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电能表、采集终端部分不合格设备进入生产现场,出现采集数据大规模缺失/不正确等问题,运用标准比对法编制了电能表、采集终端规约测试方案,对厂站电能表、电能量采集终端的上行通信协议、本地通信协议的一致性和设备兼容性进行测试,完善了电能表、采集终端的到货验收检测方法,杜绝了不合格产品进入生产现场。结果表明:电能表、采集终端规约测试方案的测试方法科学合理,实际测试操作简单便捷,测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朱政 《大众用电》2013,(4):21-22
国家电网公司正在进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以下简称采集系统)的建设工作,预计2014年将全面实现"全采集、全覆盖、全预付费"。其中,智能电能表的采集成功率是采集系统深化应用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各省电力公司在提升采集成功率方面,一般采用终端厂家和智能电能表厂家,甚至是载波芯片厂家进行现场支持的方式进行解决,但往往会出现厂家之间互相推诿责任的情况,无法判断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3.
面向对象数据交换协议是在总结提炼采集系统现有通信协议应用实践基础上,采用面向对象思想进行了创新设计,以高效、灵活、安全、具备互操作性为目标,一套协议贯穿于采集系统主站、采集终端和智能电表,具有业务适应性强、采集效率高、执行成功率高、数据源唯一、兼容性好、安全性高等技术特点。充分了解面向对象数据交换协议的特点,从现阶段用电信息采集运维及深化应用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营销工作经验和采集运维专业知识,通过现场案例,从发现问题、探索本质、解决实际的角度,提炼出实用性较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影响用电信息采集成功率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通信故障、现场终端参数设置、主站系统参数设l置及通信规约等4个方面,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的专用变压器终端、集中器、采集器上影响用电信息采集成功率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法,对提高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上线率和采集成功率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工作中终端调试及系统应用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压电缆终端因缺陷造成的运行失效问题,分析局部放电的机理,采用HFCT(高频电流传感器)的局放测试技术并结合交流变频谐振耐压的试验方式,设计了一种通过监测电缆终端在不同试验电压下的局部放电图谱,以确定电缆终端发生失效状态的检测方法。通过现场化的试验验证,有效地发现了高压电缆终端缺陷。应用该检测方法,解决了高压电缆工程竣工验收问题,可以在电缆终端竣工验收中有效地发现微小缺陷,对于提前判断高压电缆终端失效具有明显效果。可避免因终端失效造成的电缆运行故障甚至是终端头爆炸等事故。  相似文献   

6.
<正>由于公网信号(移动、联通、电信)覆盖存在盲区,导致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无上行信号,无法实现数据传输。对于无公网信号覆盖的公变台区,通过改进集中器软件,将总表更换为载波表,改变集中器的安装位置,成功解决了上行通信问题。但由于专变的本地费控(实时电费控制)是通过控制用户的开关来实现的,在采集终端与用户开关之间需要敷设控制电缆,采集终端无法迁移,因此,无法用解决公变的方法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集抄用户采集成功率提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自动抄表问题,进一步提高用户电表采集成功率,文中从故障对象、故障现象、故障原因等方面入手,分析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失败的原因.经统计分析和现场抽样检查,影响采集成功率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主站与终端之间和终端与电表之间.且分别分析了主站与终端之间和终端与电表之间的几类故障现象和原因,并给出了提升采集成功率的方法,可有效提高集抄用户采集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针对不同的采集终端设计方案,深入研究了可用于智能电网建设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现场诊断方法,提出了基于脉冲输入单元和精密时基源的秒脉冲增量统计扩大算法,研制了便携可移动的现场诊断系统,开发了用于该测试系统的自动测试软件。该系统可以根据测试方案提供可控的现场环境参数,在改变对现场采集终端输入量的基础上,对现场采集终端的输出量和通信内容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测试系统能够准确分析现场采集终端的功能性能指标,满足系统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专变负控终端的采集成功率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中的关键。从通信、终端设置、主站设置、规约等多个方面,对影响专变负控终端采集成功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将安装准备、终端安装、现场调试、现场检查作为专变负控终端的最佳安装调试流程,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终端调试及系统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专变采集终端是对专变用户用电信息进行采集的设备,其运行可靠性与现场电磁、气候坏境有关。本文针对现场雷击造成终端电源失效异常故障,进行技术分析。对比常规试验,提出了模拟现场环境的试验方法。成功开展了故障复现的试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整改措施与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低压客户宽带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以其通信速率高、实时性强等特点为电力企业营销服务手段的拓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针对终端组网接入方式、小区中继器、现场电能质量检测等方面归纳了现场测试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和实施手段。分析了在终端建设需求规划阶段对终端的性能要求及对多功能电表、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的要求,给出了小区建设实施方案。最后对低压客户宽带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业务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GPRS公网终端通过拨号方式与用电信息采集主站建立通信连接,在对新投运的GPRS公网终端进行现场调试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了GPRS公网终端的拨号失败,对现场调试工作的进度造成时间上的延误,影响用电信息数据的正常采集.文章对福建省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GPRS公网终端的拨号流程和拨号原理进行介绍,并对GPRS公网终端拨号过程中的常见故障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针对USB2.0高速线阵CCD图像采集的嵌入式实现方案,解决了系统的兼容性和小型化问题,使得这项技术能够在工业现场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图象采集卡和图象采集终端的组成、图象采集和嵌入式硬件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图象采集卡软件、Linux下USB设备驱动、图象采集终端程序的设计与实现。通过试验数据,验证了嵌入式实现方案的可行性,使得设备小型化成为现实。该方案对现有的以PC机为主的图像采集系统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现场计量自动化终端现场运行过程中通信问题无法有效判断的难题,设计了计量自动化终端现场通信分析仪。该通信仪可用于终端现场数据采集通信过程中的异常判定和分析,有助于终端现场运维人员快速定位缺陷,提高现场终端采集的完整率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针对南宁电网公用配电变压器终端不上线的问题,根据计量自动化系统的采集数据、终端系统内部故障记录及现场调查情况,分析了数据采集不到、数据传不回来、后台系统收不到数据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实践证明,新增和有效维护配变监测终端,能够解决配变监测终端上线率低的问题,保证了配电网和用户的用电可靠性、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正>1推广实施前存在问题(1)采集建设后,采集主站及现场终端运维人员严重不足,再加上光伏发电、电能替代等新型业务需要新的人力资源投入,亟待建立基于采集系统深化应用的生产组织模式,充分发挥采集系统的应用效率和技术优势,减少传统抄表、核算业务的人员投入,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2)传统抄表、核算业务主要依赖人工作业,人工提  相似文献   

17.
管晓鹃 《青海电力》2011,30(4):27-29
介绍了变电站电能量采集终端基本原理,以及DL/T 645-2007和DI/T 645-1997 2种通讯规约之间的异同,重点论述变电站电能量采集终端使用单一通讯通道实现2种不同通讯规约电能表数据采集的方法.这一方法的成功应用,极大地减少了现场工作量,解决了变电站电能表新旧规约过渡期间电能量采集面临的问题,实现了电能信息的全采集.  相似文献   

18.
《电力信息化》2011,(6):93-93
2011年5月25日,国家电网公司系统首台具有现场合闸送电功能的智能服务终端在江西南昌投运成功,标志着江西省电力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现场服务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率先完成。现场智能服务终端管理系统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载波等通信信道中断的情况下,现场智能服务终端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计量自动化采集终端的工作原理、功能及其实验室检测方法,并对检测中常见的故障类型和处理方法进行讲解,由实验室检测常见问题引申入现场运维中的故障原因分析,通过几个现场运维中的案例对终端运维中的故障类型和故障处理方法进行了介绍,对实验人员和现场运行维护人员快速、准确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有相应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用电信息采集终端远程故障诊断系统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广东电网公司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终端装置装机工作量巨大,运维人员短缺,故障终端多且故障情况多样,诊断过程复杂等问题,利用智能专家系统,采用完成端口和ACE框架编程技术研制了一种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的故障智能诊断系统,包括诊断主控系统和诊断子系统.该系统具有快速、在线、自动地诊断分析终端故障的功能,确保了终端故障得到及时和有效的解决,提高了终端故障诊断分析效率,减轻了现场终端维护工作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