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产学融合协同培养"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建立了"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产学融合协同培养’基地",从选题原则、协同指导、共享成果三个方面论述了基地运行方法,并进行了案例分析。结果表明,专业硕士研究生"产学融合协同培养"模式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
工程硕士教育以专业工程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创新,主要培养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本文在介绍了我国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背景的基础上,论证了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的学位区别,进而分析了立足应用创新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最终构建了多元协同"教学研做"专业硕士培养模块化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实施的"2011计划"明确指出要积极建立校企协同创新联盟,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分析给排水专业校企协同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研究校企协同创新培养给排水专业应用型人才有效对策。目的是在"协同创新"思想指导下,积极联合政校企等多方面的支持,构建多维支持结构,形成高校特色的协同模型和策略,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传统化工产业转型发展离不开高层次人才的输入。本文以锰资源化工发展为例,分析现有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助力企业创新发展为目标,提出"双专业联合"的研究生创新培养体系和"五位一体"的研究生实践培养体系,取得了可观的人才培养效果,可为校-企深入产学研协同共赢发展提供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化工设计通讯》2019,(11):164-165
在当今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校企合作是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途径和重点发展方向,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可实现社会与教育资源的共享,可实现"知识-工程应用-人才"的有效迁移。结合我校动力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情况,分析了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动因,以及人才培养中成绩、不足与成因,探讨并改进工程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获得了较好的实践成效,为有效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关键。滁州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不断的实践,最终形成了"校企政协同、产教研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能初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需求。本专业所采取的方式对其他专业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新工科"给应用化学专业建设带来了新挑战,需要开展"新工科"研究,落实办学定位,紧跟企业需求,加快应用化学专业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7.
沈丽  郝玉翠  孙秀君 《广东化工》2014,(6):212+214-212,214
在深刻理解CDIO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工程教育理念基础上,为培养适应地方人才市场需求的工程技术人员,结合我院环境工程专业现状,初步建立了包括"目标+基本要求+方法"的环境工程专业"环保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出"环保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以及实现目标要求的方法和手段,并应用于我院环境工程专业13级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制定中。  相似文献   

8.
基于三位一体导师制的校企协同人才培养工作旨在提升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实效,需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以平台建设为基础,构建协同运行机制。通过多元协同制定培养方案、组建科技创新训练营、实行师生协同研究、校企联合培养等举措,"四年一条龙"不间断培养的科研团队模式得以构建。构筑科学的激励和评价机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9.
张蕤  徐鹏  方明锋 《广州化工》2012,(5):157-159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围绕我校高水平特色大学的建设目标及国家对林业科技的战略挑战,我们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与实践,提出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建构"宽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重实践"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几年来,通过更新教育理念、完善实践教学平台、营造创新氛围等措施,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0.
协同创新在食品生物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地位,文章主要从基于工程技术中心的食品生物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导师引领、资源共享三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协同创新培养专业模式可培养大批创新型、技能型、研究型的食品生物专业人才,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11.
傅小明  孙虎  杨在志 《广州化工》2020,48(8):196-198
以宿迁学院材料专业为例,探讨了在应用型高校执行人才培养方案中如何创新,提出了"1+X"人才培养模式,"1"是指专业学历教育,"X"是指多能力的培养,即分类引导培养、尊重个性发展。通过几年的实践,材料专业是以学科为依托,以人才需求为导向,采用了"1+X"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显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12.
在加快双一流高校和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高校必须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探索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为例,探索出"一中心多地基"研究生培养与跨界融合创新模式。提出了"一中心多基地"的建设方案和原则,建立研究生培养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以双导师制和合作项目为契机,提升研究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以期对产学研协同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双创"背景下出发,分析比较了国内外高校及民办高校黄河科技学院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以黄河科技学院为例探究了民办高校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从药学专业的特点及人才培养体系的融合进行展开讨论,制定了针对性的"1+5+2"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参考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深入推进,急需加快新工科建设和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提供人才保障。在分析现有专业学位研究生存在问题和新工科背景下对人才能力要求的基础上,从培养目标制定、导师队伍发展、课程设置和实践基地建设等四个方面构建了以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优势学科——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期通过本培养模式的实施实现化工技术人才创新和实践能力的紧密结合,满足"中国制造2025"对化工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王冬梅  周俐军  高军 《广州化工》2020,48(6):160-162
化工类专业硕士培养是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型培养模式,但其起步晚,目前培养模式尚在建立和完善之中,本文通过对我国工科高校化工类专业硕士的教学情况比较研究,提出了适合该校化工类专业硕士培养的课程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导师制度、实习基地建设及专业实践等新型模式,以期培养出适应现阶段"中国制造2025"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湖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的一些措施及方法。我校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的相关教师及学生通过近年来积极制定应用化学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努力构建创新性人才培养体系,拓宽专业口径,采取"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使得我校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在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当代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本文以佳木斯大学的农业电气化专业为例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分析了现状和问题,确定了改革目标和改革内容,通过协同创新使得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联系起来,促进"复合型"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了适应学校转型发展的要求,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及时改革修订了培养方案,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力争培养出既具有较强的材料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创新型、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9.
李凡修  艾俊哲  戴捷  黄河 《广东化工》2014,41(23):161-16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环境工程专业显现出的知识陈旧与学生就业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建立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新的课程体系建设已迫在眉睫。文章以长江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探讨了环境工程硕士培养目标和定位,重点介绍了长江大学在这方面的做法,这些做法创新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提升了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高校培养大量高素质创新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所面临的迫在眉睫问题。本文以青岛科技大学为例,探讨了名校建设工程背景下,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与实践。结合专业现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学改革,形成了以"生物与制药"相结合为特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创新应用型复合人才为目标的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