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3 毫秒
1.
钝顶螺旋藻中藻蓝蛋白的提取新工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从钝顶螺旋藻中提取藻蓝蛋白的方法,用一定浓度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处理,得到的藻蓝蛋白纯度最高,一次提取藻蓝蛋白的提取率达到98%。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用低温乙醇法、硫酸铵盐析法及等电点法提取的昆虫融合抗冻蛋白EGFP-OcAFP4浓度和蛋白相对得率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不同终浓度的乙醇(5%~65%)、硫酸铵(0.2~3.0 mol/L)及pH(5.6、5.4、5.2、5.0、4.8、4.7、4.6、4.5、4.4)提取重组质粒pET28a-EGFP-OcAFP4诱导表达液破菌上清中的EGFP-OcAFP4,并检测其纯度及蛋白相对得率。结果 乙醇终浓度为30%时提取EGFP-OcAFP4的纯度最高,达86.21%,蛋白相对得率为6.89%;硫酸铵终浓度为2.0 mol/L时提取EGFP-OcAFP4的纯度最高,达42.33%,蛋白相对得率为30.83%;pH为5.0时提取EGFP-OcAFP4的纯度最高,达15.46%,蛋白相对得率为11.97%。结论 低温乙醇法、硫酸铵盐析法和等电点法均可用于EGFP-OcAFP4的提取,但低温乙醇法和硫酸铵盐析法提取蛋白的纯度及相对蛋白得率更高,更适用于EGFPOcAFP4的提取。  相似文献   

3.
螺旋藻干粉经过浸泡,反复冻融2~3次,破碎细胞,其水溶性色素粗提和经硫酸沉淀邓粗提的藻胆蛋白,经紫外分光光度法计检测,在500~800nm的可见光区域有两个吸收峰,分别为藻蓝蛋白(C-PC)620nm和别藻蛋白(APC)650nm。  相似文献   

4.
采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反胶团萃取分离地木耳中藻蓝蛋白。分别考察水相pH值、离子强度和种类、有机相中有机溶剂配比、表面活性剂浓度和助溶剂浓度对萃取行为的影响;同时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反萃取过程中反萃液种类、浓度和pH值对萃取液中藻蓝蛋白反萃取行为的影响,最终得到适宜的萃取分离工艺条件。结果表明:0.05mol/LCTAB/正己醇-正辛烷(体积比1∶4)的反胶团体系用于萃取pH=7的地木耳细胞破碎液,藻蓝蛋白萃取率可达98.1%,分配系数达到50.7;溶液中不同离子种类和强度对萃取率影响不同,萃取率随着离子强度增大而降低;采用pH=4.0、3mol/LKBr反萃液反萃藻蓝蛋白,反萃率可达98.5%,其纯度可达16.8。  相似文献   

5.
用 0 .3m mol· L- 1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提取钝顶螺旋藻中的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 ,再在硅藻土5 4 5柱上分级洗脱 ,进一步经 DEAE-纤维素柱纯化 ,藻蓝蛋白纯度达到了 4 .1(指可见区最大吸收与 2 80 nm处之比 ) ,最大吸收峰在 6 19nm,室温荧光发射峰在 6 4 3nm。别藻蓝蛋白纯度达到了 4 .7(指可见区最大吸收与 2 80 nm处之比 ) ,最大吸收峰在 6 5 2 nm,室温荧光发射峰在 6 6 7nm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巢湖蓝藻藻蓝蛋白的纯化工艺。方法将新鲜蓝藻藻泥经冻融破壁处理,获得藻蓝蛋白粗提液。采取两步盐析及Cellfine A-500阴离子交换层析结合法进行纯化,并以纯度和回收率为检测指标,对一步盐析摩尔浓度(0.8、1.0、1.2、1.4、1.6 mol/L)及二步盐析摩尔浓度(1.6、1.8、2.0、2.2、2.4 mol/L)、阴离子交换层析缓冲液pH(6.0、6.5、7.0、7.5、8.0)、进样浓度(0.418、0.726、1.044、1.288、2.090 mg/L)、洗脱速度(0.5、1、1.5、2、2.5、3.0 cm/min)及洗脱液盐梯度浓度[(0.08、0.10、1.0)、(0.08、0.15、1.0)、(0.08、0.20、1.0)、(0.08、0.25、1.0)、(0.08、0.30、1.0)mol/L]进行优化。同时采用最适条件纯化3批藻蓝蛋白。结果两步盐析的最适摩尔浓度分别为1.0和1.8 mol/L,阴离子交换层析最适条件为缓冲液p H 7.0,进样浓度为1.0~2.0 mol/L,洗脱流速为2 cm/min,洗脱液盐梯度浓度为0.08、0.20、1.0 mol/L。最适条件纯化的3批藻蓝蛋白纯度可达4.0以上,回收率达11%以上。结论成功优化了巢湖蓝藻藻蓝蛋白的纯化工艺,纯化出了试剂级(纯度4.0以上)的藻蓝蛋白。  相似文献   

7.
《广东化工》2021,48(18)
以螺旋藻干粉经醋酸钠/醋酸缓冲溶液溶胀破碎其细胞后得到的藻蓝蛋白为粗提液,采用聚乙二醇(PEG)/硫酸铵双水相体系对其进行萃取和纯化。以分配系数Kp和纯度为检验指标,对PEG/硫酸铵双水相系统组份中的硫酸铵和PEG质量分数、pH值等因素对萃取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以PEG1000与硫酸铵组成的双水相为最佳双水相组份,当硫酸铵和PEG1000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0%和20%,pH值为6.0~6.5,藻蓝蛋白分配系数和纯度可达到257.61~286.35和0.265~0.371。  相似文献   

8.
利用双功能基偶联剂3-(2-吡啶联巯基)丙酸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SPDP)合成了两个藻胆蛋白复合物,藻红蓝蛋白-变藻蓝蛋白复合物PEC-APC和藻红蓝蛋白-藻蓝蛋白复合物PEC-PC.利用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证明了藻胆蛋白构型与构象在反应后得到保持.通过荧光光谱观察到能量传递现象.计算出复合物PEC-APC的分子内能量传递效率约为90%.复合物PEC-PC中藻红蓝蛋白PEC的荧光寿命比PEC本身的寿命大大缩短,证明存在分子内能量传递.二硫苏糖醇(DTT)还原二硫桥键后能量传递被阻断.这进一步证明复合物合成成功及分子内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9.
螺旋藻直线型突变株(Sp-Dz)是一种新型的藻种,它具有蛋白含量高,生长速度快,上浮性好的优点.以其为藻种进行培养,对其蛋白提取物采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柱纯化后得到藻蓝蛋白,同时采用了SDS-PAGE、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对藻蓝蛋白产品进行表征,并测定了其抗肿瘤、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藻蓝蛋白的亚基分子质量为35.9 KDr,最大吸收光谱在620 nm处,二级结构中主要以α-螺旋结构为主.生物活性结果显示:藻蓝蛋白的抗氧化活性受自由基类型的影响很大,对DPPH自由基比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强;对不同肿瘤细胞都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敏感性不同,其中藻蓝蛋白对人肝细胞性肝癌细胞BEL-7402抑制效果最强.  相似文献   

10.
螺旋藻藻蓝蛋白的分离纯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藻蓝蛋白在医药、食品及化妆品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螺旋藻中藻蓝蛋白的含量丰富。本文介绍了藻蓝蛋白的结构和生理活性,综述了国内外螺旋藻中藻蓝蛋白的提取和纯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列举了几个影响藻蓝蛋白稳定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将DL-苯丙氨酸与甲醇酯化得DL-苯丙氨酸甲酯盐酸盐,在甲苯/水两相体系中用碳酸氢钠中和DL-苯丙氨酸甲酯盐酸盐得游离DL-苯丙氨酸甲酯,在甲苯/水两相体系中用胰酶拆分DL-苯丙氨酸甲酯得到L-苯丙氨酸和D-苯丙氨酸甲酯,取得了各步反应的最优条件,并将D-苯丙氨酸甲酯外消旋得到DL-苯丙氨酸甲酯继续用于拆分。拆分摩尔收率为61.4%,所得L-苯丙氨酸粗品纯度为92.2%,重结晶后为98.6%,[α]25D=-30.5°  相似文献   

12.
银杏叶活性成分萃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韩玉谦  隋晓 《精细化工》2000,17(9):505-506
采用 φ(乙醇 ) =70 %的乙醇热回流法和超临界CO2 萃取法提取银杏叶中的活性成分 ,并用定性、定量的方法测定了银杏叶提取物中活性成分及其质量分数 ;结果表明 :两种方法萃取的物质是相同的。φ(乙醇 ) =70 %的乙醇热回流法提取率为 2 5 6 % ,总黄酮质量分数为 2 7 1% ;超临界CO2 萃取法提取率为 3 95 % ,总黄酮质量分数为 35 2 8% ,超临界CO2 萃取法有着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陈明 《江西化工》2001,(4):48-51
本文报导了甲基异氰酸酯法合成、生产甲萘威的方法,其产品收率>95.0%,纯度>99.0%。  相似文献   

14.
3,3′-二氯联苯胺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玉民  范少华 《精细化工》2001,18(4):236-238
以邻硝基氯苯 (Ⅰ)为起始原料 ,经过三步化学反应合成 3,3′ 二氯联苯胺 (Ⅳ ) :Ⅰ在 0 .2g 1,4 萘醌催化下与CH2 O NaOH[m(NaOH)∶m(CH2 O) =0 .95∶1 0 0 ]在 5 6~ 5 7℃反应 7h ,得到 2 ,2′ 二氯氧化偶氮苯 (Ⅱ) ,产率 91.0 % ;Ⅱ在 0 .5gAl-Ni合金及 0 .3g 1,4 萘醌催化下与水合肼在 5 6~ 5 7℃反应 7.5h ,得到 2 ,2′ 二氯氢化偶氮苯 (Ⅲ) ,产率 97.0 % ;Ⅲ在盐酸中分别于 5℃反应 2h、于 10℃反应 11h、于 2 3~2 4℃反应 11h ,得到Ⅳ ,产率 96 .9%。Ⅳ的总产率可达 85 .5 % ,纯度w (Ⅳ) =97.7%  相似文献   

15.
探索了反应-溶析耦合结晶法提纯抗艾滋病药物利托那韦中间体((5-噻唑基)甲基)-(4-硝基苯基)碳酸酯的新工艺,选用甲醇作为主溶剂,碳酸钾水溶液作为反应物和析出剂,测定了物系的溶解度关系,研究了结晶温度、析出剂量、加入方式等操作条件对产品收率和纯度的影响.试验证明,在结晶终点温度为20 ℃,V(5wt%碳酸钾水溶液)/V(甲醇)=3:1的条件下,采用反应-溶析耦合结晶法可从((5-噻唑基)甲基)-(4-硝基苯基)碳酸酯盐酸盐含量为93.42%的原料中,结晶得到纯度为99.81%的((5-噻唑基)甲基)-(4-硝基苯基)碳酸酯产品,收率可达93.72%.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中心复合设计的响应曲面法优化了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从丹参粗提液中分离丹酚酸B的工艺参数,并对放大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pH2.0和30℃的条件下,当硫酸铵和乙醇质量分数分别为20%和29%时,丹酚酸B的分配系数最大为58.7,回收率为97.3%。上相加乙醇脱除硫酸铵,减压浓缩、干燥,丹酚酸B的纯度为57.4%。与小试相比,放大40倍后,分配系数(59.3)、回收率(98.2%)和纯度(58.6%)均无显著差异(p<0.05)。500g丹参,经煮提,双水相萃取,脱硫酸铵,氯仿脱脂,乙酸乙脂萃取,可得26.1g浸膏,丹酚酸B的纯度为78.1%,总回收率为87.0%。因此,双水相萃取可以作为从丹参粗提液中规模分离丹酚酸B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报导了由苯丙酮酸通过胺化及加氢合成DL-苯丙氨酸的研究工作,主要对胺化加氢的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氨水用量等工艺条件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由苯丙酮酸合成DL-苯丙氨酸的收率可达到95%左右,是一条具有良好工业化前景的路线。  相似文献   

18.
采用GC-MS方法分析苯乙腈制备过程中的副产物,进而推测出发生的副反应。选择了合适的催化剂、pH和温度等工艺条件来抑制副反应的发生,获得高收率和高纯度苯乙腈。在复合相转移催化剂的存在下,过量2%~5%的氯化苄在70℃~80℃时滴加到30%氰化钠中反应,pH维持在9~10;然后减压蒸馏粗品可得到含量为99%的苯乙腈,收率>99%  相似文献   

19.
多环芳烃类单取代硼酸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安忠维  陈新兵 《精细化工》2000,17(5):297-298,309
报道了多环芳烃类单取代硼酸的“一锅”合成新方法。选择BF3·OEt2 作为硼化试剂 ,与多环溴代芳烃、Mg粉 (物质的量比 1∶1∶1 )在 35℃“一锅”反应 5h来制备单取代硼酸 ,可以获得40 %~ 60 %的产率 ,产物质量分数为 98%~ 99%。考察了溶剂、硼化试剂、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发现选用乙醚做溶剂、BF3·OEt2 做硼化试剂在回流温度下反应能够顺利进行 ,并对亲核反应机理作了探讨。产物用液相色谱、红外、核磁进行了分析和结构鉴定。  相似文献   

20.
考察了4种不同来源的脂肪酶对环戊烯酮的拆分活性;从中选择PseudomonasCepaciaLipase为实验用酶,考察了影响酶拆分反应动力学的几种因素,结果表明酶拆分的最适温度为40℃,pH值为7.0;反应过程存在严重的底物抑制,反应最终得到质量分数为46.5%单一旋光纯的(R)-环戊烯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