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保障性住房项目决策者提供参考。以合肥市9个不同区位、类型的保障性住房项目为研究对象,选取品质、区位、交通、配套、环境5个因素,通过建立数据分析模型,采用价值工程和层次分析法,讨论了这些因素对保障性住房项目选址的影响。评价了9个不同项目的选址优劣程度,其中5个项目选址最为合理,2个项目选址较为合理,2个项目选址欠妥。居住成本类因素对保障性住房项目选址的影响明显,居住质量类因素对保障性住房项目选址的影响不明显,建设成本对选址价值有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保障性住房项目决策者提供参考。以合肥市9个不同区位、类型的保障性住房项目为研究对象,选取品质、区位、交通、配套、环境5个因素,通过建立数据分析模型,采用价值工程和层次分析法,讨论了这些因素对保障性住房项目选址的影响。评价了9个不同项目的选址优劣程度,其中5个项目选址最为合理,2个项目选址较为合理,2个项目选址欠妥。居住成本类因素对保障性住房项目选址的影响明显,居住质量类因素对保障性住房项目选址的影响不明显,建设成本对选址价值有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大力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住户居住满意度也日渐受到广泛关注,但在实证研究的过程中,并没有提出完善的住户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从寻求保障性住房住户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公共因子出发,对近十年间研究我国保障性住房满意度的实证研究利用Meta回归进行了再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个人社会经济特征对满意度有着负向显著的影响,保障性住房的配套设施、社会环境以及政府所提供的服务对住户的满意度有正向显著的影响,而住房本身的建筑设计以及物业管理没有显著影响保障性住房住户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福州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发展至今已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供需缺口大、准入退出机制不完善、社会满意度低等问题。借鉴典型城市的先进经验,提出了福州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路径选择,从确保资金来源、优化住房供给、完善相关制度三方面提供了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是我国“十四五”时期住房建设的重点,关注城市一线务工人员的住房保障需求,尤其是建设供给符合这类人群住房特征需求的租赁住房,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总结国内外面向这类人群住房供应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基于对建筑、环卫、绿化养护、快递等行业的城市一线务工人员的问卷调查,分析总结这类人群的住房区位共性需求,构建了生活性、便利性、经济性、发展性四维度加权总和的区位选址模型,利用上海市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提出要紧密结合就业机会区域、优先考虑在社会经济密度比较集中、交通条件比较好的地段镶嵌式散点状形成此类保障住房空间供应,并合理控制每处供应规模;在房源分配管理上要因时因地动态调整提高区位房源供给的适配性,此外还应整合多方管理服务的配套支持,提高保障供应效果,实现住房保障发展的初衷和城市化发展的战略目标,为政府住房保障部门在面向城市一线务工人员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中的选址评估与审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和人口不断增长,人口与住房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而近几年我国不断上涨的房价成为影响人民安居乐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建立社会保障性住房制度和完善社会保障性住房立法已成为我国当前的燃眉之急。然而随着我国不断推进保障性住房的发展,各方面的问题也层出不穷,这集中表现在住宅基本法的缺位、准入退出机制不健全、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选址偏僻及配套设施不健全等,所以针对现实中保障性住房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对应的策略,在坚持公平原则与适度保障原则相结合、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等原则的前提下加强立法和制度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保障性住房是解决城市中低收入群体居住问题的重要手段。合肥市保障性住房空间分布呈现分布不均衡的特点,本文从被保障人群的基本需求和居住感受出发,通过典型小区的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分析合肥市保障性住房居民群体特征、居住需求及目前居住满意度情况,评价合肥市保障性住房现状空间布局的合理性,总结问题并提出规划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吉林省保障性住房工作效率,运用管理信息系统业务重组的基本方法,对现有系统进行改进与创新.主要提出的创新点有:准入与分配系统自动化的完善、用户层级与访问权限的明确、逐级分配体系与自动分配模式的创新、退出模块的改进、动态监管的创新等.希望通过对此系列的研究,能更好地帮助吉林省保障性住房相关部门在未来几年的保障性住房工作中,公平、公开、公正地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9.
人才保障性住房是地方政府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鉴于人才保障性住房理论研究严重滞后,我国的人才保障性住房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分析了我国部分地区人才保障性住房的实施现状和基本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人才保障性住房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陈焱 《商品与质量》2012,(Z4):127-128
当今世界,住房难题几乎困扰着所有国家的平民百姓,对住宅需求的满足,是对人基本权利保障的前提,因此,国家和政府有必要、有责任对住宅产业的发展进行支持和干预。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国家进行住房保障的重要方式。本文首先对保障性住房进行法律定位,理清保障性住房的范围以及其和商品房的关系,进而分析出保障性住房是政府的责任,最后结合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不足提出一些具体的制度。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从各地实践情况看,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分配至今还停留在制度设计层面,实际运行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保障性住房准入与退出管理体系设置不健全,导致统一指挥权缺位以及监督权缺失等问题的出现.应该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监督机构,完善保障性住房准入与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2.
社会保障性住房制度是解决城市住房困难家庭、促进民生的重要政策性举措。评价保障性住房制度的合理性,主要涉及适度、公平和效率三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了社会保障性住房制度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公租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的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国家和地方政府均非常重视保障性住房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在此背景下,商品住房应当如何定位、如何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的定义、二者的属性分析、二者从需求和供给等方面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的分析,提出了商品住房市场相对于保障性住房的发展定位,以供参考和商榷.  相似文献   

14.
当前的房地产市场低迷与政府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存在供应结构的矛盾,如果能够从解决新旧住房空置率的角度采取保障性住房消费的政策,实施“政府回购”、“先租后买”、“保障买方”等方式,或许可以起到一举两得的双重效果,或将是政府保障性住房投资建设的一种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当前我国最受关注的民生问题,配套设施作为保障性住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供应普遍滞后与低效,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制约了民生保障目的的实现。从居民主体需求出发,并以上海保障性住房建设为例,探索了保障性住区配套设施建设情况评估流程,并据此确定了评估因子及其权重,初步构建了保障性住区配套设施建设评估模型,研究成果对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十二五"期间的加速跑阶段之后,于2016年迎来了"十三五"规划的开官之年.本文以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房的生产、交易方面为研究视角,对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房协调发展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进而提出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房协调发展建议.引导"十三五"住房发展规划对土地、资金、财税、金融等资源进行科学配置,提高住房效率,真正的服务普通百姓.  相似文献   

17.
我国保障房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市场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全国各地开始大建保障性住房,但是土地需求与潜在的土地供给存在着严峻矛盾,此外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涉及到资金、土地、建材、建设能力和制度建设等一系列复杂问题,而资金不足是制约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一个主要因素。在传统的地方政府负责保障性住房土地整理的模式下,政府很难承担每年6000-7000亿元的资金压力,因此需要寻求开发商和金融机构的帮助,而"政府+开发商"的模式将成为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住房、棚户区改造和限价房的最主要建设方式。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为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施工质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所属的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联合60家地方、行业协会及特大型集团公司联名发布"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质量管理倡议书"。倡议书如下:一、保障性住房工程参建各方要充分认识到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住房困难家庭居住  相似文献   

19.
正保障性住房是指根据国家政策及法律规定,由政府统一规划、统筹,提供给特定的人群使用,并对该类住房的建设标准、销售价格或租金标准给予限定,起社会保障作用的住房。目前,我国的保障性住房主要包括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廉租房、限价房、定向安置房、棚户区改造房等。我国政府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600万套(户),到2015年全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健全符合国情的住房保障和供  相似文献   

20.
丁宁 《商品与质量》2011,(17):19-19
广东省政府此前提出了今年要建设31万套保障性住房的目标。目前,广东省在信贷方面通过政策倾斜、创新产品、优惠定价等手段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截至2011年1月末,广东银行业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贷款余额56.8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