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0 毫秒
1.
《Planning》2016,(22):44-47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5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19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植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和术后1年随访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变化情况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前缘高度和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前缘高度和Cobb角均较治疗前改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对照组前缘高度丢失程度和Cobb角丢失度明显高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8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创伤小、安全可靠的优势,可有效将患者体内骨缺损空腔填充,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减少椎体高度的丢失,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6)
目的:观察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传统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病例均经过CT确诊。将所有病例按照系统抽样的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行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分别记录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带支具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及带支具的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实验组出现伤口感染2例,剧烈疼痛5例,无内固定破坏;对照组出现伤口感染8例,剧烈疼痛14例,内固定破坏3例。实验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明显,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19):123-125
目的:探讨微创胸腰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患者尿路规范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80例行微创胸腰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尿管护理,观察组采用规范化尿管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排尿训练配合度,尿路感染、菌尿和拔除尿管后排尿困难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尿路感染、菌尿及拔除尿管后排尿困难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排尿训练配合度及治疗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胸腰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患者采用尿管规范化护理可提高患者排尿训练配合度,减少尿路感染、菌尿及拔除尿管后排尿困难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显著临床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15):108-110
目的:对胸腰段椎体骨折GSS内固定术经锥弓根等植骨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采用GSS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加经椎弓椎椎体内植骨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的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伤口均一期愈合,X线片显示脊柱序列和生理曲度基本恢复正常,椎体高度恢复到正常椎体高度的78%~98%,复位率达到98%,疼痛症状及功能改善96%以上,无脊髓及神经根损伤加重并发症,无螺钉棒松动、断裂,无矫形丢失无脊髓及神经根损伤加重并发症。结论:对胸腰段椎体骨折采用手术治疗时采用经椎弓根植骨加椎板后路植骨稳定前中后柱椎体,以防止断钉断棒、椎弓根钉松动,同时防止椎体高度丢失,减轻患者的痛苦,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胸腰段椎体骨折总体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8):139-140
目的:探究3D打印技术在胸腰椎骨折的椎弓根螺钉置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0例在本院行胸腰椎骨折的椎弓根螺钉置入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行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使用X线次数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3个月,两组伤椎高度比及Cobb角均比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术后3个月两组伤椎高度比及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一次性置钉成功率(96.00%)及置钉准确率(95.03%)均明显优于对照组(76.00%、80.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为(3.16±0.2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38±0.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腰椎骨折的椎弓根螺钉置入术中使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术中置钉成功率,并降低术中X线使用频率,提高手术效率,且该治疗方法能够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2):82-84
目的:探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护理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10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两组患者均在本院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胸腰椎骨折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则采用围术期专项整体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并比较两组术后腰椎功能、脊髓功能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腰椎功能优良率(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6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脊髓功能B级(12.96%)和C级占比(25.9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2.22%、35.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脊髓功能D级(38.89%)和E级占比(22.2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9.63%、1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56%)显著低于对照组(1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围术期采取针对、有效的整体化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并可改善患者腰椎、脊髓功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8):63-64
目的:观察经皮长尾可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2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行胸腰椎骨折治疗的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使用微创治疗(经皮长尾可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照组使用开放式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前、术后3 d,术后3周以及术后半年的VAS评分进行比较,并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矢状面指数以及Cobb角的情况,以观察两种术式对患者的影响。结果:对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后发现,观察组患者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引流量、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 d、3周以及术后3个月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矢状面指数和Cobb角等指标均较术前有所改善,比较差异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长尾可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确切,能够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9)
目的:对应用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术对患有胸腰椎骨折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82例患有胸腰椎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椎板植骨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胸腰椎骨折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胸腰椎功能复常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围术期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术对患有胸腰椎骨折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3):139-142
目的:总结经皮长尾可折U型空心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手术的围手术期配合。方法:对24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经皮长尾可折U型空心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手术,同时加强围手术期配合。结果:247例患者手术顺利,皮肤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无感染、神经损伤、压疮等发生。结论:加强经皮长尾可折U型空心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围手术期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12):94-95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微创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42例损伤平面以下无神经功能损害、无须进行椎板减压的单纯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微创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微创组于C臂X光机定位下确定需要固定的椎弓根进针部位,开4个均约1.5 cm长的切口,骨折复位和固定均在4个小切口内完成,对照组采取常规8~10 cm长的切口开放手术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12~48个月的随访。手术前后及随访时均摄正侧位X线片,测量患椎前后缘高度及后凸Cobb’s角。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ASIA神经损伤等级标准评定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较术前恢复椎体高度及胸腰段局部后凸Cobb’s角,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椎体高度及后凸Cobb’s角均有少许丢失,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均未见上述指标进一步丢失。微创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微创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骨折愈合快等优点,临床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6,(29):127-130
目的:探究侧入路微创椎间融合结合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段骨折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后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联合外侧植骨融合方法治疗,试验组采用侧入路微创椎间融合结合后路短节段固定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伤椎高度比值、脊柱后凸成角(Cobb角)、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手术前后JOA评分。结果:试验组伤椎高度比值、Cobb角、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12个月JO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入路微创椎间融合结合后路短节段固定应用在胸腰段骨折患者治疗中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椎体稳定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7):134-135
目的:对比分析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经伤椎单节段以及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治疗)和对照组(采用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对手术治疗满意度、手术前后矢状面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变化情况、术后随访矫正情况以及随访丢失情况。结果:经术后随访发现,两组患者术后矢状面Cobb角均有所减少,而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均有所增加,但观察组患者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矢状面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手术矫正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随访矢状面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的丢失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来疗效显著,可有效恢复矢状面Cobb角以及伤椎椎体高度,也可减少术后矫正丢失,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4)
目的观察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胸腰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行胸腰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取出的56例患者,其中经传统后正中入路取出的患者27例,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的患者29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75±16 min vs 50±13 min),术中出血量(183±63 mL vs 46±16 mL)均显著减少,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3%vs 10.34%)显著降低(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胸腰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具有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2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6例(54椎)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卧床休息、止痛药物及支具等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行PV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活动能力评分、椎体平均高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活动能力评分和椎体平均高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21):36-38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7月-2012年3月本院胸腰椎骨折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6例,分别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对伤椎及相邻上下椎体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及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量为(5.5±1.9)%,伤椎后凸畸形Cobb角丢失量为(3.5±1.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程度评分(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29):38-41
目的:观察分析PCS椎弓根螺钉治疗脊柱创伤相关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2例脊柱创伤相关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普通椎弓根螺钉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PCS椎弓根螺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两组患者Coob’s角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且研究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两组患者VAS评分与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且研究组患者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后脊髓神经损伤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创伤相关疾病采取PCS椎弓根螺钉治疗效果显著,术后恢复快,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结合骨屑填充伤椎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34例胸腰椎骨折采用椎弓根钉复位固定后自体骨屑填充伤椎的方法治疗,术后随访并评估此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随访6~20个月,34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椎体高度再度丢失,无一例发生内固定断裂、松动。结论椎弓根钉复位固定后采用自体骨屑填充植骨,可减少椎体高度再丢失及内固定断裂、松动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5,(35):59-62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滑脱腰椎椎体中椎弓根钉置入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间因腰椎滑脱施行手术的4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手术方案均采用传统腰椎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PLIF)手术,传统徒手穿刺组采用传统徒手穿刺完成椎弓根钉置入,3D打印组术前进行3D实体腰椎模型的打印,记录两组在滑脱椎体椎弓根钉置入过程中的工作时间、穿刺次数,均在术后复查CT以判断椎弓根钉置入的准确性。结果:应用3D打印组在滑脱椎体中置入单个椎弓根的平均时间为(5.60±1.85)min,明显短于传统徒手穿刺组的(8.10±1.63)min;穿刺次数平均为(1.20±0.20)次,少于传统徒手穿刺组的(1.80±0.50)次;术后CT平扫提示3D打印组的38枚(95.00%)椎弓根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准确率明显高于传统徒手组的80.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3D打印技术有助于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前计划的制定,在滑脱腰椎椎体椎弓根钉的置入过程中可有效减少置钉时间并且明显提高置钉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2):144-145
目的:分析腰椎椎弓根螺钉加弹性棒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LDH患者68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进行腰椎椎弓根螺钉加弹性棒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进行单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影像学检查结果(HD、HV、HI、DA以及手术节段椎管面积),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术前及术后1、6个月,两组JOA评分以及ODI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ODI指数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显效率、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HD、HV、HI、DA以及手术节段椎管面积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椎弓根螺钉加弹性棒内固定术治疗LDH具有乐观的疗效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可以有效地保持一定腰椎活动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19)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对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前路减压椎体间撑开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方式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胸腰椎骨折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胸腰椎功能复常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方式对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