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Planning》2019,(25):1-4
目的:探索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全麻下行腹腔镜阑尾手术患儿血流动力学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3月于本院确诊并收入院治疗的60例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腹腔镜阑尾手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低、中、高剂量组,每组20例,患儿在给予相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的基础上,分别联合给予0.2、0.3、0.4μg/kg剂量的舒芬太尼。记录患儿入室即刻(T_0)、麻醉诱导后(T_1)、气管插管即刻(T_2)、气管插管后15 min(T_3)、术毕即刻(T_4)五个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BIS,记录患儿经麻醉诱导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术后观察并记录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麻醉苏醒时间。结果:高剂量组T_1、T_2时MAP、HR在三组中最低(P<0.05),高剂量组T_3、T_4时HR在三组中最低(P<0.05),但三组T_3、T_4时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组内不同时刻的MAP、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剂量组HR、MAP数值波动较为平缓。三组使用药物后BIS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各时间点BIS比较,高剂量组BIS低于中剂量组、低剂量组(P<0.05)。麻醉诱导期间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3μg/kg的舒芬太尼对患儿血流动力学与BIS的影响相对不明显,且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因此使用该剂量进行小儿麻醉诱导更加合理,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6):143-145
目的:研究婴儿临床麻醉中喉罩麻醉和气管插管麻醉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婴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60例婴儿给予气管插管麻醉,试验组60例婴儿给予喉罩麻醉,对比两组婴儿不同麻醉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婴儿在T1时的MAP、H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T2、T3时间段的MAP低于对照组,HR慢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婴儿的拔管时间及清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婴儿临床麻醉中应用喉罩麻醉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南充市中心医院行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对照组根据常规心电监护指标、患者体动呛咳情况及麻醉医生的临床经验判断麻醉深度指导用药,试验组除常规心电监护外,需行BIS监测,根据BIS监测值判断麻醉深度并指导用药。观察两组患者给药前(T0)、意识消失时(T1)、检查开始后10分钟(T2)、术毕(T3)及清醒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两组患者诱导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T2时点SPO2明显增高且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P<0.05);试验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及体动呛咳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恶心呕吐发生;对照组1例、试验组0例发生术中知晓。结论 BIS监测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时可有效监测患者麻醉深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麻醉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1):119-121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个体化丙泊酚靶浓度控制输注(TCI)应用于Ⅲ度烧伤患者中的优势。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Ⅲ度烧伤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BIS组,每组各39例,均择期行切痂术,且以丙泊酚TCI诱导和维持麻醉。对照组依照心率、血压调整TCI,BIS组则在BIS监测下调整丙泊酚TCI。观察两组麻醉前(T_0)、插管即刻(T_1)、插管5 min(T_2)、手术开始10 min(T_3)、术毕时(T_4)的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记录总丙泊酚使用量、术后苏醒时间、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MAP、HR、SBP与DBP不同时刻、组间和交互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T_2与T_4外,对照组组内每两个时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IS组组内每两个时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除T_0外,BIS组的MAP、HR、SBP与DB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IS组总丙泊酚使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BIS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BIS监测个体化丙泊酚TCI应用于Ⅲ度烧伤患者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丙泊酚使用量,降低麻醉风险,不良反应发生较少,且苏醒迅速。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5)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在腰硬联合麻醉中的镇静效果。方法:选取需进行腰硬联合麻醉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镇静,对照组患者给予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镇静,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警觉/镇静(OAA/S)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刻OA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T2~T3时刻MAP、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1、T4时刻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能够达到与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相似的镇静效果,且能够降低患者麻醉中血压和心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20):48-49
目的:探讨第三代喉罩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1月-2014年8月就诊需要进行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麻醉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其中对照组40例,气道管理方式为采用气管插管的方法;干预组40例,气道管理方式为第三代喉罩的方法。同时,比较两预组患者的HR、MAP水平,喉罩/气管导管置入、置管时间,手术时间、气腹前、停气腹前即刻PETCO2,并发症情况以及平均动脉压的变化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HR、MAP水平在T1、T2和T4时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5时刻对照组的HR、MAP明显高于干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麻醉中采用第三代喉罩的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可以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32):134-136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手术实施七氟烷复合芬太尼单肺通气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接诊的VATS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采取单肺通气麻醉,对照组麻醉药物为异氟烷+芬太尼,而研究组则为七氟烷+芬太尼,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气管插管时、插管后5 min、术后10 min、术毕各个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与心率(HR),并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插管后5 min的MAP均有一定降低,其中对照组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气管插管时HR较麻醉前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有少许不良反应,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TS手术患者实施七氟烷复合芬太尼单肺通气麻醉可取得不错的效果,对血压与心率影响小,而且苏醒快,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7):40-42
目的:探讨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开腹手术围麻醉期及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90例老年开腹手术患者。根据麻醉方式的差异分为A、B、C组,各30例,A组采取全凭静脉麻醉、B组采取吸入麻醉、C组采取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比较三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平均动脉压值(MAP)、心率(HR)、术后感染发生率。结果:C组苏醒、拔管时间均短于A、B组(P<0.05);手术前,三组MAP、HR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10 min及术后,C组MAP和HR值均低于A、B组(P<0.05);C组肺部感染率为3.33%,均低于A、B组的20.00%、23.33%(P<0.05)。结论:对于老年开腹手术患者,相比较于静脉麻醉、吸入麻醉,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可保证血流动力学稳定,更能降低肺部感染机率,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1,(1):23-2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胫腓骨骨折患者镇静效果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3月本院接收的81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达唑仑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记录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苏醒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于T_1、T_2时间段,两组SpO_2水平较T_0时均降低,MAP、HR水平较T_0时均升高,且观察组Sp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MAP、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T_3、T_4时间段,两组SpO_2、MAP、HR水平均呈逐渐恢复状态,且观察组SpO_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MAP、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与苏醒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胫腓骨骨折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镇静效果显著,血流动力学稳定,可缩短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苏醒时间,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5):144-146
目的:探讨七氟醚复合麻醉、异丙酚复合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脑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6月在本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28例妇科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采取七氟醚复合麻醉,对照组采取异丙酚复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rSO_2值、rSO_2的变化及血液流动学指标。结果:两组患者T2~T6各时间点的r SO_2值较手术前均出现明显降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各时间点的r SO2值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rSO_2≤45%率、rSO_2≤45%总持续时间、rSO_2≤45%最长持续时间、rSO_2≤45%整合值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不同麻醉剂诱导后,相对于T1,试验组在T2、T3时SBP、HR、MAP指标均下降微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T2后HR、MAP均显著下降,T3时迅速回升,T4后又逐渐回降,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3、T4、T5、T6、T7后的SBP、HR和MAP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SpO_2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均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异丙酚复合麻醉能够引起rSO_2较大程度降低,而七氟醚复合麻醉使rSO_2下降程度较小,有利于术中脑氧供需平衡,且对血流动力学、心率影响较小,麻醉维持更稳定。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20)
目的:探讨并比较盐酸戊乙奎醚、异丙酚联合舒芬太尼在无痛肠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无痛肠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联合应用异丙酚和舒芬太尼行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戊乙奎醚行麻醉,并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HR、MAP和SpO2变化更加平稳,且术后麻醉清醒时间越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异丙酚联合舒芬太尼在无痛肠镜中的应用可更好的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且苏醒迅速。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20,(2):37-40
目的:探讨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对患儿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9年4月在本院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儿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中给予芬太尼1μg/kg麻醉诱导,研究组术中给予舒芬太尼0.1μg/kg麻醉诱导。对比两组麻醉恢复情况、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期躁动评分、苏醒期镇静评分、苏醒期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及拔管后3 min,两组MA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前,对照组MAP、HR水平均明显高于麻醉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前,研究组MAP、H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芬太尼相比,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使用舒芬太尼麻醉诱导可抑制应激反应,缩短麻醉恢复时间,抑制苏醒期躁动,镇痛、镇静效果更佳,还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7):90-93
目的:研究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3月本院接诊的130例进行手术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氯胺酮对患儿进行麻醉,试验组采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联合芬太尼对患儿进行麻醉。分别在术前、术后对两组患儿的苏醒时间、胺碘酮用量、呼吸不畅、躁动及精神异常的发生率进行记录分析,并对两组患儿的各项生理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儿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患儿呼吸不畅、躁动及精神异常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两组患儿手术前后的各项生理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试验组患儿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幅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联合芬太尼进行辅助小儿区域麻醉临床效果良好,优于单独使用氯胺酮对患儿进行麻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13):89-91
目的:探讨PDCA管理方法在麻醉复苏室气管脱管中的应用。方法:将麻醉复苏室收治的168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随机平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患者交接、生命体征监测、协助拔管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PDCA管理方法,主要4个步骤: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及处理阶段。比较两组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气管脱落率分别为0、6.0%,麻醉复苏室滞留时间分别为(78.51±26.83)min、(64.50±22.04)min,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复苏室风险较高,气管脱落是常见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PDCA通过其持续、动态的质量改进方法可有效减少麻醉复苏室气管脱落的概率,减少患者在麻醉复苏室滞留时间。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5,(13):74-76
目的:探讨Narcotrend在腹腔镜辅助下胃肠癌根治术术中持续循环腹腔热灌注化疗的麻醉管理。方法:筛选2013年3月-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行胃肠癌根治术并术中持续循环腹腔热灌注化疗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根据麻醉医生临床经验判断实施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仪指导实施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各时期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麻醉药物剂量、苏醒时间等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2、T3、T4、T5较T0时刻SBP、DBP及HR升高(P<0.05)。两组患者T0及T1期SBP、D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照组T2、T3、T4、T5时刻SBP、DBP、HR指标高于观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肠癌根治术术中持续循环腹腔热灌注化疗患者采用Narcotren麻醉深度监测仪指导实施麻醉,可以更好的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使用较少的麻醉药物达到更好的麻醉效果,有利于患者的苏醒,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1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实施肌间沟臂丛麻醉下手术患者共120例,分为三组,分别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三组均实施肌间沟臂丛麻醉。低剂量组注入0.375%罗哌卡因30ml;中剂量组患者注入0.375%罗哌卡因40ml;高剂量组患者注入0.375%罗哌卡因50ml。结果:三组患者在麻醉过程中,除了高剂量组发生2例轻度霍纳氏综合征外,其余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尺神经、正中神经和桡神经的感觉阻滞完善所占比例分别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的运动阻滞完善程度完全阻滞所占比例分别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375%罗哌卡因40ml用于肌间沟臂丛麻醉时麻醉效果显著,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丙泊酚在静脉麻醉胃肠镜检查中剂量的影响因素和安全性。方法对318例进行静脉麻醉胃肠镜检查的患者,记录丙泊酚初始麻醉用量。分析丙泊酚初始麻醉用量与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饮酒量、既往疾病史等的关系,并了解其安全性。结果 318例患者中丙泊酚初始麻醉用量为50~200 mg,其用量和患者的年龄、体质量密切相关(P〈0.01),与患者性别及饮酒量无明显直接关系(P〉0.05)。2例出现低氧血症,经面罩给氧后缓解,3例出现低血压,经使用多巴胺升压后缓解。结论丙泊酚用于静脉麻醉胃肠镜检查中剂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患者的年龄和体质量。而麻醉胃肠镜检查中的护理配合是其安全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6,(23):39-42
目的:研究不同的麻醉深度的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POCD)的影响。方法:选取采用静吸复合麻醉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15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L组(术中BIS值维持50~60)、M组(术中BIS值维持40~50)和D组(术中BIS值维持30~40),每组50例。分别在术前1 d、术后3、5 d对患者进行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在术前1 d和术后3 d进行痕迹连线测试(TMT)和数字广度测验。对比分析不同时间点的评分差异。结果:L组和D组患者术后三项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评分与M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吸复合全麻麻醉深度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有影响,术中BIS值维持在40~50时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13)
目的:研究分析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后腹腔镜肾脏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6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对采用不同麻醉措施的临床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SBP、DBP及HR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气腹时、气腹后10min及气腹后20min的SBP、DBP及HR同麻醉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气腹时、气腹后10min及气腹后20min的SBP、DBP及HR同麻醉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治疗组患者气腹时、气腹后10min及气腹后20min的SBP、DBP及HR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后腹腔镜肾脏手术中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5,(16):33-34
目的:探究不同麻醉方式对下肢骨折手术中患者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5月本院住院治疗的90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按照麻醉方法分为两组,全麻组45例,联合组45例,分别采用全麻与硬膜外麻醉联合腰麻方式进行麻醉。分别在麻醉前(T0)、麻醉后(T1)、手术进行5 min(T2)、15 min(T3)、30 min(T4)、60 min(T5)对患者的平均血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浓度(Sp O2)指标数值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术中MAP与T0时相比均有明显变化,全麻组术前MAP为(108.1±8.8)mm Hg,最低为(88.3±4.2)mm Hg,联合组术前MAP为(107.9±9.2)mm Hg,最低为(103.5±3.7)mm Hg,全麻组变化较为显著,与联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全麻组变化从(85.2±4.6)次/min到(65.8±5.3)次/min,联合组(87.6±3.2)次/min到(73.3±4.6)次/min,全麻组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p O2与RR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联合腰麻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各项指标变化相对较少,麻醉效果好,安全性更高,对于循环功能影响更小,且临床疗效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