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深入分析我国地区能源消费差异及影响因素,对降低能源消费,制定节能降耗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我国地区能源消费现状和地区差异特征,其次探讨了能源消费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对我国各地区能源消费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能源消费水平由西向东呈现递增的阶梯现象;经济发展水平对能源消费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费的推动作用最大;产业结构对各地区能源消费的作用不同:产业结构优化对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的降低作用明显,而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对能源消费的降低作用有限。本文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采用因子分析法,选取云南省沿边境25县(市)2003年的主要经济指标,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该地区的综合经济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沿边境25县(市)经济总体水平不高,各地发展不平衡,区域差异较大;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可将25县(市)初步划分为三类,即发达型、次发达型和欠发达型;在影响经济发展的各因素中,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是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交通状况、地理区位和经济政策等社会经济因素则是发展的关键条件.  相似文献   

3.
促进居民消费区域协调发展有助于夯实经济稳定运行的内需体系基础,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江苏居民消费在总量、增速、结构及消费倾向方面均存在区域差异。这背后的原因既有区域经济实力的不均衡,及其导致的区域收入差距,也有区域居民之间消费模式、新型城镇化水平的不同,以及人口老龄化速度、消费环境的差异等。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江苏居民消费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推进江苏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协调发展;努力缩小区域间收入差距,实现江苏全省共同富裕;针对不同区域特点,促进新型消费发展;加快推进江苏新型城镇化建设;改善人口结构,发展银发经济;切实改善苏中、苏北地区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4.
通过比较分析区域人力资本的数量存量和质量存量,指出我国人力资本的区域差异显著,且和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通过建立影响人力资本区域差异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经过量化分析,指出增量投入因子、经济发展水平因子和系统环境因子是造成我国地区间人力资本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家庭用能源消费预测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研究作为实施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措施的第一步,调查了吉林省家庭用不同种别能源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吉林省城市和农村家庭用能源消费的现状,构筑了将来生活用能源消费的预测模型.为促进能源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我国居民的体育消费受诸多的因素影响。这里从经济水平、体育产业的发展以及人们消费的价值观三个方面对居民体育消费进行论述。揭示了只有经济水平提高,体育产业快速发展,人们形成健康的消费价值观才能促进居民体育消费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合作进程滞后已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通过对发达与不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政府行为进行分析,并建立区域权威协调组织、利益共享。加快改革步伐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实现地方利益与区域整体利益均衡,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双碳”目标要求我国积极转变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选择长江中游三个省份2010—2020年的数据分析产业结构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三个角度,探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碳排放水平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合理化能够显著抑制区域碳排放,不同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费结构和技术水平下,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标的减排效应存在差异。因此,长江中游地区应该积极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资源合理配置,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推动区域经济和生态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差异是多种社会经济因素作用的结果,探索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的作用因素对其经济协调发展、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意义明显.对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作用因素进行理论分析,搭建区域经济差异作用因素框架,并利用2015—2019年安徽省各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受到制度、产业、劳动力、资本、自然等因素的影响;政策扶持力度、产业结构、劳动力质量、人力资本投入、区位优势是最主要、最具代表性的5个因素;各因素对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发展速度差异均存在正向作用.其中,政策扶持力度和产业结构是作用力度最大、显著性最高的两个因素,其他因素的作用力度及显著性稍弱.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中国30个省区1997—2012年能源消费数据,依据电(热)碳分摊原则测算出各省区的碳排放量,运用面板单位根和面板协整理论,建立了包含经济增长、碳排放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在内的联立方程来分析区域 FDI 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结果表明:联立方程中每个模型的协整关系是成立的,区域 FDI 对区域碳排放的直接弹性是-0.001,间接弹性是0.146,区域产业结构对区域碳排放的直接弹性是0.032,间接弹性是1.882。研究进一步发现区域 FDI、区域经济增长、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能源强度都是促进区域碳排放的重要因素,并且区域 FDI 和区域碳排放量对区域经济增长呈现出双向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 农村能源消费正逐步由生物质能源向电力转变。因此, 从农村视角识别影响农村用电碳排放的潜在驱动因素, 是我国推进农村低碳发展、实现碳减排目标的重要前提。本文采用基于人口、富裕度和技术的随机影响回归模型(Stochastic Impacts by Regression on Population, Affluence and Technology, STIRPAT), 结合岭回归, 分析2005~2018年广东省农村用电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城市化水平、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收入水平以及住房条件等因素都与广东省农村用电产生的碳排放呈正相关。其中,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广东省农村用电碳排放的最关键因素。此外, 农业经济发展与广东省农村用电碳排放也呈弱脱钩关系。最后, 针对如何减少广东省农村用电碳排放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政策背景下,社会进一步推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的实行。作为可以有效支撑清洁低碳能源体系的区域综合系统,需要在考虑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情况下保证系统经济低碳运行。结合绿色证书交易机制,提出了一种计及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模型。以系统总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综合考虑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绿色证书交易、碳排放等因素,构建了包含电、热、冷负荷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模型。通过设置不同场景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考虑了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和绿证交易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优化模型可有效提高系统总收益且兼顾了环境效益,为系统的经济低碳运行提供了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有效需求不足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要促进经济增长,必须 扩大有效需求,其中扩大农民的消费需求对扩大内需意义重大。而现实中存在诸 多影响农民消费需求扩大的因素,针对这些因素,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真正 实现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江苏是我国经济发达省份之一,作为新型能源的天然气(LNG)在江苏登陆,对江苏省能源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等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差异和实现绿色发展是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两个问题,一直为学界所关注。随着绿色发展战略的逐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被提高到更高的战略高度,强化政府环境责任刻不容缓。而不同发展水平地区对环境恶化造成的影响不同,不同发展水平地区承受环境恶化的影响也不同。如何在存在区域经济差异的前提下,构建有效的环境政策机制,发挥政府的环境责任,是当今时期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内容。通过对发达国家区域差异化环境责任进行比对,进而选取国内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江苏省和甘肃省,比较两个省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措施,分析政府履行环境责任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经验,提出适应区域经济差异的政府环境责任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能源利用效率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以及传统能源自身的局限性,人们寄希望于新能源消费及利用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通过实证研究中国新能源消费及使用强度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1)从总量上看,1978-2014年新能源和常规能源的消费总量对GDP影响差别不大;2)从结构上看,新能源消费对GDP的贡献约为常规能源的2.4倍;3)新能源使用强度与实际GDP年增长率呈负相关,其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常规能源使用强度与实际GDP年增长率呈正相关,侧面反映出了中国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针对我国能源发展现状,提出了促进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引言国家发展改革委2016年第44号令公布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以下简称《审查办法》),明确提出将项目的能源消费量和能效水平是否满足本地区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要求,列为节能评审和节能审查的重点内容之一。项目能源消费增量对所在地能耗增量控制目标影响(m值)和增加值能耗对所在地能耗强度降低目标的影响(n值),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审和审查阶段,判断对当地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影响的重要分析指标。  相似文献   

18.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是一种贴近终端用户的先进供能技术,具有能源利用效率高、多能供应能力强、供能保障效果好、污染排放低等优势,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为推动国内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产业发展,国家和地方制定了配套的产业鼓励政策,促进了经济发达区域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产业发展,但因缺乏先进的开发思维、建设成本和运维费用高、上网电价低等因素,导致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缺乏竞争力。应通过创新开发思维、创新开发模式、创新运行管理和创新技术研发,提升该技术市场竞争力,推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产业长期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首先根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四个方面选取23个指标构建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河北省区域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地区间区域协调发展程度的地域性比较明显;各地区的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与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呈不严格的正相关关系;经济、社会、环境三个因素对区域协调发展同等重要,资源的影响相对较小.最后,结合实际情况对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河北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利用面板向量自回归系统,分析中国大陆29个省、市、自治区1985年~2012年的面板数据,分析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之间的相互动态调整关系。主要结论:三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的作用大于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作用;在短期内,产业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变动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能源消费变动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大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一定的时滞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