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5,(28):15-18
目的:研究钙蛋白酶(calpain)抑制剂calpeptin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calpeptin组、溶剂二甲基亚砜组(DMSO组)、缺血再灌注组(Con组)及假手术组(sham组)。calpeptin组、DMSO组大鼠分别在脑缺血30 min前经左侧脑室注射1%calpeptin 5μL、DMSO 5μL大脑中动脉缺血2 h后分别再灌注12、24或48 h后用Longa 5分制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学评分,TTC染色法观察脑梗死体积的变化,用TUNEL技术检测鼠脑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sham组的各项检测指标与正常大鼠无明显差异;DMSO组的各项检测指标与MACO组无明显差异;calpeptin组的神经功能有显著改善,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表达明显减少。结论:calpeptin可显著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6):829-831
目的:探讨穴位敷贴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治疗前后分别对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症状评分,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元损害情况。结果:治疗后,穴位敷贴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及阳性药物组神经行为学评分均明显减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脱失、水肿及变形明显;各治疗组大鼠神经细胞脱失、水肿及变形现象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减轻。结论:穴位敷贴可改善急性脑缺血大鼠神经行为学症状,对神经元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保护素D1(PD1)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海马Caspase-3蛋白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108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n=36)仅游离双侧椎动脉和颈总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n=36)和保护素D1组(P组,n=36)医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P组于再灌注即刻经侧脑室注入PD1 100 ng,S组和IR组注入等容量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再灌注2、6、12、24、48、72 h(T1-T6)随机取6只大鼠处死,取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blot法和RT-PCR法检测海马Caspase-3蛋白和Caspase-3 mRNA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P组海马Caspase-3蛋白和Caspase-3 mRNA表达均上调(P〈0.05);与IR组比较,P组海马Caspase-3蛋白和Caspase-3 mRNA表达均下调(P〈0.05).S组各时点均未见神经元凋亡,IR组和P组于T1时凋亡率开始上升,T4时达峰值,T5时开始下降,且P组各时点凋亡率均明显低于IR组(P〈0.05).结论 PD1可抑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海马神经元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Caspase-3蛋白和Caspase-3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6):830-833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方对甲状腺功能减退大鼠海马CA1区神经颗粒素(Neurogranin,Ng)及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损伤的影响。方法将SPF级成年Wistar大鼠,每日灌服他巴唑混悬液2.7 mg·kg-1,持续45 d。第46天,将造模后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左旋甲状腺素片组、益气健脾方小剂量组、益气健脾方大剂量组、益气健脾方合甲状腺片组,除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10 m L·kg-1去离子水,其余各组灌胃不同药物,1次·d-1,共15d。观察大鼠海马CA1区Ng及LTP的表达。结果各治疗组可显著改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大鼠海马CA1区Ng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左甲状腺素片组、益气健脾大剂量组、益气健脾方加左甲状腺素组等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左甲状腺素片组、益气健脾大剂量组、益气健脾方加左甲状腺素组与益气健脾小剂量组比较,优于益气健脾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状腺功能减退大鼠,经过左旋甲状腺素及益气健脾方的治疗后的LTP幅度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但是甲状腺素片组、益气健脾大剂量组、益气健脾方加左甲状腺素组与益气健脾小剂量组的LTP幅度仍低于正常对照组的LTP幅度(P<0.05)。结论益气健脾方在一定程度上可修复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的海马CA1区的LTP的损伤,能显著提高大鼠脑C1区Ng水平。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11):2166-2170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缺血大鼠血管生成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30只健康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针刺组各10只。模型对照组以及针刺组给予Bannister's颈动脉引流法以建立大鼠脑缺血的动物模型。针刺组造模7 d后,在大鼠保持清醒的状况下,固定于自制鼠架上,予以百会穴平刺2 mm,捻转1 min增强针感,留针20 min;水沟穴点刺1 mm,捻转1 min增强针感,不留针;每日1次,每周6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其余两组不予以任何干预措施,至实验结束。比较各组大鼠情况、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海马脑细胞凋亡百分率、椎体细胞数、血管内生长因子表达水平、血管密度、磷酸化氨基末端蛋白激酶(p-Jun N-ternuial kinase,p-JNK)以及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rylated ext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p-ERK1/2)蛋白表达比较。结果:治疗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针刺组治疗后7 d、治疗后14 d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分数较低;与治疗后7 d比较,治疗后14 d针刺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较低(P<0.05)。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和针刺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较高,锥体细胞存活数较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针刺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较低,锥体细胞存活数较高(P<0.05)。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以及针刺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表达以及血管密度较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针刺组VEGF蛋白表达以及血管密度较高(P<0.05)。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以及针刺组p-JNK、p-ERK1/2蛋白表达较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针刺组p-JNK蛋白表达较低,p-ERK1/2蛋白表达较高(P<0.05)。结论:针刺能够上调脑缺血大鼠VEGF表达水平,下调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提高促进组织脑血管形成,调节p-JNK以及p-ERK1/2表达水平,从而减轻脑损害程度,显著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修复,这可能是针刺治疗脑缺血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23):50-53
目的:研究电针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SD雄性大鼠40只,SPF级,随机分为两组:造模组(30只)以及假手术组(10只)。采用线栓阻塞脑中动脉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5只。实验采用改良神经评分法(m NSS)来评价大鼠的神经功能,使用电针干预七天后,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法检测Caspase-3、Bcl-2、Bax蛋白及mRNA表达的相对含量。结果:电针干预7 d后,与模型组相比,在第5、7天电针组可显著提高大鼠神经行为功能(P<0.05,P<0.01)。电针干预7 d后,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Bcl-2表达上调,Caspase-3、Bax表达下调。结论:电针可提高Bcl-2的表达、降低Caspase-3、Bax的表达,从而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28):1-6
目的:探讨抑制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激活对脑缺血小鼠行为和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昆明小鼠6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盐水对照组及药物干预组,每组22只。药物干预组在缺血时腹腔注射AMPK特异性抑制剂Compound C(20 mg/kg),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模型,盐水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腹腔注射,假手术组不给予任何药物。再灌注24 h后对小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Westem-Blot法检测缺血侧大脑中pAMPK蛋白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无神经功能缺损和脑梗死灶,脑组织有少量pAMPK蛋白表达,包括皮质(0.700±0.197)和海马(0.690±0.228);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盐水对照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2.63±0.52)分,脑梗死体积(49.57±9.71)%,缺血侧脑组织pAMPK蛋白包括皮质(1.410±0.322)和海马(1.510±0.418),均较假手术组增高(P<0.05);药物干预组神经功能评分(1.88±0.64)分,脑梗死体积(24.07±7.74)%,缺血侧脑组织中pAMPK蛋白包括皮质(0.930±0.229)和海马(0.960±0.378),均较盐水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侧脑组织中AMPK被激活,抑制AMPK激活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1):1603-1607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脑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病理学及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以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通心络组及丁苯酞组,分别在造模后1 d和3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取脑和采集动脉血。采用HE染色方法观察脑组织的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及酶联免疫(ELISA)的方法,分别检测脑组织和血清中PlGF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通心络组能显著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减轻大脑皮质及海马神经元的损伤,脑组织和血清PlGF表达均明显增强(P<0.05)。结论:通心络对急性脑梗死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Pl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0)
目的:探索宝藿苷Ⅰ(Baohuoside Ⅰ)对链脲佐菌素(STZ)所致大鼠神经元结构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HE、Nissl染色分别观察海马神经元结构损伤情况及存活情况,Western blot检测海马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和PPARγ的蛋白表达。结果:Baohuoside Ⅰ高剂量组能减轻大鼠海马神经元结构损伤,阻遏存活神经元数目的减少,上调海马PPARα、PPARγ蛋白表达。结论:Baohuoside I具有改善STZ所致大鼠海马神经元结构损伤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PPARα、PPARγ的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3)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56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丁苯酞24 h治疗组,丁苯酞48 h治疗组。缺血2 h再灌注时,丁苯酞24 h治疗组及丁苯酞48 h治疗组分别予腹腔注射丁苯酞注射液每天20 mg/kg,直至各时间点处死。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分别向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各组脑缺血体积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阳性细胞数。结果丁苯酞治疗组比缺血再灌注组的脑缺血体积明显缩小,且丁苯酞48 h治疗组较24h治疗组缩小更显著(P<0.05)。BDNF阳性细胞检测显示丁苯酞治疗组比缺血再灌注组的BDNF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且丁苯酞48 h治疗组较24 h治疗组增多更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可能通过诱导BDNF的表达从而发挥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6):835-838
目的:观察槟榔十三味丸(高尤-13)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以期从细胞水平探讨该方抗抑郁症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Wistar雄性大鼠,根据蔗糖水消耗量及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3.3 mg·kg-1),槟榔十三味丸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0.25 g·kg-1,0.5 g·kg-1,1.0 g·kg-1),共6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均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结合孤养方法制备抑郁模型,造模同时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28 d。以敞箱实验、蔗糖水消耗实验进行行为学评价,采用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双标记(AnnexinVFITC/PI),以流式细胞仪(FC)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水平运动及垂直运动得分、体质量、蔗糖水消耗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槟榔十三味丸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水平运动及垂直运动得分、糖水消耗量、体质量均显著增加(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率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槟榔十三味丸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存在行为学异常及海马神经元凋亡现象,槟榔十三味丸能改善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异常及抑制慢性应激造成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而发挥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3):545-550
目的:探讨半枝莲总黄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45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半枝莲组,每组15只。模型组和半枝莲组均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半枝莲组每日给予半枝莲总黄酮(140 mg·kg~(-1))灌胃,其余两组每日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共干预4周。末次给药后处死大鼠,采集脑组织,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区脑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立早基因(FBJ osteosarcoma oncogene,c-fos)、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家族蛋白(B cell lymphoma/lewkmia-2,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的表达。结果:TTC结果显示:模型组脑梗死体积最大,半枝莲组梗死体积显著减小(P<0.05)。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模型组脑梗死表现最明显,而半枝莲组的脑梗死程度有所减轻。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半枝莲组大鼠脑组织c-fos和Bax蛋白表达升高,Bcl-2蛋白表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半枝莲组大鼠脑组织c-fos和Bax蛋白表达下降,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半枝莲总黄酮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机制与其下调c-fos和Bax表达、上调Bcl-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5):539-543
为探讨不同缺血时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行为学的影响,利用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考察缺血1 h、2 h和4 h后再灌注1 d、4 d、7 d和14 d的不同时间点时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测梗死面积.结果显示缺血2 h组存活率较高,为中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论为缺血2 h为最适合的造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的缺血时间,可以为评定后续实验中药物药效指标和选择缺血时间窗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4):781-784
目的:观察白子菜总黄酮对脑缺血模型大鼠预处理的保护作用,探讨白子菜总黄酮提高脑缺血模型大鼠耐受作用机制。方法:8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0.02 g·kg~(-1)),白子菜总黄酮大剂量组、小剂量组(200 g·kg~(-1)、100 g·kg~(-1))。采用阻断双颈血流10 min,脑缺血预处理,恢复血流灌注2 h后,连续灌胃给药18 d,再次阻断双颈血流30 min,再灌注24 h后,建立脑缺血模型大鼠耐受动物模型。HE染色,观察大脑病理变化;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脑组织匀浆液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IL-10、Bcl-2、Bax、Caspase-3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白子菜总黄酮大剂量、小剂量组IL-17、Bcl-2、Caspase-3水平显著降低(P<0.01,P<0.05);白子菜总黄酮大剂量组、小剂量组IL-10、Bax水平显著升高(P<0.01);白子菜总黄酮能有效改善脑缺血再次出血造成的脑组织损伤,降低神经元细胞损伤。结论:白子菜总黄酮能提高脑缺血耐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白子菜总黄酮降低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8):1715-1718
目的:通过观察葛花总黄酮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影响,从而探讨葛花总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小鼠反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双侧颈总动脉阻断血流10 min,恢复灌流10 min,再次阻断10 min的方法。将小鼠分为7组,阳性药组、葛花总黄酮各剂量组分别连续灌服相应药物7 d,每天1次,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最后1次给药1 h后手术造模,24 h后取脑组织,测小鼠脑组织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结果:小鼠反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成功,葛花总黄酮各剂量组可降低小鼠死亡率,降低模型小鼠脑组织中IL-6、TNF-α水平和血清NSE水平,升高脑组织中IL-10水平。结论:葛花总黄酮可改善脑组织炎症反应,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增加神经细胞营养因子保护神经元,减少小鼠脑缺血反复再灌注模型损伤,起到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万芳  吴俭  汪翠婷  袁高乐 《矿产勘查》2011,(3):1-4,F0003
目的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对感染性休克(septicshock,SS)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健康雄性Vistar大鼠3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12)、感染性休克组(n=12)、rhEPO治疗组(n=12),每组再分成2个时间点(61、2 h),各时间点6只。感染性休克组和rhEPO治疗组以尾静脉注射内毒素(LPS)5 mg.kg-1制备感染性休克模型,rhEPO治疗组在出现休克症状时立刻腹腔注射rhEPO 5 000 U.kg-1;正常对照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后各组各时间点大鼠分批腹腔麻醉后行眼球摘除术采血及断头取脑组织:取血清行NSE检测、脑组织匀浆行NO检测;提取右半侧脑组织海马区进行病理切片,行HE染色和TUNEL染色检查。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感染性休克组脑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明显,可见大量TUNEL阳性细胞,NO、NSE含量显著升高(均P〈0.01);rhEPO治疗组TUNEL阳性细胞和NO、NSE含量较感染性休克组明显降低(P〈0.01或P〈0.05)。结论 rhEPO可减轻感染性休克时脑组织损伤及海马区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O的过量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7,(1)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缺血侧皮质区内皮抑素(E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实验组3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大鼠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接受相似手术处理,但不插入线栓。实验组于再灌注后5 min经尾静脉注射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的尤瑞克林3.5×10~(-3)PNAU/kg,给药体积1 m L/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经尾静脉注射灭菌生理盐水。于再灌注48 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侧皮质区微血管内皮细胞ES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缺血侧皮质区微血管内皮细胞ES表达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可通过下调缺血侧皮质区微血管内皮细胞ES表达来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血管新生,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5,(4):536-538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老年性痴呆(Alzhelmer's disease,AD)大鼠海马区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otein precursor,β-APP)和β-分泌酶(amyloidβsecretase1,BACE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Aβ1-40右侧海马区注射,制备AD大鼠模型,腹腔注射姜黄素给予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与海马组织中Aβ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区神经元中β-APP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海马组织中β-APP和BACE1 mRNA表达。结果:造模后大鼠血清和脑组织海马中Aβ含量显著升高,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中β-APP蛋白表达、β-APP mRNA和BACE1 mRNA表达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高剂量组、低剂量组β-APP蛋白表达、β-APP mRNA和BACE1 mRNA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可通过对BACE1 mRNA调控作用,阻断β-APP裂解进程,抑制Aβ在脑内生成与沉积,从而减少Aβ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水蛭多肽提取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制模成功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模型组(A 组,n=6)、水蛭多肽低剂量组(5 mg· kg-1,B 组,n=7)、水蛭多肽高剂量组(10 mg·kg-1,C 组,n=8)及灯盏花素注射液阳性对照组(5 mg·kg-1,D 组,n=7);另取大鼠7只制作假手术组(E 组)。5组均尾静脉注射给药,每日1次,连续7 d;B、C、D 组给予相对应药物,A、E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称重法测定大鼠体质量、进食量,TTC 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伊文思蓝法测定血-脑屏障功能。结果与 A 组比较,B、C、D 组体质量降低程度、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均显著减小,进食量显著增加,血-脑屏障功能显著改善(P <0.05或 P <0.01)。结论水蛭多肽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与其对血-脑屏障损伤的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7):15-16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150只,雌雄不拘,采用Pulsinelli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分别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即对照组和血塞通组,分别于再灌注后3、6、12、24和48 h 5个时间点处死大鼠取出脑组织,每组10只。血塞通组于再灌注时给予血塞通注射液(5 mg/100 g)腹腔内注射后,其他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0.5 mL/kg)腹腔内注射后,均每间隔6 h等量注射;检测用于脑组织匀浆液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期间,体内SOD减少,MDA增多,对照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在脑缺血再灌注期间氧自由基大量生成而清除减少。而血塞通组与对照组相比较,SOD增多,MDA减少,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对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