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工业化生产的明胶以其生产工艺来分类,主要有酸法胶与碱法(灰法)胶,以其所用原料来分类,则主要是皮明胶与骨明胶。在我国,不论是骨明胶还是皮明胶,过去主要用灰法工艺,特别是照相用骨素明胶,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有数十天的浸灰期,而以食用为主的皮明胶,为加速浸灰过程,常在浸灰液中添加适量的促进剂——氢氧化钠,虽然这有助于缩短浸  相似文献   

2.
<正> 现代明胶生产成熟的工艺方法仅有两种:酸法和碱法。酸法明胶的等电点在 pH7.5—9,称为 A 型明胶。碱法明胶的等电点在 pH 5.0±0.2,称为 B 型明胶。世界上绝大部份的明胶都是用碱法生产的。浸灰是碱法工艺最关键的工序,是将明胶软质原料(骨素和皮)浸在石灰乳液(或稀碱液)内,使胶原分子发生变性,并影响胶原内微量杂质组成的含量,由此决定所得明胶的分子结构与理化性质。所以,浸灰对于明胶的质量具有重大意义。现分述于下。一、浸灰过程浸灰大都在水泥池、砖池或木桶内进  相似文献   

3.
以丙烯酸(AA)和对苯乙烯基磺酸钠(SSS)为原料,在(NH4)2S2O8-Na HSO3反应体系中合成了低相对分子质量(简称分子量)的AS共聚物。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抑制酸皮膨胀的合成条件为n(AA)∶n(SSS)=1.5∶1,(NH4)2S2O8和Na HSO3用量分别为单体总质量的5%和3%。通过GPC分析该聚合物的Mn为2 069,分布系数为1.05。将以灰皮计重3%的最佳条件合成的聚合物单独用于辅助浸酸,皮块膨胀度为11.51%;配合灰皮计重3.2%的食盐同时用于浸酸,皮块不膨胀,浸酸用盐量大幅度降低。与常规铬鞣工艺相比,该工艺使铬鞣后废液中的铬含量和氯离子含量显著降低。蓝湿革收缩温度及成革力学性能与传统工艺相当,皮内铬含量分布均匀,经SEM观察,蓝湿革纵切面纤维分散均匀。  相似文献   

4.
<正> 前言 照相明胶的制备,主要原料是动物的骨或皮,产品中残留的油脂来自原料,而控制油脂含量的关键工序是脱脂。新鲜骨料中含脂肪可达15%左右,这些油脂若不除去,将对照相明胶生产工艺本身和产品质量产生极坏的影响。因为油脂会在浸灰阶段与钙作用,生成钙皂,堵塞骨素毛细孔,使碱液渗透能力减小,势必影响浸灰的效果;在提胶过程中,在较高温度下分离出来的脂肪会发生乳化,使胶液的透过率下降;在感光涂层中,会由于浸润不好使胶  相似文献   

5.
工艺条件对鳐鱼皮明胶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某些工艺条件(浸灰浓度、提胶溶液pH、提胶温度和提胶时间)对鳐鱼皮明胶的提取产率和性质质量的影响。提胶最优化条件如下:将皮置于浓度为1.5%(w/v)氢氧化钙的浸灰溶液中浸灰,以3倍水(pH6.0)于50℃下进行提胶,经活性碳(250~350目,3%)处理后过滤,冷冻干燥。用最优化提胶条件制得的鳐鱼皮明胶的功能性性质是:凝冻温度,16.12℃;融化温度,19.30℃;等电点,6.45;浊度,6.98。  相似文献   

6.
以乙醛酸和2-氨基-1,4-苯二磺酸为原料,制备了一种富含磺酸基和羧基的Schiff碱,将得到的Schiff碱作为浸酸助剂应用于制革浸酸过程,采用FTIR、1HNMR、ESEM、ED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对酸皮膨胀度、蓝皮收缩温度(Ts)、废液铬含量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质量分数2.0%(以灰皮质量为基准,下同)的浸酸助剂应用于无盐浸酸,皮块膨胀度为4.15%,在此基础上复配质量分数1.0%的Na Cl,皮块不膨胀。将质量分数4.5%的铬粉应用于少盐浸酸铬鞣,Ts可以达到105.5℃,与常规铬鞣蓝湿革Ts(106.3℃)相当;与传统浸酸铬鞣相比,废液中Cr_2O_3的质量浓度从3.305 g/L下降至1.546 g/L,Cl-的浓度从374.2 mmol/L下降至59.6 mmol/L。ESEM结果表明:少盐浸酸铬鞣蓝湿革纤维分散均匀,粒面平整,毛孔清晰。EDS结果表明:铬元素的皮块纵切面方向分布均匀。少盐浸酸铬鞣工艺处理的成革抗张强度、断裂伸长率及撕裂强度较传统浸酸铬鞣工艺分别提高至32.8 MPa、56.8%和80.2 N/mm。  相似文献   

7.
应用灰碱法生产骨明胶,浸灰处理既是制胶的基础,更是取得优质明胶产品的关键。浸灰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明胶最终产品的质量指标。诸如,冻力、黏度和透明度等物理品质指标的高低都与之有关。浸灰过程所花费的时间约占整个骨明胶生产全过程所耗费时间的以上;浸灰过程中,骨素长时间浸  相似文献   

8.
<正> 明胶是以动物的皮、骨、白色结缔组织中含有的胶原蛋白,经提纯和初级水解后加工而制得的一种产品。明胶是生产胶囊的主要原料,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硬胶囊的质量。使用于硬胶囊生产的明胶类型有: 碱法骨明胶:是骨料经浸酸和长期浸灰等过程处理所得的明胶产品。它的生产  相似文献   

9.
<正> 前言通常,我们采用灰法或液碱来处理皮原料以制备明胶。常法制备的明胶要达到色泽浅,一般就只得采用较长时间的浸灰方法,或者采用脱色处理工艺。不然,以液碱快速处理方法制得的明胶,一般都存在着颜色深的弊病。对制造照相明胶而言,更需要通过长期的浸灰,以除去影响照相性能的微量杂质,从而获得较理想的照相性能。因而有必要探索一些新的工艺方法,加速对制胶原料的处理,以达到既缩短原料预处理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正> 在从铬革制取工业用明胶时,废水中混有铬和溶解了的铬革碎屑。这种污浊废水很大程度上起因于硫酸处理工段。作者等有鉴于此,试用省略硫酸处理过程的方法来制取明胶,并探讨了产品的收率和质量以及废水中的铬含量。将铬革在石灰水中浸渍三天,经水洗和调整pH值后,用70℃的热水萃取3小时,结果以40%的收率制  相似文献   

11.
<正> 为发展明胶生产,使前后工艺生产能力配套,我厂在增加浸灰池的情况下,决定再建35米~3中和池四个。众所周知,骨素或皮料在退灰、中和、水洗工序中处理的效果影响到胶原质量、明胶的理化性能及增感剂、抑制剂、金属离子等含量,并且与成品质量的优劣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前言 骨素的中和工序,即骨素的退灰、中和退酸是骨素转变成明胶前的最后一个工序,也是提高明胶质量的重要一环。骨素的退灰、中和退酸,影响着明胶的质量,明胶的理化性能及增感剂、抑制剂、金属离子含量等,这些都与照相性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骨素中杂质可以在浸灰过程中通过充分水洗而大量除去,而浸灰产生的酸溶性杂质,只有通过有效的中和过程来除去,因此明胶生产的中和工序在明胶生产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的骨明胶生产工艺中,一般把经浸酸处理完毕后的骨素直接转移到浸灰池中作浸灰处理。这种工艺对进一步提高明胶产品质量带来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用那些堆放时间过长、质量欠佳的干杂骨粒为原料来生产高质量的明胶,其难度更大。现在新的骨明胶生产工艺中,一般浸酸结束后的骨素先经预浸灰工艺处理,然后转入正常的浸灰处理,这对提高明胶的质量起着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酶代浸灰     
碱法明胶(B型明胶)生产周期长是由其工艺所决定的。其中,浸灰时间长是形成生产周期长的主要因素。“酶代浸灰”就是以酶解来取代浸灰,在确保明胶质量、得率的前提下,缩短碱法明胶的生产周期,同时也能收到减少污水排放量的效果。蚌埠明胶厂前身蚌埠化工厂曾以“酶代浸灰”为科研  相似文献   

15.
深浸灰池     
<正> 用骨料生产照相惰胶必须将骨素在饱和的石灰液(浓度为1~4%)中长时间浸泡。存浸泡过程中有下列要求:1.每天必须将浸灰原料彻底翻动1~3次;2.浸灰温度须保持在15~20℃;3.浸灰期须长达60~120天不等;4.按石灰浆消耗或灰液中溶出蛋白质的程度(即石灰乳从白色变为黄色),须定期更换灰水;5.浸灰期满结束并检验合格后,须能将原料用泵送出,并加入新的骨素(?)。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引言我们知道,骨素是动物骨头经脱脂、浸酸、浸灰、中和等步骤处理后得到的、基本由胶原组成的制备明胶的原料。在预处理过程中,骨料本身发生了一系列化学及物理的变化。其中浸灰步骤十分重要,将大大地影响所得明胶的物理及化学性质,Ames和Hormann等人曾对浸灰过程的影响因素做过较为系统的研究。同时,在预处理过程中,这种种的变化也引入了许多不稳定的因素,这些不稳定因素将对明胶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我们选择了不同种类、不同浸灰时间的几种骨素进行实验研究,应用已建立的浸灰机理来探讨浸灰时间对所得明胶质量的影响,并对预处理过程引入的不稳定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二、实验部分 1.原料:原料的编号说明及前处理情况请参看表1。  相似文献   

17.
<正> 《明胶的科学与工艺学》指出,“干燥的无灰的碱法和酸法明胶的总氮量分别为18.15%和18.30%,故把氮的重量转换为明胶的因子相应地定5.5l和5.46。常应用于计算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因子为6.25,但当鉴定蛋白质和测定其氮含量时,它往往导致错误。”这段话说明,国外测定明胶蛋白质含量用的是无水无灰明胶,其换算系数F为5.51和5.46。  相似文献   

18.
明胶生产工艺过程较复杂,主要原料骨粒需经过预浸酸、浸酸、浸灰及中和、提胶过程,以及胶原过滤和烘干等工艺。其中的浸灰工艺在浸灰过程中需要将浸灰池中的石灰水和骨粒进行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在原生产过程中浸灰搅拌完全是人工操作,即要人工站在长5.2米、宽4.9米、深2.3米的浸灰池边,用木杆或铁杆进行搅拌。浸灰车间共有一百多个浸灰池,为防止漏搅通常在池底放入乒乓球,  相似文献   

19.
<正> 骨素的退灰、中和、水洗是提高明胶质量的重要因素,其全过程包括对骨素中吸收的石灰,与胶原联结的石灰及碱溶性非胶原蛋白质的充分退碱。中和、水洗影响到胶原质量、明胶理化性能及增感剂、抑制剂、金属离子等含量,这与照相明胶的照相性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一般,骨素中各种杂质的大量除去,可以在浸灰处理后经过充分洗涤和酸性脱灰过程中做到。因此,掌握好中和的技术,对明胶的质量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鲑鱼皮为原料,采用酸浸-水提法得到鲑鱼皮明胶,并通过酶解制备了鲑鱼皮胶原蛋白肽,其中超过91.5%的鲑鱼皮胶原蛋白肽分子量小于1 000 Da。通过葡聚糖凝胶G-15层析柱分离出5种组分,按其分子量的大小依次为:S1S2S3S4S5。体外试验结果表明,相对湿度81%的环境下,吸湿性顺序为:S5S4甘油鲑鱼皮胶原蛋白肽S3S2S1≈透明质酸鲑鱼皮明胶;保湿性顺序为:S5≈S4S3S2甘油鲑鱼皮胶原蛋白肽S1透明质酸鲑鱼皮明胶。相对湿度43%的环境下,吸湿性顺序为:S5甘油S4鲑鱼皮胶原蛋白肽≈S3透明质酸S2S1鲑鱼皮明胶;保湿性顺序为:S5S4甘油S3≈鲑鱼皮胶原蛋白肽透明质酸≈S2S1鲑鱼皮明胶。皮肤测试结果表明,涂抹含鲑鱼皮胶原蛋白肽的护肤品能够显著提高皮肤水分含量和降低经表皮失水率(TEWL),小分子鲑鱼皮胶原蛋白肽的保湿效果优于鲑鱼皮明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