为响应值,分别考察了压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用量4个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丙交酯开环后聚合形成PLA的分子量的影响,并建立响应值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回归方程。残差正态概率图均匀分布在一条直线上,可信度为99.65%,说明响应曲面法建立的预测PLA分子量的模型可靠。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分析所制得的产品,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傅里叶红外光谱(FII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利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分析法(TG)对其热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最终产品可获得与多步法生成的PLA相似的性能,节省工序,降低反应成本。  相似文献   

14.
聚苯胺盐的合成及导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柏宇  慕建群 《塑料工业》2004,32(11):8-10,24
用对甲苯磺酸作为掺杂剂对聚苯胺(PANI)进行掺杂,合成了导电聚苯胺盐(ES)。研究了掺杂剂用量、模压压力、模压温度、氧化剂用量对聚苯胺盐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掺杂剂用量的增加,PANI的电导率也在不断的增大;当ES所受压力较高时,电导率提高;高温使PANI电导率上升;氧化剂与苯胺的最佳配比为1:1。  相似文献   

15.
采用溶液聚合法,用樟脑磺酸(CSA)在间甲酚(m-c)与三氯甲烷(ch)的混合溶剂中对聚苯胺进行掺杂,掺杂能够使聚苯胺在保持较好溶解性的同时,提高其电导率。当PANI/CSA(mol/mol)=1/50时,制备出了电导率高达400 S.cm-1的PANI-CSA自支撑膜。采用四探针法测量了掺杂态聚苯胺的电导率,并用红外光谱(FT-IR)和热失重(TG)等方法表征了樟脑磺酸和盐酸掺杂的聚苯胺的结构和形态。  相似文献   

16.
以废旧棉布为原料,K_2CO_3为活化剂,化学活化法制备棉纤维基活性炭。以碘吸附值和得率为指标,采用Plackett-Burman(P-B)设计,进行主要影响因子的筛选,利用中心复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和响应面优化分析,确定最优制备工艺,并对该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样品进行元素含量、表面形貌、比表面积、孔结构和表面官能团的表征。结果表明:碘吸附值和得率的显著影响因子是活化温度、浸渍比和活化时间;最优工艺条件为活化温度818℃、浸渍比1、活化时间1.5h;在此工艺条件下样品碘吸附值和得率分别为1513.7mg/g和15.42%;样品含C量为93.45%,比表面积达1624.79m~2/g,平均孔径为2.57nm,其表面官能团种类稀少。利用高含碳量的废旧纺织品可以制备出性能优良的活性炭,同时采用P-B/CCD法在优化制备棉纤维基活性炭的工艺中是准确可靠的。  相似文献   

17.
针对亚硫酸盐体系镀金液的稳定性和镀层均匀性问题,制定了测试评估方法及工艺改进方案。提出了高温稳定性测试、Ni~(2+)耐受能力测试和还原剂稳定性测试3种方法来评价镀金液稳定性。镀层均匀性则通过测厚仪多点测厚,计算总体相对标准偏差(RSD)进行表征。通过单因素试验对配位剂组成和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置换镀金的最佳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为:Na_3Au(SO_3)_25 mmol/L,Na_2SO_3 0.3 mol/L,三乙醇胺0.1 mol/L,Na_2S_2O_3 5 mmol/L,Na_2HPO_4 0.2 mol/L,pH 6.5,温度60°C,搅拌速率1 m/min。优化后的镀液稳定,施镀10 min所得镀层的平均厚度约为0.05μm,RSD小于10%,表面粗糙度为20.8 nm左右,满足化学镀镍/置换镀金(ENIG)工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运用单纯形优化法对铜箔棕化处理的配方和工艺条件进行动态寻优,得到最优组合为:内层键合剂25~40 mL/L,浓硫酸55~60 mL/L,双氧水35~50 mL/L,温度30~45℃,时间50~60s。在最优条件下棕化处理的铜箔与树脂的剥离强度达0.74 kg/cm,经100个冷热冲击循环、6次高温浸锡和6次无铅回流焊后均无分层、爆板现象。棕化后的铜箔表面形成了微观均匀的蜂窝状孔隙结构,剥离时分层发生于有机铜氧化膜与铜基板的界面处。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1-乙烯基咪唑型和4-二甲胺基吡啶型两种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合成工艺,采用正交实验方案对合成条件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确定了制备这两种离子液体的最佳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物以及溶剂的量。通过对离子液体理化性质包括结构、溶解性、酸碱度和粘度等的表征,对其性质给出了比较全面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0.
水解聚马来酸酐的合成工艺及其性能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水为溶剂,w(H2O2)=30%为引发剂,在自制催化剂作用下,一步合成了水解聚马来酸酐(HPMA),并探讨了水解聚马来酸酐的用量、pH值、硬度、碱度、温度、时间与水解聚马来酸酐对CaCO3阻垢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水解聚马来酸酐对CaCO3具有良好的阻垢性能,在pH=6~9,ρ(Ca2 )=250mg/L,ρ(HCO-3)=250mg/L,ρ(HPMA)=0.5mg/L时,阻垢率达99.87%,且具有较好的耐温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