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乔景顺  刘华伟 《安徽建筑》2012,19(6):21-23,41
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出发,提出对旧工业建筑"适应性"再利用的思想,并从旧工业建筑自身特征,以及城市更新、生态节能和社会文化的角度,分析了进行适应性再利用的根本原因和主要依据。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功能置换"、"新旧建筑融合"、"内部空间整合"和"低能耗改造"等适应性再利用的设计研究,以期对旧工业建筑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再利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首先阐述旧建筑适应性再利用潜力评价的含义及其必要性,其后从历史文化、功能空间、经济效益三个方面,对旧建筑适应性再利用潜力展开分析与评价研究;最后将潜力评价与改造建议相对接,并为改造实施方案的形成提供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3.
范蓓 《四川建筑》2010,30(1):29-30
通过对旧工业建筑保护案例进行研究,力图找出一些普遍存在的或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以期为从事旧工业建筑保护的建筑师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适应性的再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已有的建筑、景观与城市设施进行重新设计与利用,正在全世界范围内逐渐兴起。伴随着可利用土地的不断减少所带来的经济压力,也伴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历史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兴趣,对现有环境的适应性再利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这个潮流势必会继续,甚至更强,因为带动着这股潮流的力量来源于当今世界资源减少与城市扩张的现实。天才的设计师们正在诠释着各种重建先前散乱的建筑与城市景观秩序的激动人心的新方式。而在建筑材料文化和可持续发展这两种新视角下,已有的建筑和年久的景观所拥有的新的重要的意义开始被人们逐渐理解。上面提…  相似文献   

5.
在信息社会的背景下,一些旧工业建筑已经不能满足城市的需要,面临被淘汰的命运。本文着眼于研究一种适应性再利用方法,试图将旧工业建筑与现代社会的创意产业相结合,使旧工业建筑在功能上适用于创意产业,并保持其活力与生命力,从而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并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许亦农 《世界建筑》2005,(12):111-118
自2005年1月中至2月初,中国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建筑环境学院(FBE)的32名学生和4名教师,一起在北京进行了为期3周紧张的设计工作,课题是把已废弃的清华大学试验电厂改建成一个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社区中心。这既是清华大学和新南威尔土大学首次携手开设的建筑设计必修课,也成为新南威尔土大学与中国主要建筑院校长期联合设计课程计划的起点。该课程计划的主旨在于建立在完全互惠基础上名副其实的“合作”。因此其目的既是为参与此计划学校的师生提供一个密切协作的工作平台也是为新南威尔土大学学生和中国学生的互访创造必要的条件,而不是站在任何所院校自己的立场上简单地在海外开办一个课程。  相似文献   

7.
8.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软件对硬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单位一两年前购置的计算机现在已不能适应软件的要求了,但限于经费问题,又不能马上购置新的设备,如何再尽量发挥现有机器的作用已满足工作需要成了许多单位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旧建筑再利用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受到的制约因素很多,其中文化因素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通过对旧建筑与文化的关系分析,提出了旧建筑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表达,可以使旧建筑再利用设计更具理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旧建筑再利用的观念已为越来越多的人士接受。从政府到开发商,从建筑师到普通公众,都在中国城市建设高速发展这20年中看到了追求短期效益、大拆大建的行为逐渐显现出来的弊端以及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人们逐步意识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不断深入和成熟,一个“重建时代”将会逐步取代目前的“建设时代”。小规模更新、对旧建筑再利用才是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城市近代旧工业建筑既具有建筑主体结构坚固、空间高大灵活、建筑体量大、拆除或新建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大的特点,又具有实用的设计理念和工业美学价值特点,成为城市旧建筑再利用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内蒙古自然历史博物馆建筑创作实践,从群体规划、形态构成、功能空间三个层面阐释寒地建筑创作对于自然语境的回应,以期为相似气候环境下的同类建筑创作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12.
王林  杜隽 《城市建筑》2013,(6):14-14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建筑行业取得了较大程度上的进步,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主要针对旧建筑再利用的设计逻辑与设计方法进行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周婷  黎志涛 《山西建筑》2008,34(16):42-43
论述了我国部分旧铁路客运站的命运,研究了国外及国内旧铁路客运站保护性再利用的途径,对我国旧铁路客运站的保护性再利用进行了探索研究,以使旧铁路客运站获得新生,并成为连接历史与现代的纽带。  相似文献   

14.
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庄简狄  李凌 《建筑学报》2004,(11):68-71
旧工业建筑与其他旧建筑物相比,具有建筑主体结构坚固,空间高大灵活;体量大,拆除或新建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大;具有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美学价值等特点,从而成为旧建筑再利用过程中一种重要的建筑类型。 本文通过对101厂房再利用案例设计过程的分析,对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目标、更新程序、方式、策略等方面进行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历史建筑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程的重要见证,其适应性再利用被建筑学术界普遍关注并实践。论文分析与总结当下历史建筑适应性再利用的设计原则,并以湖南省武冈市历史街区中项家院子适应性再利用为民宿的项目为例,从历史文化调研方法、功能布局优化、空间形态复原、分级技术措施和环境有机更新5个方面剖析其系统性设计策略,以期为我国居住类历史建筑适应性再利用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门窗》2016,(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不断加快,人们对生活的质量和环境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念,对旧建筑的内部空间进行改造设计与再利用,根据旧建筑自身多具备的特征,对旧建筑原有的功能进行创新和改造,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贯彻和落实。对此,本文从当前我国旧建筑改造利用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就建筑内部空间改造设计与再利用的依据,最后对旧建筑内部空间改造设计与再利用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出发,提出对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思想,从旧工业建筑自身特征,以及城市更新、生态节能和社会文化的角度,分析了再利用的根本原因和主要依据。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功能置换"、"新旧建筑融合"、"内部空间整合"和"低能耗改造"等再利用设计研究,以期对旧工业建筑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再利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宋铁成 《中外建筑》2014,(5):122-124
上海是我国近现代工业的发祥地,现存有大量的旧工业厂房,这些旧工业厂房蕴含的实体利用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环境景观价值等,使其具有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美学价值,对其再利用的设计研究在城市文化传承和生存空间的探讨方面具有现实意义。借助2010年上海举办世界博览会的契机,上海市对黄浦江沿岸旧厂房建筑进行统一整治和再利用,黄浦码头秦皇岛路站水门正是此次综合治理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旧建筑的改造性再利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旧建筑是历史的见证,其经济价值和文化意义使建筑的保护问题逐渐受到普遍关注。本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分析我国现状,结合广州芳村水泥厂的改造方案,提出对旧建筑进行改造性再利用的构想,并将保护对象由单纯的文物建筑扩展为更大范围的旧建筑。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产业结构和用地结构出现调整,旧工业建筑因为土地区位价值不匹配、功能合理性丧失、经济效益差等原因遭到废弃。基于城市更新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旧工业建筑坚固的结构、开阔的室内空间仍可以满足其他用途,进行适应性再利用。文章以旧工业建筑的适应性再利用为出发点,结合重庆501仓库改造的实例,研究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更新过程,激活、创造旧工业建筑的文化价值,实现旧工业社区的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